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316章 國之重器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烏克蘭,只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

  但是自從赫魯曉夫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后,外國政要到蘇聯訪問的話,那么到烏克蘭參觀訪問,就是必選項,因為這里也是領袖曾經戰斗過的地方。

  在烏克蘭的參觀時,和在其他地方一樣李毅安深刻的感受到了戰爭給蘇聯帶來的創傷——處處缺乏勞動力。工廠里車床比工人多,汽車隊里汽車比司機多。在那些重工業工廠里,也有很多女人,年輕的,中年的,唯獨男人不多。

  這就是蘇聯,即便是戰爭結束了快二十年了,這里仍然可以感受到戰爭的創傷。

  不過,也就是感慨而已,雖然有那么一些想法,但實施起來并不容易,畢竟,這里是蘇聯。

  在烏克蘭參觀時,最重要的一站就是新克拉馬托爾斯克重型機器廠,這是蘇聯技術水平最高的重型機械廠之一,也是李毅安的目標。

  在參觀過程中,工廠的經理還特意向他介紹了他們工廠的驕傲:

  “……我們工廠建造了兩臺世界最大的7.5萬噸級模鍛液壓機,分別安裝在東部的兩座大型工廠里。這兩臺是世界最大的巨型機器,總高34.7米,長13.6米、寬13.3米,基礎深入地下21.9米,總重20500噸。工作臺尺寸16米X3.5米,采用12缸8柱上傳動,模具空間凈高4.5米,滑塊行程2000mm……”

  在工廠經理介紹時,李毅安故意用一臉驚訝的模樣,看著墻上的照片,嘖嘖稱奇的同時,又是一副恨不得直接抱回家的模樣。

  這才是李毅安來這里的根本原因——就是沖著這個7.5萬噸級模鍛液壓機來的,它們是蘇聯航空工業體系的國寶級裝備。

  別看動不動就說蘇聯的技術裝備是“傻大黑粗”,說什么不如西方精細。

  可是實際上,重型機械裝備,本身就是“傻大黑粗”,就像他口中的這兩臺巨型機械設備,本身就是又大又粗,再比一些大型機床,蘇聯的東西是笨了點,但是性能還是非常不錯的。

  最重要的是便宜!

  在另一個世界,為了能夠制造大飛機,法國奧伯杜瓦特鋼公司,向烏克蘭新克拉馬托斯克重型機器廠,購買了一臺6.5萬噸模鍛水壓機,用于生產鈦合金模鍛件和航空鋁合金模鍛件。

  按照法國人的說法就是——向蘇聯采購的價格,僅相當于向西方企業采購的十五分之一!

  而且從時間上來說,更是自己研制的五分之一!

  別覺得夸張,之所以如此夸張是因為這種巨型設備,在很多國家都是獨苗苗,因為市場需求不大,所以往往只造一臺,研制經費、專用設備以及其它方面的投資,整體成本加在一起的價格是驚人的。

  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向外采購,這種方式最便宜,也最劃算。

  也正因如此,在綜合經濟等各方面的因素之后,李毅安就盯上了烏克蘭新克拉馬托斯克重型機器廠,不過與法國人選擇的6.5萬噸不同的是,他要的是7.5萬噸的。

  畢竟,另一個世界,但是受限于加工能力,空客公司在制造A380大型客機時,用的起落架鈦合金構件,仍然需要送到俄羅斯的7.5萬噸級模鍛機上去加工。

  所以,這玩意當然要一步到位了。畢竟,將來無論是飛機制造、還是發動機制造,亦或是潛艇等行業都需要這種巨型設備的。

  而且這種超級設備最大的特點就是——使用壽命足夠長,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國,他們從德國拆回去的模鍛水壓機,直到二十一世紀仍然在使用著,哪怕就是再使用個半個世紀,也沒有問題。

  這玩意,基本上等一次購進,終身使用!

  而李毅安的表情讓一門心里想要展現蘇聯牛掰之處的赫魯曉夫,得意的說道:

  “怎么樣,南洋沒有這樣的機器吧!”

  別說南洋沒有,美國也沒有,南洋最大的模鍛機是當年為了造C707特意從美國訂購的3.5萬噸模鍛機。

  而美國呢?

  他們在五五年前后,建造了兩臺當時世界最大的4.5萬噸模鍛水壓機。也是西方世界最大的同類機器,可是遠無法和蘇聯的相比啊!

  這可是7.5萬噸的巨型設備啊!

  “確實沒有!整個西方世界都沒有!”

  李毅安用羨慕的眼神看著照片,然后說道:

  “或許,我們可以談談!”

  一句談談,讓赫魯曉夫的心頭一跳——談什么?

  當然是談這臺7.5萬噸的模鍛水壓機了,除此之外,還能談什么。

  之所以來蘇聯,可不就是給你們送禮的嘛。

  心生不妙之感的赫魯曉夫連忙拒絕道:

  “這個,我們是不賣的!”

  參觀可以,想買免談!

  大家雖然是好朋友,可是……友誼歸友誼,現實歸現實,這么好的東西,可不能賣了!

  “我也沒打算花錢買!”

  李毅安的回答,讓赫魯曉夫一愣,那雙眼睛看著他時盡是不解。

  你不打算買,那想要談什么?

  “我是說交換!”

  李毅安說道:

  “我們進行技術交換!”

