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368章 給我抄給我完全照抄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沒有人知道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的這場小手術意味著什么。

  甚至都無人知曉——因為這本身就是機密。

  這天,一架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飛來的飛機,抵達了莫斯科,很快就有一名內務部軍官提著一個冷藏箱下了飛機,坐上了一輛早就等待多時的救護車。

  在那個冷藏箱里,存放著冰凍組織樣本——就是從科羅廖夫的身上切下來的那塊息肉。

  作為國寶級的科學家,他的身體情況自然受到高度的關注。所以組織樣本被送到莫斯科的衛生部進行檢查。

  這樣的待遇,非但不是其它科學家所能享受的,甚至就連同高級別的官員,也不一定能享受得了。

  作為國家無線電電子委員會第一副主席亞歷山大·肖金,就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甚至在莫斯科的醫院里看病,他都需要去排隊,因為特別門診被取消了。

  不過,對于肖金來說,他壓根就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此時的肖金,整個人都沉浸于他的偉大事業之中——澤列諾格勒的建設工作!

  那是莫斯科的衛星城,一座科學城。

  去年在莫斯科的建筑項目年度審查中,肖金看到在一份原計劃用作為紡織中心衛星城建設嚴重失衡的報告,于是就立即浮現出一個念頭——希望說服赫魯曉夫打造一座以半導體產業為重心的科學新城。

  為了實現這個計劃,肖金設法安排了赫魯曉夫參觀彼得格勒的電子工業第二特殊設計局的,那里是蘇聯電子技術前沿研究所。為了打動他,設計局花了數周時間為這次來訪做準備。

  終于,在肖金的精心計劃下,赫魯曉夫來了。肖金也完美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向赫魯曉夫宣傳即將成立的最高級別的微電子中心。研究人員他們向赫魯曉夫展示了一臺可以打印出自己名字的第一臺具有原始架構的蘇聯微型計算機。它是王安100的一種仿制品,它的出現,比王安100晚了1年,并且只生產了幾臺。

  在參觀時,肖金還親自地將一個微型無線電接收器,也就是微型收音機塞入了赫魯曉夫的耳朵。盡管雖然它只捕捉到了兩個地方電臺,但它的尺寸要比電子管收音機的尺寸小的多得多。

  面對這個只有糖果大小的收音機,郝魯曉夫自然是欣喜若狂,問了很多東西,像個孩子一樣高興——他在NBC見過這玩意,NBC就靠出口這樣的收音機掙了很多錢。

  很快,肖金就將關于在澤列諾格勒建立一個科學城的計劃交給了他,并向他進行了介紹。

  赫魯曉夫立刻對這個宏大工程著了迷,他也給了肖金一個擁抱,承諾他一定全力支持。幾個月后,克里姆林宮批準了在莫斯科郊區建設半導體城的計劃。

  于是澤列諾格勒就從一個紡織城變成了科學城,這個城市在俄語中意為“綠色城市”——但事實上,它被設計成科學天堂。肖金希望它成為一個完美的科學定居點,有研究實驗室和生產設施,還有學校、日托所、電影院、圖書館和醫院——半導體工程師所需的一切都能在這里找到。靠近市中心的是一所大學,莫斯科電子技術學院。

  而此時,澤列諾格勒的研究實驗室里,

  肖金把這座城市的負責人,也是他的學生費多爾·維克托羅維奇·盧金和其他一群工程師叫到他的實驗室。

  然后,指著顯微鏡下的一塊微處理器說道:

  “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面對肖金的問題,費多爾等人無不是面面相覷,費多爾說道:

  “NBC國際電子公司制造的“速龍處理器”。”

  他當然知道這玩意,在過去的幾周里,在實驗室里,研究人員們打磨了這塊國際電子公司的處理器,用顯微鏡觀察其電路結構。

  “不,這是沙子!”

  肖金有些激動的說道:

  “一塊價值13000盧布,也就12832克黃金的沙子!他的重量是多少?幾十克而已,可是為了這幾十克,我們卻需要用12832克黃金去購買,甚至即便是如此,他們都不愿意公開賣給我們!”

  當然,肖金這么說有些極端了,這絕對不是沙子,而是科學!是技術!

  是黑科技!

  “我們為什么要用這么多黃金從他們那里購買這些?”

  環視著周圍的人們,肖金說道:

  “因為我們沒有,因為我們需要它!因為我們制造不出它。”

  說話的時候,放在他的顯微鏡下,透過鏡頭仔細觀察著這塊處理器。

  這塊只有手指大小的處理器中,晶體管的寬度僅僅只50微米,其中包含了3000多個晶體管,這簡直就是匪夷所思的!

