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吱 秦淮抬頭望去,發現神樹頂端赫然倒掛著一個樹猴似的三頭男子,尖頭長頸,雖然驚鴻一瞥顯示它的實力評級不高,但秦淮能敏銳感知到這異人跟整片玉樹林有一種十分隱秘的聯系。不可小覷。
見秦淮抬頭,那異人臉上六雙凸出的赤眼瘋狂眨動,口中紅信跳吐,發出尖銳而嘈雜的怪叫,突然飛竄而起,在枝葉之間穿掠勾懸,似乎甚是懼怕,想要藏匿起來。
“這是服常樹三頭人,專門看守瑯玕林,膽子極小,圣獸閣下見笑了。”
秦淮微微頷首,低空飛掠,隨著陸吾繼續朝南飛去。
又飛了片刻,玉樹漸轉稀落,密林長草,野花爛漫,隔著蒙蒙輕霧,依稀看見前方裂壑高崖,山勢險惡,崖邊斜立著一株合圍百丈的刺棘巨樹,長枝交錯破空,翠葉層迭,萬千須條垂落在地,隨著大風傾搖擺曳,宛如一個俯瞰山崖的長須老人。
見此奇景,秦淮一凜,料到此處當是昆侖南淵與不老神樹。
風聲呼嘯,大霧彌合,反倒更加厚重起來。徹耳聆聽,壑淵中傳來巨浪似的咆哮聲,在這凄迷的暮色里,說不出的蒼涼詭異。
眾人來到樹下,立時便看見了一層閃爍著術法靈光的半透明護罩,約莫有五丈方圓,其內堆砌滿大塊大塊的冰塊,中心的水晶棺里,拓跋帝安詳的躺著,原本猙獰恐怖的遍體尸蠱和皸裂傷口都已被處理,除了淡青色的肌膚外,看起來與常人無異。
“圣獸閣下就到這里吧,出于對歷任神帝的尊敬,五行八卦陣不能打開,還請體諒。”
西王母見秦淮還要靠近,忙開口勸阻道。
“理解,我在這里觀察就可以。”
秦淮點點頭,沒再多說什么。誠然,他確實有幾分開棺驗尸的想法,但既然無法強求,那用驚鴻一瞥確定一下大致狀態也不是不行。
養魂玉:東海龍族特產,雕琢為棺后,棺中人能通過被動吸納天地元氣的方式溫養肉軀,補益魂魄,緩慢修補諸多勞損疲傷,維持魂魄不散,無需投入鬼界轉生。
無魂之軀:神帝拓跋的肉軀,雖此時身處養魂玉棺之中,魂魄意識卻早已不在,無人知曉去了何處。
看著驚鴻一瞥探索許久才傳回的閻浮提示,秦淮心中一動,卻是聯想到了楚寧記憶中有關大荒修煉的某些常識。
傳說創世之初,天地間分為混沌界、仙界、幻界、荒界、鬼界。混沌界有五大元神,即白金神識、青木神識、黑水神識、赤火神識、黃土神識,又稱為太乙金真、太乙木真、太乙水真、太乙火真、太乙土真。
這五大神識為天下萬物元神魂魄的源主,如日月一般逸射發散出各自的元神,附著于天地萬物之上,萬物始有靈力。荒界萬物,尤其是能修出人軀的妖獸,因自身體內附著的五大元神比重不同,而分為金、木、水、火、土五大種族。肉身毀滅之后,弱小的元神回歸混沌界五大神識,融合后重新分散逸出,強盛的元神則直接登入仙界,成為永恒的個體神識,而腐朽的元神則墮落于鬼界,難以返回混沌界,更無法登入仙界。
回歸混沌界,融合逸散的元神重新附著獸體,即為來生。
仙界不滅神識重新進入荒界,附著獸體,即為轉世。
這“五界五神說”,古往今來都只當成傳說,在大荒各族中流傳,無人能給個確切答案。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楚寧僅是寒荒蠻族的一個祭司,并非五族高層,所以無法得知個中細節。
想到這里,秦淮覺得拓跋帝羽化登仙有極大可能,是否墮落成鬼也不好說,甚至他現在的元神依舊滯留大荒,也有一定概率。
“王母,拓跋帝是哪族中人,修行的是什么功法?”
聽到秦淮此問,西王母微微一愣,隨后從容答道:“拓跋帝乃是龍族中人,因他體質特殊,與神農帝皆是古往今來極為罕見的五德之身,所以他修行的功法是神農帝所創的五行譜。”
“嗯?那這種情況,正常來說,他的元神死后會到哪里?”
