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589章 奔向月球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星城!

  其位于莫斯科城東約30公里處,這是一個在公共地圖上無法找到的秘密軍事設施。

  星城的位置是軍事機密,城市有少量白樺樹在一片松樹林中若隱若現。

  一座城市里只有宇航員生活,一方面超脫塵俗,另一方面卻又充斥著大量的訓練設施和工作人員,這里任何情況下公眾都是禁止進入。

  身處其中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置身于一座大型監獄之中。

  當然,對于科羅廖夫等工作人員來說,他們從來都不這么認為。

  在第一場冬雪降臨的時候,星城變得更加熱鬧了,宇航員們正為最后的行動作著訓練,而作為總工程師的科羅廖夫,總會不時的看著報告。

  “我們還需要再加快一些!”

  又一次科羅廖夫在在辦公室里自言自語著。

  “哪怕是提前幾天,也是好的。”

  其實,就科羅廖夫的內心來說,當然希望能夠在革命節到來的時候,發射火箭,為節日獻禮。

  這樣的話克里姆林宮那邊肯定會非常激動的,這也有助于他贏得勃列日涅夫的支持。

  畢竟對于去年歲末剛剛上臺的勃列日涅夫來說,他需要這樣的豐功偉績。

  但是,理智卻讓科羅廖夫放棄了這個打算,他很清楚,如果喊出為革命節獻禮的話,工程師和工人們都會主動的加班。除了星期六義務勞動之外,他們肯定還會在星期天主動加班。

  一切為了榮譽。一切為了集體,一切為了蘇聯。

  但這同樣也意味著風險的增加,畢竟加班有時候會導致人們粗心大意,而沒火箭絕對不能夠出現任何問題。

  所以,科羅廖夫斷然打消了這個念頭。

  “欲速則不達。”

  嘴里這么說著科羅廖夫拿起了旁邊的那份報告,報告是克格勃那邊提供的。

  兩天前,約翰遜總統視察了NASA,在視察的時候,他除了詢問阿波羅計劃的進度之外,還向馮布勞恩詢問了一個問題——美國什么時候能夠完成阿波羅計劃。

  把人送上月球!

  “計劃會比我們想象的更快,可能是圣誕禮物,也有可能是新年禮物。”

  馮布勞恩的回答界是一無所知的,但是克格勃卻得到了這方面的情報,隨后在第一時間交給了他。

  “圣誕節或者新年……”

  念叨著這兩個日期,科羅廖夫的心是緊張的。

  就像他們當年發射太空人一樣,僅僅只是慢了那么幾分鐘的時間,但也就是那么幾分鐘讓他們失去了世界上第一個太空人的頭銜。盡管,對于全世界來說,加加林還是英雄。

  但……也就是這樣了。

  畢竟,對于世界來說,第一個太空人是王寶賢。

  其實,當時他們是有機會爭奪第一的。

  只要一想到這一切,科羅廖夫的內心就是后悔的!

  他們原本有機會爭奪那個第一。

  “這一次絕對不能夠讓美國人超越我們。”

  端起桌子上那個從西伯利亞勞動營中帶出來的鋁制茶杯。科羅廖夫喝了一口茶,然后自言自語道。

  “好吧!是一場競賽,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贏得這場競賽。”

  做出這個決定之后,科羅廖夫又拿起了另一份報告,現在他需要做出最后一個決定就是挑選前往月球的宇航員小組。

  選擇誰去月球呢?

  翻看著面前的照片,照片上的宇航員都是蘇聯最優秀的宇航員。

  他無一例外都曾經去過太空,是挑選登月機組的前提條件——必須有過進入太空的飛行經驗。

  “按照道理來說,用科馬洛夫小組是最好的選擇。”

  看著科馬洛夫的照片,幾個月前的繞月飛行實驗里,科馬洛夫小組的表現是極其出色的,他們完美的完成了那次任務。

  但是……想了想,科羅廖夫最終還是拿起了另一張照片。

  看著照片上笑容燦爛的年輕人,科羅廖夫自言自語:

  “好吧,就像他說的一樣,沒有任何人比你更適合代表蘇聯。”

  科羅廖夫口中的“他”,都是那個已經被打入冷宮并且被消失在世人眼前的人。

  或許那個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但是對于科羅廖夫來說,當年正是在那個人的全力支持下,他才開啟了太空探索之路。

  現在即便是那個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但是科羅廖夫還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去紀念他。

  或者說用另一種方式去銘記他。

  “好吧,就是你了!”

