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路軍。
“報!”
“提督大人,六十里外發現了大股北虜騎兵,正在向我們這邊殺來……”
收到這個消息,景逸風臉色一變。
他們可是在長城防線內行軍,敵軍越過長城,這么大的事情居然沒有收到消息。
如果不是探馬放的遠,提前發現了敵軍的動向,那就要吃大虧了。
“傳令下去,尋找合適地形扎營,準備迎接敵軍來犯!”
沒有時間遲疑,景逸風下達了作戰命令。
野外行軍,步兵是跑不過騎兵的。
想要對抗敵軍騎兵,唯有依仗軍陣。
昌平之戰,證明了火銃排槍戰術,對騎兵有非常強的克制作用。
如果不是彈藥耗盡,舞陽侯所部絕對能夠堅持到援兵抵達。
相比當日舞陽侯率領的勤王大軍,右路軍的兵力數量更多。
理論上,北虜想要一口吞下他們,肯定會崩掉大牙。
可惜天時不在虞軍,現在正處于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右路軍非戰斗減員嚴重,軍心士氣受到了影響,戰斗力遭到嚴重削弱。
營地搭建才進行到一半,騎兵的馬蹄聲,就在耳邊響起。
無需主帥下令,各部兵馬自發分成兩波。
一部分人繼續搭建營地,一部分人則拿起武器,結陣擋住前方準備迎接敵軍沖擊。
站在臨時搭建的眺望臺上,景逸風不由自主的握緊了雙拳。
理智告訴他,敵軍就是沖著他們來的。
敵軍能夠迅速越過長城,準確鎖定他們的位置,大概率是有叛徒出賣。
駐守長城一線的官軍,雖然名義上是勛貴系的武裝,實際上卻是以邊軍將門子弟為主導。
并非勛貴系不想控制邊軍,主要是中下層軍官匱乏,不得不任用這些將門子弟。
從全面整軍到現在,許多將領上任都不足一年。
能夠修復長城防線,把軍隊初步訓練出來,都算不錯了。
根本來不及梳理內部,把部隊凝成一股繩。
當然,最主要的是大家沒學過,不知道該怎么操作。
大部分勛貴系將領,都是從揚州營走出來的。
作為一支新建部隊,沒有那么多的陋習。
從入伍開始,大家就成長在一個相對干凈的環境中。
后續的一系列擴軍,也都是從頭開始組建,少了很多糟心事。
北上赴任之后,情況發生了變化。
為了盡快重建長城防線,新編的各鎮部隊,吸納大量的原守軍。
哪怕在訓練中,找機會驅逐了一部分人,隊伍的純潔性還是存在嚴重問題。
第一次遇上這種問題,沒有成功的經驗借鑒,該怎么進行解決,全靠將領們自己領悟。
沒能鎖死走私貿易,就能說明很多問題。
要么是勛貴系將領,到了北疆之后,被腐化拉下了水,成為走私既得利益集團中的一員。
要么是對部隊的控制力不足,沒有能力完全掌控部隊。
無論哪種情況,對右路軍來說,都非常不利。
朝廷對北疆的形勢預估,實在是太過樂觀,缺乏應急后手。
“傳令下去,讓炮兵和火銃手做好準備。
敵軍靠近營地兩百米,立即著手火力打擊,給他們一個教訓!”
見天際出現敵人騎兵,景逸風當即下達命令。
轉瞬的功夫,北虜騎兵就出現在了眼前。
萬馬奔騰的氣勢,宛如黑云壓城。
終于一道道火光閃現,緊接著轟鳴的炮火聲響起。
炮彈劃破了天際,爆炸聲撕開了黑云,血與火的交鋒成為絕唱。
傍晚時分,右路軍帥營。
“提督大人,敵軍來勢洶洶,怕是不下十萬之數。
我軍攜帶的物資不多,無法長期固守,向朝廷求援吧!”
宋總兵開口提議道。
白天的激烈戰斗,沒有給虞軍造成太大傷亡,但消耗的彈藥卻不少。
朝廷催的緊,作為一支趕來支援的部隊,主要以輕車簡從為主。
除了攜帶半個多月的口糧,和一些御寒物資,連重型火炮都沒有攜帶。
“嗯!”
“不過北虜詭計多端,搞這么大的陣仗,真正的目標未必是我們這支偏師。”
景逸風揉了揉額頭說道。
敵軍白天的攻勢,并不猛烈。
如果真正目標是他們,就該速戰速決,在最短時間內吃掉他們。
拖的時間長了,虞軍援兵過來,就前功盡棄了。
偏偏敵人沒有選擇這么干,看似來勢洶洶,實際上卻留有余力。
更像是通過武力施壓,讓他們向周邊虞軍求援,玩一出圍點打援。
“提督大人,現在我們沒得選擇。
右路軍全是步卒,如果沒有援兵的話,就會被敵人困死、餓死、凍死。
在一馬平川的大地上,兩條腿是不可能跑贏四條腿的。
要怪只能怪長城一線的守軍廢物,大股敵軍越過長城,他們居然沒有發出預警。
倘若提前知道敵軍動向,我們絕對不會這么被動!”
