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86章 環保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在第一批一萬座量電超算的支撐之下,李青松的建設進程真真正正進入到了一個堪稱瘋狂的階段。

  在被李青松選中的那幾十顆規模以上,達到了流體靜力平衡的較大星球,以及雖然沒有足夠質量成為球形,但也具備一定價值的較大小行星之上,屬于李青松的無數智能機械,無數智能設備,無數臺智能機器人全都開始了日夜不休的建設。

  沒錯,在量電計算機投入使用,神工AI的智能化程度大幅度提升之后,李青松終于擁有了全新的一種生產工具,人形通用多功能機器人!

  原本李青松也擁有大量的機器人,但那些機器人通常僅能固定在一個地方,承擔固定的工作任務。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更高的智能化,讓通用型人形機器人的出現成為可能。

  它們不僅能代替克隆體工作在繁重、危險、環境惡劣的一線,還能自主決策,自主協同,更加智能化與高效化的完成任務。

  在這一階段之中,絕大部分克隆體們終于能撤離一線,進入到環境舒適、寬敞明亮的控制基地之中工作了。

  他們只需要坐在電腦之前,或者躺在智能艙之中,在李青松的統一協調之下貢獻出自己的腦力即可,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完全不再需要前往工作一線。

  便連飛行在牛郎a之中的那些木星飛機以及中轉平臺,也終于可以全部使用機器人來代替克隆體,終于不必再讓克隆體們去承受高達地球十倍的重力折磨了。

  從此刻開始,采集氘氣資源的克隆體們只需要工作在牛郎a的環繞軌道之上,通過遠程控制手段,在神工AI的輔助之下操控木星飛機即可。

  這里原本沒有重力,但也可以通過自我旋轉手段來按需營造出適宜的重力,工作環境的改善可謂巨大。

  因為工作效率的巨大提升,李青松還可以做到制造更多的木星飛機投入牛郎a,在使用同樣數量克隆體的前提下,達成采集效率翻十倍,甚至更多倍的效果。

  在其余星球上的建設也同樣如火如荼。

  原本李青松僅能同步開展幾十萬座工廠的建設而已,此刻有了量電計算機,有了數量數以億計、幾十億計算的智能通用機器人與機械,李青松可以同步開展建設的工廠數量也直線暴增到了數百萬座,甚至千萬座以上!

  甚至于,牛郎b這顆巖質大行星,其表面積的30以上,總數達到4億平方公里的面積都直接被李青松規劃為了工業區。

  要么是礦場,要么是煉鋼廠,要么是化工廠,要么是芯片廠、飛船零部件工廠、電廠,等等等等。

  無窮無量的工廠在工業區之中誕生,其用于照明的燈火,在背對牛郎星的那一側甚至于匯聚成了一片光之海洋,遠在太空中都清晰可見。

  其余的各顆星球同樣如此。

  伴隨著李青松全力以赴的開始建設,每一顆星球都變得多彩絢爛起來。

  穿梭在太空中的運輸飛船數量也直線暴漲。貨運總量也從之前的每年平均約100億噸,直線暴漲到了此刻的千億噸不止,且還在直線飆升之中。

  同樣的,貨運總量雖然大幅提升,但投入到交通工程之中的克隆體數量卻并沒有提升。

  在這種情況之下,李青松艦隊之中的各種大型飛船數量開始暴漲。

  李青松的目標是建造一支20倍于之前規模的艦隊,這意味著李青松要造一萬艘巨型空天母艦,5萬艘重型運輸船等。

  但在實際建設之中,這種大型飛船,李青松卻需要再額外建設六倍。

  當然,并不是真正的飛船,而是噸位與大小一致的空殼飛船。

  真正的艦隊的規模大了,用于偽裝的艦隊的規模當然也要同步擴大才行。

  但就算是空殼飛船,其建造難度同樣不會太低。

  如此巨大的噸位和體積擺在那里,哪怕只需要推進器、反應堆和外殼以及一些簡單的設備即可,難度都不是真正的中小型飛船能比的。

  值得一提的是,自來到牛郎星系后,李青松的所有建設行動全部都遵循著一個原則。

  環保。

  這當然不是為了保護牛郎星系的環境。

  這里連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都沒有,保護環境有什么用。

  最主要還是為了避免對這里的環境造成太大改變,導致外部觀測者察覺到。

  如此龐大的生產過程之中,所產生的幾乎一切廢氣,都會被李青松刻意收集起來,通過種種手段凝成固體,深埋進一顆顆星球深處,或者扔到牛郎a里面。

  因為直接將這些廢氣排放的話,它們會在星球地表凝聚成一層大氣層,或者融入到原有的大氣層之中,改變原有大氣層的成分。這樣一來,通過掩星法,遠方的觀測者將有可能在間隔十幾光年,甚至更遠的距離上察覺到在這個星系之中的工業活動。

  這樣必然會導致李青松暴露。

  這些廢氣也不能扔到牛郎星里面。因為牛郎星是一顆恒星,會直接將這些固態廢棄物汽化,融入到自己的大氣層之中。

  雖然這僅僅只會為牛郎星的大氣層造成極為微小的變化,但也難免會被察覺。

  深埋,或者扔到牛郎a這顆巨型氣態行星里就沒有這種顧慮了。

  廢水、廢渣,或者星球上的那些光污染則無所謂了,不需要額外處理。

  此刻,李青松的工業規模擴大了幾十倍,工業產能也擴大了幾十倍,對應的環保力度也愈發提高。

  之前工業規模有限,稍微泄露一點廢氣不打緊。現在規模大了,這里泄露一點,那里泄露一點,說不定就形成大氣層了。

  于是,牛郎星系之中無數飛船穿梭,無數工廠轟鳴,一片繁忙景象。但哪怕僅僅只在1光年之外,牛郎星系看起來都仍舊安靜如初,幾乎沒有變化。

  這是李青松通過那些“后手”飛船實際觀測過后才得出的結論。

  時間便在這種情況之中飛速流逝。

  停放在太空之中的戰艦數量越來越多,來自太陽系那些克隆體傳遞而來的畫面之中,那顆星辰也愈發明亮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