秦淮若有所思,緊接著追問道。
“正常來說,拓跋帝修為已臻至太神境,元神強盛無比,死后自然是與神農帝一樣,登入仙界,永恒不滅。”
聽到秦淮此問,西王母也是察覺到了話語中的傾向,補充道:“只不過現如今,被萬蠱噬心而死的拓跋帝,元神想必已被妖蠱腐化,墮入了鬼界。正是因此,龍妃才拖著有孕之身,哪怕冒險也要借道西域鬼山,欲將拓跋帝從萬千幽魂之中找尋回來。”
“不知神農帝死后所化石軀何在?”
得知龍妃動向,秦淮沉吟不語,又思量了片刻,才繼續問道。
“此時應在東海南際山,由他生前摯愛空桑仙子守護。”
西王母似是猜到了秦淮所想,緊跟著說到:“圣獸閣下若要前去探看,可否代替我金族出面,調停水木之禍?以您的太神境的高絕實力,燭龍、神后定會立停刀兵,水木之禍就此擁有轉圜之機。”
“那可未必,不過這東海南際山,我之后確實會去。”
秦淮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不過現在,我決意先去一趟鬼界,若是拓跋帝的元神真在那里,我可以帶他回來,再施以大神通令其復生,屆時這水木之禍,自然可解。若是窮搜鬼界而不得,我也可帶龍妃回歸,總不至于讓拓跋帝絕后。”
“圣獸閣下深謀遠慮,水香佩服,佩服。”
西王母見秦淮已有決斷,也不再多說,當即就要安排回返,置辦宴席。
“事不宜遲,我速去速回,還請白帝、王母、諸長老留步。”
最后,秦淮微不可察地瞥了一眼站在少昊旁邊的陸虎神,卻沒有選擇貿然動手,將其打暈,拉入自己這磨刀霍霍,準備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的昆侖丘中。
圓月西沉,晨星零落。
告別金族群雄,馭風疾行了個把時辰的秦淮終于跨越大半西域,望見了綿綿高矗的鬼山群峰。
隨著鬼山越發靠近,天色越發昏暗,四處皆是黑黝黝、灰蒙蒙的凄冷山坳。狂風從大河山口刮過,嗚嗚作響,林濤陣陣;通天河在不遠處滾滾奔流,蒼涼悲壯。
秦淮環首四顧,黑影幢幢,水浪奔涌,似乎有無數鬼怪隱伏四周,但凝神察探,卻又空蕩無物。
忽然,遠處山中傳來一聲尖銳破云的號角,凄厲詭異,森寒入骨,像是厲鬼號哭。秦淮心中一動,頓時起了循聲前去,查探一二的想法。
當是時,陰風大作,腥臭撲鼻,那號角聲急促高昂,越發詭厲猙獰。
秦淮正欲動作,忽聽接連悶響,四周草地紛紛迸裂開來,與此同時,身后大河浪濤洶涌,水花沖天,無數白森森的骨骸僵尸從地底、河中爬了出來,形貌凄慘,甚是可怖。
“看來沒找錯地方。就是不知道這么多陰鬼,到底該怎么去往萬丈之下的鬼界。”
發覺鬼山環境特殊,陰氣深沉,秦淮雙眼眸光閃動,雖身處暗夜,卻與白日無異,在險峭尖利的山崖尖石之間穿梭飛行,似電神速。
轉眼之間,秦淮便沿著陡峭山勢沖上了鬼山某峰峰頂,冰雪閃耀,狂風呼號,他憑虛御空,乘勢馭風沖掠,在白雪皚皚的山脊高低起伏,上飛下躍,急速穿行,循著那號角聲找去。
鬼山山勢嵯峨奇崛,南北綿延將近百里,其間曲折蜿蜒,谷壑錯落,山脊之間偶有斷崖絕壁,相隔甚遠。
狂風迎面刮來,嗚嗚亂響,若無護體炁罩庇護,定會吹得七竅干疼,凍得周身僵麻。
可秦淮只是隨意動作,也不費心防護,那洶涌而來的冰寒風雪就在靠近他周身丈許時化作和煦暖風,不再逞兇顯威。
很快,秦淮便來到一處萬丈懸崖,懸崖下乃是一個巨大的山壑,由鬼山群峰彎曲環繞,合圍而成。山崖刀削斧斫,無所攀緣,森森寒氣挾裹氤氳冷霧,從黑漆漆的山壑谷底直撲上來。
