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577章 板蕩見忠臣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當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時候,世界是為之震驚的。

  在法國在巴黎,當電視臺里播放的這個精彩至極的戰斗畫面是主持人甚至還忍不住吐槽的法國軍隊。

  “據我們所知,當時在王宮附近參觀的法國游客之中就有幾名法國軍人。

  他們在干什么呢?

  他們和周圍的平民一樣。驚恐的四處逃散。完全沒有一丁點軍人的擔當。”

  面對來自輿論界的侮辱,法國軍方自然是極其憤怒的,一些法國軍人甚至有些激動的說。

  “為什么要去指責他們?他們當時手里只有照相機。難道要用照相機和恐怖分子的機關槍手榴彈搏斗嗎?”

  面對這些軍人的辯解,法國電視臺的主持人倒是毫不客氣的說道。

  “是的,所以你們選擇了和1940年一樣直接舉起了雙手。”

  傷害值不大,侮辱性極強。

  面對這樣的羞辱,最后法國人直接選擇了沉默,當然在沉默的時候他們并沒有忘記拉上一個墊背的。

  “當時英國人也沒有什么反應,甚至直到恐怖襲擊結束,只有幾名警察和兩名軍人趕到現場。”

  好吧,要丟人,大家就一起丟人唄。

  當然盡管嘴上這么說,法國的軍人們還是對那位同行是極其佩服的,畢竟,軍人之間的情感是質樸的。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面對發生在英國的這場恐怖襲擊,美國的新聞媒體是激動的,畢竟,要知道不久英國人還指責過美國對黑人的歧視。

  而現在呢?

  這場恐怖襲擊之后,美國輿論的關注重點多的是在恐怖分子的身份上——非洲人。

  當然了,他們在挑動國內的這種對立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去關注在恐怖襲擊中力挽狂瀾的超級英雄。

  “當人們是驚慌失措的逃散的時候,只有一個人義無反顧的沖了過去。

  盡管他手無寸鐵,盡管他和那些人一丁點兒關系都沒有。但是,他仍然次數空前的沖向了那些恐怖分子……”

  在電視中,在主持人煽情的話語里,人們看到了那個英雄是如何在槍林彈雨下擊敗恐怖分子,保護了成百上千人。

  外行人看的是熱鬧,內行人看的是門道。就在英國和歐美國家的電視臺不斷的播放著這個新聞,人們為這個超級英雄祈禱,并且為他的勇氣而驚嘆的時候,

  還有很多軍事專家在那里討論著那位超級英雄在戰斗中所表現出來的戰斗素質。

  以一敵六,在歷史上并不是沒有這樣的事。但是,從赤手空拳奪取武器,再到一場冷靜的逐一擊斃恐怖分子,無論是他的戰術動作還是射擊技巧,所展現出來的軍人素質,可以說是舉世驚嘆的。

  “現在我們基本上可以判斷為什么他們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從未遭受過軍事上失敗的原因了。”

  “這是我們第一次能夠直觀的窺視這些軍人在戰爭中的表現,”

  “他們絕對是一群最優秀的軍人。”

  與普通人為超級英雄的英勇表現而驚嘆不同,軍事專家們所討論的更多是軍事上的話題。

  發生在倫敦的這場恐怖襲擊不僅讓人們看到了恐怖襲擊的危害,而且還看到了一名優秀的軍人和他背后那支極其優秀的軍隊。

  甚至林志鵬在戰斗中所使用的戰術動作,也受到了很多軍事專家的追捧,并且被寫進了教材之中。

  只能說,人們關注的重點是不同的。

  在最初的兩天,全世界的新聞媒體以及普羅大眾在關注著這個新聞的時候,同樣在為超級英雄祈禱著。

  當他們得知超級英雄度過危險期并且已經蘇醒時,無不是長松了一口氣。

  “上帝總是偏愛正義的人。”

  在王宮那邊得知林志鵬蘇醒之后,在忍不住為他祈禱的同時,還征求了內閣的意見:

  “我們是不是應該授予他勛章?以表彰他的英勇表現!”

  對于于此內閣自然是同意的,畢竟,林志鵬確實拯救了很多英國人,而且,與恐怖分子的戰斗中,所表現出來的驚人勇氣也是令人欽佩的。

  不過,當女王表示將要授予林志鵬維多利亞十字勛章的時候,那個還是爭論了一番,畢竟,這是他們最高的榮譽勛章。

  雖然有些爭執,但是到了最后,首相麥克米倫還是做出了決定:

  “我們應該授予他多利亞十字勛章,這是為了表彰他的勇氣,眾所周知,在這一事件之中,他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是極其驚人的。而且這也符合這個勛章的頒發標準——畢竟,這一勛章僅僅頒發給那些“面對敵人時表現出了卓越勇氣!””

