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857章 財大氣粗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其實,太空并不僅僅只是戰場,對于科學家來說,他們更多的是把對太空的探索與人類的未來聯系在一起。

  “就像閣下您說的那樣——我們前往月球、火星以及小行星帶,并且最終要在太空中尋找到人類的新家園,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對太空進行深空探索,而探索的第一步,就是需要一個太空望遠鏡!”

  在李毅安的辦公室中,袁家騮看著他說道:

  “所以,我們需要軍方的鷹眼5偵察衛星的鏡片。”

  對成像偵察衛星而言,主鏡越大,就能夠聚焦更多的光,分辨率也就越大。而鷹眼5偵察衛星使用的3米直徑的鏡片,是全世界最大的光學鏡片。

  光學鏡片直徑越大,質量會隨之提高,制造難度也就越大,這是因為鏡面微小的突起或者裂紋都會影響鏡片的透光性能,進而降低衛星分辨率,從現在來看大直徑光學鏡片制造只有世界少數幾個廠商能夠掌握,這個領域國際上也是嚴格禁運。

  而永寧蔡司就是掌握這一技術的公司,而他們對這一技術的研究,是因為軍方的支持,正是靠著軍方的支持,他們才得以突破一個技術難題。

  現在永寧蔡司甚至正在研制4米直徑的光學鏡片,以用于新一代偵察衛星。

  不過,袁家騮盯上的則是3米走私的鏡片,實際上早在7年前,公司就建立了兩個委員會,一個負責規劃太空望遠鏡項目的工程方面,另一個委員會確定任務的科學目標。早期的規劃是建造2米的反射光學鏡片,但是在得知軍方弄出了3米的反射光學鏡片之后,他們立即把盯上了它。

  畢竟,誰都想要最好的。

  “3米……”

  翻看著公司建造太空望遠鏡的報告,李毅安的心里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大名鼎鼎的哈勃望遠鏡,

  在另一個世界,哈勃太空望遠鏡幾乎稱得上是“人類之光”了!

  大多數人都看過哈勃拍攝的照片,它讓人類第一次看到宇宙是這么美麗壯觀,但是哈勃望遠鏡怎么來的?

  其實,就是利用軍方的鎖眼偵察衛星的技術,

  “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同期開發的KH11“鎖眼”軍事偵察衛星相似度之高,實在是令人咂舌。二者采用同一衛星平臺——外觀上“易拉罐”式容器,同一成像方式,同樣的主鏡,同樣的照相機,同樣的太陽能電池板結構,同樣采用星際鏈路傳輸通信。

  NASA決定將“哈勃”望遠鏡原計劃的3米主鏡更換為2.4米主鏡也是因為2.4米主鏡已經成熟運用到偵察衛星上了,直接借鑒過來省去了一大筆開銷。

  當然,因為貪小便宜,導致了哈勃望遠鏡的性能大幅度縮水,以至于在后來,很多人都吐槽——費用減少了一半,但是卻讓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滯后了30年。

  可即便是如此,哈勃太空望遠鏡依然被視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發明之一,他對太空的探索讓人類對太空的了解更加深刻了。

  它甚至被稱為揭示宇宙奧秘的“上帝之眼”,它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距離地球134億光年以外的星系。

  看著報告中這個與“哈勃”太空望遠鏡高度類似的“巡天太空望遠鏡”,李毅安想了一下,說道:

  “我們要看到未來……”

  他的話音不大,但卻帶著一種看破未來的意思。

  “我們對宇宙,對太空的探索,是為了全人類的未來,就像過去我說的那樣,我們會前往月球、火星以及小行帶,而且最終,我們會在太空中找到新的家園,既然是如此,那么為什么,不讓我們使用最好的技術呢?”

  看著袁家騮,李毅安說道:

  “3米的太小了,現在永寧蔡司正在研制4米直徑的反射光學鏡片,嗯,就讓我們用4米的吧。”

  哈勃望遠鏡觀察到134億光年以外的星系又意味著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光的傳播速度是30萬km每秒。

  134億光年的距離也就意味著哈勃望遠鏡此時此刻看到的那個星系就是134億年前的星系。

  整個宇宙到現在為止才誕生了138.2億年。

  這就意味著哈勃望遠鏡可以觀察到宇宙大爆炸最初形成的星系。

  可哈勃望遠鏡既然有如此強大的功能,為什么連一個外星人都觀察不到。

  這就要說回到了哈勃望遠鏡的特點了,它的口徑只有2.4m。

  由于這一條件的限制,即使用哈勃望遠鏡去觀察距離地球4.22光年外的比鄰星,也只能呈現出一個亮點的樣子。

  那么采用直徑4米的巡天太空望遠鏡,會不會帶來什么新的發現在呢?

  也許真的有可能實現人類一直以來的終極夢想——找到另一個文明或者宜居星!

  雖然并不清楚有沒有這種可能,但是李毅安還是非常期待的。

  畢竟,又有誰不渴望太空呢?

  至少在這個時代,人們對于太空是充滿著向往與想象的,有時候,人有想象力可能……并不僅僅只是因為對于太空的想象,還有可能是因為安全。

  就在李毅安大筆一揮,把巡天太空望遠鏡的鏡片直徑從3米變成四米,為全人類探索更遙遠的比鄰星的時候,在地球的另一端,在切洛梅oKB52設計局,這里還是一個在世界地圖上無法找到的秘密軍事設施。

  當科羅廖夫的N1火箭把人類送上月球的時候,切洛梅的UR700火箭,仍然還在圖紙上,不過即便是如此,切洛梅也沒有放棄他的UR700——去年,它終于試射了!

