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675章 未來的憂慮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在王慧娟、呂亞楠她們帶著李奕宇逛吃逛吃的時候,在不遠處,一男一女兩名里特勤局的特工,則一直與他們保持著距離,他們看起來和普通的游客沒有任何區別,甚至手里也拿著一些小吃。

  其實,過去這些孩子們身邊是沒有這種安全特工的,這是大哥身份曝光之后的一個影響,無論他們是否愿意,都需要有安全人員跟隨。

  當然這些安全人員都會保持一定的距離,給予這些孩子們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可以充分的與外界接觸。

  “他好像很受女生歡迎的……”

  女特工遠遠的看著被幾個漂亮女生簇擁著的保護對象,忍不住說道。

  “好像在任何地方身邊。都有女生。”

  “這不是我們該關心的。”

  男特工看了目標一眼,然后說道:

  “我們的工作是跟隨,保護,不干擾。”

  所謂的不干擾就是不干擾他們的日常生活,這是特勤局給所有安全特工下達的命令。

  他們的工作就是跟隨著,保護他們。

  男特工接著又看了她一眼,補充道:

  “當然也不評價。”

  他的話讓女特工沉默了下來,兩個人就這樣繼續跟隨著他們,看著他們在那里用著各種美食,小吃,購買的那些價格低廉的卻又很吸引人的小玩意。

  在步行街逛了一圈之后,為了表示感謝的李奕宇還是主動的邀請她們一起去看電影。

  就在天心城。

  就在一行人去頂樓看電影的同時,在官邸里,李毅安正在和教育部專務陳鶴琴在那里討論著如何在學校中增加通識教育。

  “……我認為這個通識教育就是對一些常識的認知。”

  李毅安一邊說一邊在書房里踱著步子,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這是在思考著:

  “對于教育我是一個外行,但是,我們都很清楚所有的孩子們在學校里往往是接觸不到社會的,再加上我們會千方百計的把孩子保護的很好,他們就像是懵懂的小白兔一樣對著社會,或者說對于人類世界沒有任何清醒的認知。”

  在意識到自己有一天可能會被自己千方百計保護的孩子們敵視,自己苦心經營的世界很有可能會被那些孩子們摧毀之后。

  李毅安就做出了一個決定——要通過教育讓他們對這個世界有著最為清楚的認知。

  “閣下,我們的教育中是有通識教育的。”

  身為教育專家的陳鶴琴,看著閣下解釋了起來,在他的解釋之中,李毅安解到所謂的通識教育實際上和公民教育差不多,也就是教授公民道德,公民常識之類的課程。

  對于這樣的教育,更多的集中在他們對社會體制的認同以及個人美德的培養,就像對于個人道德上的要求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具備——勇敢,節制,智慧,正義這些美德。

  這個時代的那些教育專家們相信建立公民社會,要從公民教育做起,所以在過去的這些年里,在公民教育問題,這些來自歐亞的教育專家們從來都不曾放松過。

  也正因如此,才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代人——老一代人是靠著法律的約束約束個人的行為,尤其是社會公德性的行為。

  而年輕人更多的是自發的維護那一切。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也就是教育的成功。

  “……重視“家庭價值”是一個好公民的基本條件。在關心國家、社會、他人之前,先要關心和愛護自己的家人。”

  聽著陳鶴琴解釋公民教育所傳遞的一些理念時,李毅安深以為然的說道。。

  “是的,這才是最正常的人性,如果他們不關心自己的家人以及身邊的人,反倒是去關心那些離他非常遙遠的外國人。

  并且以此來標榜自己的仁愛,這種人無疑就是虛偽的。”

  李毅安說出這番話的時候,腦海中自然浮現出了某些人,他們從來就不關心自己的親人鄰居以及同胞們。

  他們不關心自己身邊的疾苦,他們所關心的是那些虛無縹緲的外人。

  “如果他們美德的最大特點即對社會責任的丟棄的同時,最大化個人聲望的追求,自我主義的泛濫,會導致他們為了標榜個的進步性便組織參與各種活動。

  而他們的道德對傳統道德的無成本優勢體現無疑:無視其所標榜的道德相應的安全、經濟和社會長期責任,但卻順理成章地攫取了崇高的道德美譽。

  實質是慷他人之慨;而秉持傳統道德觀念,對家庭、社區懷有強烈責任心的甚至被威脅,甚至被抨擊為毫無同情心。什么“瑞典環保少女”可不就是這一理論的踐行者嘛。

  聽著閣下的講述,陳鶴琴簡直驚呆,以至于甚至都不敢相信這一切,以至于他驚愕道:

  “天底下會有這么傻的人嗎?”

