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654章 國際航天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1653章國際航天局(第二更,求訂閱)

  因為鐵幕的關系,外界對莫斯科幾乎是一無所知的。

  在很多時候,對于莫斯科的情報,如果沒有內線提供的話,西方更多的是靠「猜」。

  新年伊始,克里姆林宮批準了「星辰計劃」。

  即在月球修建永久基地,與此同時,開展月球軍事基地研究,并進行永久性地下軍事基地的修建。這個月球軍事基地的駐軍將會達到二十一人之多,這些人將會被分批輸送到月球,同時他們屬于蘇聯的月球特種部隊,而這個特種部隊的總人數為一百四十五人。

  只不過,這一切都是不為外界所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耗費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盧布的計劃,勢必將會從根本上改變某些事情。

  而就在「星辰計劃」得到批準的時候,科羅廖夫已經開始了他的工作,繼續挖掘N1火箭的潛力。

  除了要求提供推力更大的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之外,他還提出了一個新研究方向,以增加N1火箭的運輸能力。

  「我們需要大型共底儲箱!共底貯箱,就是兩個貯箱有一個共用的底。這是SEA在普羅米修斯火箭上應用的技術,「共底」的應用,可以解決既要讓火箭攜帶足夠的燃料,而且又減輕了自重。」

  「共底」減掉了兩個箱子中間的一大塊「贅肉」,火箭能「讓」出更多起飛重量給運載物。而這也是普羅米修斯2型火箭比N1火箭運載量更大的原因。

  米申直接了當的說道:

  「可是,我們之前就進行過這方面的討論,我們在技術上,根本就制造不出來它!」

  米申說的是事實,貯箱中的共底結構是非常復雜的,它必須要能有效隔離上下兩個貯箱近200度的溫差。其結構復雜性是可想而知,

  也正因為蘇聯加工水平低,做不了大型共底貯箱,才有了N1火箭特殊的外形——用球型儲箱直接把火箭做成巨型錐子。雖然大型球型儲箱既便于加工又省重量,因為球形是表面積體積比最小的,所以材料和隔熱都最節省。

  但是它占據的空間也是最多的,相應的也就增加了火箭的死重。這些原因導致了火箭的運載能力受到了限制,

  「所以,我們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

  科羅廖夫拿出一本雜志,對米申說道:

  「我們造不出來,并不意味著外國不行……」

  雜志的報導是一家英國公司為月球5號制造大型單層共底貯箱的新聞,在月球5號成功登月后,各國合作企業也紛紛給自己「打起GG」,這家英國公司就承接了共底貯箱的研發與制造。

  這正是SEA的天然優勢,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西方各國的技術,利用他們的技術優勢,通過技術整合,以最少的成本實現某些科學目標。,

  「可是,他們使用的燃料是液氧/甲烷,液氧/甲烷雙組元推進劑有著溫區相近的天然優勢,更容易將液氧箱和甲烷箱合體,我們用的是液氧/燃油,兩者溫差非常大!」

  面對米申的反對,科羅廖夫搖頭說道:

  「制約我們并不溫差的問題,畢竟,我們早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大型共底貯箱的加工制造卻一直沒取得突破,我們需要獲得的是制造工藝,嗯……我想克格勃的同志們應該可能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這就是蘇聯,當他們碰到一些技術難題的時候,除了自主研究之外,還有克格勃這個選項。

  很快,盧比揚卡廣場就向駐英國的情報人員下達了命令,就這樣,一場太空競賽以其特殊的形勢,在地球上展開了。

  就在英國的克格勃間諜為獲得某些關鍵技術而努力的時候,第一個踏上月球的英國人——莫里西·皮克,終于結束了長達22天的隔離,搭乘英國海外航空的VC10客機返回了倫敦,一時間,整個英國都沸騰了。

  其實,在23天前,英國人就期待著莫里西的返回。但是他需要進行健康隔離。

  盡管眾所周知,微生物不可能在沒有大氣保護丶沒有磁場,太陽風和各種宇宙射線直接到達表面的月球生存,但是因為任務小組進入從未有人類進入的熔巖管,在溫度環境更溫和的熔巖管內,有沒有微生物,這還是未知數,畢竟,人類之前的四次登都只是接觸了表面。

  所以出于謹慎考慮三名太空人,在從月球返回的時候。就被進行過長達21天的隔離,對他們回地球后接觸過的所有物體,該廢棄的廢棄,該消毒的消毒,所有與他們直接接觸過的人,都必須穿上厚厚的防護服。

  可以說他們回到地球第一時間,接受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當時地球上最高的防護等級。所以假想中月球熔巖管和可能存在的病毒,做了最高等級的防護措施,而這麼做的目的是為安全考慮。在此期間,即使李毅安來探望的時候,也是在防護實驗室內,隔著厚厚的玻璃與其對話。

  從機場到倫敦,到處都是迎接他的人群,人們擁擠在路邊迎接著這位「不列顛英雄」的回歸。

  對于英國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大事,盡管在過去的幾年間,「月球計劃」因為花費了幾億英鎊,遭受了各方的指責,但是現在,看著電視畫面上反覆播放的英國的米字旗,所有的指責都消失了。

  畢竟,對于英國,這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來說,它有著自己的驕傲,它并不愿意自己淪為二流國家。

  事實上,沒有任何國家愿意自己淪為次等國家,只不過,在歷史上,他們很無奈,所以,只能被動的接受國家地位的下降。

  但是不列顛有著不列顛自己的驕傲,他們骨子里是自負的,哪怕就是那些工黨的支持者們,也不見得沒有內心的自負。

  「倫敦東區最貧困的愛國者,只要一想起英國的工業和財富,也會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或許這有些夸張,但是英國畢竟是曾經的大英帝國。

  日不落帝國的臣民們,怎麼可能沒有絲毫的驕傲呢?

