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三五三章 平叛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影視世界從藥神開始

  楊廣登基的影響,當然是巨大的,也是招致了很多人不滿的。

  不喜歡楊廣的一定是豪門大戶、文武公卿居多,其中尤以山東、河北之地的人最不喜歡。

  畢竟從楊廣此前的一系列的行為,做的一大堆的事情,早就可以判斷出來,楊廣明白了他當皇帝的職責,找到了他的歷史使命,就是干山東、河北的的豪門大戶。

  而楊廣又相對來說比較年輕,成長過程又很順遂,沒有楊堅的養氣懷柔的功力,所以雖然同楊堅的目標一樣,但是行事的風格定然是不同的。毫無疑問的會更加的直接很多。

  這是豪門大戶共有的認識。

  尤其楊廣手下還有個忠心耿耿的,十分能打的戰將,有過彪炳戰績的統帥,丹陽郡公王言。這也是大戶們必須要考慮到的重要因素。

  因為王言十余年來忠心耿耿的追隨楊廣,在楊廣上位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甚至是楊廣一大票手下之中,功勞最大的一個人。

  如今楊廣上位,那么大戶們對于王言長久以來的壓制,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楊廣畢竟是皇帝,他一意孤行,旁邊還有王言拿著刀子,誰敢有不同的意見?何況王言跟隨楊廣十余年,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楊廣不給王言安排個好位置,忠誠于楊廣的旁人又該如何看待?

  王言有多牛逼就不用贅述了,在那一天晚上,王言拿著楊廣寫的假圣旨,以及楊廣的私人信函,單槍匹馬的鎮壓了大興城內外的軍隊,并且取得了指揮權。

  如此大事,從頭到尾,大興的軍隊沒有一點兒亂子傳出來,這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

  所以豪門大戶們,以及文武公卿們,是不服也要服,服了更要服。

  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那么一小撮人不服,就是楊廣的一大堆在外鎮守的兄弟們。蜀王楊秀,漢王楊諒,這兩個楊廣的好弟弟都不服氣。

  原本只有楊諒造反了,楊秀則是在這一年被楊堅叫回了大興軟禁。

  然而現在情況變了,因為事情太多,而且勢力太大,楊廣其實沒什么危機感,對于好兄弟們的事情沒有那么關注,雖然手下的人沒事兒總也會使使壞,但沒有那么使勁。所以楊秀還很好,在蜀地很瀟灑。

  楊諒雖然先前跟高句麗打沒干過人家,但是后來滅突厥之時,也還是沾了不少光的,在并州也很瀟灑。

  除了這二人,還有其他的一些宗室以及地方的大員等等,不是很服氣。

  不過該來的地方大員都來了,因為公務不能來的也都上書說明了原因,只有楊諒、楊秀這倆人很有膽量,半路聽說了楊堅駕崩、楊廣登基的消息以后,直接調轉馬頭跑回了自己的封地去。

  這很顯然,就是要造反了。

  但是在他們沒反之前,楊廣不能動,否則就成了他逼反兩個親弟弟了。所以在知道了兩個好弟弟半路折返回了封地以后,楊廣下旨申斥,要他們給一個明確的交代。

  “你們說說,朕這兩個兄弟啊,最會給朕找麻煩。你們說,怎么辦啊?”楊廣無奈的看著擬好的詔書,對旁邊跪坐喝茶的一堆人說話。

  宇文化及最先開口:“陛下,臣以為當早做準備,雖不能落得逼反二王的罵名,卻要先點好兵馬,備好軍資,到時二王高舉反旗,我等也不至于倉促應對。”

  “是,陛下,臣以為宇文化及所言極是。”見楊廣看了過來,楊素點頭附和。

  他有點兒后悔支持楊廣了,因為楊廣上位以后,跟上位之前相比起來,簡直是劇變。

  楊廣點了點頭,隨即看著絲毫沒有規矩的盤腿坐在那里,喝茶水吃糕點的某人。

  “王言,你說說。”

  “某家可往并州平叛,只需一千精騎便可,漢王所領叛軍旦夕可平。”王言沒看法,直接說行動。

  楊廣很滿意,于是繼續問道:“蜀王呢?”

  王言端著他搞出來而風靡起來的蓋碗喝茶水,目光在場中掃視了一圈,最后落在了楊素的身上。

  “楊公成名已久,老成持重,隨先帝立國有功,又滅陳、破突厥,平蜀地反叛之事,舍楊公還有何人能擔此重任?”

