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順著江水飄了多久。
等到看到江畔附近旗幟和路燈時,這些又饑又冷的人們,終于發出了一聲歡呼。
“我們到了!”
是的,他們終于到了。
人們爭先恐后的朝著岸邊游去,很快他們就上了岸。
月光灑落在一群行者的身上。他們的衣衫破舊不堪,渾身濕淋淋的。
這群人的眼神中透露出焦急與不安。他們或緊鎖眉頭,目光來回掃視著。
面對這個陌生的地方,他們的神情既緊張又充滿某種期待,急促地喘著氣,雙手緊握成拳,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人都齊了嗎?”
“少了5個人。”
盡管少了幾個人,但是這個時候卻沒有人有時間去傷心。他們時不時地互相交換著焦急的眼神,或是低聲交談,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顯露出他們對未知前路的恐懼。
“這,這里真的就是撣邦嗎?”
“這里真的天天都能吃飽飯嗎?”
他們的語氣中帶著某種不太確信,要知道他們之前看過的宣傳欄里和報紙上的文章,叫《人間地獄——撣邦》,對撣邦的描述是極其恐怖的。
一、撣邦是世界上最荒淫的地方;
二、撣邦黑社會橫行,惡霸遍地;
三、撣邦是最大的制毒販毒基地;
四、撣邦自殺者是世界第一;
五、撣邦的地方土司還在掠奪奴隸。
總之這個地方就是地獄。
現在他們就是拋家舍業往地獄里去,又怎么可能不恐懼呢?
這里真的像是宣傳欄里寫的那樣,是個人間地獄嗎?
盡管他們聽說過有關這個人間地獄,到底有多么黑暗的說法。但是他們也聽說過在這個人間地獄之中,只要你干活兒就能夠掙到很多錢。
這里到底是是什么模樣?
所有人對于這里的一切,都是道聽途說的,可即便是如此,他們仍然穿越熱帶雨林。然后跳入滔滔江水之中,順流直下來到這個地獄之中。
現在真正來到這個人間地獄之后,他們反倒是緊張了起來。
就在這時,刺眼的燈光從岸上照了過來,這些剛剛才從河里到岸上的人們,無不是驚恐的看著燈光。
看著燈光前的軍警,他們甚至聽到了軍犬的叫聲。
“你們現在已經進入了撣邦,請你們聽從指揮,所有人會遭受到良好的照顧……”
很快,一行幾十人,被軍警押上了卡車,然后他們就被送到了幾公里外的留置營。
在那里他們看到了很多人。
那些人都是和他們一樣歷盡千辛萬苦來到這兒的。他們甚至看到了一些熟人。
接下來的一切有些出乎他們的意料。在抵達營地之后,不僅給他們供了食物,而且還發了新衣裳,
當他們端起餐盤,看著碗里的飯菜的時候,很多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畢竟,碗里不僅是白花花的米飯,甚至還有肉。
居然會有肉。
一瞬間所有人似乎都有些破防了。畢竟他們之中有很多人都記不起自己上一次吃肉是什么時候的事情了。
而接下來,所有的一切都再簡單不過,他們需要進行登記。
在這些人中,那個長發女子容易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河水沖去了她臉上的泥污,露出了本來的相貌。
白凈的皮膚,漂亮的臉蛋。雖然穿的是營地里發的有些肥大的通碼T恤短褲,但是卻難掩她苗條的身姿。
在工作人員詢問時,女人的相貌讓他忍不住多看了幾眼,愣了一會兒才說道:
“你叫林慧芝是嗎?21歲,你是否愿意入籍?”
林慧芝問道:
“入籍?入籍后,就可以去SEA嗎?”
