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89章 老板,150重炮了解一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抗戰:通電全國,出關

  “無恥!無恥之尤!”

  閻錫山憤怒的聲音窯洞里面回蕩,昏黃的墻面與搖擺不定的煤油燈早已不復當年雄踞太原時的風光。

  他猛地抓起桌上的電報撕得粉碎,紙屑在壓抑的窯洞內翻飛,讓人煩躁:“他沈復興算什么東西?一個幸進之輩,僥幸偷襲太原,竟然撕毀協議,我怎么說也是二戰區的長官,他怎么敢的?”

  一群心腹將領各個面露怒色,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放狠話。

  要是罵人有用,那四萬萬同胞一人一口唾沫就能將這些小鬼子淹死,說不定還能玩一下陸沉呢!

  閻錫山在窯洞里不斷來回走著,口中還在不斷吐著芬芳:“他娘的,老子在隰縣打生打死,他倒好,一句沒有了,燒完了,就想打發我走?”

  “這兵工廠有多大,難道我不清楚?”

  閻錫山是越說越氣,一掌狠狠拍在桌上,右臂頓時整個麻住,但他嘴上仍舊不停:“這每一臺設備,都是我親手置辦的,我還記得他們在哪個位置,這是一個兵工廠?這是幾十個廠子,是我的命根子!”

  一眾心腹低頭不語,只有參謀長楚溪春頂住壓力,低聲開口:“這沈復興咬定設備毀于戰火,又有戴笠和總裁背書,總不能硬搶,不如從長計議?”

  是啊,從長計議。

  當年撤出太原的時候,也是說暫避鋒芒,從長計議。

  留得青山在么?

  “怎么個從長計議,小鬼子沒發現的秘密,說不定就被他沈復興找出來了!”閻錫山的聲音甚至出現了一些沙啞:“若不是我帶走了大部分工人,那150毫米榴彈炮的圖紙就要落入日寇的手中了!”

  “那可是總裁想買都沒買到的設備,那根148.6毫米(L/17)的榴彈炮管,可是足足花了老子半年!”

  說著說著,閻錫山似乎想到了往日的崢嶸歲月,竟然不自覺的伸手探向虛空,拂過雄壯的炮身,那上面還鐫刻著“晉民國廿四年制造”的銘文。

  窯洞內鴉雀無聲,眾人心中亦有戚戚,但角落里,兵工處主任張愷忽然輕咳一聲:“閻長官,其實那圖紙咱還留了一套備份,要不試試,用那圖紙做交換?”

  眾人頓時眼前一亮,閻錫山猛地轉身,眼睛瞪得老大:“你說甚?還留了一套?”

  “嗯吶,去年撤的時候雖然很急,但備份圖紙大部分還是帶出來了,要不試試看,或許能換一些.”

  閻錫山伸手摩挲下巴,在窯洞里來回走了幾圈后:“這事真的要從長計議了,你們說,要是讓總裁知道,沈復興能單獨造150毫米重炮,會發生什么?”

  嘶——!

  驅虎吞狼?

  您也不怕被老虎吃了!

  夕陽緩緩從呂梁山上消失,黑夜再次降臨太原盆地。

  沈復興在長治的野戰機場起飛,降落在太原。

  鄭縣的各勢力耳目太多了,就連趙戴文都能在那里等到他,這讓沈復興不得不重新安排路線。

  剛從飛機上下來,王博與王德厚兩人就帶著他來到太原火車站的倉庫,從太原到祁縣的鐵路已經修復,這使得物資離開太原的速度越來越快。

  三人一邊走,一邊匯報。

  老王率先開口:“太原各地的稅都上來了,320萬大洋,糧食一概沒要,怕百姓餓著。”

  “死了多少人?”沈復興腳步不停,看著夜間還穿梭在倉庫的部隊與民夫,對兩人的工作很是滿意。

  老王將小本本翻到最后:“不多,32個,主要是罪大惡極并負隅頑抗的,其中汾陽死了11個,就連士兵都傷了4個。”

  “怎么回事?”

  “那家人在日寇掃蕩到時候帶路,被指認出來了。”

  老王只是一嘴帶過,但沈復興可是知道日寇的三光政策,用畜生去形容他們簡直就是在侮辱畜生。

  “行吧,機器運得怎么樣了?”

  王博苦笑搖頭:“您先看了倉庫再說。”

  三人很快穿過密集的倉庫區,在里面最深處一間重兵把守庫房門外停下。

  沈復興觀察了一下,至少有兩個排的士兵在這里看管。

  “打開!”

  他沒有問是什么,而是打算自己去看。

  許久沒有上油的木門緩緩向兩側移動,黑洞洞的倉庫與這黑夜融為了一體,兩名士兵拿著長桿走入這黑洞,不一會兒,兩側墻上的煤油燈被一盞盞點亮。

  在兩排火苗的照耀下,偌大的倉庫竟然只有一個被巨大帆布覆蓋的長方體箱子。

  沈復興沖老王點頭,后者與王博一起上前,帶著士兵一起猛然將帆布拉開。

  嗯!?

  帆布掀開的瞬間,沈復興瞇起眼并不以為意,不過是一門未完工的榴彈炮而已。

  但第二眼他就察覺到了不對,這榴彈炮與他們進口的112毫米口徑完全不同,更大,更長,更粗!

  “這是.”他快步上前,看著明顯是半成品的榴彈炮,上面的晉民國廿四年制造,更是證明了這大炮是太原兵工廠出產的!

  “圖紙呢?工人師傅呢?”

  沈復興沒想到,這竟然還有半成品的150毫米榴彈炮。

  不需要多,每個團有那么24門,攻堅克難都不是問題。

  一發36公斤的高爆榴彈,足以在半徑50米的范圍內進行殺傷,無論是防守還是進攻,只要不是歐洲那種高度機械化的戰場,都是絕對的大殺器!

  王博聳了聳肩:“只找到700多工人,其他都被閻錫山帶走了,還有一部分機械跟這倉庫那么大,我還在想辦法,其余各類設備3639臺,已有874臺送到了鄭縣,只不過暫時還沒有安裝的人。”

  “時不待我!”沈復興頓時覺得事情開始變得棘手起來:“梅津美治郎的殘部已走出東山,向著陽曲靠近,108師團在陽曲集結了超過2個聯隊,今天開始已經開始進攻了!”

  說到這里,沈復興一狠心:“我不管你們用什么辦法,20天,必須將這里能搬的全部搬走,哪怕浪費錢,修好晉白線再拆了也行,這些設備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

  同一輪殘月下,在距離鄭縣西側百里外的孝義鎮,孫一民攥著剛領的九塊大洋行,低頭避開巡邏隊的士兵。

  這縣衙后勤的工資雖然與戰前一樣,可到了現在也僅僅只是夠他們一家三口吃飯的。

  孫一民每天都必須在縣衙吃了食堂的飯才回家,否則家里半大的小子就得餓肚子。

  他就著夜色趕緊向家走去,只是心中還是懷念兵工廠轟鳴的機床聲:“要是工廠還開著就好了,那可是20塊一個月的工資呢,夠家里那小子吃個囫圇飽飯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