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47章 大力出奇跡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挖掘機以及裝載機的研制,不是一時半會能完成的了的,雖然南洋的液壓技術非常成熟,但是涉及到新型工程裝備的研究,不是隨便幾張結構草圖就能解決的,還有很多技術方面的細節問題需要解決,而這些都需要花費時間。

  雖然有心盡快用機械代替人力,但是李毅安也只能先等著,等福田公司完成挖掘機和裝載機的研制工作。

  不過李毅安也沒有閑著,在返回長安之后,又一次驅車沿東岸高速前往太平,那里是南洋的石化城,到那里考察石化工廠,主要塑料產業的進展情況。

  在過去的幾年間,在李毅安的要求從英美等國引進了一批PVC、PP、ABS等塑料生產設備以及專利技術,隨后,南洋就開始了對塑料制品的研究,從研究塑料加工設備,再到加工塑料零部件,都有種種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但塑料零部件的應用,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可以減少勞動工時,同樣也可以降低勞動力的使用。

  從時光進入到四九年起,不僅僅只有李毅安意識到,需要盡可能多的利用機械解放勞動力,就連同其它很多人,也都在考慮這個問題。

  畢竟,眾所周知,南洋的勞動力是有限的。

  周末恰逢高中的畢業會考,太平市第三十六中學被征召為考場,陸啟智作為二中的老師,也成了監考老師。

  好好的一個周末,要在無聊的監考中度過,這讓陸啟智心情變得有些煩躁。

  對于陸啟智來說,周末蹲在“實驗室”里,搞搞自己的小發明,那才是一個完美的周末。

  雖然校長的語氣中盡是贊嘆,可聽在陸啟智的耳中,似乎帶著其它的味道,他連忙開口解釋道:

  “陸老師,你誤會我的意思了。”

  校長點了點頭,一臉和善的說道。

  其實,陸啟智并不知道的是,被驚動的并不僅僅只有市長,甚至還有總統,原本李毅安是石化公司視察塑料合成線,可在汽車經過工地時,意外的看到了一臺頗為熟悉的設備——蛙式打夯機,于是便特意停下車詢問了一下,在得知那臺設備是太平中學的一名老師的發明后,他立即來了興趣。

  “什么?市長?他是怎么知道的?”

  “陸老師,你知不知道,剛才你考試的時候,市長打來電話,詢問了你和打夯機的情況,我當時也說不清楚,只是說一會再回復,市長親自詢問,而且說你發明的打夯機應用效果很好,非常值得推廣。”

  雖然不清楚校長為什么這么問,但陸啟智仍然點頭說道:

  “是有這么回事!樣品造出來后,前幾天剛送到工地上。”

  陸啟智滿臉疑惑的看著校長。

  “校長請您放心,我都是利用業余時間弄的,研究機械只是個人愛好而已,絕對不會影響到教學。”

  “陸老師,咱們到辦公室里說。”

  校長擺著手說道。

  這只是一個發明而已,怎么還驚動市長那樣的大人物了。

  好不容易熬到監考結束,收拾好試卷,陸啟智剛打算離開,卻看到校長正站在不遠處,沖著他招手。

  陸啟智趕緊走了過去,開口問道:

  “校長,你找我?”

  “哎呀,沒想到我們學校居然有一位發明家啊,當真是埋沒了埋沒了。”

  陸啟智跟著校長,進了辦公室,校長竟然親自給陸啟智倒了一杯茶,這讓陸啟智有些受寵若驚。

  隨后校長開口問道:

  “陸老師,有件事情呢,我想跟你確認一下,你是不是研究了一款打夯機?”

  畢竟,現在別說南洋打夯還是靠人力,全世界范圍內都是如此,可誰曾想在太平卻看到了一個靠著電動機驅動帶動偏心輪打夯的蛙式打夯機。

  在得知是本地的發明后,李毅安便來了興趣,當即讓人和學校里聯絡了一下。

  很快,陸啟智一行人就來到了石化公司,終于見到了大人物,如果說市長是大人物的話,那么眼前的這位……那就是傳說了!

