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六十四章 、永定河決堤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復山河

  “溫大人,不要著急。

  下官沒有指責鴻臚寺衙門的意思。

  這些番邦之君,居然敢不尊我大虞法度,自然要付出代價。

  不過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犯錯的是他們祖輩,漢水侯也出兵教訓過了,總得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杜少華緩緩說道。

  把鴻臚寺拉出來,而不是把矛頭對準禮部,自然是柿子挑軟的捏。

  言官彈劾人不用負責,可拋開御史的身份之后,他還要在官場上混。

  御史的職位,也不是一干一輩子。

  沒準哪天人事變動,就被調出都察院,到其他衙門任職。

  相較于禮部尚書,明顯是鴻臚寺卿更好欺負。

  “杜大人,改過自新的問題,還是讓他們自己去和自家祖宗說吧。

  番邦之事,關系到了我大虞的顏面,鴻臚寺衙門必須按規矩辦事。

  訊息核對不上,這些外邦之人的使臣身份,我們就不予承認!”

  溫思遠強忍著怒氣說道。

  他不想得罪都察院那幫瘋子,可政治上有些事是不能退讓的。

  事情都干了,現在若是慫了,那就相當于承認之前的操作有問題。

  這不光是在打自己的臉,同時也是在打京中一眾衙門的臉。

  那幫藩屬國代表,進京之后也拜訪了不少衙門。

  截止到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家衙門承認,這些人的使臣身份。

  包括御史臺都察院,也沒有公開承認,杜少華只能代表他自己。

  “行了!”

  “涉及到藩屬國,不可不慎重。

  鴻臚寺那邊核對不上訊息,萬一這幫家伙是冒充的,我大虞朝的臉往哪兒擱。

  類似的事情,歷史上可是發生過的。

  我看著三司衙門派人,前往南洋地區走一遭,確定了他們的身份訊息后,再考慮是否接受他們請罪。”

  鎮東侯輕描淡寫的說道。

  本以為發生了這種事,文官集團會趁機發難,勛貴系都做好了迎戰準備。

  結果不等他們出手,鴻臚寺卿就用規則,把事情頂了回去。

  政治游戲規則,需要大家共同維護。

  鴻臚寺衙門按照朝廷的規定辦事,肯定沒有任何問題。

  使團身份訊息,無法落實下來,告狀的事情自然無從談起。

  漢水侯可是大虞朝的封疆大吏,不是什么阿貓阿狗,都有資格控告的。

  明知道事不可為,文官們自然不會頭鐵硬上。

  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詭辯,繞開使團身份認定的問題。

  在黨爭中,落入下風的一方,經常這么玩兒。

  不過大家只是想趁機敲打一下李牧,沒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犯不著干這種沒皮面的事。

  滅掉了幾個番邦小國,大部分官員都沒當成一回事。

  按照這些使臣的說法,從戰爭爆發到他們的國家滅亡,從頭到尾歷時不過數月。

  具體放到一個國家身上,能堅持抵抗一個月以上的,都算是南洋地區的強國。

  對各國在戰爭的表現,百官自動給他們國家的疆域畫了相。

  大家潛意識認為,這些藩屬國的疆域人口,還不及大虞一個大點兒的縣。

  有了這樣的認知,所有的問題,都找到了合理解釋。

  原來不是安南都護府太強大,純粹是這些家伙太拉胯,才有漢水侯橫掃南洋諸國。

  “既然沒人反對,那就先這樣吧!”

