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58章 這到底什么情況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在占據兩顆大行星的第一時間,李青松便開始了規模龐大的工業建設。

  這兩顆大行星之中,較為內側的那一顆與恒星有4.6億公里的距離。換做太陽系的話,其位置大概比小行星帶之中的谷神星遠一些,比木星要近一些。

  太陽系之中的谷神星,其表面溫度約為零下幾十攝氏度。可是在飛馬座G76星系之中,這顆被李青松編號為飛馬座G76c的行星,其表面溫度足足有100多攝氏度,已經超過了水的沸點。

  通過一些地質學研究,李青松確認在數億年前,這顆星球還是一顆大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冰。

  可是伴隨著飛馬座G76的不斷膨脹,它的溫度也逐漸升高,最終水冰融化,形成了遍布全球的巨大海洋。

  其平均水深甚至能高達6000多米,總水量相當于地球的三倍以上。

  那時候,這也是一顆碧波蕩漾的美麗星球。

  但很遺憾,伴隨著恒星的繼續膨脹,溫度繼續升高,整顆星球上所有的水都被蒸發殆盡。

  如同神話傳說中的煮海一般,這顆恒星的能量將整個海洋煮開,讓它們全部化作水分子,然后以狂暴的輻射將其撕裂成氫原子與氧原子,又通過剝離作用,將它們剝離到太空之中,變成了星際塵埃。