  “總,總統……”

  陸啟智有些恍惚,至于校長干脆就是驚愕的說不出話來。

  誰能想到,會在這里見到總統。

  見他們這副模樣,李毅安放緩了語氣,說道:

  “陸老師,伱的這個發明很好嘛,說來聽聽,當時是怎么想出來的?”

  “先生,不,不,閣下,是這樣的,去年一個同鄉正好在工地上,我去找他的時候,看到工地上都五六個人一起揚石夯打地基,所以我就尋思能不能設計一款式打夯機,好減少工人的工作強度,我就琢磨了一下,就琢磨出來了,其實東西也不復雜,就是夯錘、夯架、偏心塊、皮帶輪和電動機等組成,工作過程是通過帶傳動,在利用偏心塊離心力的作用下使得夯體作上下沖擊振動,從而壓實物料。同時也是利用離心力的作用,使得機體得以自行移動。”

  慢慢的陸啟智就不再緊張了。聽著他的解釋,李毅安笑道。

  “你這個發明很好嘛,別看只是小發明,可是卻提高施工效率。機械打夯機的施工效率比傳統手工夯實土方快了幾倍甚至十幾倍。還提高施工質量。機械夯實土方錘擊頻率高,沖擊力大,有利于土顆粒之間的緊密結合,從而提高土體的穩定性和密實度。”

  而最重要的是節省人力!

  李毅安在記錄電影上看到過,眼下大型工地夯實要么靠壓路機,要么就是靠人力,就是那種五六個人抬起石夯用力夯。

  這臺瞧著不起眼的小設備,卻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

  隨后,李毅安又繼續詢問了陸啟智有沒有其它的發明,在得知他已經有二十多項專利時,便笑著對一旁的校長說道。

  “程校長,你也不錯嘛,學校里培養出來一名發明啊!”

  聞言的校長立刻喜笑顏開,對著陸啟智好一頓夸獎,然后李毅安又問道。

  “陸老師,你的這個打夯機,找到合適的投資了嗎?”

  “啊?什么投資人?”

  聞言,李毅安對一旁的市長說道。

  “林市長,你看,這說明我們的宣傳還到位啊,我們需要告訴這些發明家們,他們的發明是可以變成財富,而且風險投資也樂意投資他們的發明。”

  陛下都這么說了,作為一市之長的林學賢又能說什么,連忙說道。

  “閣下所言甚是,是我們的失誤。”

  隨后李毅安又與陸啟智聊了一會,才親自將陸啟智送上車。

  當然了,全過程都有記者拍攝,很快一個“總統閣下接見民間發明家”的新聞就會見報。

  雖然只是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發明,但是卻可以向國際傳遞一個信號,告訴所有人——南洋重視發明創造。

  在離開石化工廠的路上,陸啟智的心情簡直難以形容,他從來沒想到會因為一個發明受到總統的接見,心情大好的他,當天甚至還小酌了兩杯。

  而此時陸啟智并沒有意識到,他很快就會因為這個發明成為富翁。畢竟在南洋個建筑工地上都需要這種打夯機器,他的發明不僅加快了地基打夯的速度,而且,對于人力資源不足的南洋來說,釋放了大量的人力。

  在短短幾個月內,這種結構簡單的機器。在南洋得到了迅速推廣。作為發明人的陸啟智收獲大量財富的同時,當然也獲得了一個外號“夯先生”。就連他所擁有的的品牌也變成了“夯先生”。

  而這一切只是個開始,隨著新聞的見報,所有人都看到南洋對發明創造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像陸啟智一樣,從事著各種發明創新,雖然他們的水平參差不齊。

  但是整個社會的風氣正在朝著鼓勵創新,鼓勵發明的風氣所轉變。也正是這樣的風氣轉變,讓南洋義無反顧的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著……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