  況且,現在已經不是45年了,不是那個饑腸轆轆丶物資匱乏的時代了,經過二十二年的發展,英國早就擺脫了戰后的陰影,物資充沛,生活富足,再加上社會保障體制的健全,「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從來不是一句空話,現在,英國也有他們的榮譽要去追求,

  「當米字旗插在月球上的的時候,人們想到的是屬于日不落帝國的榮耀!」

  整個英國都是沸騰的,無論是年邁者,還是年青人,他們似乎都回憶起經歷過的,或者書上記載的過去。

  那個屬于英國的輝煌時代,那個時候,大英帝國統治著世界。

  那個時代,大英帝國是驕傲的。

  那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而現在當莫里西·皮克這位「不列顛英雄」回到英國的時候,自然受到了各方的歡迎,也讓英國人的驕傲再一次沸騰騰了起來。

  「我們去了月球!」

  這是大英國協的偉大勝利!

  所以,這個時候整個英國都處于某種狂歡之中,其實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這種事情輪到誰誰都冷靜不下來。

  當然也正因如此,英國人也對月球產生了新的熱情。而這也決定了英國會在航天事業中投入更多的資金,更多的資源。

  而,這就是改變。

  原本,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在這場太空競賽之中,歐洲是缺席的,但是隨著英國的加入,所有的一切都改變了。

  尤其是在目睹了英國參加SEA的太空項目獲得的空前成功之后,本著花小錢辦大事的精神,歐洲各國也盯上了SEA。

  「英國從月球帶回來了5公斤月壤和月巖,甚至還有熔巖管內的深層月巖石!」

  與普通人關注的是太空人不同,作為科學家的愛德華多·阿馬爾迪所關心的月壤和月巖在科學上的價值。

  他對皮埃爾·奧格爾說道:

  「我覺得為了能夠更好的探索太空,我們應該與他們進行合作!」

  他們兩個人是歐洲航空事業的推動者,五十年代的經濟繁榮使得西歐國家能夠投資太空領域的研究,西歐科學家發現單個的國家項目將不能與兩個超級大國競爭。

  于是在他們推動下,西歐科學界開會討論成立一個共同的西方歐洲空間局,出席會議的代表來自八個國家。但是英國并沒有加入,因為英國已經加入了SEA的太空項目。最后七個西歐國家決定設立兩個不同的機構,一個關注發展發射系統,ELDO(歐洲發射發展組織)和ESRO(歐洲太空研究組織)。

  「我們是應該與他們進行合作,畢竟,他們的技術遠遠領先于我們,可是,這個加入應該是什麼樣的加入呢?」

  皮埃爾·奧格爾反問道:

  「難道就是像英國人一樣,把國旗送到月球上?」

  這是法國媒體對英國的諷刺,對于英國這個游離于歐共體之外的歐洲國家,法國人從來都沒有什麼好態度。

  甚至諷刺過他們——花費幾億英鎊,就是為了在火箭上畫一面米字旗,而在月球5號成功后,法國的報紙雜志,也用「史上最昂貴的插旗」來形容英國。

  「如果僅僅只是為了這個目標,那麼,結果就是我們歐洲各國拿出大量的資金,資助他們的研究,而我們只是參與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幾乎不可能得到多少回報,我是說技術上的,而在航天技術上,我們又怎麼能夠一直做他們的附庸呢?」

  其實皮埃爾·奧格爾之所以這麼說,是有他自己的私心,做為法國人,他知道為宇航事業研究的火箭技術對飛彈技術的推動,法國需要有自己的飛彈,但是法國沒有足夠的資金與技術發展這些,而歐洲合作,就是最好的選擇。

  現在愛德華多·阿馬爾迪的提議,顯然是不符合法國利益的。

  面對皮埃爾的反對,愛德華多說道:

  「我們可以成立一個國際航天局,集中歐洲與SEA丶英國等國的科學丶資金,共同進行研究,即便是在月球計劃中,英國企業和研究機構也是深入參與的。」

  但是他們并沒有獲得火箭技術!

  皮埃爾心里如此想道,當然,他并沒有直接表明這一點,只是說:

  「我認為,我們應該慎重考慮這個事情,畢竟,這涉及到多個國家。」

  盡管他嘴上提著慎重,但是眾所周知,西方國家無秘密,很快,有關計劃成立「國際航天局」的倡議,就在歐洲科學界傳開了,也立即引起了整個歐洲科學界的歡迎。

  幾乎所有的歐洲科學家們都非常支持這一建議,在表示支持的同時,他們還認為——國際合作才是人類探索太空,開發太空的最佳方式!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