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64章 財大氣粗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幫忙。

  李毅安當然不是在幫約翰,那些小型發電機,看起來似乎沒有什么用處,但放在婆羅洲的用途卻很大。

  比如在種植園里就能派上用場了。

  眼下婆羅洲的大多數種植園都沒有電力供應,只能靠煤油燈照明。

  不僅僅是因為發電量緊張,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可能把輸電網建到每一個種植園,至少眼下還不行。

  必須比上來說花費幾十萬一座種植園鋪設電網送去電力。遠不如給他們送去幾臺廉價的發電機劃算,畢竟這個時代的汽油是非常廉價的。

  別看這些小型發電機的發電量不大,但是,基本上就可以滿足一個種植園的電力供應——無非就是照明或者灌溉而已。

  如果一個不行,那就兩個。

  反正便宜。

  就這樣吃了一頓飯的功夫,李毅安又順便客串了一下最初的角色,談了一筆生產,用4萬美元買下了8萬臺給無線電臺供電的小型發電機組。而這個價格基本上等于收購廢鐵。

  這么幾萬臺廢鐵卻可以讓婆羅洲的種植園提前進入電力時代,以最小的成本達到這個目標,等到十幾二十年后這些發電機機報廢了,已經成熟起來的電網自然而然的也就走進了千家萬戶。

  在回酒店的路上,坐在車上的李毅安,身子向后仰著,點燃了一根雪茄。

  “看來,除了坦克、拖拉機和汽車之外,剩余物資中,應該還有不少好東西,還可以讓公司派人繼續打撈一下,應該還能再撈到不少對南洋有用的東西。”

  其實,在過去的兩年中,南洋已經在剩余物資里撈了不少好東西——5萬輛南洋建設急需的卡車,7000多輛拖拉機以及推土機,甚至還有700多輛謝爾曼坦克——去除火炮的那種。這些基本上都是以廢鐵價購買的。

  不過好東西誰都不嫌多不是,窮家窮日子的,能撈到便宜的二手貨,總比買新的便宜。

  正在李毅安盤算著有哪些物資,能在南洋派上用場的時候,那邊收音機傳來了消息——晚上8點,杜魯門總統將會發表全國講話。

  “冷戰要打響了!”

  廣播里的消息讓李毅安的心里,冒出這樣一個念頭。

  他望著車窗外的汽車和路邊的行人,有的人拖著腳向車站走去,有的人正拖著腳步向公共汽車走去,結束一天工作的人們,都正準備回家里去。

  這些普通人,又怎么能想得,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將會在今天徹底拉開序幕。

  當天晚上,杜魯門對全國發表演講,說了很多,但是核心就是告訴全世界一句話——“我們要留在柏林”。

  就此開啟了柏林空運。

  柏林空運是什么?

  是西歐各國戰后全面倒向美國的標志。俄國對柏林的全面封鎖,非但沒有逼走美國人,甚至還承擔了道義上的指責,把整個西歐全面推到了美國人的懷中。

  在柏林危機之前,西歐各國的局勢對俄國是有利的——在英國,對俄友好的工黨掌握著政權,在法國、意大利他們已經成為執政的一方。在其它國家,他們也不再是少數派,在戰后貧窮、饑餓的環境里,俄國受到天然的歡迎。

  就是這么大好的局面下……一個柏林危機改變了一切。

  即便是白癡也能看到——俄國人“綁架”了兩百五十萬柏林人,以他們作為威脅,迫使美英兩國撤出柏林。可杜魯門選擇了什么?

  我們留在柏林。

  然后開啟了柏林空運,整個空運持續三百多天,運輸了兩百多萬噸物資,花費了二百二十四億美元啊!

  要知道馬歇爾的歐洲復興計劃也就只花了100多億美元而已!由此是可以想象得到,柏林空運何等的不計成本。。

  在美軍這種不計成本的運輸下,俄國的威脅明顯失效了,最終不得不解除封鎖。

  而代價呢?

  “一手好牌居然打成了爛牌!”

  在前往紐約的飛機上,李毅安忍不住感嘆一聲,就在幾天前,杜魯門發表了我們留在柏林的演講之后,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空運開始了,也意味著西歐不可避免的倒向了美國,他們還猶豫加糾結,但是柏林危機和柏林空運改變了一切——他向世人證明這個老大有事兒真上,而且還是不記代價的那種。

  然后,西歐從此成為了美國的鐵桿!

