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709章 國際空間站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應龍機場西北的冰原上。

  白志成站在那里,眺望著遠處無盡的冰原。

  風呼嘯著,帶著刺骨的寒意,這是只有南極才有的風。狂風仿佛要將他整個人吞噬。他的手指緊緊握住滑雪風箏的操縱桿,指節因用力而微微發白。風箏在他頭頂上方展開,像一只巨大的白色翅膀,隨著風的節奏輕輕擺動。他的心跳得很快,仿佛要從胸腔里跳出來。他知道,這一刻終于來了。

  一年多的準備,無數個日夜的汗水與堅持,終于要在這片冰原上得到驗證。他低頭看了看腳下的滑雪板。這些裝備是他唯一的依靠,也是他能否成功穿越南極的關鍵。

  風突然變得猛烈起來,滑雪風箏在風中劇烈抖動,仿佛要掙脫他的控制。白志成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他的身體微微前傾,雙腳穩穩地踩在滑雪板上,雙手緊緊握住操縱桿,調整著風箏的角度。

  風的力量通過風箏傳遞到他的身體,帶動著他向前滑行。冰原在他的腳下飛速后退,耳邊只剩下風的呼嘯聲和滑雪板與冰面摩擦的沙沙聲。

  “對,這是這樣,這比車快多了……”

  白志成興奮的叫嚷著的時候,在應龍穹頂的試驗室內,陳方凱正坐在一張堆滿文件的桌子前,眉頭緊鎖。他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著,電腦屏幕上顯示著“生態圈1號”的試驗數據。數據密密麻麻。他的目光在屏幕上掃過,試圖從中找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生態圈1號”是應龍穹頂最重要的實驗項目之一,旨在模擬一個完全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為未來的月球基地做準備,而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星際移民。

  不過,“生態圈一號”只是模擬大環境,真正的試驗是在“月球2000”試驗室里進行的,那里面積更小,也更封閉,其完全模擬月球的環境。,

  然而,最近的數據顯示,系統內部的氧氣含量出現了異常的波動。

  “一號試驗室的氧氣在減少。”

  陳方凱知道,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整個實驗可能會面臨失敗的風險。

  “查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嗎?”

  “經過分析,我們認為是之前設置的用于支持植物生長的微生物導致的,經過初步調查發現這些微生物消耗了超出預期的氧氣,

  而且建筑物基部的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吸收了微生物排出的大部分二氧化碳,從而讓整個環境中的氧氣徐徐減少。”

  一旁的程志遠博士回答道:

  “現在,我們正針對上述種種問題進行研究,需要進一步的改善工程,首先需要清除微生物,用涂料封閉了所有的混凝土表面來防止其吸收二氧化碳。”

  聽著程志遠的解釋,陳方凱一邊看著電子計算機上的數據,一邊思索著。

  人們對到混凝土的各種東西的認識都很天真,生物圈一號的設計步子邁得太大,為了進行這個試驗,他們在冰原上建立了這座城市,試圖將它與地球隔絕了。

  這里的環境在模擬太空,甚至所有的土壤都模擬月球,可是結果呢?

  “我們不應該用地球去模擬月球。”

  陳方凱說道:

  “就像混凝土,在月球上是沒有它的,所以,要用環氧樹脂給它涂上,還有微生物支持植物生長,任何生物都需要消耗氧氣,在太空中,每一個氧分子都是極其寶貴的,所以,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說著這些建議的時候,陳方凱感到一陣疲憊襲來。實驗的壓力讓他幾乎喘不過氣來,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停下。他翻開桌上的報告,仔細閱讀著每一行數據,試圖找出問題的根源。

  “是的,博士,我們對于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長,還沒有任何認知,這一點很困難,這個問題不解決,想要模擬太空環境是非常困難的。”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

  陳方凱喃喃自語著。

  “需要在近地軌道先建立一個空間試驗室!”

  “近地軌道、空間試驗室?”

  程志遠驚訝的看著陳方凱,問道:

  “這,這可行嗎?”

  “應該可行,我們都能把人送到月球上,空間站怎么建不了呢?”

