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829章 給天才插上翅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科學用人。

  自然要科學的把人才應用于急需的領域。

  現在南洋急需的是什么樣的人才?

  化學、生物、數學、物理、材料、機械、計算機、航空、航天……

  可以說各行各業都需要,畢竟,科學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個行業拖后腿都不行。

  就像南洋現在雖然有了電腦,但是距離因特網還差遠了,想要因特網,還需要解決光纖,而光纖則需要解決激光等一系列的問題,等到這些問題解決了,才能解決上網問題,其實,中間還有無數問題需要解決,科學是個系統工程,并不是說突破了哪一個關鍵的節點,就可以得到整個體系。

  事實上科學就是短板理論,決定科學水平的永遠都是水桶上最短的那塊短板。

  總之,現在南洋需要的是各個行業人才,畢竟,南洋是要以一已之力,推升小破球科技水平的,改變人類命運的。

  當然,主要還是改變南洋自己。

  其實,改變南洋自己的同時,也就改變了整個世界。

  就像瓦特、愛迪生、福特等人為什么可以寫進歷史書,為什么很多人佩服比爾·蓋茨,佩服喬邦主。

  說是因為他們的企業和產品改變了世界,使人類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就這么簡單。

  就像人們很少喜歡洛克菲勒、巴菲特和李嘉誠一樣,因為他們雖然商業上非常成功,但也只是一個商人,他們的公司并沒有改善普通人人的生活。

  未來的南洋,應該說是什么樣的角色呢?

  就像歷史書中的瓦特、愛迪生一樣,提到南洋的時候,人們會驚訝的“哇”一聲,然后歷數南洋給人類帶來的改變。

  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很困難,畢竟科學涉及到的學科很多。

  但是完全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選擇一些重點領域,進行重點突破嘛。

  這一點有點兒像是蘇俄的“攻關體制”。

  只逮住一只羊使勁薅,不一定能薅出一件羊毛衫來。

  但是要是逮住一群羊薅出一件羊毛衫,會有難度嗎?

  如果有難度的話,那說明羊有點少了。也就是需要更多的羊!

  發揮體制優勢我還不會嗎?

  國王試驗室不是現成的機構嗎?

  自己以后每天從系統里弄出幾本超越時代的技術書籍類,把“偷渡”來的技術,塞到國王試驗室里,人才質量對自己來說意義并不大,反而是人才的數量更加重要。

  100個人攻關一個方向,量變足以引起質變。

  操作的好,到時候我不僅有“十萬大軍”,還很可能會有“十萬科學家”?

  這些科學家并不一定都是天才,但是他們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某些領域的開拓者。

  或者說他們就是普羅米修斯——把火種帶給這個世界。最后通過那些火種去促成天才的崛起。

  當真是機智如我,竟恐怖如此!

  用普羅米修斯去照亮天才。

  不就是去用人才去啟迪天才嗎?

  或者說就是用人才去充當天才的助推器。

  算一算時間,愛因斯坦差不多快走了吧,在科學家中,他算是長壽的了,他享年76歲,可是他的科研成果主要出自于什么時期?

  應該說是30年代之前。

  縱觀愛因斯坦的一生,他的成果大都發生于其年輕時期。別不信,事實上,大部分科學家都是如此,都是在年輕時完成了人生的大部分成就的。

  因為人類的大腦是會老化,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知覺、記憶、運算速度、推理能力等等都會隨著年齡的老化而不斷減退的,這種生理現象被稱為“流體智力”。

  人的流體智力大概在20歲進入高峰期,在25歲時會達到頂峰,25歲之后慢慢下降,所以年齡越老流體智力越低。

  愛因斯坦在25歲突然領悟,然后在26歲發表相對論,光電效應,質能方程等。

  牛頓是在23歲建立微積分,光學,力學,天文學等。

  海森堡在26歲提出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

  楊振寧于28歲提出宇稱不守恒,幾年后得諾貝爾獎。

  可見科研更看重流體智力,超過一定的年限科學家的各項綜合指標就不足以支撐科研上的創新。

  2030歲,這個年齡恰好是最容易出成果的年紀!

  而很多時候,很多科學家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是什么?

  就是他們提出自己的理論之后,受限于流體智力的衰退,導致他們在余生不能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論,或者在自己的理論上進一步研究,從而實現階梯性的躍進。

  人類歷史早就證明了一點——天才是有限的,而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庸之人。

  但是人類的科技進步,離不開天才的靈光一現,天才具有更強的天賦,具有更強的觀察力、計算力、發現力…因此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機會觸發1的靈光一閃。

  可是天才總歸是屈指可數的,而且天才的年齡也是有限。甚至就連身體也是。結果直接導致了天才的發現,是一群庸才在那里去繼續發展。

  “如果霍金在他25歲的時候時候,去研究他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那會給量子力學帶來什么樣的改變呢?”

  李毅安的心里冒出這個念頭之后,突然變得有些不可收拾了,因為他看到的是一個全新的未來,這種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沒錯,沒錯,就是這樣,就是這樣……”

  李毅安有些激動的來回走動著,他所看到的是一個全新的,不可預知的未來。

  或許天才的靈光一現被剝奪之后,這個天才也許會被埋沒,但這只是一種可能而已有。

  而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當天才踩在天才的肩膀上,他們所能取得成就,注定是驚人的!

  科學本身就是一種遞進式發展,人類每進一步都是無數人無數人積累的結果。一代代科學家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然后推翻前人的研究,再前進,再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給那些天才們提供一塊墊腳石,引領著他們在自己開創的領域之中前進,他們必定會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至少其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李毅安又特意強調道。

  “哪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好!”

  心這么想著,李毅安甚至已經開始思索著,要不要剽竊霍金的理論了,雖然開啟過物理學技能,但是他卻發現自己對霍金的理論,卻是一知半解的。

  “這事有點難辦了……”

  雖然有些難辦,但是李毅安轉念又說道。

  “雖然有些難辦,但是可以提出一個理念,一個構想,然后讓別人去領悟,去思索啊,當年愛因斯坦不也是思索了十來年嘛!”

  現在霍金多大?

  十幾歲吧!

  為什么是霍金?

  因為霍金,恰好在自己所能觸及的最遠未來……達到了人生的巔峰狀態!

  是巧合嗎?

  命運……有時候真的很奇妙。

  就讓他和其它的物理學家們一起去領悟,去思索吧,沒準十幾年后,他就能夠在其它物理學家完善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那個時候的他應該是剛剛20多歲的年紀,到那時候,他會取得什么樣的成就呢?

  就把這個問題交給時間吧!

  雖然心里這么想著,但是李毅安微信同樣充滿了期待,期待著天才能夠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成長。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