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314章 莫斯科好學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臉色很難看!

  上了車之后,赫魯曉夫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不是因為李毅安的問題,而是因為他指出了問題所在。

  “我有五個孩子,這個房子,就是根據我家的人口分配的。”

  “他們都已經工作了,不過他們并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都住在職工宿舍里。”

  看似簡單的回答,卻清楚的表明了一個現實——房子是變大了,但是房子卻空了。

  赫魯曉夫看著李毅安問道:

  “李,我覺得,你是故意問的那些問題是嗎?”

  李毅安笑了笑,問道:

  “尼基塔,我們都真誠的想讓所有人都過得更好,所以,才建設了這一切,建設它們的目標是什么?是把它分配給有需要的人。”

  李毅安直接了當的說道:

  “南洋和蘇聯很像,我們也給人民分配住房,但是南洋的分配排序非常簡單——結婚的優先,生育孩子的優先,懷孕優先,因為給他們房子,并不僅僅只是為了安居,還是為了刺激生育。”

  聽著翻譯的翻譯過來之后,赫魯曉夫的眉頭皺成了一團兒。

  雖然李毅安沒有明確的解釋,但卻指出了蘇聯住房分配機制上出現在的問題。

  在蘇聯住房都是國家統一分配的,而分配住房最重要的是工齡。結果就是工齡長的人以及四世同堂的人優先分配住房,而那些急需自己住房的年輕夫婦因為工齡不夠,往往沒辦法分配到屬于自己的住房,他們不得不繼續和父母甚至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居住在集體宿舍里。

  蘇聯一名青年工人積累過可以分配住房的工齡是多久?

  可能是五年,也可能是八年,甚至十年。

  “也就是說,你們是優先給年青人分配房子!不考慮他們為社會做出來的貢獻嗎?”

  “考慮啊!生育就是他們最大的貢獻,有什么貢獻比這個貢獻更大嗎?”

  李毅安笑著說道:

  “如果我們按照工齡排序的話,結果就是大量在最佳生育年齡的夫婦沒有獨立的住房,使得他們不愿意生孩子或者不能生孩子;而等他們分配到了住房,又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不僅生育意愿就是生育能力都下降了。相比于工齡的貢獻,我覺得生育貢獻才是最大的貢獻,畢竟,生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

  也正因如此,在房子的問題上,李毅安一直都是極其敏感的,畢竟,房子關系到生育率,而生育率卻是一個國家的根基,沒有了這個根基,最后整個國家都會走向消亡。

  也正因為理解足夠深刻,才會一眼看出來蘇聯的問題在什么地方。

  看著赫魯曉夫,李毅安提醒道:

  “畢竟,我們要弄清楚一點,我們分配住房的目的是什么?”

  在指出這個問題后,李毅安看著路上的蘇聯人,心說道:

  “能幫你們的只有這么多了……”

  對于人口的重要性,赫魯曉夫他們的理解是極其深刻的,畢竟,戰爭讓蘇聯損失了兩千多萬年青人,直到現在,蘇聯的各行各業仍然受到勞動力不足的困擾,也正因如此,南洋之行,讓他們發現小房子影響生育率之后,幾乎是在第一時間進行了調整。

  而現在,面對李毅安指出的問題,赫魯曉夫陷入了沉思之中,接下來的一路上,他一直在思索著這個問題,甚至就連當天的晚宴,他都沒喝多少伏特加。

  次日清晨,一大早,赫魯曉夫又一次來到了李毅安所住的酒店,說是來陪他用早餐,然后一同去參觀的,可實際上,他昨天晚上一夜都沒有睡踏實。

  畢竟,房子是個大問題。

  這邊早餐還沒有開始,赫魯曉夫就火急火燎的問道:

  “李,南洋是南洋,蘇聯是蘇聯,我們無不可能無視人們長時間工作對于社會做出的貢獻,如果在分配房子上,我們優先分配給年青人,那么那些為社會做出長期貢獻的人們,肯定會不高興的。”

  昨天晚上赫魯曉夫之所以會一夜沒睡,就因為蘇聯的分配機制擺在這里——大家都說為社會做貢獻,怎么貢獻最少的先住新房子了?這種不公平,肯定會引起大家的不滿。

  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辦法,赫魯曉夫才會來到李毅安這里來當好學生的。之所以愿意向他求教,是因為人家真的肯教啊!

  當然,赫魯曉夫也真的愿意學。

  “不能在住房上優先,那就在其它方面優先就是了。”

  看著眼圈發烏的赫魯曉夫,李毅安語氣輕松的說道:

  “你們的房子,本質上都是屬于國家的,室內配有基礎家具,集中供暖,每戶只要象征性交點房租,即可拎包入住。這一點,和南洋一樣,大家都是住在國家的房子里,大家只是根據家庭的需要住在相應的房子里。

  年齡大的工人,并不一定需要大房子,可是年青人他們需要。小家庭化同樣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許多年輕夫婦不愿意和父母一塊住,都想“自立門戶”,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

  一邊用著早餐,李毅安一邊說道:

  “所以,房子根本就不是問題,如果我們在分配房屋上照顧年青人,那些為社會做出長期貢獻的工人,如何照顧他們呢?”