  陳方凱想了一下,迅速拿起桌上電話,應龍與本土的通信都是由通信衛星保證的,撥通了袁家騮的號碼。

  放下電話,袁家騮的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面上輕輕敲擊。電話那頭陳方凱的聲音還在他腦海中回蕩,尤其是那句“在建立月球基地之前,應該首先建立近地軌道空間站”。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目光穿過玻璃,望向遠處灰蒙蒙的天空。

  近地軌道空間站——這個構想并不新鮮,在過去的幾年中,蘇聯,美國以及歐洲的科學家都提出過類似的構想。但在當前月球第一的形勢下,繞地空間站就被人為的忽視了。

  畢竟蘇聯和美國以及sEA都把目光投向了月球,月球才是競爭的最前沿,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誰會在乎繞地空間站。

  他轉身走向辦公室的另一側,拿起桌上的內線電話,撥通了錢復康的號碼。電話那頭很快傳來錢復康沉穩的聲音:

  “老袁,有事?”

  “老錢,你來我辦公室一趟,有件事得和你商量。”

  袁家騮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緊迫。

  幾分鐘后,錢復康推門而入,手里還拿著一份文件。他走到袁家騮對面坐下,目光中帶著詢問:

  “怎么了?看你臉色不太好。”

  袁家騮沒有繞彎子,直接切入正題:

  “陳方凱那邊出了點問題,‘生態圈1號’的試驗數據不太樂觀,植物生長出現了異常。其他的一些實驗進展的也不太順利。

  他認為,在建立月球基地之前,我們應該先建立近地軌道空間站,在空間站上進行一系列太空植物生長的試驗,解決這些問題。”

  “繞地空間站?”

  錢復康聽完,眉頭也微微皺起。他放下手中的文件,沉思片刻,緩緩說道:

  “陳方凱的構想確實有道理。近地軌道空間站的成本比月球基地低得多,而且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火箭技術,將空間站的模塊分批送入軌道。

  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在太空環境中進行長期試驗,積累數據,為未來的月球基地打下基礎。”

  “從把人送上太空到進行登月,再到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我們的步子邁的似乎有些太大了。”

  錢復康深以為然的說道。

  “是啊,那怕是直到現在。我們對太空幾乎沒有多少了解。”

  袁家騮點了點頭,接過話頭說道:

  “沒錯,近地軌道空間站不僅可以進行植物生長試驗,還可以測試其他關鍵系統,比如生命支持系統、能源供應系統等。

  這些都是月球基地建設的前提條件。而且,空間站的建設和維護成本相對較低,我們可以分階段進行,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

  想了一下,袁家騮說道:

  “這個角度上來說,陳方凱的建議還是非常符合實際的。”

  錢復康微微頷首,贊同道:

  “確實,從技術角度來看,近地軌道空間站是一個更現實的選擇。而且,空間站的試驗數據可以直接應用到月球基地的建設中,減少未來的風險。”

  兩人討論得越來越深入,話題從技術可行性逐漸轉向了實際操作。然而,隨著討論的深入,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錢。

  錢復康嘆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

  “空間站確實比月球基地省錢,但再省錢,也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我們現在的預算已經非常緊張,如果再增加一個空間站項目,資金從哪里來?”

  沉默了片刻,袁家騮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似乎在權衡著什么。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說道:

  “資金問題確實是個大難題,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我們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方案:第一,爭取的額外撥款,畢竟空間站項目對未來月球基地的建設至關重要;

  第二,與國際航天機構合作,分攤成本和風險。”

聽完,錢復康眉頭稍微舒展了一些,看著袁家騮說道  “這些方案聽起來不錯,但實際操作起來恐怕沒那么容易,我們的預算已經非常緊張,國際合作的話……我們和誰進行合作呢?是歐洲嗎?”

  “就是他們。”

  袁家騮笑了笑,語氣中帶著一絲自信:

  “美國人和蘇聯人以及我們都已經上了月球,但是歐洲人在干什么?

  他們甚至都沒有自己的太空人,這種情況下,歐洲人是非常渴望進入太空的。我們可以先從國際合作入手,爭取他們的支持。

  畢竟,空間站所未有的一種新鮮事物,我相信歐洲各國肯定會非常感興趣的。”

  袁家騮想了一下,然后說道:

  “國際航天局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建立國際空間站,他們應該不會排斥的。”

  “你的意思就是我們要用歐洲人的錢去發射我們的空間站,是嗎?”

  錢復康說道:

  “那些歐洲人可都精明著呢。他們怎么可能會同意?”

  “我沒有想過辦法讓他們同意,空間站并不是我們的空間站,而是國際空間站,他應該是象征著人類大團結的,并不屬于我們,而是屬于全人類。

  嗯,我相信那些歐洲人聽到這個構想之后肯定會心動的。”

  袁家騮站起身,說道:

  “那就這么定了。我們分頭行動,你這邊負責把空間站的基礎設計出來。我負責到歐洲去給歐洲的科學家們畫一個大餅,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把這個項目推進下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