  這一天在星城,科羅廖夫接連做出了兩個決定。

  很快他的決定就被克里姆林宮批準了,畢竟,在蘇聯一直實行著總工程師負責制,只要是總工程師的決定,其他人都不會去推翻他。

  與此同時,美國人的偵察衛星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上空飛過,偵察衛星將整個航天發射場拍了一個底朝天。

  在偵查衛星從蘇聯上空飛過,進入太平洋,經過夏威夷海域的時候彈出了一個膠卷倉。

  膠卷倉被回收后,在第一時間被送到了國家圖像分析實驗室,實驗室里一群照片分析師,照片分析了半天,看著空蕩蕩的發射架。得出了一個結論。

  “蘇聯人還沒有做好發射準備。”

  幾天之后,莫斯科紅場勃列日涅夫第一次站在導師墓上檢閱了革命節的閱兵。

  雖然這并不是他第一次站在這個位置,但卻是他第一次作為中心人物。

  在檢閱軍隊的時候,勃列日涅夫向著紅場上駛過的洲際導彈車隊揮著手,后對身邊的同僚們說道:

  “可惜了,原本我們可以一個更好的禮物送給全世界,現在,只有這些洲際導彈了。”

  站在勃列日涅夫一旁的謝列夫說道:

  “這并不需要著急,也就是再等上幾天而已,幾天后,全世界都會見證蘇聯的偉大。”

  沒有人知道他們在說什么,這一天,全世界所關注的是從紅場上空飛過的米格25戰斗機——按照蘇聯的說法,它才是世界上第一款三馬赫、三萬米升限的超級戰斗機。

  米格25戰斗機的出現固然震驚了世界,但是,因為有了“守者”的震撼之后,各國所感受到震撼是有限的,各國武官們只是抬頭看著空中飛過的米格25,然后用永寧蔡司生產高倍照相機拍攝著這款第一次出現在世人眼前的戰斗機。

  相比于戰斗機,真正的壓軸大戲,還是洲際導彈,當然蘇聯展示他們的一款新型洲際導彈時,相機快門聲此起彼伏,不知道謀殺了了多少膠卷。

  而這也是正是蘇聯希望達成的效果,就是為了用實力告訴全世界——我可牛掰了。

  11月24日,就在全世界仍然沉浸于蘇聯強大的軍事力量帶來的沖擊時,沒有人注意到的是,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一枚躺在運輸車的巨型火箭,沿著無縫軌道向著發射塔架緩緩駛去。

  運輸車的速度慢的就像是烏龜一般,

  別看從組裝中心到發射架一共只有幾公里,但是就這幾公里的距離,卻需要走上幾個小時。

  這輛運輸車并不是簡單的運輸車,除了肩負運輸火箭的任務之外,他還兼任起豎車。在火箭被運往發射架下方之后,又開始了漫長的起豎過程。

  在整個過程之中,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小心翼翼的,唯恐動作大一點會火箭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

  作為總工程師的科羅廖夫也來到了現場,看著眼前這枚巨型火箭被一點點的樹立起來的時候,表情顯得有些凝重。

  “我們還有三天的時間。”

  在接下來的三天之中,他們需要完成火箭的檢查,在完成最后一遍火箭檢查之后,就要開始加注燃料,所有的燃料,需要一天半的時間才能夠加入完成。

  接下來就是等待發射窗口了。

  只要發射窗口出現,他們就可以如期的發射火箭。

  最終實現月球計劃最核心的一步——把人送上月球!

  “總工程師同志,在我們的進度遠遠領先于美國人,據我們的情報顯示,美國人還在用飛機運送著火箭的部件,即便是他們現在發現了我們的火箭,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火箭的組裝。”

  站在他身邊的是內務部的軍官,其實就是克格勃派來的人,他的職責是作為現場監督,避免有破壞分子,破壞火箭或者實施其他破壞活動。

  當然他也從盧比揚卡那邊獲得了一些最新的情報,美國人還沒有做好發射的準備。

  “也就是說,這一次我們一定能夠把美國人甩在我們的身后。”

  來自內務部的伊萬諾夫情顯得有些激動,在看著那枚巨型火箭的時候,他甚至忍不住說道:

  “很快我們就會讓整個世界為他而歡呼,世界都將見證這個奇跡,見證蘇聯的偉大!”

  看著身邊情激動的伊萬諾夫上校,科羅廖夫只是笑了笑,他并沒有說話,此時他的注意力都在這枚火箭上,他就這樣看著n1火箭,看著它緩緩的樹立起來。

  當火箭完成起豎之后,巨型的火箭在月光和燈光的照耀下,閃爍著一些神秘的光彩。

  看著這枚火箭科羅廖夫在那里說道:

  “我們很快就會實現人類的夢想……”

  這枚火箭并不僅僅屬于蘇聯,它是屬于全人類的,它所見證的并不是蘇聯的偉大,而是人類的偉大,人類第一次真正意義離開地球前往另一個星球!

  當然這樣的話,科羅廖夫是絕對不會說出來的,西伯利亞的寒風,讓他早就養成了沉默寡言的習慣。

  就這樣注視著這枚火箭,臉上慢慢的閃現出了一絲笑容,似乎在這一瞬間,科羅廖夫又一次想到了當年的那個夢——西伯利亞的勞動營中他曾經做過一個夢,他夢到了火箭,夢到了太空,夢到了月球!

  現在他即將要把這個夢境變成現實!

  請:m.minguoqiren.la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