  海洋消失,只在星球地表留下了一個個干涸的大坑。唯有那些沖積痕跡才能證明這顆星球上也曾經有過如此壯美的海洋。

  便連行星的大氣層都被猛烈的恒星輻射剝離殆盡了。如今的它,大氣層密度甚至不到火星的百分之一。

  另一顆行星則是一顆類木行星,距離恒星約10.1億公里,在它周圍有十幾顆達到了流體靜力平衡的大衛星圍繞著它旋轉。

  原本這顆氣態行星的表面溫度也極低,僅有零下100多攝氏度。圍繞著它運轉的那些衛星,更是因為缺乏內部放熱機制的緣故,溫度低到了零下200攝氏度左右。

  但同樣伴隨著恒星的膨脹,一切都不一樣了。

  這顆類木行星的表面溫度被直接加熱到了二十多攝氏度,且因為溫度的急劇升高,內外溫度的不平衡,在其內部引發了猛烈到無法想象的狂暴颶風,整顆星球都被攪得天翻地覆。

  那些衛星的溫度也急劇升高。甚至有一顆冰衛星,其表層水冰全部融化,如同G76c曾經的景象那樣,擁有了一個覆蓋全球的巨大海洋。

  并且,因為這顆氣態巨行星的引力影響,其受到的潮汐力極為龐大,上面經常會有高達千米,如同大山一般的巨型海浪。

  此刻,李青松的主艦隊便懸浮在這顆被編號為G76d5的大衛星上空。

  腳下是千米高的巨浪,上空是被恒星染成了淡紅色的巨大氣態行星,再上方,則是一幕更為奇妙的景象。

  那是一顆視面積足足有地球上看太陽400倍的巨大的紅色恒星。

  在相同的距離上,如果將這顆紅巨星換成太陽的話,那么自己看到的太陽將僅僅只有它的數千分之一大小。

  它就像是一座大山一般,靜靜懸掛在太空之中,占據了相當一部分視野,讓李青松感覺到了無與倫比的壓迫力。

  甚至于它上面那些猛烈的恒星活動都能用肉眼直接看到。

  那些翻涌的等離子海浪,巨大的日珥,巨大的黑子……

  在它的下方,有一顆相比起周圍極為明亮,但卻極小的亮點。

  整顆恒星雖然龐大,但并不算刺眼,可以直視。那顆占據面積僅有幾十萬分之一的小小亮點,看在李青松眼中卻有些刺目的感覺。

  他知道,這個亮點,便是那顆白矮星。它之所以明亮,是因為它正在猛烈吸積恒星物質的緣故。

  便在這樣一幕奇景之中,面對著恒星、白矮星、刮著永無休止猛烈颶風的氣態行星、時刻掀起千米巨浪的衛星,李青松的工業建設正式開始。

  一艘又一艘工業飛船降落,一座又一座巨大的廠房拔地而起。停泊到這里不過才一個月時間而已,眾多星球的容貌便已經被改變。

  此刻工業體系的建設仍舊處于初期,距離真正完成還早。但戰艦艦隊的調動、物資的準備、戰斗設施的布置等,卻已經提前完成。

  在那顆龐大恒星的注視之下,李青松的艦隊即刻出發,攜帶著從其余恒星系帶過來的補給,向著位于恒星另一側,被紫月文明占據的那兩顆大行星飛去。

  李青松知道,自己剛一來到恒星系就開始進行戰爭準備,紫月文明同樣如此。

  此刻同樣有大量的紫月戰艦在集結之中。

  那就來吧。

  數億公里的距離被快速跨越,分屬于兩個文明的兩支龐大艦隊在太空中猛烈的對撞在了一起。

  “我的科技程度雖然比你們略差,但我有無人作戰體系的優勢,有戰術優勢,還有工業優勢。

  此時此刻,我們雙方都還未完成工業體系的建設,暫時無法從本土獲取資源。

  但我手中還有飛星,而你們手中什么也沒有。我便又多了一個優勢,資源優勢。

  如此之多的優勢加起來,紫月文明,我實在找不出你們能打贏我的理由。

  就讓這飛馬座G76星系成為你們的葬身之所吧,讓真正的紫月文明能得以安息,別再讓你們這幫惡心卑賤的魔眼生物頂著他們的名號在這宇宙之中游蕩……”

  無窮無盡的爆炸閃光瞬間充斥這一片星空。

  剛一交戰,雙方便開始了最為殘酷、最為激烈的廝殺。

  李青松的眉頭卻微微皺了起來,心中漸漸開始凝重。

  他察覺到了一些不對的地方。

  什么情況?

  他清晰看到己方的一艘地球級戰艦在全功率機動,試圖闖出某一片包圍圈的時候,艦身某處部位忽然間檢測到了極大的拉扯力,像是有某一條看不見摸不著的繩子固定在了那個地方,然后拼命拉扯。

  艦身向后退,那個部位卻被繩子拉扯住。無論艦身的后退機動,還是繩子的拉扯,俱都是那么龐大,那么不可阻擋。

  兩股力道交匯,在誰都無法抗拒的情況下,受到損害的便只能是船身結構。

  一塊1.52.2米的巨大裝甲被硬生生的從艦身上扯了下來!

  安裝在這塊裝甲之上的所有線路、所有管道全部被扯斷,對應區域立刻喪失了功能。裝甲之上附著的一臺近防能量炮炮管也被直接扯斷,堅硬的強核金屬材料幾乎扭曲成了麻花。

  另一艘金星級戰艦則在高速的機動之中,前方裝甲忽然間凹陷,似乎遭受了某種重擊,最終連帶著將一大塊裝甲都凹陷到了內部艙室之中。

  因為恰好波及到了重要部位的緣故,船艙內部瞬間起火,沒多長時間便轟然爆炸。

  這還僅僅只是遭受到了單一一種力道的飛船。有更多的飛船同時遭受到了多個方向傳遞來的未知作用力。

  有向左的,向右的,向前向后,向上向下的,向內向外的,等等等,其中一艘最大型的火星級戰艦,粗粗估計下來,其上面遭受到的不同方向的作用力足足有一千多道!

  這一刻,李青松甚至感覺自己的這艘火星級戰艦成為了一名正在遭受酷刑的人類。

  那種刑罰,在人類的歷史上十分有名。

  五馬分尸!

  不過現在,參與分尸這艘火星級戰艦的“馬”,豈止五頭,足足有一千多頭!

  在這一千多道未知力量的拉扯之下,再加上這艘火星級戰艦自身便具備的力量,下一刻,它的艦身整體被撕裂,如同被硬生生扯碎了一般,分裂成了數千塊。

  大大小小的爆炸在不同的殘骸之中瞬間炸響。一艘李青松視之為旗艦級別的飛船就此毀滅。

  這種未知的作用力似乎正在被紫月文明的戰艦大規模使用。不僅有人戰艦,無人戰艦也同樣遭受到了類似的進攻,以及武裝衛星、輔助飛船、星際炮臺……

  便連星際導彈也同樣如此!

  往常時候,面對速度極高的星際導彈,攔截方式僅有兩種而已。

  要么發射激光,依靠高溫與輻射燒灼破壞箭體,令它無法爆炸,無法定位。要么發射攔截能量炮彈丸,通過暴力撞擊與爆炸,破壞它的結構或者改變其航線。

  但現在,在掌握了這種未知原理的作用力之后,紫月文明面對李青松一方的,殺傷力極大,甚至倚之為主要進攻手段之一的星際導彈,有了全新的,且效率更高、攔截率也更高的攔截手段。

  只要被這種作用力作用到,高速飛行的星際導彈的航線便會被偏轉,就像是飛行之中的箭支被一根棒子狠狠砸了一下,立刻便偏離了目標一樣。

  是的,甚至不需要破壞導彈,只需要使用那種作用力,輕描淡寫的照射一下,便能將導彈偏轉,令其失去殺傷力。

  更關鍵的地方在于,這種作用力的傳遞速度似乎是光速。這便意味著,它是無法預警,進而無法躲避的!