  在唐寧街,麥克米倫面對外交大臣等人說道:

  “除此之外,我認為向他頒發這一勛章,有益于我們和sea之間的友誼。

  在過去的20年里,我們和他們之間的關系越發的緊密。很多時候,sea都是作為英聯邦的利益維持者出現的。無論是在東南亞還是在非洲,他們都扮演著這個角色,而且所擔負的責任也越來越重。”

  在首相的話音落下的時候,外交大臣拉博·巴特勒也跟著表示贊同道:

  “是的,首相先生,盡管一直以來sea被稱為自由世界的右手,但是我們必須要看到一點,在大多數時候他是英聯邦的右手。”

  身為外交大臣的拉博·巴特勒同樣也是一名帝國主義分子,或者說最后的帝國主義分子。

  也正因如此,他和保守黨的很多人一樣,從來不甘心于英國走向末路,還在竭盡全力的挽救的一切,或者說他們并沒有認命。

  盡管他們承認英國在衰退,但是并沒有徹底的跪下,仍然在竭盡全力的維系著英聯邦。

  “在過去的這些日子里,如果沒有他們的存在,我們可能遭受更多的損失。在我們被迫進行戰略性的收縮的時候,是他們在那里幫助并且維系英聯邦的利益。

  事實上是在維護英國的利益,當然我們并不能否認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也是在爭取自己的利益,在我們撤出時,他們填補了我們的空間,中獲得了極其豐厚的回報,并且擴大了自己的利益范圍。

  但,如果沒有他們的存在,我們所損失的并不僅僅只是殖民地,還有我們的全球影響力。”

  “是啊,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在英聯邦之中。英國是英聯邦的老大,而sea就是英聯邦的利益捍衛者。”

  麥克米倫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抽了一口煙。

  什么是英聯邦的利益捍衛者啊?

  分明就是英聯邦的打手。

  對于英聯邦而言是需要這么一個幫手的。

  而且讓倫敦非常欣慰的是這個幫手并沒有太大的野心。至少他們一直沒有挑戰英國的念頭。

  挑戰英國在過去的這些年里,他們一直在千方百計的維護英國的利益。

  尤其是在英國與美國發生利益上的沖突時,他們基本上都是站在英國的一方,盡管在這個過程之中,也從英國那里得到了極其豐厚的回報。

  但是作為帶頭大哥的,想讓小弟出力總需要拿出一些好處的,了這么多年的霸主,對于這一點英國人還是非常清楚的,尤其是像麥克米倫這樣的人,作為最后的帝國主義分子,他們很清楚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是永恒的,而友誼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的。

  “我相信在未來,我們還需要和他們進行更多的合作,這并不僅僅是在非洲。而是涉及到世界的領導權。”

  在提到世界的領導權時麥克米倫抽了一口煙。說到:

  “法國人和德國人一起弄出了歐共體,他們創建這個組織并不僅僅只是為了經濟。更多的是為了挑戰美國對于西歐的控制權,但這只是開始。”

  “是的,首相先生。歐共體僅僅只是開始,在未來他們必定會尋求進一步擴大與全世界的影響力,以歐共體的名義,在這個過程之中勢必會去挑戰美國對西方世界的領導地位,而我們……”

  拉博·巴特勒看著首相說道。

  “我們英聯邦作為另一個在經濟上,軍事上,政治影響力上都遠不遜于與歐共體的全球性組織在這個過程之中應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呢?”

  “不是發揮什么作用?而是我們如何在未來奪回大英帝國的昨日榮耀。”

  麥克米倫提到昨天的時候,目光中略帶著一絲對過去的回憶。

  英國人是有英國人的自負與驕傲的,就像面對希特勒的最后通牒時,他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頑抗到底,甚至不惜以獻祭上大英帝國作為代價。

  就像一些說的一樣,我們為了維護大英帝國,卻犧牲了大英帝國。

  事實上他們所維護的是帝國的榮耀。

  也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后來大英帝國正在以一種頗為體面的方式退出世界舞臺。

  但是對于這些生長在帝國時代的最后一波心懷帝國的人們而言,他們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退出這個舞臺呢?

  也正是因為這種不甘心,所以他們才會選擇和ses合作,雖然他們雙方的利益訴求是不同的,但是他們仍然聯手起來,千方百計的維護自身的利益。

  而現在,他們似乎看到了一線機會,就是在未來重新奪回榮耀的機會。

  “一個歐共體并不能挑戰華盛頓對世界的霸權。但是,如果再加上我們英聯邦的話,”

  麥克米倫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他用夾著香煙的手指指向窗外,說道:

  “我們還是有很大的機會迫使華盛頓與我們共享世界的。”

  共享世界!

  相比于很多政客,倫敦的這些老牌政治家們非常現實的,他們非常清楚應該樹立什么樣的目標?他們從來不曾試圖挑戰過或者說摧毀美國的霸權。

  相比于摧毀,他們更傾向于分享。畢竟,英聯邦的實力在這里擱著。

  “所以,這次非洲會議……”

  看著面前的外交大臣麥克米倫說道。

  “還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在我們失去印度之后,非洲是大英帝國最后的殖民地了。或許現在殖民地的時代已經失去了,但是我們必須要以另一種方式加強我們與非洲之間的聯系。”

  “是的,首相先生,這也是我們設立東非聯邦的根本原因。當然……”

  看著首相,拉博·巴特勒說道: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把sea拉進非洲的原因,他們需要擴充自己的勢力范圍,而我們需要他們維系英國在非洲的利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