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奇特的連接方式,便是……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這一現象,早在當初的地球時代便已經被人們發現。
這是一種存在于微觀粒子間的,“幽靈”般的聯系。
當確定了一對處于糾纏態的粒子其中一顆粒子的狀態之時,另一顆粒子的狀態便也可以被確定。這一過程是實時的,與兩顆粒子之間的聯系無關。
勉強做一個不太準確的類比的話,就像是一個口袋里有一顆紅球和一顆綠球。
有兩個人分別從口袋里拿出了一顆球,但并不知道自己拿的球是什么顏色。
之后,這兩個人分別趕往不同的星球,譬如一人去火星,一人在地球。
兩人之間便有了最短4000萬公里的距離。依據常規電磁波通訊的話,單程通訊延遲便有約133秒。
但現在,位于地球上的那個人打開了自己的口袋,看到了自己所拿到的球是綠色的。
于是,無需任何延遲,他便可以知道,在4000萬公里之外,另一個人手中的那顆球一定是紅色的。
這便是量子糾纏。
當然,真正的量子糾纏極為復雜,沒有足夠深刻的物理學知識根本無法理解。但勉強來說的話,它大概就是這種模式。
早在地球時代,人們便夢想著能依靠量子糾纏這種“實時無延遲”的特性,來將其應用到通訊上,但始終未能做到。
甚至連方向都沒有找到。
不過現在,在基礎物理學的巨大突破下,李青松終于有希望做到這一點了。
此時此刻,這兩艘距離約3000萬公里的飛船之中那兩臺巨大的設備,便通過這種模式連接在一起。
此刻,在其中一艘飛船的控制臺上,李青松控制著一名克隆體,輸入了一段字符。
下一刻,這段字符便出現了3000萬公里之外,另一艘飛船的顯示屏之上。之后,又通過常規電磁波通訊方式傳遞回來以做確認。
等了約100秒時間,李青松接到了確認信息。
將這一段信息與原來的信息做了比對,李青松赫然看到,兩端信息基本上一模一樣!
這一刻,李青松心中瞬間涌現出狂喜。
雖然此刻的量子通訊技術,或者說超距通訊技術還極為原始,其通訊終端能耗極高,體積極大,甚至需要一艘大型飛船才能裝得下,且通訊速率極低,不可控的錯誤極多,這都不影響一件事情。
那便是,自己已經真真正正掌握了超距通訊技術!
未來所需要做的僅僅只是迭代優化而已。
就像是當初的人類,一旦造出了原子彈,那么核裂變電站的出現還會遠么?
未來,等超距通訊技術成熟了,自己在進行星系開發的時候,便不用再受到距離太遠的限制了。
甚至于,就連此刻,李青松的整體生產與科研效率,都將會因為超距通訊技術的出現而大大提升。
因為此刻李青松的艦隊規模太過龐大。兩艘距離最遠的飛船甚至能距離3000萬公里以上。
就算李青松位居艦隊中央,對艦隊邊緣的飛船與克隆體,也存在約50秒時間的延遲。
就算有神工AI的支撐,這50秒的延遲仍舊為整體生產效率造成了約5的影響。
不久之后,這5的影響便可以消除掉了。
李青松在超距通訊技術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科研力量。于是,相關技術快速優化迭代。
不久之后,李青松完成了另一項科技突破。
適用于人體的神經芯片研發成功。
這是一種可以植入人體大腦,直接將腦部神經元信息翻譯成數據的芯片。
這一項突破看似沒什么意義,但此刻搭配上超距通訊技術,卻對于李青松的生產生活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此刻,兩名植入了初代神經芯片的克隆體分別來到了艦隊兩側,間隔3000萬公里。
李青松的意識便在其中一名克隆體身體之中。
下一刻,李青松心中一動,向另一名克隆體發布了指令。
原本,李青松的意識會通過那種尚未明白原理的通訊方式,以光速向另一名克隆體傳遞,如此兩者之間的單程通訊延遲便在100秒。
但現在,通訊模式改變了。
李青松意識所在的這名克隆體的腦部信息首先傳遞到了神經芯片上。
神經芯片發出信號,傳遞到了超距通訊設備終端A上。
A與超距通訊設備終端B處于量子糾纏狀態,可以進行超距通訊。
于是信息與指令瞬間傳遞到了B終端。
B終端再發出信號,連接到了另一名克隆體的腦部神經芯片上。
腦部神經芯片向另一名克隆體腦部發出指令。于是,縱然間隔3000萬公里,那名克隆體也僅在李青松本體發出命令約0.1秒之后,執行了李青松“站起身來”的命令。
兩者之間的通訊延遲,從原來的100秒縮小了一千倍,到了此刻的0.1秒!
甚至于,這0.1秒的延遲也不是超距通訊的延遲。因為超距通訊根本不需要消耗時間。
這0.1秒的延遲,是腦部神經元到神經芯片,神經芯片到超距通訊終端之間的數據處理、轉譯與信號傳遞的延遲。
哪怕兩者之間的距離擴大到6000萬公里,或者縮小到1000萬公里,延遲都將會是0.1秒,不會改變。
且,伴隨著未來技術再度提升,這個延遲仍舊會繼續縮小。
這一刻,李青松心中真正激蕩了起來。
幾千年了,李青松始終受到克隆體連接速度的限制。而現在,伴隨著技術突破,這一個限制也被打破了。
李青松仿佛看到了幾十億名克隆體雖然分散在星系各處,相互之間距離數百億數千億公里,卻仍舊能在自己的統一控制之下,實時無延遲執行自己命令的畫面。
可以確定,李青松的工業能力與科研能力,以及其余所有方面的能力,都將會因為這一項技術突破的緣故出現暴漲!
此刻,真正驗證了這一套模式的可行性后,李青松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了神經芯片和超距通訊的研究提升之中。
他更是為此定下了堪稱宏偉的計劃。
在未來十年之內,為每一名克隆體腦部都植入神經芯片,徹底改變自己與克隆體之間的連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