  這,這到底什么情況!

  快速分析之后,唯一的一種可能性呈現在了李青松面前。

  這是……重力武器嗎?

  李青松油然想起了當初己方遭遇硅基寄生天災之時,云羅文明出現,依靠一些重力炸彈,剎那間便將這些戰斗力超過巔峰強核,讓自己束手無策的寄生天災全部消滅的情景。

  重力武器的威力在那時候便給李青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沒想到在此時此刻,自己竟然從紫月文明艦隊之中再度見識到了這種武器的威力。

  紫月文明晉升為引力文明了?

  不,不可能的,距離上一次分開時間才那么點,紫月艦隊處境又差到了極致,大量人口死亡,物資儲備不足,他們怎么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完成如此重要的一次晉升?

  此刻的這些武器很顯然極為簡陋、初級。其殺傷力、殺傷范圍等等,相比起當初云羅文明所使用的重力武器,差距極大。

  但它們確確實實就是重力武器!

  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可能性!

  那么,那么……

  結合起紫月文明來到飛馬座G76星系,極大概率也是前來執行引爆超新星,拯救空間級魔眼的行為,再結合起魔眼文明這種奇特的存在形式,以及這種引力武器的“簡陋”性,真正的答案呼之欲出。

  一定是那個空間級魔眼通過某種方式聯系到了紫月文明,交付給他們任務的同時,為了確保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完成,將這種初級的重力武器的相關技術也交給了他們!

  李青松看到,縱然此刻紫月文明掌握的僅僅只是簡化版、初級版的重力武器——若非如此,這種武器的技術也不可能被僅為強核階段的紫月文明所掌握,但它們仍舊表現出了對比自己幾乎碾壓的戰斗力。

  自己引以為傲的可變式能量護罩,在這種涉及到引力的武器面前毫無用處。

  自己千百次雕琢、研究才研發出來的強核裝甲,在巨大的引力作用之下仍舊像是面團一樣被隨意揉捏。

  自己特意設計、多次優化推進裝置才鑄就的超強機動性,在此刻這些引力武器面前卻反而成為了缺點。

  動力越強,相互作用力越大,戰艦艦身反而越容易被撕裂!

  在這種武器的壓制之下,便連元始AI的優勢也被打消。

  并不是元始AI的智能比不上紫月文明的AI,而是,智能再高,戰術再精妙,也需要那些無人戰艦才能發揮出來。

  而現在的情況卻是,就算元始AI的戰術再精妙,都完全發揮不出來。

  明明這一支無人艦隊向前機動包抄,便可以形成局部優勢。但在引力武器的壓制下,這一支無人艦隊不說突破封鎖包抄過去,便連抵擋對方進攻都無法做到。

  這還怎么打?

  李青松一顆心漸漸下沉。

  原以為紫月文明到飛馬座G76星系來,是自投羅網。但現在……自投羅網的似乎是自己?

  李青松咬了咬牙。

  撤退!

  龐大的艦隊立刻不惜代價,付出了重大傷亡后強行脫離了戰場,然后向著那顆被自己占據的,編號為G76d的氣態巨行星回撤。

  與此同時,編號為G76c的那顆巖質行星也被李青松直接拋棄,好不容易才建造起來的一點工業設施直接炸毀,所有戰艦、飛船等,全部撤回到了G76d這顆氣態巨行星這里。

  紫月艦隊緊隨其后,洶涌而來。

  這一刻,李青松不得不放棄了原來的,暫時先不動用飛星,先搭建好立足于星系本土的工業體系,獲取大量資源的打算。

  前線戰場慘敗,后續己方必將遭受來自紫月文明的全面圍攻,資源消耗必將暴漲。

  等工業體系搭建完成再獲取資源,來不及了。

  幸好此刻還有飛星可以動用。

  于是,李青松一邊繼續維持著快速的本土工業體系建設,一邊對飛星展開了大規模的資源開采任務。

  一座座工廠在浩瀚太空之中快速搭建完成,數千上萬億的機器人快速就位,開始以最高的效率展開生產。

  一艘艘有人無人戰艦,一臺臺軍事衛星,一座座炮臺,一顆顆星際地雷快速在太空之中出現。

  僅僅是前線艦隊回撤,紫月艦隊緊隨其后的這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一條規模龐大的防線便已經初具雛形。

  這是現階段李青松不得已之下的,也是唯一的擋住紫月文明圍攻的辦法。

  依靠更為強大的工業基礎,更為龐大的星際防線,以數量換取時間,抵消紫月文明新式武器的優勢!

