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61章 循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李青松的龐大艦隊真正來到了二號行星旁邊。然后,有眾多工業飛船、能源飛船、物資飛船等,不顧此刻二號行星地表上仍舊惡劣的環境,強行降落了下去。

  此刻二號行星上的所有太空電梯都已經被毀掉。現場建造屬于自己的太空電梯根本來不及。但此刻需要運輸的物資又太過眾多,那該怎么辦?

  李青松的辦法便是此刻這樣:直接把那些大型飛船降落下去,直接以飛船作為前期工廠!

  要知道,此刻李青松所建造的大型飛船還不具備直接在大行星地表起降的能力。此刻一旦降落,便再也無法起飛了。

  但,無所謂!

  不能起飛便不能起飛,未來我再造新的就是。現在,快速搭建基礎工業體系才是最為重要的。

  于是,一艘大型飛船便是一座電廠,伴隨著大量能源飛船的降落,李青松便直接擁有了足夠多的基礎能源供應體系;

  伴隨著一艘又一艘工業飛船的降落,在能源飛船的支撐之下,李青松直接便并有了初步的工業生產能力;

  伴隨著一艘又一艘超算飛船的降落,李青松直接便擁有了智能建設能力!

  初步的工業體系在短短數天時間內便搭建完成。在這之后,李青松真正開始了對這顆星球的開發。

  不顧大量氫彈爆炸之后仍舊惡劣的環境,以強核材料建造而成的眾多機械,眾多機器人等邊如同螞蟻一般,在神工AI和克隆體、藍圖人們的雙重操縱之下,迅速開始了生產。

  巨量的礦石甚至還處在熔巖狀態下,便被不管不顧的開采出來,直接丟到了冶煉設備之中。

  一條條鐵路線飛躍道道溝壑,跨過熔巖遍布的平原,直接聯通了礦場與工廠,無數座高爐拔地而起,將無數礦石按照李青松的心意加工成各種各樣的原材料。

  便在李青松剛剛搭建起初步的工業體系之時,來自一號行星與三號行星的龐大艦隊,到了。

  那是足足幾十萬搜有人操縱戰艦與數百萬艘無人操縱戰艦,還有一艘又一艘的物資飛船、運輸船等等飛船,以及幾乎無以計數的星際地雷、炮臺、導彈、衛星,等等等等。

  攜帶著痛失親友的悲痛,攜帶著為同胞復仇的怒火,哈維勒文明的報復,來了!

  數千億雙眼睛在注視著戰局的發展,數億名戰士全力以赴的操縱著有人戰艦,無數名后方工人夜以繼日的操縱著智能機械,無數座工廠在轟鳴,無數臺龐大的機械在咆哮。

  目的,只有一個。

  擊敗人類文明!

  面對著這悲痛之下的全力進攻,李青松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此時此刻,李青松手中還剩下約60多萬艘有人戰艦以及對應的無人作戰力量。

  正常情況下,這股力量雖然無法擊敗對手,但總能大致平穩的支撐下去。

  但此刻,哈維勒艦隊的戰斗力似乎憑空提升了一大截。不僅后勤供應更加充足,維修更加及時,便連戰術水平與相互之間的配合都提升了許多。

  以往時候,李青松還能隱約察覺到各大戰爭要素之間配合不良的跡象,譬如這一支艦隊和另一支艦隊配合不好,又或者后勤補給方面,這一支艦隊獲取的更及時,另一支便略有拖延。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一個文明不可能沒有內部矛盾。能將這些矛盾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不影響大局,就已經是一個優秀的文明。

  但現在,哈維勒艦隊的攻勢,天衣無縫!

  似乎在這一刻,他們消弭了所有的內部矛盾,所有人都只想打好這一場,所有人都只想一件事情,那便是滅掉自己!

  就算李青松將所有力量全都放到了星球防守上,戰局都仍舊在一瞬間之中開始向不利于自己的那一面傾斜。

  每分每秒都有大量的己方戰艦與無人作戰設施被摧毀。

  感受著戰場之中的巨大壓力,李青松除了全力抵擋之外,更是將所有精力全都放到了工業生產上。

  真真正正全力以赴,堪稱瘋狂的工業生產。

  無數條鐵路線像是會自己生長一般,肆意在滿是傷痕的地表上蔓延,一輛輛重載列車終日呼嘯,天空中,重型固定翼飛行器來回穿梭,一刻不停。

  李青松也拿出了全部力量!

  但……

  就算如此,李青松卻仍舊感覺,自己的建設進行的太慢太慢。

  沒有辦法。之前為了搭建“統一力場”,自己損失了20億名克隆體。

  現階段,自己手中能動用的克隆體數量僅有不足10億而已!

  雖然還有約6億名藍圖人,但這6億名藍圖人加起來,貢獻出的總生產力能比得上幾百萬克隆體就算不錯了,幾乎對大局沒有影響。

  快速恢復克隆體數量,是當前情況下最為緊急的事情。

  為此,李青松在原本就緊張到了極點的人手之中,硬生生的抽出了數千萬名克隆體,全力以赴的投入到了克隆工廠的建設之中。各種工業材料更是全部優先供應克隆工廠,便連戰備物資的生產都要靠后。

  在這種情況下,僅僅幾個月時間而已,第一座年產一億名克隆體的克隆工廠便即建造完成。第一批的克隆體種子更是以最快的速度投入進去開始發育。

  只需要半年時間,便會有5000萬名克隆體誕生。

  在這之后,那負責建設克隆工廠的克隆體并未補充到其余工業生產之中,而是立刻馬不停蹄的開始了第二座克隆工廠的建設。

  半年之后,5000萬名克隆體誕生。

  此刻戰場局勢已經極為惡劣。縱然有數億名克隆體全力以赴的生產,都仍舊有些趕不上戰場之中的消耗。

  在哈維勒人那堪稱瘋狂的進攻之下,戰線岌岌可危。

  但就算如此,這5000萬名克隆體仍舊沒有補充到工業生產之中,而是再度加入到了新的克隆工廠的建設之中。

  李青松麾下的克隆體數量便這樣快速恢復著。而,克隆體數量越多,克隆工廠的建設速度便越快。工廠建設越快,克隆體數量便越多,如此循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