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難以取得成果,還是壓根就不想查啊!”
一旁的鎮東侯跟著嘲諷道。
板子打到自己身上,才會知道疼。
東南各省的財政收入銳減,本質就是對皇權衰落的一次反饋。
太上皇御駕親征失敗后,朝廷沒有對晉商集團進行大清洗,讓許多人看到了朝廷的軟弱。
士紳豪族和皇權之間,就是一對蹺蹺板。
皇權強勢的時候,他們就是天子的忠臣。
皇權一旦衰落,這些家伙就會化身食人惡魔,逐步蠶食帝國的根基。
哪怕其中有忠臣站出來,為帝國鞠躬盡瘁,也改變不了群體的墮落。
相對以往的封建王朝,大虞的政治制度,要成熟的多。
可再成熟的制度,也需要有人去維護。
撐起帝國根基的士紳集團,早就已經墮落。
另一大支柱勛貴集團,在突然爆發一波之后,現在也陷入了頹勢。
年輕一代勛貴子弟,進入官場之后,迅速被腐化。
滿朝文武百官,口中憂國憂民喊的驚天動地,心里卻全是生意。
“侯爺,這話就過了。”
“南方各省貢獻了朝廷七成以上的財稅收入,現在遇到了困難,減少一些實屬正常。
朝廷總得給大家喘息之機,不然一直高壓下去,百姓還怎么活啊!
以下官之見,不如削減一部分南方各省的稅賦,與民休養生息。”
刑部尚書費心遠開口辯解道。
身份決定立場,在團體利益面前,國家利益要往后靠。
他能夠做到現在的位置,就是清流集團給推出來的。
哪怕內心深處,他并不支持士紳偷逃稅款,現在也必須站出來支持江南士紳。
敢提出減稅,自然是有所依仗。
削減南方各省稅賦,清流黨的支持者固然是最大受益者,浙黨、楚黨的背后支持者,同樣是受益人。
兩黨出身的官員,就算不支持,也沒法站出來反對。
“看來戶部很富裕嘛,都可以減稅了。那么欠下的各類費用,是不是該先劃撥下去。”
高閣老當即嘲諷道。
大虞的財政雖然好轉,但遠遠稱不上富裕。高額的軍費開銷,一直都是困擾帝國的最大難題。
現在北方內憂外患,都沒有解決,就有人提出給東南各省減稅。
真要是落實下去,那么“南方各省出錢,北方各省出命”的國防格局,就要被打破了。
轉瞬的功夫,在場的群臣就分成了兩波。
北方出身的官員,堅決反對減稅。
南方出身的官員,一部分支持減稅,一部分保持沉默。
朝廷的開銷,是不能少的。
南方少收的稅款,就要加在北方頭上。
以北方各省的情況,就算立即啟動稅制改革,也增加不了多少收入。
繼續向百姓攤派,那是會出大亂子的。
官員們可以不在乎底層百姓的死活,但絕對無法坐視天下大亂。
“好了!”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稅收減少,不是加稅減稅,別跑偏了議題。”
見氣氛不對,首輔姜書翰開口打斷道。
家鄉父老的利益要考慮,可江山社稷也不能忽視。
朝廷要正常運轉,離不開財政支撐。
只有白癡蠢貨,才會認為所有的減稅,都是好事。
此時提出減稅,擺明是不懷好意。
稅款降下去容易,再升上來,可就難了。
為了短期利益,影響江山社稷,那是典型的鼠目寸光。
一旦大虞崩潰,現在吃進去的,都得給吐出來。
主要是大虞對士大夫太好了,以至于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他們就本該享受特權。
當優待成為理所當然,勢必會想要獲得更多的特權。
哪怕犧牲國家利益,也在所不惜。
以往財政收入那么少,日子都能照樣過。
在許多人的意識里,不認為大虞會因為財政收入減少而崩潰。
全然忽略了,現在的大虞和之前的大虞,完全是兩個概念。
當募兵取代衛所兵,成為維護帝國穩定的基石,軍餉錢糧開銷就成了剛需。
內有叛軍需要剿滅,外有北虜這個強敵,需要官軍擋著。
在這種背景下,任何削減軍費開銷的行為,都會導致引發不可控的危機。
除了軍費開銷這個大頭外,行政開銷同樣無法壓縮。
大虞官僚體系,早就已經墮落,他們可不會過苦日子。
朝廷削減經費,他們就能把損失轉嫁到百姓身上。
一眾公共事業支出,同樣是可以削減的,大不了搞一堆豆腐渣工程。
上千兩一門的火炮能造,百八十兩一門的火炮,同樣可以生產出來。
后者能不能把炮彈發射出去,那就很難說了。
相比軍火器械,水利工程更容易下手。
出了事沒關系,推幾個替罪羊即可。
后續的修修補補,又可以增加一系列的工程出來。
朝廷不撥款,地方衙門就向百姓加征。
理由一個比一個高大上,不給錢就是罪大惡極。
道德綁架,加強權壓制,一直都是官員的拿手好戲。
“派出欽差,過去催繳吧!
