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AI的誕生,標志著李青松的人工智能系統攀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甚至可以說,如果李青松愿意,李青松隨時可以從克隆天災化身為智械天災,像是之前的黑山文明那樣,將后續的一切發展都交給元始AI去決策,自己則可以完全躺平。
并且,元始AI必定能比赤犬AI做的更好。
但很顯然,李青松是不會那樣去做的。
元始AI的誕生,也直接將李青松的工業能力提升到了之前的至少四倍。
當初哈維勒文明與黑山文明聯盟,實現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此刻,某種程度來說,李青松與元始AI之間,也能實現類似的效果。
因為李青松存在形式特殊,比當初的哈維勒文明更加高效、強大的緣故,與元始AI的結合,比當初哈維勒與黑山文明的聯盟所實現的提升更高!
粗粗估算,李青松認為,伴隨著自己最大意識連接數提升到80億以及元始AI的誕生,自己此刻的工業實力實打實的比之前在天琴座G16星系之中提升了至少十倍!
并且,李青松還有一個特殊的優勢。那便是,工業實力和科研實力之間,李青松可以隨意轉化。
一個普通的文明,工業實力就是工業實力,科研實力就是科研實力,兩者雖說有聯系,但歸根結底是不同的。
畢竟一名終日埋首于圖紙繪制的工程師,不可能去前沿物理實驗室工作。就算去了,也不可能勝任。
這便是工業實力與科研實力之間的不可轉化性。
但對于李青松來說,哪怕是一名前一刻還在廚房做飯的克隆體,下一刻去最先進的引力波探測基地之中工作都毫無阻礙。
由此,工業能力提升了十倍,對于李青松來說,同樣也意味著科研實力提升了十倍。
于是,元始AI誕生沒多久,在生物智能加人工智能的強強聯合之下,哈維勒文明的最核心技術,可變式能量護罩,便被李青松徹底解析、消化,成為了李青松自己的科技。
甚至于李青松還對其進行了一些優化迭代,現在李青松制造的可變式能量護罩要比當初哈維勒文明的原版還先進。
到了此刻,所有較為緊急的重大科研攻關任務全部完成。接下來所需要做的,便是一點一滴的,徹徹底底的消化吸收兩大文明的所有常規科技資料與技術了。
這是一項數目繁多、單項技術對于整體提升極少,極為繁瑣且耗時的任務。
幸好,此刻李青松擁有了更大的科研實力,想來也用不了太長時間便能將其完成。
時間仍舊在慢慢流逝著,那顆碩大的飛星在不斷減小,李青松的龐大艦隊也始終保持著55光速的速度,在這浩瀚宇宙之中不斷前進。
總計80億名克隆體時刻忙碌在實驗室或者工廠之中,40億名克隆體時刻輪換,讓李青松的80億個意識連接數始終全部被占滿,一個都不浪費。
材料學、生物學、醫學、物理學、工程學、機械、裝甲、雷達、發動機、推進器、通訊、計算,等等等等,每一個學科,以及其下的每一個領域,李青松全面出擊,一個不落。
就算此刻僅僅只是消化吸收,僅僅只是學習而不是自己研發,就算此刻李青松擁有了元始AI和80億的最大意識連接數,就算有如此龐大的科研實力,在這來自兩大文明的科技資料面前,李青松仍舊有了一種感覺。
自己就像是人類神話傳說之中的愚公,在面對著一座大山一樣。
沒有辦法,這些科技資料的數量實在太多太多,其中又太過復雜。
李青松漸漸感悟到了一件事情。
對于普通的智慧文明來說,恐怕文明科技提升所面對的難題,并不僅僅只有研究、尋找新科學一個。
哪怕完全不必通過自身努力尋找新科學,而是像此刻自己這樣,所有的新科學的資料全都擺在了面前,單單只是學習、消化吸收,就已經足夠艱難。
想想看,當初自己還在地球時代,還在上學的時候,文明專門為如同自己一樣的學生們創造了盡可能好的學習條件,有專業的老師不厭其煩的講解一個個知識點,互聯網上各種知識更是隨處可見,但……學不會就是學不會。
那還僅僅只是一些基礎的、十分細分的知識。
而一個文明想要通過學習來提升,其所要學習的必定包羅萬象,涉及到科學的每一個領域。
至少需要十幾億,乃至幾十億名優秀的尖端科技人才專心致志的,全力以赴的學習,才能將這些知識全部學完,并消化吸收。
培育十幾,乃至幾十億名優秀的尖端科技人才,讓他們可以心無旁騖的去學習,這恐怕對于當初的哈維勒文明來說都十分艱難。
這需要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一個強有力的核心政府,一個風氣良好的社會輿論,一個穩定運行的社會機制,要有更多數量的服務人員、工程人員甘心于較為微薄的薪水,為社會運轉貢獻力量……
這對于一個擁有數千億人口的龐大文明來說,已經足夠艱難。
畢竟人口越多,管理越難。
但做到這一點,僅僅只是擁有了“學會”下一階段科技資料的資格而已。
“這浩瀚宇宙,恐怕就算有某個超級文明直接將自身所掌握的所有科技數據全部公開,能晉升為強核,引力,乃至于更高階段的文明都寥寥無幾。
從外部獲取科技資料實現自身提升固然是一條捷徑。但這條捷徑,也不是隨便一個文明就能利用的。
最關鍵,最核心的,還是在于文明自身的‘內功’啊。
練不好內功,科技資料就算擺在跟前,也只能干瞪眼,根本消化不了。
而有了‘內功’,哪怕沒能從外部獲取科技資料,也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實現科技程度的提升。
幸好,幸好我與普通文明不同。我的‘內功’根本不需要練,天然就處在最巔峰階段。
唯一制約我的,就是意識連接數了。
只要意識連接數足夠,再龐大的科技數據消化任務,我都能輕易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