工作人員立即解釋道。
“這怎么可能?入籍就是撣邦籍,不過如果你的學習很好的話,參加聯考將來是有機會到那里去留學的。
你想去哪里,還是先在這里好好工作,工作了,掙錢了,將來到那里旅游也好。”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有幾百萬人通過各種渠道來到這里,尤其是幾年前,最多的時候一天有幾萬人涌入這里。
不過,對于撣邦來說,這些都是極其寶貴的勞動力,畢竟,本地論是發展農業還是工業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這些人不僅吃苦耐勞,而且干起活兒來還特別賣力,他們每天即便是工作十五六個小時也不覺得辛苦,甚至還是勁頭十足的,在過去的這些年里,撣邦之所以能夠發展的如此迅速和這些勞動力的到來有著最直接的關系。
也正因如此,這里是非常歡迎這些新移民的,畢竟,有了充足的勞動力,工廠才能夠良好的運轉下去。
“那我就不入籍了……我要去sEA,我媽媽在那邊。”
林慧芝的回答,讓工作人員愣了一下,好奇的打量著面前的女孩。
“你母親在哪邊?”
他滿臉疑惑的看著她,她的年齡并不大,她媽怎么可能在那里?
“你是說你有直系親屬在那邊,是嗎?你有令堂的聯系方式嗎?比如電話什么的。”
工作人員的問題讓她一下變成了啞巴,她并沒有母親的聯系方式,事實上,甚至就連同SEA,她也只有小時候的一些記憶。
“如果你沒有直系親人從那邊給你提供擔保,這邊的代表處是不批準你入境的。”
現在的sEA早就已經不再是那個誰想去就能去的地方了,那里是有門檻的。
不過對于這里的人們來說,他們大多數都不知道什么sEA,和大多數人一樣,他們都選擇了入籍。
然后只需要在這里隔離上一個星期,就可以離開營地,前往新安等地,到時候職業介紹所就會給他們介紹一份工作。
最終,和很多人一樣,林慧芝得只能選擇入籍,在領取身份證之后,就乘船去了另一個城市,后又轉乘汽車到了新安。
那里是撣邦的首府,曾經這座只有五平方公里,5萬人口的小城,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座擁有超過70萬人口的工業化城市。
盡管它的繁華程度遠遠無法和曼谷相比,但是在內陸地區卻也稱得上是極其繁華了,畢竟,這個時代在亞洲百萬人口的城市還是非常少見的,雖然它現在僅僅只是擁有不到80萬人口,但是它的繁華卻是有目共睹的,況且這還是一座在雨林之中,在內陸腹地迅速崛起的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人們會把它視為赤道奇跡的一部分。
事實上,在這些經濟取得快速發展的國家內,他們的經濟奇跡都被認為是赤道奇跡的一部分。
而這恰恰也是赤道奇跡的證明。
他在向人們展示著一個未來——赤道奇跡是可以復制的。
如果說有的國家通過學習赤道奇跡,但是并沒有取得相應的成功。那么他們就應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他們的人沒有努力工作呀,是不是他們的老板們工資沒漲呀。
如果他們既能夠做到普通人努力的工作,而老板們在掙到錢的時候主動的為工人增加工資的話,他們還沒有成功的話,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如果說,工人們努力工作,而老板們卻千方百計的克扣工人的工資,那又怎么可能能成功呢?
那樣的話到最后不被吊路燈都是沒有天理。
幾乎是在走出火車站的時候,和其他人一樣,林慧芝也被眼前這座城市給驚呆了——呈現在他們眼前的是寬敞整潔的街道,還有一棟棟高樓。
街道上不時的有小汽車來回駛過。所有的一切,看起來都是如此的匪夷所思。
“這,這……”
張衛國有些愕然的看著周圍的一切,哪怕是他去過省城,可是省城也沒有這里繁華。
突然有人指責路邊說道:
“你看,這里有人要飯。”
著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在火車站外有一些乞丐在那里乞討著。
看到那些乞丐,他們的心里不由得一陣緊張,自己會不會和他們淪落到同樣的地步呢?
