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級戰艦內部,總數高達688名克隆體的操縱之下,在地球A型戰術版悟空的協助之下,李青松的意志得到了徹底的貫徹。
裝備在飛船內部的16個小型核裂變反應堆和16臺內燃機同時啟動,大量的化學燃料被送入燃燒室開始燃燒,生成高溫高壓氣體,又在磁約束狀態下被送入裂變反應堆接受二次加壓,最終,這具備了極高溫度和壓力的氣體,從安裝在戰艦尾部的16臺推進器猛烈的噴射了出去。
與此同時,第17臺二次加壓系統控制著的,分布在飛船船身各處的總計32臺姿態調整推進器也同時啟動,控制著戰艦船身緩緩轉向。
這艘地球級戰艦的速度以一種并不算快,但極為堅決的態勢增加著,最終掙脫了木衛三的引力,向著浩瀚太空飛去。
以巨大的木星為背景,在耀眼陽光的照射之下,這艘地球級戰艦在太空之中肆意翱翔。
試驗了一段時間的機動性,測試了發動機的性能,便有一支由水星級戰艦組成的艦隊來到了距離它數千公里的地方,并在這里向著它猛烈的傾瀉炮火。
剎那間,數萬,數十萬顆高速電磁炮彈丸如同不可抗拒的洪流一般迅猛而來。
但下一刻,高速雷達網絡便即啟動。
在裂變反應堆那澎湃電力的供應之下,總計1024個深空掃描模塊不間斷的掃描著周邊空域,將眾多細小的電磁炮彈丸軌道數據探明。
這如山如海一般的數據迅猛傳輸到了中央超算之中,在2000多枚高性能2納米芯片的并行運算之下,一瞬間便計算出了反擊數據,于是這些數據快速傳向了每一臺高速轉向架,操縱著它們在幾十分之一秒的時間內,便完成了電磁炮和激光炮的轉向。
無數微小的電磁炮彈丸和細小的激光束發射了出去。
為了提升成功率,每一顆來襲的電磁炮彈丸,都會面對數十上百顆彈丸的攔截!
并且在這過程之中,高速雷達網絡的掃描會始終持續,不會停止,時刻更新著周邊空域的態勢,不間斷的將數據回傳給超算,超算則時刻不停地計算著,不間斷的將數據傳給高速轉向架和防御武器。
同時,進攻武器也在察覺到襲擊后被激活。
100門以上的大型電磁炮和激光炮立刻展開反擊。
雖然數量少,但它們的射速比起水星和金星級戰艦,更快,質量也更高,殺傷力便更大!
同樣有如同山崩海嘯一般的電磁炮彈丸和激光炮向著四周發射而去。
與此同時,四臺巨型電磁炮也激光炮也加入到了戰斗之中。
在一束高能激光照射之下,僅僅一秒鐘而已,遠在三千多公里之外的一艘水星級戰艦,其外殼的被照射部位便如同燒開了的水一般沸騰起來,細小的金屬微粒四處亂飛。
這艘水星級戰艦倉皇逃竄,但下一刻,一顆質量為10克,速度達到了20公里每秒的彈丸便直飛而來。
這顆彈丸的速度太快了!這導致這艘水星級戰艦的攔截也顯得綿軟無力起來。
倉促之間,僅有區區幾粒微型電磁炮彈丸撞擊到它身上,但并未能徹底改變它的軌道。
于是下一刻,這顆彈丸便猛然轟擊到了裝甲之上。
整艘飛船在這一刻都猛烈的震動了一下。裝甲雖未被擊穿,但直接被打出了一個巨大的凹坑,連帶著裝備在附近的各種設備也直接損壞。
僅僅一顆彈丸而已,便令其遭受了巨大的創傷!
猛烈的戰斗持續了三個多小時的時間。最終,以參與圍攻的上百艘水星級戰艦全部被殲滅而告終。
而這艘地球級戰艦,雖然也被一些電磁炮彈丸擊中——防御攔截畢竟無法做到百分之百,但在自身厚重、堅韌的裝甲之下,僅僅只有一些凹坑和少數的裝備損壞而已,最多只能稱之為皮外傷。
測試取得了讓李青松滿意的成果,但這艘地球級戰艦并未回航,而是來到了木星環這里。
萬千碎石之中,一顆最長處達到了兩百米的巨大碎石,正在木星的引力之下緩緩移動著。
雖然它的尺寸比起地球級戰艦差不多,但它是實心的。這意味著,它的總質量至少也在200萬噸以上,高達地球級戰艦的100多倍!
面對著這龐然大物,這艘地球級戰艦悍然展開了進攻。
無窮無盡的電磁炮彈丸猛烈轟擊到了它上面,剎那間,這塊巨大碎石上面爆發出了無窮無盡的塵埃。
猛烈的掃射持續了僅僅五分鐘時間而已便停下。而此刻,煙塵散去,木星環之中哪里還有那塊巨大碎石的影子。
它被地球級戰艦輕而易舉的打成了碎片,徹底融入到了木星環之中,再也分辨不出來了。
感受著地球級戰艦的強大戰力,李青松心中滿是歡喜。
“你是我擁有的第一艘地球級戰艦,必須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才行。
唔……北斗七星以北極星為中心旋轉,既然如此,就用北極星在東方神話之中的名字為你命名,紫微!”
這第一艘地球級戰艦的名字便是,紫微號!
此刻,全面驗證了地球級戰艦的性能和戰力,李青松立刻開始了更大規模的建設。
有了紫微號,當然也要有北斗七星這七顆星辰為名字的地球級戰艦才行。
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每一個名字都將會有一艘地球級戰艦!
除此之外,還會有更多的星辰會具備與之對應的地球級戰艦。
在李青松的規劃之中,自己的艦隊,總規模將會達到七萬艘以上。
這總數約七萬艘的戰艦之中,新式的水星級戰艦,數量將會有約6.8萬艘,金星級戰艦,數量將會有3000艘。
最大型的地球級戰艦,數量也會有50艘!
除了這些戰艦之外,李青松還會建造更多種類型的輔助飛船,譬如運行戰略版悟空,對整個戰場提供數據支撐的超算船,支撐戰場通訊的通訊船,負責偵查的偵查船,以及補給船、維修船,等等等等。
最終的艦隊總規模,將會達到7.5萬艘飛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