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152章 從風云到天眼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清晨,在路邊小早餐店里,王鴻意一口一口地呷著牛奶,瞧著面前資料袋,雖然剛從大學畢業,但是他已經獲得了一份非常不錯的工作。

  在南洋獲得一份工作很容易,尤其是對于大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基本上最后一學期,就可以獲得相當不錯的實習職位。等到畢業時,就可以和公司簽署長期雇傭合同。

  但是王鴻意的工作和大多數人是不同的。

  南洋航空航天局!

  想到即將前往萬戶角工作,他的嘴角輕揚,想起了他第一次和同學們觀察火箭發射的場景。

  從那天起,他就立下了志愿——要成為一名航空航天局工程師,為南洋的宇航事業盡自己的一份力!

  事實上,這是現在南洋最新潮的工作,戴上一頂有帶有航天局徽章的帽子,立即就會變成全村最靚的仔。

  有什么比送衛星、送人類上太空更有成就感的工作嗎?

  用完了早餐,王鴻意隨后拿起了資料袋和一旁的車鑰匙的,那輛停在門外的藍色榮光汽車,就是他的汽車。

  兩天前,在付了100塊錢的首付后,王鴻意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第一輛汽車。

  這就是南洋!

  就是南洋式的生活,即便是大學剛畢業,也可能擁有自己的汽車,至于房子……他壓根就不擔心,在火箭鎮,局里應該已經給他安排好了單身公寓,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兩房式的公寓,等到結婚的時候,他將會申請自己的公屋。

  不到十分鐘,他就坐在榮光汽車的駕駛盤后邊,把它開出小鎮了,重新駛向了高速公路,一路朝著萬戶角駛去。

  兩個多小時后,王鴻意已經通過了檢查站,駛進了萬戶角,就在他抵達發射中心的時候,就看到遠處一枚火箭拖曳煙霧朝著天空飛去。

  今天是“風云一號”發射的日子。

  “風云一號”是全世界第一枚氣象衛星,衛星上除了裝有電視攝像機、遙控磁帶記錄器及照片資料傳輸裝置,還還攜帶多光譜可見光紅外掃描輻射儀,它有多個通道,用于獲取晝夜可見光、紅外云圖,冰雪覆蓋、植被、海洋水色、海面溫度等。雖然它的設計測試采取的實驗性技術,但是其設計壽命卻達到6個月。

  對于“風云一號”氣象衛星,王鴻意一直都很關注,在去年發射“天問五號”后,航天局就公布了他們將研制氣象衛星的計劃,甚至還通過“天問五號”拍攝的地球照片,對云圖進行了分析、研究,從而確定了研究方向。

  經過近一年的準備,終于研制出了“風云一號”衛星。

  看著遠去的火箭,王鴻意自言自語道:

  “好了,有了氣象衛星,往后有臺風的時候,就可以提前做好防備了。”

  雖然長安是風下之鄉,幾乎從來沒有遭受過臺風,可是位于赤道附近的南洋,也經常遭受風暴襲擊,臺風每年都會給南洋帶來大量的財產損失,盡管氣象部門一直在改進著氣象監測、預報的能力,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

  現在,氣象衛星出來了,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

  就在王鴻意懷揣著這個疑問進入人事辦公室的時候,在航天局的一間會議室里,兩名軍官正在和幾名工程師討論著。

  “……目前的方案采用高清晰照相機,對即定目標進行拍照,待到膠片耗盡后,再以收回太空船的方式,偵察衛星返回地球收回。”

  在會議室里,夏明輝介紹著他的方案時,又指著衛星上那個大型鏡頭說道。

  “這個鏡頭的直徑將超過一米,分辨率可以滿足基本需要。”

  “和幽靈相比的話,差距是多少?”

  作為空軍技術軍官的梁佐,在過去的一年間,一直與航天局合作以研制空軍要求的“偵察衛星”,就在上個月,美國發射了他們的偵察衛星。而南洋這邊不過只是剛剛提出方案。

  其實他們的方案提出來的更早——在發現蘇聯人有防空導彈之后,空軍就立即意識到了危險,畢竟根據空軍的經驗——防空導彈是可以打下幽靈偵察機的。

  也正因如此,軍方對于能夠在太空中進行偵查的偵查衛星,也就有了直接的需求。

  而這種需求也就促成了軍方和航空航天局之間的合作。

  在了解了這個方案后,尤其是得知它的拍照數量后,梁佐直接傻了眼。

  “這也太貴了!”

  “什么?”

  “即便是采用大用膠片艙,他繞地球飛上個幾次,膠片就差不多用完了,然后就要回收,發射一次偵察衛星多少錢?那怕是我們把衛星的價格降的再低,十幾噸重的大衛星送上的太空的成本都擱在那,比幽靈偵察機貴了十幾倍,結果呢?”

  指著衛星的圖紙,梁佐說道:

  “就只能用上一次,這么高的成本,空軍根本就用不起!”

  “這也是沒有辦法,畢竟,膠片是需要回收的,不回膠片的話,我們怎么能夠完成偵察任務呢?梁長官,偵察衛星差不多就相當于一架偵察機,它在更高的太空圍繞地球飛行,然后拍下照片,再返回地球,我們沖洗膠片,拿著照片對其進行分析……對,就是這樣。”

  這就是偵察衛星——天眼一號。在設計偵查衛星時,他們采取了十分簡單粗暴的辦法,即直接把照相機和膠卷搬到衛星上去,然后拍完了,衛星返回地面,再回收膠卷,再沖洗。

  這些技術都是非常成熟的,畢竟,南洋都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兩次了。衛星返回技術比太空飛船的返回要簡單多了。

  夏明輝介紹道:“這就是目前的方式。”

  “我知道,但是這樣太貴了!”