“阿慧,你放心吧!只要有我在你肯定不會吃苦的。”
聽著衛國的話,林慧芝的眉頭皺成了一團,她用平靜的語氣說道。
“我有手腳也一樣會干活的。”
很快他們就和其他人一樣,在職業介紹所的介紹下,分別去了幾間工廠。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伴隨著撣邦人口的迅速增加,人口的增加以及SEA刻意的扶持,使得這個地區也迅速的加入了整個雁行產業鏈之中。
一部分來自SEA的工業家,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海外產業大潮流下,看準美國市場,開始在撣邦開設工廠,生產SEA本土以及美國、歐洲市場需要的工業產品,例如布匹丶成衣丶膠鞋丶塑膠產品丶電子零件丶五金制品等。
來自SEA的投資,不僅帶動了這里的經濟,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也讓這些新客們,可以很輕松的得到一份工作。
和這里所有的工廠一樣,車間里是悶熱的,下午的時候,溫度計的水銀柱甚至指上了40度。
如此高溫下,只有幾臺工業風扇在那里工作著,但是吹著的也是熱風,只有過道中塑料桶里的幾塊冰塊能帶來些許涼意。
悶熱的車間里人一個個埋頭苦干,只有縫紉機的噠噠聲在回蕩,像是這熱浪滾滾的車間里的唯一樂章。空氣中彌漫著布料染料味與汗水混合的味道,但每個人都仿佛對此毫無察覺,全身心地投入在手中的工作中。
林慧芝的雙手隨著在電動縫紉機上針腳移動著,雖然只進行了簡單的培訓,但是她已經學會如何縫制服裝。
時不時地只有在喝水時,她才會與旁邊的工友交換一個會心的微笑。盡管車間內的溫度高得讓人感到窒息,汗水順著她的額頭,沿著鼻梁滑下,但她的眼神依舊清澈,仿佛有著不屈不撓的決心。
周圍的工人大都也是如此,雖然他們來自各地,但無一例外的都能吃苦,畢竟,他們曾經翻山越嶺,不顧危險的來到這里,為的就是搏一個美好的未來。
撣邦和SEA是不同的,這里并沒有禁止加班,甚至就連工作時間,也是“777”工作制——每天早晨7點到晚上7點,每周工作7天。
基本上就是全年無休,其實也不是如此,一個月還是有三天休息時間的,不過在大多數時候,人們都不愿意休息,畢竟,休息的話,意味著收入的減少。
除非有特殊情況。
“阿慧,你明天有事嗎?”
旁邊的工友趁著喝水的間隙里問道。
“沒事。”
“要不然,明天你替我做一天吧,到時候收入歸你,我明天想去學校看……”
工友的話還沒說完,林慧芝就一口答應道:
“行。”
她這邊剛答應,一旁的另一個工友就說道:
“阿慧,你這么干也太拼了,哪能天天只上工,不休息呢?”
聽著工友的話,林慧芝抬起頭,眼神中閃過一絲疲憊,卻很快被堅定所取代:
“沒事的,我年青,體力好,睡一覺就好了,過去在老家干活的時候,可比這辛苦多了。”
“那是,那時候,上工干活,從早上干到天黑,也就只能掙幾分錢,那像這,加一個班,就能掙好幾塊錢!”
“咱們一個月掙100多塊錢呢!”
提到收入和加班費,工友們的眼中都閃爍著光芒,即便臉頰上的汗水不斷滴落,但臉上的笑容卻透露出一種莫名的滿足和力量。他們知道,只要堅持努力,美好的生活就在不遠處。
即便是再勞累,只要一想到收到,想到未來,所有人的心里都充滿了的希望,心里的疲憊就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所替代,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著。
為了未來而努力著,他們之所以愿意為之而努力,就是因為在這里只要勞動就可以得到相應的回報,哪怕是極其微薄的回報對于他們而言也是過去難以想象的。
畢竟,至少他們不至于挨餓。
“居然能吃到肉……”
對于那些新來的工人們來說,哪怕是他們已經來到這里快有一個月了,但是到晚餐的時候看到米飯里的肉,他們的臉上仍然露出了極其燦爛的笑容。
“米飯管夠,還能吃到肉,這日子要是能天天的過著也就知足了。”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