稅款減少最嚴重的南直隸地區,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直接革職查辦。
下屬各州府,情節嚴重的,一應主官也革職查辦。
無論如何,稅款都必須收上來。
一旦開了這個先例,往后能收上來的稅款,將會越來越少。”
次輔白季臨緩緩說道。
偷逃稅款,在大虞不是什么新鮮事。
只不過前幾年,勛貴系給地方的壓力大,逃稅的情況不嚴重。
各地稅收總額,總體上是逐年遞增的,朝廷感受不明顯。
隨著景李二人的落幕,勛貴系的力量遭到嚴重削弱,對士紳們威懾力大幅度下降。
從永寧十年開始,南方多省的稅款,就不再增長。
當時永寧帝剛被趕下臺,朝中局勢正處于微妙狀態,需要地方勢力的支持。
內閣對稅收停止增長,選擇了默認。
嘗到好處之后,到了福安元年,地方士紳大族的胃口也變大了。
上繳朝廷的稅款不升反降,民間出現強烈的抵制稅改聲音,要求恢復到從前的狀態。
作為納稅第一大省的南直隸,表現的最為突出,福安元年的稅收總額直接下降了一成。
其他各省也或多或少,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催繳稅款的活兒,可不好干。
普通官員過去,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戶部呂尚書是南直隸人,對那邊的情況最為熟悉,親自出任欽差最為合適。”
禮部尚書袁天宇的話音落地,文淵閣內的氣氛,再一次凝重起來。
不光支持了白閣老的催繳稅款,還把燙手的山芋丟給了清流黨人。
讓清流查清流,無論最終結果如何,清流集團都要付出代價。
要么把偷逃的稅款補上,要么舍棄這位戶部尚書。
當個人利益和團體利益發生抵觸時,呂凌風會做出什么選擇,也成了未知數。
“光呂尚書一個人,恐怕力有不及。
要查辦瀆職官員,怎么能夠少了刑部。
我看費尚書也跟著走一趟,方可萬無一失。”
高閣老順勢補了一刀。
作為遼東人,對清流集團的做法,他早就深惡痛絕。
光戶部尚書不夠,再扔一個刑部尚書過去,更能體現份量。
“不妥!”
“戶部和刑部,都是我朝的要害部門,尚書豈能輕易離開。”
工部尚書樂向松急忙開口反駁道。
在場的眾人中,六名尚書全部出自南方,五位閣老中除了首輔是浙江人,另外四人都出自北方。
南北方在決策層的話語權,基本上旗鼓相當,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清流黨在六部尚書中,一共占據了三個實權位置,妥妥的朝中第一大派系。
憑借他們以往拉的仇恨,估摸著兩人前腳剛離開京師,后腳就被人搶了位置。
費心遠、呂凌風身上的頭銜,自然是不會少,但任職地點大概率從北京變成了南京。
如果稅款催繳不順利,搞不好南京六部,都沒他們的位置。
一下子折損兩大實權崗位,光他一名工部尚書,根本撐不起清流黨的牌面。
內心深處,他都罵死了后方那幫士紳。
能搞錢的方式多了,干嘛要老盯著朝廷。
就算是逃稅,好歹收斂一些,干嘛當出頭鳥啊!
“樂尚書,放心。
朝廷運轉,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離開,就受到影響。
如果不放心的話,你也可以跟著一起南下。”
鎮東侯笑著說道。
打壓清流黨,這是勛貴系復興之后的核心戰略。
文貴武賤,就是這幫人搞出來的。
幸好到了天元帝時期局勢發生變化,清流黨內部進一步發生分裂,不然勛貴系真沒翻身的機會。
現在朝中各派風起云涌,實際上也是勛貴系在幕后推波助瀾的結果。
對上整個文官集團,誰都扛不住。
分化瓦解之后,專門打擊其中一支,難度就要低的多。
南北利益沖突,無疑是最佳機會。
“你……”
“本官羞與爾等武夫為伍!”