  當然,同樣也意味著——南洋加入了西方陣營之中,南洋將會派出飛機參加空運。歷史上除了英美空軍,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新西蘭空軍也部分參加了空運任務。

  為什么法國沒有參與?

  因為法國這個左翼正當家,在相比于得罪俄國和美國之間,他們選擇了前者,

  正因如此,左翼的法國快就丟掉了他們曾經擁有的東西。甚至還影響到了美國的援助。

  所以在這個關鍵時刻必須要學會如何打牌——冷戰的牌。從來都是非常簡單的,無非就是站隊而已,只要站好隊。就可以獲得豐厚到難以想象的回報。

  尤其是在對方財大氣粗的前提下。

  比如這次南洋肯定不是過去打白工,杜魯門已經簽署總統令,向南洋提供軍事援助——以4艘“弗萊徹”級驅逐艦和4艘約翰巴特勒級護航驅逐艦為主的45艘軍艦,旨在幫助南洋加強海上力量,以保證其海上安全。

  這就是站隊的回報!

  別看這筆援助只有區區幾千萬美元,但李毅安很清楚,隨著明年亞洲局勢的變化,美國對南洋的援助力度也會隨之加大。

  杜魯門是個記恩的人,過去的幾年中,他已經一再的證明了這一點。

  “兩百二十四億美元啊……”

  只要一想到這筆開支,李毅安就是一陣心塞,遠遠超過馬歇爾計劃的開支,這么一大筆錢,用在什么地方不好,結果全都在柏林上空燒油了。

  不過,無論如何,他都打響了冷戰,而冷戰是什么?

  是妥妥的機遇啊。

  抵達紐約之后,李毅安特意去了一趟紐約造船廠,去看了一下剛剛從漢普頓錨地駛入船廠保養的軍艦,這些軍艦進行保養后,就會移交給南洋的。

  “都是43年和44年之間建造的軍艦。”

  站在船塢邊的菲力斯上校的語氣顯得有些感慨。

  “如果不是因為送給了南洋,它們會一直在錨地爛下去,慢慢的銹蝕,最后沉入大海,知道嗎?我們的海軍基地現在擠滿了這樣的軍艦,足足有上千艘!”

  你這是抱怨還是凡爾塞啊,李毅安一陣無語,但也知道對方說的是事實。

  戰后,美軍很快開始大規模裁軍活動,1100萬人的美國軍隊被裁減到僅剩不到兩百萬人,陸軍僅僅有十幾個作戰師。海軍也是如此,300多萬的海軍裁減到60萬人,1200多艘大型作戰軍艦減少到200多艘。

  像“弗萊徹”級驅逐艦這樣排水量超過2000噸的,在很多國家被視為主力艦的軍艦,戰爭期間一下子就造了175艘,戰后剩余了超過140艘,別看它裝備著雷達等各種先進的設施,但是美軍還有更先進的基林級以及艾倫·薩姆納級驅逐艦——足足有100多艘,為了保全后兩者,大量的弗萊徹級驅逐艦被封存。至于排水量一千多噸的護航驅逐艦,更是封存了四百多艘。

  只能說……米帝這個時候,真的是財大氣粗呀!

  “陛下,現在……這些軍艦它們全部屬于你了!”

  和很多美國人一樣,菲力斯喜歡用陛下稱呼李毅安,而不是總統,無他就是美國人骨子里對貴族的向往。哪怕是和一個貴族說上幾句話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陛下,您即將擁有亞洲各國最強大的海上力量了!”

  就這么幾艘軍艦,就是最強大的海軍了!

  雖然有些夸張,但這就是事實。

  其實也不盡然,畢竟,第七艦隊就在日本,但那是美國海軍。

  所以接收這批軍艦后,南洋一躍成為亞洲各國最強大的海軍力量——這倒也沒有毛病。

  看著船塢中正在保養中的軍艦,李毅安的心里忍不住嘀咕起來。

  “哎,軍艦現在是有了就是……領海太小啊……”

  尤其是幾年前,別人在家門口畫了一條線之后,西部領海就更小了,至于東部……也就只能向東部去想想辦法了。

  向東吧……如何都必須要向東擴張,畢竟,一個婆羅洲實在是太小了。

懇求各位大佬繼續支持!求訂閱,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