  “丹陽公怎地不去?”楊素反問了起來。

  “某家對并州熟悉,那邊的軍將都認陛下,某家也有幾分人面,只要帶陛下的詔書過去,再殺上幾個出頭的,漢王便平了。然而某家從未去過蜀地,不如楊公一生南征北戰,腹有良謀,此事還得是楊公去才安心啊,陛下以為然否?”

  楊廣不語,只是笑呵呵的看著楊素。

  于是楊素長出了一口氣,認命的拱手:“陛下,臣請往!”

  “好,那就這么辦……”

  楊廣撫掌而贊,隨后又安排了一番后勤事宜,說了些過年之前的漂亮話,便結束了這場會議。

  眾人走出去,楊素對王言怒目而視,可迎著王言笑吟吟的又帶著點兒期待的目光,他到底也沒敢罵出聲,面上冷哼一聲,拂袖而去,心里卻是誠摯的問候王言的祖宗十八代。

  王言無所謂的笑了笑,在宇文化及飽含著對楊素同情的目光中,晃晃悠悠的離開,回去點選部隊,接收軍資。

  讓楊素去平蜀王叛亂,當然是因為蜀地相對遠了一些,局勢更加復雜一些,楊素歲數大了,去跑一趟多累一累老胳膊老腿,毫無疑問是件好事。

  不過在這劇里,楊素死的其實挺痛快,因為其放跑了高颎,私藏了楊堅遺詔,楊廣懷疑他有異心,直接干脆的來了個滿門抄斬。

  眼下看起來是楊廣對楊素的信任,讓其去平蜀王叛亂,實則不過是最后的利用而已。讓楊素去打蜀王,看看在這個過程中楊素的關系網絡,回頭將楊素黨羽一網打盡。

  總的來說,王言就是故意消遣楊素呢,以后死不死無所謂,現在先累個半死再說……

  可能是考慮到正是過年時候,也可能是楊諒、楊秀這倆人,發現想要起兵造反的時候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沒有自以為的那么多人的追隨。

  而且想要起兵,要準備的東西也一樣的多,同時他們還不能肆意的劫掠,因為他們造反是想要成功的么,甚至就算沒想要成功,也不能濫殺無辜,那是不正確的事。

  當然因為軍紀沒有那么嚴格,軍卒的思想沒有那么高的原因,即便上層不想禍害百姓,然而大軍過境,百姓們也難逃悲慘的命運,相當數量的殺人搶劫、禍害婦女等等,都是必然發生的……

  他們沒有發動,王言當然也不會直接領兵殺過去,不過就是給一些人寫了信,恐嚇一番,讓他們不敢隨著楊諒造次,最好把楊諒給綁了來到大興請罪,別讓他親自出馬。

  所以王言還算過了個好年,至少比楊素好,畢竟他只帶一千兵馬,說走就走,楊素卻是要新征調一些府兵,準備軍資等等,并且先期派出一部分往漢中過去,直接就忙了起來。

  而楊廣也沒有什么大動作,只是每天起早貪黑的處理公務,還是在不斷的接見各種人,忙的跟狗一樣。

  登基上位不算完,楊廣也僅僅是粗略的擺平了關中之地罷了,大致的收獲了關隴集團的支持,還有外面的許多地方大佬,需要楊廣拉攏,還有很多的關鍵位置,需要楊廣換上自己人。

  這是一個大工程,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做完的。楊廣的命令一道道的發出去,每天都有一大堆的驛站騎士快速的從大興奔行出去,通過大隋的驛站系統傳遞到各處。又有一大堆的騎士從各處跑進大興,將各地方的信息傳遞到楊廣這里。

  同時在楊廣的授意,王言也對現在屯駐大興的部隊開始了清洗。

  本來清洗軍隊的事情,楊廣是要壓后的,畢竟有王言鎮守,軍隊無憂。然而因為王言要親自出馬,前去平叛的原因,也只能開始對軍隊進行清洗。

  楊廣雖然才上位,但帝王缺失安全感的毛病,卻是已經深入骨髓之中。哪怕是最最信任的王言,不過也是信任一半罷了,只不過不過一多半而已。

  這都是楊廣有人性,記人情,念著王言十余年來忠心耿耿、任勞任怨。

  眼下王言要走了,沒有了王言在京鎮守軍隊,楊廣對別人是沒有那么信任的,授權王言對軍隊之中的各級軍將進行清洗,讓他們知道他們是給誰打仗的,吃的誰的飯。

  王言辦事兒當然不讓人費心,很是干脆利落。

  最⊥新⊥小⊥說⊥在⊥六⊥9⊥⊥書⊥⊥吧⊥⊥首⊥發!