樂向松怒氣沖沖的說道。
不過這種攻擊,鎮東侯早就已經免疫。
本身就是武夫,再怎么裝裱,也沒法以文人自居。
不想與之為伍正好,反正大家都互相看不順眼。
“光查南直隸,怎么夠?”
“南直隸雖然稅款減少嚴重,但不代表南直隸的逃稅就最多。
浙江、湖廣的稅款,同樣下降嚴重,要查自然得一起查!”
見同僚敗下陣來,費心遠果斷加入戰場。
朝中各派看清流不爽的太多,單獨在欽差人選的問題上糾纏,那是會吃大虧的。
本著自己不好過,也不能讓其他人好過的原則,他當即選擇拉浙黨和楚黨下水。
要么大家一起去地方,追繳偷逃的稅款,要么一起出手把事情壓下去。
至于稅款問題,派其他人去追查即可,沒必要搞的大佬親自下場。
能不能把錢追回來不重要,關鍵是要先保住自身的權勢。
呂宋島。
“荷蘭人帶來的消息,你們覺得有幾成是真的?”
送走了荷蘭使者,羅爾夫總督陷入了遲疑中。
作為日不落帝國,他們自有其傲氣。
哪怕是其他幾個歐洲殖民帝國,西班牙也不放在眼里,更不用說一個東方帝國。
在搜集大虞的情報方面,他們根本就沒當成一回事。
放眼全世界,真正需要他們正視的,唯有隔壁的好鄰居法蘭西王國。
如果不是足夠傲氣,前些年也不會出現“兩萬大軍征服大虞的提案”。
相對而言,羅爾夫總督已經算務實的。
不過他一個人重視沒用,具體的活兒,還是需要下面的人干。
關于大虞的實力調查報告顯示,大虞就是翻版的奧斯曼帝國,陸軍實力非常強大,海軍實力還趕不上荷蘭。
目前才剛剛涉足殖民事業,正處于學習階段,連怎么高效的管理殖民地都不會。
沒有辦法,情報部門也想喝酒吃肉,漂沒經費是常規操作。
情報系統根本沒有深入大虞境內,想要調查大虞的實力,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
本著節省經費的原則,就憑空締造了一個強大的東方帝國出現。
歐洲世界之外,奧斯曼帝國就是他們想象的極限。
在情報人員看來,把對手當做奧斯曼帝國,絕不存在低估的可能。
當然,空想之中也夾雜了幾分真相。
眼皮子底下的情報搜集,他們還是完成了的。
安南都護府管理南洋諸島的手段,就沒有瞞過他們的眼睛。
只不過這種精細化的管理,短時間內明顯是賠本的買賣,在他們的視角中,完全違背殖民的意義。
“總督閣下,荷蘭人明顯是夸大其詞。
整個歐洲世界,一共才多少人?
如果大虞帝國有如此多的人口,又有如此強大的實力,他們早就沿著蒙元帝國一路打到了歐洲。
豈能被一群野蠻人欺負!”
丘比特一臉嘲諷的說道。
情報工作是他在負責,現在這種時候,自然不能打自己的臉。
何況底下人已經再三向他做出保證,可靠性怎么也比敵對的荷蘭人高。
如果不是荷蘭和葡萄牙兩個小弟,一直在扯他們的后腿,偉大的西班牙早就稱霸了歐洲大陸。
敵人帶來的消息,肯定要打折扣。
“嗯!”
“看樣子虞朝人在蘇門答臘島上的擴張,給荷蘭人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為了拉我們下水,不惜編造出了一個巨無霸的大虞帝國。
不過就算荷蘭人的消息存在水分,這個東方帝國,還是太過強大。
一旦讓他們在南洋站穩腳跟,再想把他們趕出去,需要付出的代價就大了。
在歐洲大陸,為了圍堵奧斯曼帝國,各國都選擇了聯手。
現在要收拾大虞帝國,光我們一家之力,就算能夠打贏,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會非常慘重。
荷蘭人提議的組織聯軍,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唯一的問題在于,我們和英葡荷三國的關系,都非常的糟糕。
想要組建聯軍,怕是難度不小!”
羅爾夫總督皺著眉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