  “怎么不會呢?”

  李毅安用肯定的語氣說道:

  “這種人,過去有,現在同樣也有,而且未來還會更多。

  在他們的眼里,自己的行為是道德的,是全人類的,他們所抨擊的是膚淺的人類道道,他們反抗的人類究竟是什么呢?

  是責任:對親人的責任、對家園的責任以及對文明的責任。

  平心而論,大多數時候,真正約束一個人的并非所謂的法律啦,規則之類,而是他作為一個人與生俱來、難以回避的家庭、鄉土和文明責任:孝順父母、養育子女、忠于愛人以及對家園的守護。這些責任猶如跗骨之蛆,時刻壓制著人類試圖縱欲狂歡的本能私欲,而人生的大半時間都要被這些責任所役使。

  而那些自私自利的人,所反對的,并且試圖打碎的,就是這些責任!

  而他們的這一行為,卻最容易得到認同——因為自私幾乎是所有人的天性,他們會親人、對家園、對文明的責任,指為個人自由的枷鎖,并鼓勵人們去打碎它!”

  這種思潮的影響力有多大?

  李毅安是非常清楚的,因為他所攻擊是人最脆弱的人性,很快,以嬉皮士為潮流的時代到來之后,所謂的個人自由被推崇至極。

  幾年后,當美國的嬉皮士運動席卷世界的時候,這種極端自私的,標榜個人的思潮,就會席卷各地。

  最終,伴隨著這一代青年的的崛起,而成為社會的主流。

  “那些是以自由之名,摧毀社會的基礎!

  世界上最大的惡,不是殺人,不是荒淫,不是貪婪,不是搶劫,也不是侵略屠殺,而是將這些劣行合理化、正當化的修辭——這摧毀了道德本身,并使得文明的淪喪永無止境。”

  李毅安想到了,曾經有一位大人物在他的自傳里面,對嬉皮士為代表的那些人的道德做出過這樣的論斷,

  “如果有一天,這樣的道德占據了主導地位,那么信賴和責任將會蕩然無存,人類就會蛻變成自私虛偽不知廉恥的蛆蟲,并在不斷墮落中自我毀滅。”

  “這,這怎么會,怎么會這種人,怎么會有這種事情呢?”

  在陳鶴琴震驚只能喃喃自語的時候,李毅安想到了另一個世界,那些某些西方白左翼思維的秉持者似乎正以其行動驗證著這一切。

  “到那時,人們對家庭的信念消失了,對社區的熱情泯滅了,對文明的認同也蕩然無存——公民的一切責任都“終歸虛無”,只剩下貪得無厭的福利寄生和慷他人之慨的廉價美德。”

  “閣下,怎么會有這樣的蠢人呢?”

  陳鶴琴斷然說道:

  “即便是有這樣的蠢人,他們也不可能左右一切的!”

  “他們是無法左右一切,但是我們的孩子……”

  李毅安看著陳鶴琴說道:

  “我們的孩子很容易受到他們的左右,安逸生活讓他們失去了對生活下限的理解,無所事事,總歸沒有生存之危。

  而與此同時,教育上可能也會有其缺失,它體現在所教授的內容十分淺顯。基本的歷史觀、經濟觀教育十分缺失……讓他們在未來的大潮中,是沒有現實抵抗力的,他們無法分辨是非,反面會對有些人鼓吹的那一套趨之若鶩!他們蔑視傳統,廢棄道德,”

  提到這一切的時候,李毅安的眉頭越皺越緊,內心甚至充斥著一種恐懼。

  他真的害怕啊!

  因為非常清楚那些看似無害的嬉皮士對自身的傷害,那些人絕對是文明之癌。

  可怕的是嬉皮士武器從來不是槍炮,而且他們還都是自己人,如果是外部的敵人可以用槍炮,可以用蠻力去摧毀他們。

  但是對自己人呢?

  對自己的孩子們你能怎么樣?

  這種恐懼,與其說是恐懼,不如說更多的是無奈。畢竟,最終那引起蔑視傳統,廢棄道德的嬉皮士,會取代他們成為下一代的中堅。

  隨后,李毅安就像是一個預見者似的,述說著他對未來的預見。而他的語氣也變得越來越凝重。

  “……如果我們不提前防范,不從根本上通過一些通識教育,讓他們明白并且理解這個世界即便是最美好的世界仍然存在著野蠻和愚昧。

  讓他們真正的認知到現實社會,而縱容這一切,那么有一天必定將會被其所吞噬的話。

  那么等待我們的注定將是一場災難。”

  (本章完)

  請:m.minguoqiren.la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