刀石橫亙,尖崖破空,秦淮從錯落林立的尖石縫隙之間折轉穿梭,瞬息萬丈,直落谷底。
將至壑底時,秦淮仿驀地橫空飛掠,御風斜斜點躍俯沖,將下沖帶來的巨大力量一一卸去,環繞山壁無聲無息地奔行。
水聲轟隆,前方似乎有巨大的瀑布飛瀉沖落,而那瀑布之側,正有一點微光,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甚是扎眼。
冷氣撲面,牛毛細針似的雨絲水珠蓬蓬卷舞。秦淮右前方百余丈處,一道滾滾雪瀑如白龍騰舞,山壑之中水霧迷蒙,四周峭壁環立,陰森如鬼怪參差,數不清的妖獸尸骸躺落在地,不知已死去多久。
飛瀑倒懸在山壑東側,其正前方有一突兀峭崖,如狼牙橫空。那崖頂上站了兩個軀體壯碩的大妖,一個是頂著眼如銅鈴的牛頭,一個是長著血盆大嘴的馬臉,二者眼神無不碧光閃爍,兇獰驃悍。
牛頭昂首吹奏一只巨大的銀白號角,那凄厲如鬼哭的號角聲便是由他發出,而那馬面右手中握了一面巨大的血色幡旗,在狂風中獵獵卷舞,旗上赫然繡著鬼之一字。
牛頭鬼卒:看守冥界之門的鬼卒,兩千年道行,負責以號角之聲聚鬼,將大荒每年產生的孤魂游鬼送入鬼界。
馬面羅剎:看守冥界之門的鬼卒,兩千年道行,負責以血幡之旗引路,將大荒每年產生的孤魂游鬼送入鬼界。
山壑中鬼哭震天,無數的僵尸骸鬼從東西兩側的山口涌了進來,排成整整齊齊的方陣列隊,潮水似的層迭推進,根據馬面手中血幡大旗的調度指揮,有條不紊地折轉繞行。
數萬尸鬼拖曳著尸體,浩浩蕩蕩地號哭著,穿繞山壑,朝著那洶洶飛瀑之前白汽蒸騰的巨大寒潭走去。
噗咚噗咚 秦淮瞧著那些蒼白浮腫的僵尸、白骨森森的骸鬼機械邁動步伐,一排排地消失在寒潭中,心知此時正是七月,荒界鬼門關大開,出現如此盛況倒也不足為奇。
想明白關鍵,秦淮藝高人膽大,直接身化電光,照亮幽深山壑,洞穿呼號陰風和彌漫妖霧,一頭扎進了滾滾飛瀑之中。
秦淮動作極快,沒等眾尸鬼和牛頭馬面反應過來,就已潛入了幽潭水下十余丈。
寒意透骨,森冷逼人,秦淮周身的潭水似乎突然凝結,緊接著眼前一黑,冰水無視一切防護,從七竅轟然灌入。
秦淮知道這是空間變換所必經的過程,當下也不反抗,而是放松心身,瞬間沉入不見底的寒冷深淵中。
極速墜落的同時,秦淮雙眼微睜,琉璃清光四下探掃,只見灰蒙蒙的寒淵中,懸浮著無數蒼白浮腫的僵尸,與他一道急速下沉。
突然,渦流急旋,仿佛有深淵巨口將他直接吞噬,天地翻轉,秦淮驀地從瀑布上飛瀉而下,耳邊陰風呼嘯,水浪沖涌,無數僵尸哀嚎著從他身邊墜落。
秦淮穩住身形,俯瞰下方,黑霧茫茫,無邊無際,似乎隱藏著無數兇靈邪魄。
“黃泉么,有點意思。”
馭風懸停,轉過頭來看著身后冰冷刺骨的滾滾濁泉,秦淮掐指一算,卻無法測定自己方位,四圍更是一片迷蒙,毫無指引,不知該從何找去。
“也罷,且隨著這滔滔黃泉往前探尋,多費些工夫總能找到些蛛絲馬跡。”
秦淮心念一動,召來狂風吹散黑霧,能看到下方竟是一條血紅大河,惡臭濁氣轟然撲鼻。
血濤滾滾,無數白骨、僵尸隨黃泉之水砸落,密雨似的沒入其中,沉浮跌宕,木然地朝前飄去。
“大日之光,輝耀四方!”
秦淮打了個響指,頭頂頓時有紅光怒放,一顆高懸于空的熾烈金陽在黑茫茫的迷霧中爆射出無數艷紅光弧,登時將四周照得紅彤彤一片明亮。
望著眼前廣袤無垠的尸骸平原,秦淮嘆了口氣,隨便選了個方向就開始大范圍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