  梁佐直接搖頭說道。

  “按照這個成本算起來,我們獲得的每張照片,差不多都是金子做的,這么貴的偵察成本,空軍根本負擔不起!所以,我們必須要改變傳輸手段!”

  想了想,梁佐朝著窗外看了一眼,然后說道。

  “剛剛發射的“風云一號”衛星的傳輸模式能用到偵察衛星上嗎?”

  “風云一號?”

  梁佐的建議讓夏明輝一愣,說道。

  “你是說用電視攝像機的傳輸方式?”

  “對,就是采用你們的那個方式,遙控磁帶記錄器和照片資料傳輸裝置,這樣一來,就不用膠片,我們在地面上,根據從太空中收回的信號沖洗照。

  這樣非但能夠降低成本,只要衛星在太空上,就可以拍照,而且,時效性還強,畢竟,衛星完成拍照,再返回地球是需要時間的。

  但是用這種方式,卻可以獲得時時的照片,甚至我們可以在太空中對它進行適當的變軌,這樣一來,就可以調整偵察目標……”

  這就是“風云一號”衛星的傳輸方式,它傳輸到地球的數據被記錄在磁帶上,跟音樂磁帶的基本技術相同——但大得多,他攜帶有兩臺笨重的寬帶錄像帶記錄器,每個都有幾百米的磁帶。接到了磁帶轉換的數據后,再生成并打印出了攝影圖像。

  面對梁佐提出的要求,夏明輝整個人都愣住了,他所驚訝的并不是對方的“設想”,而是……

  “梁長官,你要知道,分辨率在那里,電視攝影機拍攝信號后,先刻進磁帶里,然后再通過照片資料傳輸裝置把磁帶轉化成無線電信號,發射到地球,在這個過程中,照片的清晰度本身就不高,用來分析云圖還可以,但是用做偵察的話,它的分辨率根本就滿足不了需要。”

  隨后夏明輝就解釋起了電視攝像技術成像效果與膠片成像之間的區別,最后干脆利落的告訴對方——利用電視偵察是不可能的!

  至少現在不可能。

  “雖然不可能,但是您的這個建議,到是讓我想到了一個可能,就是我們或許可以考慮采用膠卷拍攝后再掃描的方式,將照片轉化成電子信號傳輸回來,這樣的話,就可以解決時效性的問題。”

  很多時候科學創新都是如此,一個人的建議往往會激發另一個人的靈感。

  受到對方的啟示,想到一個新辦法的夏明輝滿懷期待的看著對方,在他看來這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能夠將兩者的優點結合在一起,雖然,這進一步增加了技術的復雜性,畢竟這涉及到膠卷在太空中的自動沖洗,以及掃描等各個方面的技術問題。

  但是在他看來這并不是問題,只要是技術問題,基本上都能夠通過研究加以解決。

  卻聽到梁佐說道。

  “這樣或許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應該能夠降低一些成本,但是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成本問題。畢竟我們需要把膠片裝到衛星上去,等到那些膠卷用完之后,這個衛星也就直接變成了一堆廢物,在太空中漂浮著沒有任何作用。”

  想了一會兒,梁佐說道。

  “所以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我們研制出來一種新的照片拍攝存儲模式。嗯……它應該是不需要采用膠片的,畢竟,膠片是限制偵察衛星使用時間的最大問題,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就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偵察衛星的壽命問題。

  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新的存儲方式,能夠將被攝對象轉化成某種特殊的信號,以圖像或視頻的形式貯存起來,然后再發射回地面接收站,這樣不僅時效性好,能及時、準確、連續提供偵察情報,而且,還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它的綜合成本,它可以在太空中飛行半年,一年,甚至幾年時間,長期使用的綜合成本降低后,軍方才能用得起他,否則……”

  瞧著那張圖紙,梁佐直接了當的聳了下肩膀,說道:

  “或許它可以提供給我們高分辨率的照片,但是那又怎么樣呢?就目前的這種使用方式,即便是咱們把它發射到太空中,也沒有多少意義,畢竟,它實在是太貴了,與其用十幾架幽靈的錢去弄這種衛星,還不如去研制飛的更高的偵察機,比如3萬米,甚至35000米,只要它飛的足夠高,總能夠躲過導彈的。”

  在梁佐這么說的時候,一旁的一名年青工程師,則隨口說道。

  “也許,可以飛到太空上,誰知道呢?”

  “是的,誰知道呢?也許我們可以往這方面考慮,但那是以后,是將來,現在……”

  指著圖紙上的衛星,梁佐直接了當的說道。

  “我們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它根本就沒有任何前途可言的,至少對于我們來說是這樣,那怕就是軍方,也支撐不了如此昂貴的一次性衛星。”

  梁佐的判斷,讓會議室里的人陷入了沉默之中,他們都很清楚——所有的一切,都歸于錢,沒有資金一切都是空談,事實上,南洋現在的太空探索,進展緩慢,也是因為資金問題。

  “那好吧,就朝這個方向努力吧……”

  夏明輝想了一下說道:

  “正好局里剛來一批年青人,讓他們研究一下。”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