  不等群臣開口,首輔姜書翰迅速給出了蓋棺定論。

  想要在政治上敲打漢水侯,必須找到合適的契機,讓天下人信服。

  藩國使團告狀案,程序上存在瑕疵。

  以此為契機搞事情,不僅無法令人信服,稍有不慎還會激化政治矛盾。

  遼東鎮有一個就夠了,再來一個的話,大虞朝就完了。

  藩鎮割據,一直都是王朝進入末年的標志。

  任何一個中央政府,都要極力避免藩鎮出現。

  尤其是在皇帝年幼的時候,處理中央和地方勢力之間的關系,更需要慎重。

  漢水侯除了好戰一點外,對朝廷還算忠心,沒有搞出過幺蛾子。

  為了大局著想,必須以拉攏為主,敲打為輔。

  北虜猖獗,隔三差五的南下劫掠,北疆早就苦不堪言。

  倘若有朝一日北伐,最適合的帶兵人選,還是漢水侯。

  在許多官員看來,虞軍并不比北虜戰斗力弱,雙方的差距在于騎兵,也在于統帥。

  北虜的主要將領,全部都是從戰場上打出來的。

  南征北戰無數年,戰斗經驗極為豐富,軍事指揮能力也是當代頂尖水平。

  虞軍這邊的將領,基本上都是漢水侯帶出來的徒弟。

  因為跟著學習的時間短,大部分將領都只學了一個皮毛,即便如此也能和敵軍打的有來有回。

  上一次大戰失敗,那是太上皇缺乏戰略布局思維,全程被敵軍牽著鼻子走。

  首輔都開了口,大家自然要給面子。

  作為當事人的杜少華,也沒再說什么。

  能夠在朝堂上幫忙說話,已經對得起藩國使臣送的禮。

  在針對漢水侯的問題上,文官集團內部發生分歧,自然無法繼續下去。

  同朝中諸公比,他就一小御史。

  跟著搖旗吶喊可以,想主導朝中決策,他還沒那資格。

  按照內閣給出的處理方案,等三司衙門核實完身份,最快也要一兩年時間。

  考慮到涉及到漢水侯,南洋地區駐扎的官兵不一定會買賬,取證工作將變得極為困難。

  案件拖上三五年時間,都屬于正常操作。

  多了這么長的時間緩沖,安南都護府兼并各國,都成了既定事實。

  李牧不出手滅口,朝廷也會想辦法,讓這幫家伙閉嘴。

  任何朝代,“開疆擴土”都是大功一件。

  為了這筆政績,內閣也會對之前的出兵行動予以追認,變成由中央政府主導的對外擴張。

  沒有立即出手,那是大家無法確定,都護府能否在南洋地區站穩腳跟。

  畢竟,打天下難,坐穩天下同樣難。

  “報!”

  “順天府急報,永定河決堤了,大水正向京師席卷而來!”

  兵丁帶來的消息,瞬間在朝堂上引發軒然大波。

  其他地方的災情,對眾人來說,只是一組組冰冷的數字。

  家門口的天災,大家再也不能這么鎮定自若。

  參考歷史上的歷次永定河決堤,每一次都會給京師帶來巨大的損失。

  “誰主持修建的永定河堤,此人該誅九族!”

  一名年輕御史忍不住開噴道。

  外面暴雨下個不停,已經給城中排水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城中低洼區域,已經出現大量積水。

  此時永定河決堤,無疑是雪上加霜。

  “王御史,你可冤枉好人。

  永定河堤是一百多年前修筑的,這么長時間都沒出現問題,豈能把責任歸結在修筑者身上!

  現在永定河決堤,定是水量太大,超過了河堤承受能力。”

  工部尚書樂向松當即駁斥道。

  豆腐渣工程的鍋,工部可不能背。

  相較于其他地區,工部在永定河治理上,絕對是下了功夫的。

  無論是河堤建造,還是后期維護,都算得上盡心盡力。

  就連朝廷劃撥的維護經費,他們都下發了七成,就是為了避免出問題。

  “樂大人,河堤能堅持上百年,修筑的質量自然沒什么好說的。

  可現在決堤了,一句水量太大,恐怕交代不過去。”

  吏部尚書祝鴻軒開口質疑道。

  別的地方河堤出事沒有關系,唯獨永定河不行。

  每次河堤出事,倒霉的都是京師。

  大水進了城,下水道中的沉積的各種垃圾,都會被倒灌上來,那畫面簡直不堪入目。

  “祝大人,外面的雨有多大,這是看得見的。

  南方不好說,但京師之地,恐怕幾百年難得一遇。

  永定河河堤修筑之時,就沒有考慮到這種極端情況。”

  樂向松當即辯解道。

  河堤維護不能查,一查整個工部都要出事。

  對永定河河堤的維護,工部是盡了力的,但其他工程卻是以敷衍居多。

  一旦開啟調查,工部的爛事,全部都會被抖出來。

  到時候不光下面的小弟完蛋,他這個工部尚書,也要跟著一起倒霉。

  在分錢的時候,他這位工部尚書,可是拿了最大的一份。

  “好了,關于永定河決堤之事,稍后再進行調查。

  洪水已經過來了,想要攔截是不可能的,現在只能想辦法善后。

  治水工程,一直是工部在負責,盡快拿出一套解決方案來。

  順天府、五城兵馬司、錦衣衛等衙門,全部都要動起來,全力維護城中的穩定。

  大家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就趕緊說吧!”

  姜書翰神色凝重的說道。

  最近十來年,大虞朝仿佛受到詛咒一般,各種天災就沒有斷過。

  能夠安穩幾個月,都算是幸運的。

  以往在下面的時候,總覺得是皇帝無能、內閣無能,才讓天下局勢惡化。

  現在自己做了首輔,他才猛然發現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會有正向結果。

  “其他問題都好說,洪水入城之后,井水也會被污染。

  城中百姓的生火做飯,都會出現問題。

  如果無法解決,那是要出大亂子的!”

  高景風順勢接話道。

  他這位閣臣,在朝中存在感,相對較低。

  一般的事情,很少公開表明立場,現在也坐不住了。

  京師被淹,不光城中百姓的日子不好過,他們這些權貴的日子一樣受影響。

  生火做飯,就是繞不開的難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