  之前為了安撫大部分人,快速的掌控軍隊,只是收拾了高級軍將,除了實在找死的,基本沒動怎么動中上層的軍官。

  這一次王言就是秋風掃落葉了,他已經掌控了軍隊一個多月,該了解的都了解的差不多。又有楊廣的特別指示,辦起人來那是毫不留情。

  該收拾的要狠狠收拾,可整可不整的,也要罪加一等一起收拾,過年以后的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之中,算上先前或抓或殺的幾百人,王言一口氣辦了兩千余人。

  可以說一支部隊的架構,都被他破壞又重塑了一遍。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算是打通了軍中的上升通道,以及增加了楊廣和王言的政治資本。

  畢竟一下空出了兩千個位置,高級的武官肯定是楊廣安排的,這是楊廣能許給別人的好處。絕大多數的中下級,王言可以一言而決,少數的中高級位置,王言可以推薦安排,楊廣不會吝嗇這么點兒位置。

  而王言安排的人,其實不能說安排,因為他沒有太多的私心。他是本著能者上的宗旨安排各級軍官,大家的履歷、軍功都記得清清楚楚,他只要盡量的做到公平公正,受益的軍官,下層的大頭兵,就都認他的好。

  如此再加上他一直以來自我營銷出來的好口碑,他的這種行為是會被放大化的,如此也就很輕易的收獲了幾萬大軍的認可。

  何況這其中,也有為數眾多的人來跟他表忠心,信不信的過不說,只要他沒有失勢,讓人辦事兒,那肯定是能辦的,讓他們搖旗,他們肯定是毫不猶豫的。

  能做到這個份上,就已經足夠了。

  同時在清理軍隊之時,王言也進行了一定的思想建設。他假托忠君愛國之名,把百姓抬了出來。讓當兵的這幫人知道,他們是為了什么打仗,讓他們今后打仗的時候,對待自家的百姓們要好一些。

  反正他的講話精神傳遞出去,楊廣是很滿意的,畢竟王言說話一口一個陛下,這是絕對的不忘初心,還是從前他認識的那個王言。

  等到了這個時候,楊廣也安心了,于是他提出了要營建東京洛陽,征發徭役百萬,讓宇文愷負責,三年完工。

  這就開始敗家了。

  建設洛陽,是一個很有正面意義的事。相對來說,關中是封閉的,不如洛陽過去那般一馬平川。都城向外移動八百里,對世家的壓制可不是八百里的問題。是以一座巨大的城市,擴張權力的邊界,可以鎮壓中原大戶。

  同時,這也是關隴集團的勢力向外延伸,去跟中原大戶進行對抗。

  另一方面則是城市供應問題,大興越來越大,供養大興的成本越來越高,不如洛陽的水陸交通更發達。若遷都洛陽,對于城市的擴張更加有利。

  不好的地方在于,消耗太大了。

  事實上這已經是王言勸諫的結果,因為楊廣本來的規劃,是征發徭役二百萬,一年完工。這么看來王言在楊廣這還是有幾分面子的,對半砍還要多一些。

  同時王言也提議對徭役要寬松,不能壓迫太甚,否則民力耗費太過,最終是要遍地反旗的。

  他對楊廣表示可以借鑒曾經治理揚州之時的先進經驗,給徭役發一些錢,提供一些好的食物,發一些御寒的衣物,讓人們不至于餓著肚子干活。

  現在的大隋已經有成熟的條件了,棉花這種東西自然早都弄回來進行種植,經過了多年的改良,雖然品質遠不能同一千五百年之后相比,但棉的御寒性能是沒毛病的。

  同時經過多年的發展,加上王言持續不斷的在海外開拓土地,弄回來海量的糧食,國內空出了地來種植經濟作物,棉花的收成也算比較可觀了。

  目前距離進行國內的經濟循環,而不是依賴于各種要命的稅賦,只差了一個條件,就是國家層面的調控手段。

  最直接的一點,當然就是大力發展經濟,繁榮商業,而后加征商稅。

  大隋安穩多年,又大力進行海貿,物產已經很多,商事也已經很繁榮,所以也具備了這個條件。

  這是王言早都給楊廣講明白的東西,在王言的勸說下,楊廣當然意動了。

  于是在定了營建洛陽以后,王言以大隋最大的商家之一的身份,主動上書,表示為了大隋百姓,為了大隋江山社稷,請加商稅,他帶頭支持。

  楊廣順勢問了群臣的意見,毫不意外的都是反對之聲,于是楊廣召集了一些人,專門研究商稅應該怎么收……

  不等群臣們如何問候王言祖宗十八代,準備了倆月的楊諒、楊秀,終于是亮了反旗,帶起了數萬大軍,要討伐楊廣。

  王言抽身而退,帶著楊廣的指示,告別了家人,親領一千精騎平叛去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