  可這就是事實,就這樣盯著顯微鏡看了一會,肖金抬起頭,看著他的學生和其它的科學家們,直接了當的說道:

  “我不知道你們什么時候能夠制造出了類似的處理器,但是現在……”

  盯著他們,肖金下令道:

  “給我抄!給我完全照抄,不準有任何偏差,給你們三個月的時間。我要看到我們自己的“速龍處理器”!”

  就這樣,伴隨著肖金的一聲令下,無論蘇聯的科學家們有多么的不情愿,他們也必須開始工作——抄NBC的處理器。也就是在這一天,蘇聯微電子行業開始了“手搓”之路。

  當南美洲的那只蝴蝶扇動它的翅膀時,它并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但是太平洋上的颶風,確實會在改變很多事情。

  至于這場颶風的強度到底有多大,恐怕只有老天才知道,或者說,時間會證明所有的一切。

  穿著春裝的娜塔莉亞,手提著行李箱,走進了機場,沒有送行的人,只有她自己。

  走進了海關通道,海關窗口的關員接過護照后,看著她問道。

  “去留學?”

  “是的,莫斯科大學的交換生。”

  娜塔莉亞回答道。

  在蘇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申請到護照,只有獲得官方許可的人才能得到護照。

  在這種情況下,出關的詢問也就是厲行公事而已。

  很快,娜塔利亞就上了飛機,機艙里空蕩蕩的并沒有多少乘客,找到座位后,看到一旁的乘客,她微微一愣。

  鄰坐的乘客是個年青的NBC男人。

  為什么一眼就認出了對方是NBC人?

  因為他的穿著,他的呢絨西裝不僅做工精致,而且款式新穎,肯定不是莫斯科的商店里售賣的。

  抬頭看了一眼,周必成的目光中閃過些許驚艷,在俄國,漂亮的女孩很常見,但是這個女孩更漂亮。

  雖然驚艷,但他并沒有去打擾對方,只是坐在那看著手中的雜志。

  盡管他沒有搭訕,但是娜塔利亞卻主動搭訕道:

  “你會俄語?”

  因為他看的是一本俄語藝術雜志。

  “不。”

  搖搖頭,周必成說道:

  “只能看一些圖片,我是建筑工程師,覺得蘇聯的建筑設計風格很獨特,所以……”

  直到這時候,周必成才驚訝道:

  “我居然沒反應過來,你說的不是俄語?英語還這么流利,我甚至都沒有聽出多少口音。”

  “所以,我才到你們那里上學啊,你呢?為什么來莫斯科?來旅游?”

  “是來這里工作,汽車制造廠的廠房建設。”

  在接下來的旅程之中,他們聊了很多,周必成甚至還請她教他俄語,畢竟,技多不壓身,學外語也是好事啊。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非常奇妙,兩個年青人就這樣相識了。

  十幾個小時后,這架圖114飛機降落在了星加坡機場——這架飛行長安的航班還承擔著沿途包括新德里、星加坡的航線。

  在飛機降落后,坐在后排的維特羅夫就下了飛機,作為是一名克格勃的一名情報人員,但他的生活更像契訶夫的故事,而不像最近兩年正流行的詹姆斯·邦德的電影。

  他的克格勃工作是事務性的工作,他的情婦遠非超級名模,他的妻子對她的狗比對他更深情。甚至,維特羅夫的職業生涯和他的生活已經走到了盡頭。他鄙視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并且被上級所忽視。他同樣討厭他的妻子,因為他的妻子和他的一個朋友有染。

  為了散心,他要么去莫斯科北部村莊的小木屋里,那里不通電,很原始,要么留在莫斯科買醉。

  不過,現在維特羅夫的生活突然變得不再那么乏味了。現在,他獲得了一個很好的外國職位。作為一名“外貿官員”,他來到了星城,根據命令,他的任務是在這里成立一家貿易公司。

  根據局里制定的“貿易”策略,他在NBC的高科技產業秘密的同時,還需要設立空殼公司,以便從NBC購買高科技產品,他們一直都是這么干的,只要愿意把一整批集成電路轉移到蘇聯,通常也不困難,畢竟,那玩意市場上就有銷售,而且體積很小,非常容易攜帶。

  就在維特羅夫通過機場海關進入星城,準備開始他的時候,一只蝴蝶正在東南亞輕輕的扇動著它的翅膀……

  (本章完)

  請:m.minguoqiren.la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