  這就是赫魯曉夫面對的問題,在反問之余,李毅安把目光投向窗外,看著窗外的冰天雪地說道:

  “蘇聯真的很冷!”

  “什么?”

  “我是說這里的天氣,尼基塔,你們的工人在上班的時候,是怎么過去的?坐公共汽車?或者步行?”

  你怎么岔開話題了啊!

  赫魯曉夫有些不解的看著對方,似乎并不明白他為什么說這些。

  恰在這時,李毅安的話聲傳入他的耳中。

  “在南洋,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喜歡騎自行車,可是后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更愿意開車去上班,尤其是在雨季的時候,畢竟,汽車可以遮擋風雨。”

  汽車可以遮擋風雨……

  看似輕飄飄的一句話,讓赫魯曉夫的眼前一亮,說道:

  “李,給他們汽車!給他們汽車!”

  突然,就像是想到什么似的,赫魯曉夫有些激動的拍著手,說道:

  “是的,沒錯,給他們汽車,在過去的這幾年里,蘇聯工人們的收入在成倍的增加,他們根本就沒有多少花錢的地方,都存在銀行里,如果他們可以買汽車的話……”

  看著赫魯曉夫的那副模樣,李毅安只是微微一笑,心里就是那個得意。

  自從赫魯曉夫上臺以來,他接連的給蘇聯工人增加工資,工人,農民的收入都增加了好幾倍,但是,蘇聯的市場上卻無法提供足夠的消費品。

  所以,蘇聯的銀行之中沉淀了幾百億盧布的資金。幾年后,這筆錢甚至威脅到了蘇聯經濟——因為蘇聯中央銀行每年都要支付大量的利息。

  但是,卻又沒有辦法讓百姓把這筆錢花出去,畢竟,蘇聯的房子是發的——即便是后來也是以住房公積金的形式累積的。

  于是勛章帝和他的那一群官僚們在一起商量起了對策,最終做出了一個決定——生產汽車。

  但是蘇聯的轎車技術是落后的位置,他們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和意大利菲亞特汽車公司簽訂了引進菲亞特124轎車生產技術和全套的生產流水線的合同,并建立了一座大型的現代化汽車制造廠。

  這家汽車制造廠生產的汽車就是大名鼎鼎的拉達轎車,也是蘇聯的第一款國民車。

  從此之后,拉達就成了蘇聯時代,蘇聯人的最愛,因為其速度快,以至于有了“拉達開得比火箭快”的說法,

  在蘇聯時期,拉達轎車是蘇聯百姓汽車夢的終極夢想。為了擁有一輛拉達轎車,一個蘇聯家庭不僅要傾其積蓄,還要排隊等個好幾年才能提上自己的愛車。

所以,用購買汽車的優先權獎勵給那些工齡長的工人,他們肯定更樂意,尤其是在房子是國家的,而汽車是自己的情況下。因為汽車真的是自己的  提到存款時,赫魯曉夫突然打止了,總不能說他還惦記著人家的銀行存款吧!

  “蘇聯應該讓人民都開上轎車。”

  在說出這句話時,赫魯曉夫的眉頭又皺成了一團兒,因為蘇聯沒有合適的汽車啊!

  蘇聯一直以來,都是老百姓用不上的技術和武器玩兒命造。現在蘇聯搞汽車也是這樣,只有卡車,轎車對生產和軍事沒用,自然也就沒造了,也不能這么說,領導們的轎車還是有的,但是那種汽車的產量低啊!

  幾乎是下意識的,赫魯曉夫把目光投到了李毅安的身上——這不是有現成的幫手嘛!

  南洋可是全世界僅次于美國的汽車制造大國!他們的汽車不僅賣到了全世界,就連美國每年都進口上百萬輛!

  突然,赫魯曉夫像是明白什么似的,看著李毅安哈哈大笑道:

  “李,你真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商人,這一切都在你的計劃之中是嗎?”

  突如其來問題,讓李毅安笑著聳了下肩膀,說道:

  “這都讓你發現了。”

  哈哈大笑之后,赫魯曉夫開門見山的說道:

  “我們需要從南洋引進汽車技術以及相應的生產技術。”

  接著他又特意強調道:

  “我們可以提供硬通貨……用黃金支付汽車以及生產線所需要費用。”

  面對赫魯曉夫開出來的條件,李毅安笑道:

  “當然可以,不過,也不一定需要全部用黃金,我們之間是可以進行貿易的嘛。”

  其實,蘇聯這邊也有他所需要的東西,事實上,之所以會和赫魯曉夫說這么多,除了是真心想幫助對方解決一些問題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蘇聯這邊有南洋需要的東西。

  而這些東西,是有錢都不一定能夠買得到的,它們甚至比黃金更重要。所以,李毅安才會給赫魯曉夫下了一個“套”。

  現在,既然赫魯曉夫已經跳了進來,主動提出來要引進南洋的技術和技術裝備,那剩下的的也就簡單了!

  無非就是雙方合作共贏唄!

  請:m.minguoqiren.la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