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松的幾乎所有精力仍舊全力以赴的投注到科技發展之上。
眾多大科學裝置,無數大中小型實驗室,十幾億名克隆體與數百萬名藍圖科學家殫精竭慮,一日不敢休息。
時間便在這種情況之下慢慢流逝著,轉眼間又是六百余年時間過去。
長達50光年的遙遠距離被李青松在日復一日的航行之中悄然跨越。
現階段,艦隊和太陽系的距離已經達到了80多光年。從這里看到的太陽,其視星等已經降低到了約7等。
而人類肉眼在理想情況下能看到的最暗的星星,視星等約有6.5等。
這便意味著,此刻的太陽已經肉眼不可見了。
李青松看向宇宙星空,同樣看到了漫天的星辰。但那些星辰之中已經沒有了太陽的身影。
“轉眼間便是千年光陰啊……”
李青松幽幽的嘆了口氣。
這些年來,雖然仍舊無法如同在星系之中,物資充裕情況下肆無忌憚的發展科技,但多攜帶了那么多物資,總歸是支撐起了一定程度的科技進步。
長達千年的堅持不懈,李青松的科技程度在各個領域俱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進展。
應用層面,無論是飛船外殼,雷達探測,電磁炮零部件,推進器,核反應堆,乃至于化工、冶金、鑄造,等等等等,幾乎都實現了對比起起航之前的提升。
李青松甚至已經在模擬器之中,將己方各式飛船的圖紙更新迭代了足足三代。據估算,最新一代空天母艦的綜合性能相比起現在,甚至能提升足足10!
這可是綜合性能層面的提升,這個提升不可謂不巨大。
只可惜這只是估計。限于物資有限,李青松尚未制造出哪怕一艘新式飛船。
基礎理論層面,李青松全面整合了過去的所有理論,對強核力、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等積累了眾多觀測數據,更好的將強核力納入到了標準模型框架之中。
在凝聚態物理、量子物理、數學原理等方面也出現了長足的進步。
生物科技方面的提升同樣巨大。
基于女媧AI的不斷迭代提升,以及分子層面的全基因圖譜分析,李青松嘗試使用新技術進行了一批克隆體的制造,在一代又一代的優化迭代之中,他此刻的最大意識數已經緩慢提升到了約15億,實現了足足50的提升!
15億的最大意識連接數,便意味著他差不多可以將總計30億的克隆體全部喚醒了。
畢竟算上必要的休息和輪換時間,差不多要兩倍于最大意識連接數的克隆體才足夠使用,不至于會那么極限。
但同樣限于物資有限,李青松并未將那10億名克隆體喚醒,而是仍舊維持著20億名克隆體保持清醒的局面。
綜合來看,這千年航行,整體科技進步堪稱巨大。只是,距離真正統一強核力,突破到強核層次文明,還是有一點距離。
現在,千年時間已過。哪怕如何節省,起航之時所攜帶的那些物資仍舊消耗的差不多了。
必須要選擇一個恒星系停靠一下,進行一番補給了。
早在數百年前,李青松便已經開始為艦隊的停靠與補給做準備,已經開始挑選合適的恒星系了。
確定了目標之后,這數百年來更是有意識的調整艦隊航向,不斷向這個恒星系靠攏。
此刻,艦隊距離目標已經只剩下了約1.2光年的距離。
那是一顆平穩燃燒的,質量與大小都比太陽小一點,年齡約在35億年的青壯年穩定恒星。
它內部有著足夠龐大的行星系統,卻又不像是牛郎星系那般混亂,正是停靠進行補給的好地方。
在李青松的命令之下,艦隊便向著這顆黃中泛紅的恒星行駛而去。
當距離與方向俱都調整合適后,李青松終于下達了千年以來的第一個減速命令。
一時間,數萬艘大型飛船、空天母艦那沉寂了千年的主發動機同時啟動,同時開啟了向著恒星方向的猛烈噴射。在這無數臺發動機推動之下,那消失了千年之久的微弱減速重力再度出現在了飛船之中。
幾十年時間的減速之后,龐大的艦隊終于進入到了恒星系內部。
遙望著那顆明亮的恒星,看著面前龐大的氣態行星與多顆巖質行星,李青松心中卻并沒有終于來到物資充裕的恒星系之中的興奮,反而滿是悵然。
因為李青松知道,這恒星系之中物資再多,也不屬于自己。
這一次停靠,自己將無法實現艦隊的大規模更新,無法將千年時間內發展、積累出的科技應用到艦隊上,也無法在這里展開大規模的、不計物資損耗的科學實驗。
自己能做的,僅僅只是以最快的時間完成物資采集工作以及偽裝艦隊的建造工作,最多最多再進行一下艦隊關鍵部件的更新換代,之后便要再度起航,逃離這里。
整個停靠時間,李青松只規劃了30年。
沒有辦法。智械天災隨時可能追到這里,李青松實在不敢多耽誤時間。
也幸好自己的最大意識連接數提升到了15億。否則30年的時間恐怕還不怎么夠用。
“開始建設吧。”
李青松意興闌珊的下達了命令。
雖然心中悵然,但建設行動卻一刻不敢延緩。
在李青松的控制之下,無數艘工業飛船降落到了巖質行星或者衛星上,無數艘木星飛機進入到了氣態行星之中采集氘氣,在神工AI的控制之下,無數臺機器人和智能機械開始忙碌,一座座工廠開始拔地而起,進而開始日夜轟鳴。
短短幾年時間內,這個陌生、死寂的恒星系便開始繁華起來,但僅僅只持續了二十余年時間,便又迅速的冷清了下來。
物資采集工作已經完成。
艦隊修繕、必要部件更新換代、偽裝空殼艦隊的制造、在這個恒星系之中布下氫彈陷阱等所有工作也已經完成。
那么,該走了。
如同旅客在旅館之中住了一夜,天一亮便匆匆踏上旅途一般,總計六支艦隊再度向著不同的方向航行而去。
看著漸漸縮小、漸漸暗淡的恒星,過去30年時間的流逝如同黃粱一夢。
李青松心中暗暗咬牙:“這一次遠航,一定要攻克基礎物理學理論關卡,一定要突破成為強核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