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33章 強核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在專門配套的十幾座核聚變電廠那澎湃的電力供應之下,通過電磁加速線圈的轉化,這些能量被灌注到了兩束質子束之上。

  足以供應地球時代一整個大都市圈的所有電量有多么龐大?而區區一束粒子束,其質量又有多么渺小?

  這一大一小,幾乎大到了極致的反差,便導致了一個十分顯而易見的結果。

  這些質子束的速度被加速到了極為極為接近光速的速度。

  當然,超光速仍舊是不可能的。依據李青松的現有理論,任何有質量的物質,哪怕是中微子,一旦速度到達光速,其質量和能量也會趨于無窮大,甚至連整個宇宙的質量加起來都比不上。

  此刻這些質子束的速度雖然未能到達光速,而僅僅只是接近光速而已,但其仍舊擁有了前所未有的龐大能量。

  于是,短短幾十微秒的時間而已,兩束粒子束便在巨大的加速器反應腔之中轟然對撞。

  這一瞬間,它們的能級甚至遠遠超過了氫彈爆炸核心,也超過了恒星聚變核心,甚至于超過了中子星核心!

  如此龐大的能量作用之下,一系列極為奇妙的,李青松以往根本沒有看到過的現象接連發生。

  李青松觀察到了兩種極為奇特的粒子。

  這兩種粒子俱都極重,遠超質子,分別具備4/3e,1/3e的電荷量。

  其僅僅只存在了一瞬間而已,下一刻便即衰變。

  但它們只僅僅存在的那一瞬間,卻被李青松布設的探測裝置捕捉到。

  精確測量其各種性質后,李青松心中陡然振奮。

  它們的各項性質,與自己理論框架之中推測的X和Y玻色子一模一樣!

  由此,李青松便可以認定,它們就是X和Y玻色子!

  基本作用力的傳遞是依靠粒子來實現的。

  譬如,電磁力通過光子傳遞作用力,弱核力通過W和Z玻色子傳遞,強核力通過膠子傳遞。

  那么,如果能將這三種基本作用力統一為統一力,統一力依靠什么粒子來傳遞作用力?

  答案就是X和Y玻色子!

  于是事情便很顯然了:探測到了X和Y玻色子,便能直接證明,在之前的對撞之中,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已經統一為了統一力!

  李青松仍舊在全力以赴的分析著這一次對撞所生成的各種資料。

  于是他看到,在存在了極為短暫的時間之后,這些X和Y玻色子便即自發衰變。

  在這一瞬間之中,配套的磁單極子探測器探測到了大量的磁場波動現象。而另一種探測器則探測到了大量的質子“失蹤”事件。

  質子為什么會失蹤?很顯然,它們衰變了,變為光微子逃離了反應區域。

  而質子衰變概率極低,一臺如此巨大的質子衰變探測器而已,也要平均數天時間才能觀測到一顆質子衰變事件。

  為什么在這一瞬間,粒子對撞機里同時有如此眾多的質子衰變?

  很顯然,也是因為統一能標,以及X和Y玻色子的存在。

  這同樣基本符合李青松的理論框架!

  甚至于,李青松還在粒子對撞機之中探測到了額外光子的存在。

  這意味著,在之前那一次史無前例超高能級的對撞之中,因為能量太高的緣故,粒子對撞機內部甚至于有微型黑洞生成!

  黑洞是比中子星更為極端的致密星體。它的表面逃逸速度甚至于超過光速,而光速是宇宙自然規律所能允許的最快速度。

  這便意味著,任何物質一旦進入黑洞,便不可能再逃離。

  黑洞是宇宙之中最為極端、最為神秘的天體。

  而現在,李青松依靠自己的技術手段,實打實的制造出了黑洞!

  當然,僅僅只是微型黑洞而已,其總質量可能僅在幾顆質子的量級。

  而依據黑洞熱力學原理,黑洞壽命與質量成正比。

  雖然它們的逃逸速度超過光速,看似不可能有任何質量從其中逃離,但基于霍金輻射機制,黑洞仍舊能損失質量。

  質量越大的黑洞,壽命越長。質量越小,壽命越短。

  此刻這些質量僅為幾顆質子的黑洞,其壽命便短到僅僅只有一瞬間而已,一瞬間便會以霍金輻射的形式損失自己的所有質量,化為光子輻射出去。

  于是李青松便觀測到了額外的光子。

  除了X核Y玻色子,W和Z玻色子,質子衰變,磁單極子,微型黑洞這一系列現象,李青松還觀測到了眾多其余類型的粒子以及物理過程。

  這一系列的變化實在太多,又太過復雜,就算李青松已經盡可能的提升了探測精度,都不可能通過這一次對撞便解析其全部奧秘。

  不過沒關系,此刻還有時間,李青松完全可以通過多次重復對撞,來一點一點的研究這其中的每一步變化。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李青松便將可動用的全部精神都投入到了對于粒子對撞機數據分析與解讀的工作之中。

  甚至于為了增加數據產出速度,李青松還耗費巨額資源,興建了另外數條對撞機。

  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對撞,一點一點的思考、分析、推理和計算過程中,更多全新的物理學規律被李青松發現,并統一補充到了現有的理論框架之中。

  時間悄然流逝著,這一天,在書寫下又一條具備眾多復雜符號和算符的公式之后,李青松意識所在的克隆體輕輕出了口氣。

  這是大統一理論框架之下,描述質子衰變過程中,光微子是如何獲得動能的一條公式。

  在整個理論框架之中,這條公式只能算是邊角料,并不算重要。

  但此刻,這一條公式的補充,卻像是最后一塊積木一般,將其搭上去,這座名為“大統一理論”的城堡,便補足了缺失的最后一塊。

  沒錯,數百年時間殫精竭慮全力以赴的研究,此時此刻,李青松終于徹底而完全的統一了強核力,掌握了大統一理論!

  雖然這一套理論還暫時未能給李青松帶來任何戰力提升與應用層面的提升,但,李青松知道,自己此刻已經真真正正的超越了電弱階段,真真正正成為了強核文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