  其實一直以來,李毅安之所以喜歡和蘇聯打交道,一個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和他們做生意真的很掙錢啊。

  “巴統協議”對蘇聯的技術封鎖,導致蘇聯愿意花高價從西方國家購買先進產品和技術,即便是他們愿意花高價,對方也不愿意把最先進的設備或者技術轉讓給他們,往往只是轉讓給他們一些落后的技術。

  就像上一次蘇聯貿易代表團在南洋引進的技術那樣——基本上都是已經淘汰的落后于市場的技術。但即便是如此,蘇聯自己也沒有。

  這就是蘇聯的現狀——他們可以制造出性能卓越的戰斗機,坦克,能夠把衛星和人類送到太空。但是在民用產品的制造和設計上卻遠遠落后于西方。

  在這種情況之下,就只能從西方國家去引進這些技術了,畢竟,人們的生活水平是在不斷提高的。

  “技術交換?”

  赫魯曉夫有些疑惑的看著對方問道。

  “什么方面的技術?”

  “你們需要的汽車技術,我們可以進行這方面的合作。”

  李毅安直截了當的說道。

  “我們可以向你們提供一款相對適合蘇聯的四門型轎車以及年產量不少于60萬輛的生產線,而且還是最先進的前驅轎車底盤技術。”

  李毅安之所以會特意提到強調這一點,是因為蘇聯在引進菲亞特的技術時,蘇聯汽車工程師希望得到最先進的前驅轎車底盤技術,但是決定權并不在他們。

  三年后,當菲亞特公司的第一款前置發動機前驅底盤的轎車Fiat128問世后,蘇聯汽車工程師是非常憤怒的,這意味著還未投產的菲亞特124已經成為過時車型了。

  蘇聯汽車廠的總工程師認為立刻引進前置發動機前輪驅動底盤轎車技術刻不容緩,他先和菲亞特公司商談,希望意大利人能前輪驅動汽車技術上主動和蘇聯合作,但是被意大利人拒絕了。

  所以,蘇聯的國民車拉達,實際上是一款非常落后的產品。而這也是蘇聯引進技術最大的問題——引進的都是落后的技術。

  于是李毅安出手就是王炸——給你最先進的!

  原本在莫斯科的時候就已經因為住房的分配而憂心沖沖的赫魯曉夫早就已經打定主意要發展汽車產業了。

  這是解決蘇聯人口問題和住房分配問題的最佳選擇,可是蘇聯真的沒有這方面的技術。

  雖然可以從南洋引進,但是引進的技術是否先進還不曾知曉,現在聽李毅安這么一說,又怎么可能不心動呢?

  赫魯曉夫猶豫了一下,問道:

  “你確定是最先進的嗎?”

  如果是最先進的技術倒不是不可以考慮。

  “62款的大眾。”

  李毅安口中的大眾,當然是南洋的大眾,幾年前為了加強東寧經濟,擴大對美國以及美洲出口,在他的授意下創建了“大眾汽車”,至于德國的那個……在南洋一直被叫做“福士”,或者說,南洋人更愿意叫它的音譯。

  至于“大眾”的商標一直被公司注冊著,在授意其成立汽車公司后,就直接拿出了這個商標,至于商標嘛……就是上汽大通那個“眾”。

  而大眾推出四門型轎車,原型是李毅安從系統商城里拿出來的一款汽車,當時之所以拿出它一方面是為了技術升級,而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加快汽車的研發速度。

  而這款式主打經濟實惠且便利的汽車,一經推出,這款設計優良和簡潔的車身的汽車,就受到北美市場的歡迎。

  畢竟,1800美元一輛的四門轎車,市場上真的沒有啊!而且那款汽車的性能確實非常出色。

  價比如此之高的汽車當然受到市場的推崇了。

  現在,李毅安直接拿出了這個“王炸”,自然讓赫魯曉夫大為心動,畢竟,蘇聯的轎車技術是非常落后的,如果能引進南洋的先進汽車技術,對蘇聯的工業發展那肯定會有所幫助。

  在他心動之余,李毅安又拋出了另一個誘餌:

  “如果你們采用南洋的廠房設計,那么你們的汽車工廠可以在兩年內投產,同時,我們還會向你們轉讓鋼結構廠房技術。”

  鋼結構廠房!

  這是南洋工業界的真正王炸啊!

  傳統廠房僅僅只是土建施工,至少需要18到24個月,實際機械設備的安裝與調試,不會超18個月。

  而鋼結構廠房的建造速度極快,最多只需要6個月,許多通用廠房甚至只需十幾二十天!

  “兩年!”

  面對這樣的王炸,赫魯曉夫有些不太淡定。

  用兩年的時間建立一座年產60萬輛轎車的汽車工廠,不僅可以讓全蘇聯人民開上汽車,而且還將會成為他領導下的又一工業成就啊!

  可是那臺設備……真的很重要嗎?

  雖然不懂工業,可是赫魯曉夫也知道“世界上最大”意味著什么,他猶豫了一下,說道:

  “這件事不是我一個人能決定的,等回到莫斯科之后,再說吧!”

  其實,赫魯曉夫已經心動了,哪怕不考慮汽車的問題,僅僅只是從如何提高生育率、安撫老職工的角度他也會同意,

  況且,這還涉及到他政績!涉及到他的口碑!

  好了,世界上最大的模鍛機基本上到手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