  當李青松的前線艦隊逃回G76d星球,并加入到防線的時候,緊隨其后的紫月艦隊也隨之而來,并且立刻發起了攻勢。

  一場更為慘烈的星際戰爭圍繞著這顆星球展開。

  似乎是因為驗證了重力武器的性能,并且在前一階段的戰斗之中,總結、優化了更多重力武器使用方式的緣故,這一次圍攻,紫月艦隊爆發出了更為強大的戰斗力。

  一艘又一艘李青松千辛萬苦才制造出來的飛船,沒有毀在激光與能量炮之中,也沒有毀在星際導彈與氫彈爆炸之中,卻被那完全看不見摸不著的重力扭曲成了麻花,徹底廢掉。

  一顆又一顆星際地雷好不容易鎖定了目標,如同食人魚一般成群結隊的撲上去,試圖以自己的生命換取對方的死亡,但它們還未能靠近對方戰艦,在范圍性的重力武器的影響之下,自身便直接被壓扁,或者殉爆,或者干脆什么動靜都沒有,悄無聲息的便死去。

  星際導彈、無人戰艦、軍事衛星、間諜衛星、星際炮臺……

  縱然己方有防守優勢,有工業優勢,有數量優勢,在戰爭開始的一瞬間,李青松仍舊無可阻擋的陷入到了劣勢之中,被全面壓制。

  各種作戰裝備的損失速率極為驚人。往往是一批飛船剛剛扔到戰場里,下一刻便被消耗殆盡。

  但……

  李青松沒有別的選擇。

  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以自己更為龐大的工業實力,以最快的速度制造出更多的作戰設施,然后全都扔到星際戰場之中,任憑對手消滅。

  此時此刻,我雖然已經是案板上的魚肉,面對你們的進攻根本無力招架。

  但……就算是魚,你們殺起來也是需要時間的。只要魚夠多,就總能拖住你們。

  此刻,星際戰場之中的局勢暫時穩定了下來。

  依靠數量,李青松暫時擋住了紫月文明的攻勢,心中卻始終凝重。

  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進行工業體系的搭建,紫月文明同樣如此。

  一旦紫月文明完成工業建設,獲取到了足夠的物資,他們能出動的戰艦數量必然更多。

  到時候,自己會面臨更為猛烈的進攻。

  自己的工業建設速度雖然快,但需要建設的工業規模也比紫月文明大。

  紫月文明的工業建設速度慢,但他們需要建設的工業規模也比自己小。

  整體來看,紫月文明甚至有可能比自己更先一步完成工業建設!

  到那時候,等待自己的就是滅頂之災了。

  “還要再快,還要再快才行!”

  這一刻,不僅李青松控制下的克隆體,便連總數達到了千億以上的各種族智慧生命們也全部加入到了戰場之中。

  除了各種族戰士操縱戰艦之外,各種族的工程師與工人們也全面加入到了后勤生產的任務之中。

  李青松在這個過程之中并未對智慧種族們隱瞞當前情況,而是始終一有外界變化就及時通報。

  智慧生命們也知道此刻己方面對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敵人,也知道此刻的局勢。

  一旦己方戰敗,不僅全員都面臨被同化為魔眼的局面,赤星聯盟也會滅在毀滅者文明手下,整個銀河系的局勢都可能為之改變。

  情況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不拼命,還能做什么?

  那就拼了!

  100億個意識,與一千多億名智慧生命俱都全力以赴。

  在這種情況之下,李青松的工業建設速度真正到達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一座規模龐大,可以年產十億顆星際地雷的工廠,只需要區區幾天時間便能建成;

  一條數萬公里長,連接數千座工廠的真空管道,用不了一個月時間便即建成;

  一座規模龐大,年產一億噸氫氣的海水電離工廠,最多只要兩個月時間便即完成。

  時間悄然流逝著。

  散布在太空之中的間諜衛星顯示,紫月文明已經初步完成了工業體系的搭建。

  如山如海一般的物資涌向了終端生產工廠之中。

  很快,一支由幾十萬艘全新生產出來的戰艦、重型運輸船、無人戰艦、輔助作戰設施等組成的龐大艦隊便現出了雛形,且立刻就開始出動,向著遠在數億公里之外的G76d行駛而來。

  紫月文明提前自己一步完成了工業體系的搭建!

  幸好,幸好他們的艦隊到達這里還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數天時間過去。伴隨著最后一批,3000座大型工廠的建成,李青松心中終于松了口氣。

  自己的工業體系也搭建完成了!

  這一刻,眾多克隆體與眾多智慧生命的生產力立刻轉移,從建設轉到了生產之上。

  各項作戰裝備的生產速率立刻暴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