  第一眼看上去UR700會給人以巨大的視覺沖擊,比N1更符合人們眼中的毛式暴力美學。和其他火箭相對簡潔的設計不同,UR700就像一圈燃料箱綁在一起,而事實也確實如此,這款火箭從設計上能夠把151噸的載荷送入近地軌道,而土星5號則為120噸。UR700高74米,直徑17.6米,起飛質量為4823噸,使用的是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作為燃料。

  怎么說呢,老切設計出了一臺坎巴拉人狂喜的火箭。

  準確的來說就是——這是毒火箭,很毒的那種。

  不過,它絕對稱得上是又毒又狠——它絕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火箭!

  能夠把151噸的載荷送入近地軌道,這能不強嗎?

  但是現在,空軍元帥帕維爾·斯捷潘諾維奇·庫塔霍夫并沒有提他那又毒又狠的UR700,而是盯著航天飛機的照片,問道:

  “他們會用航天飛機干什么?”

  在發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庫塔霍夫元帥的雙眼直視切洛梅——作為科羅廖夫的老對頭,切洛梅可不會像另一位競爭者揚格利那樣輕易的放棄自己的登月計劃,在科羅廖夫取得成功后,切洛梅在頑強的堅持下來的同時,又把他的火箭與航天飛機結合在了一起。

  從而獲得了軍方的支持,才使得他的火箭沒有中途流產。

  “他們會用航天飛機捕獲我們的衛星,甚至會用它攜帶核武器,在我們沒有反應該的時候,直接將核彈扔進莫斯科,這就是他們要干的事情!”

  在指出SEA會用航天飛機干的事情時,庫塔霍夫的語氣是認真的,這也代表著蘇聯高層的普遍看法。

  在SEA表示要研制可重復使用的載人航天飛機的時候,本來蘇聯對這種新式航天器的興趣不大,后來,隨著美國的加入,出于擔心其可能會用航天飛機攜帶核武器,蘇聯于兩年前啟動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作為應對,投資預算高達100億盧布——這甚至接近了登月項目的支出。要知道現的1美元還兌換不了1盧布。該計劃的核心就是“暴風雪”航天飛機項目。

  在過去的十幾年間,蘇聯在太空競賽中取得的成就是傲人,雖然先聲奪人,成功完成人類首次人造衛星發射任務,首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以及首次太空漫步任務,在太空競賽的早期遙遙領先,而蘇聯登月計劃的成功實施,更是讓蘇聯占據了太空爭霸的制高點,贏得了空前的榮譽。

  但美國憑借其更為雄厚的國力,雖然稍有落后,但卻逐步開始反超,而SEA也緊隨其后,就像長跑運動員一樣,偶爾會在一些領域取得突破。

  蘇聯雖然領先優勢,且有成功的“禮炮”系列空間站,但在同等領域內,SEA的國際空間站,月球基地,都處于領先地位,這讓蘇聯高層的心情非常不爽,但是不爽的同時,其相對疲弱的國力已經越來越難以保證其對西方國家的優勢。

  而現在SEA公開展示的航天飛機,更是進一步加重了他們的危機感。

  而相比于SEA的簡單方案,蘇聯更認同美國的方案,他們的方案和美國類似,在航天飛機尾部安裝主發動機,攜帶巨大的燃料箱,火箭作為輔助推進器。

  相比于SEA只研制飛機的方案,這個方案更復雜,不僅需要研制航天飛機,而且還要重新研制火箭,直到現在,在SEA第一架航天飛機“征服者號”進行試飛的時候,暴風雪航天飛機的圖紙還沒畫完。

  蘇聯當局很著急,下令各部門加緊研制,而庫塔霍夫更是專門到了這里,就是為了催促他們盡快弄出航天飛機。

  “我們現在加緊研制進度,我們的火箭已經取得了成功,現在只有航天飛機……”

  切洛梅對元帥解釋道:

  “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情報,我們發現,SEA的方案有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他們的航天飛機與我們的航天飛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并不僅僅只是發射方式上。”

  接著切洛梅拿出一張照片,對元帥介紹了起來:

  “通過我們獲得的高清照片可以發現,SEA的航天飛機它的機身材質與我們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在設計航天飛機時為了減輕重量,外殼主要是鋁鎂合金和鋁鋰合金,這玩意不耐高溫,所以整個航天飛機都要用很厚的隔熱瓦包裹起來,當然,隔熱瓦雖然很厚,但并不重,因為其內部都是海綿狀的。否則返回時和空氣的摩擦會把外殼融化。”

  切洛梅甚至還讓人拿來了一塊隔熱瓦。

  在向元帥展示著隔熱瓦的時候,又繼續說道。

  “這個隔熱瓦是粘在外殼上的,在航天飛機超高音速沖進大氣層的時候,巨大的沖擊力會讓很多隔熱瓦損壞脫落,所以每次都要更換幾萬塊隔熱瓦,因為航天飛機表面形狀不平整,所以它只能人工更換,而這個工作看似簡單,可實際上卻很煩瑣,不僅大大的增加了工作時間,增加了發射成本,而且還很有可能影響到發射的頻率。”

  看著手中的隔熱瓦,庫塔霍夫元帥問道:

  “那么SEA呢?他們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面對元帥的問題,切洛梅回答道:

  “他們的航天飛機用的并不是鋁合金,而是不銹鋼!”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