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數7.5萬艘這個數字,是李青松結合當前自身最大意識連接數,以及對應的工程力量、科技水平等,綜合測算得出的。
這個規模的艦隊,幾乎是自己當前能支撐的極限了。
這些年來,李青松的最大意識連接數伴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伴隨著女媧AI的不斷完善和提升,一直在緩慢提升之中。
雖然再沒有過之前那種直接從一千萬暴漲到一億的巨大提升,微小的,譬如每次百分之零點幾的提升卻始終都有。
幾乎每一代新培育的克隆體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提升。
這種情況下,李青松此刻的最大意識連接數已經提升到了1.2億。
李青松認為,正常的群居型智慧文明,其總人口數和完全脫產,從事軍工及戰斗相關的人口的比例,最高可以做到大約一百比一的比例。
也即,一個1.2億人口的文明,可以支撐大約120萬名軍事相關人員。平均下來,100個人才能養得起一名軍人。
畢竟軍人是完全脫產的,自身不生產任何資源,卻能消耗大量的資源。
飛船的燃料、裝備的制造、人員的工資,哪怕是用于研究的電力、設備等等,哪一個不是貴到了天上。
100個人養得起一名軍人,這還是在科技高度發達,資源高度充裕,生產力高度提升的情況之下。
這百分之一的軍事相關人員,其中承擔后勤、維護、生產、科研、訓練、文職的人員又要占走絕大部分,一線戰斗人員和總軍事人員的比例,大約在1比50左右。
也即,50名軍事相關人員,才能支撐一名一線戰斗人員。
如此,這個總人口1.2億的文明,120萬名軍事相關人員,大概可以支撐2.4萬名一線戰斗人員。
算上輪休、輪換等因素,這2.4萬名一線戰斗人員就算全部操縱水星級戰艦,按照一艘水星級戰艦需要八人來控制,也僅能支撐起一支3000艘水星級戰艦的艦隊。
但不要忘了,一艘水星級由八名克隆體來操作,這是李青松才能做到的。換做普通智慧文明,恐怕至少要16人。
于是艦隊規模便再度縮水,變成了僅有1500艘。
換做地球級戰艦的話,李青松需要688名克隆體操作,普通文明至少也要1300人,那就只能支撐不到20艘了。
但對于李青松來說,情況又有所不同。
原因很簡單,李青松麾下的克隆體社會是完全畸形的。
整個社會,除了科研、軍事以及基礎維生之外,幾乎沒有其余消耗。
沒有工資,沒有娛樂,沒有休閑,沒有浪費。
整個社會,資源利用率幾乎到達了極限。
在這種情況之下,有效總人口雖然僅有1.2億,但李青松卻可以支撐起1200萬名軍事產業相關人員的消耗,比例達到了一比十,比普通文明超出十倍!
這1200萬名軍事產業相關人員,又能支撐起大約120萬名一線戰斗人員,比例仍舊是一比十,超出普通文明五倍!
總的加起來,便是五十倍。
按照這種算法來算的話,李青松此刻雖然僅有1.2億人口,但單單就軍事層面來說,大致能做到相當于一個擁有60億人口的普通智慧文明。
事實上,李青松認為,更準確的預估應當是在100億左右。
原因很簡單,普通文明做到上面的比例,是基于整個文明團結一心,極大降低內耗和浪費的情況之下。
稍微浪費一點,支撐同樣比例的一線戰斗人員,總人口規模就將提升許多。
如果再算上科研層面、工業能力、單個有效人口的貢獻度以及其余諸多方面綜合來算的話,李青松甚至認為,這個數字還將提升三倍,要一個擁有300億人口規模的普通文明才能與自己相比。
正因如此,李青松才敢在僅僅有1.2億有效人口的此刻,便敢于建造一支總規模在7.5萬艘各式飛船以上的龐大艦隊!
這個目標是如此之宏偉,如此之龐大。就算李青松,也不得不全力以赴。
在他的控制之下,整個木星系統真正陷入到了忙碌之中。
總數約2.2億名克隆體輪換著休息、工作,確保著每時每刻都能有1.2億名克隆體在工作崗位之上。
眾多新建的礦山之中,在玉皇AI的統一協調之下,在無數克隆體們的維護與決策之下,無數臺機械轟鳴著,大量的礦產源源不斷的產出,然后就地接受加工,再順著鐵路線或者來到太空電梯基地,或者來到另外的工廠之中。
太空航線之中,數千艘運輸飛船和客運飛船來回繁忙穿梭,如同一條條絲線,將每一顆星球、每一座基地連接起來;
濃縮鈾工廠之中,總數數千萬個高速離心機一刻不停的運轉,從天然鈾之中,將鈾235提煉出來,或者作為發電站的燃料,或者運到飛船里,作為驅動飛船的動力。
在這全方面的支撐之下,李青松真正實現了各式飛船的流水線制造。
一艘飛船由數千萬個零部件構成,其涉及到的數萬座工廠一刻不停的運轉著。
高速雷達模塊、芯片、超算模塊、電磁炮、激光炮模塊、推進模塊、裂變反應堆模塊……
等等等等,無窮無盡的零部件向總數達到了100座的總裝廠匯聚。
如此之多的總裝廠之中,有80座專門用于水星級戰艦的生產,15座用于金星級,5座專門用于地球級。
這個產能,是李青松經過仔細測算的。唯有如此,才能讓每一級別的戰艦的生產速度俱都符合預期。
便在這種情況之下,全部采取了新式裝備,無論推進系統還是防御武器還是探測、進攻系統全都是現階段最先進、性能最強的各式戰艦源源不斷的生產了出來。
還未等自己的艦隊全部完成,僅僅只生產出了約3000艘戰艦而已,李青松便已經開始了下一步的動作。
實戰演練!
真真正正真槍實彈的,會有大量克隆體死亡,會有大量戰艦被擊毀的實戰演練!
現有的總數約3000艘戰艦分成兩部分,在各自有一艘地球級戰艦作為旗艦的情況之下,浩浩蕩蕩的開赴深空,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