一旁的衛總兵忍不住吐槽道。
豬隊友造成的殺傷力,往往比敵人更大。
右路軍陷入困境,主要是敵人來的太快,完全沒給他們留下準備時間。
換成普通虞軍,在白天的戰斗中,就被敵人打崩了。
正常情況下,在自家的地盤上行軍,很少有人能想到敵人能立即殺到眼皮子底下。
“來的時候,兩位閣老就叮囑過。
山西是晉商的大本營,這幫人和北虜勾結的很深。
當地的官紳商賈,都是走私貿易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最不希望北虜被消滅。
如果不是北虜突然南侵,朝廷已經對這些蛀蟲出手了。
我們這次過來,除了抗擊北虜入侵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清洗地方上的蛀蟲。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多半是有人覺察到了什么,選擇了和北虜勾結。
眼前的這支北虜大軍,估摸著就是這幫叛徒放進來的。
我們看似是本土作戰,實際上遍地都是隱藏的敵人,隨時有可能撲上來咬我們一口。
在接下來的大戰中,大家必須提高警惕!”
景逸風神色凝重的說道。
在戰場上,分清敵我至關重要。
恰好在平原大地上,同北虜騎兵遭遇,沒人設計是不可能的。
如果正面戰場頂不住,少不了要戰略轉移。
縱使保不住大軍,也要想辦法保住軍中骨干。
對大虞朝來說,只要軍中的骨干力量在,士兵損失再多都能補充回來。
相比之下,優秀的基層將領,才是稀缺資源。
勛貴系的部隊,比其他虞軍戰斗力強,并不是他們這些高層將領能力多逆天。
真正的優勢,在于前面的平叛戰爭中,大家鍛煉出了一支優秀的家丁隊伍。
這些人充當基層的伍長、什長,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拉出一支部隊。
在一群老兵的帶領下,稍加訓練之后,就能形成戰斗力。
昌平大戰中損失三個鎮,勛貴系就覺得肉疼,不是心痛那幾萬士卒,而是心痛折損的大量骨干將領。
如果沒有上一次的損失,后續的擴軍過程中,將領也不會缺的這么厲害。
以至于諸多新編部隊的戰斗力,遲遲無法達到預期水準。
臨時行宮。
“陛下,大事不好。”
“北虜買通守城將領,打開城門,一舉奪取了大同府。
前往大同增援的右路軍,猝不及防之下,中了敵軍的算計,遭到大量敵軍圍困。
右路軍攜帶糧草不多,估摸著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收到景提督的緊急求援信!”
鄭英逸神色慌亂的匯報道。
錦衣衛不光有監察百官的職責,還有監察四夷的職責,其中自然也包括北虜。
發生眼前這種事,錦衣衛沒有提前上報,無疑是失職的表現。
不過這種事,也沒法進行追責。
原來的情報網絡被摧毀后,新的情報網絡才剛剛建立。
受困于經費,錦衣衛在北疆的情報網絡建設,相當于遲緩。
許多分支機構,都處于空缺狀態。
“什么?”
“大同府丟了!”
“右路軍遭到圍困!”
永寧帝難以置信的問道。
堅固無比的大同府,按照正常情況,怎么也能抵擋敵軍數月的進攻。
派出援兵過去,除了加固城防,也有伺機反擊的意思。
結果不光大同淪陷,還連累援兵被困,一下子讓虞軍在戰場上處于了戰略劣勢。
“是的,陛下!”
鄭英逸語氣堅定的回答道。
這種要命的消息,他可不認為下面的人敢謊報。
“砰!”
得到確切的答案,惱怒的永寧帝,當場掀翻了眼前的桌子。
“廢物!”
“大同守將是廢物!”
“景逸風也是廢物!”
“通通都是廢物!”
咆哮的聲音響起,營帳內的眾人被嚇得瑟瑟發抖。
皇帝如此失態的場面,他們還是第一次遇到。
不過大家也可以理解。
以往收到噩耗,那都是下面的大臣在主持大局。
這一次皇帝御駕親征,戰場上遭遇大敗,那就是永寧帝自然的鍋。
無論怎么推卸責任,未來史書上,都會把戰敗記錄在他頭上。
至于下面那些具體負責人,大概率是一筆概況,小卒子沒有資格讓史官們深入描述。
頂多給他們加上“無能”、“驕奢淫逸”之類的惡評。
“陛下,息怒!”
見皇帝發泄的差不多了,眾人才敢開口勸說。
“息怒!”
“大同丟了,右路軍也危在旦夕,如何讓朕不生氣?”
永寧帝一揮衣袖質問道。
大同這么快淪陷,守將肯定難辭其咎。
右路軍沒有按時抵達大同府,那自然是景逸風這位右路軍統帥的責任。
不過作為主帥,他自己才是第一責任人。
右路軍行動遲緩,那是下雪天路滑,屬于不可抗力。
大同府迅速淪陷,同樣涉及到了權力紛爭。
按照正常邏輯,戰爭時期肯定是守將,全權負責城中事務。
其他官員甭管職位高低,扮演的角色都是輔助。
偏偏為了加強對邊軍的控制,在大戰爆發前,他下令山西巡撫進入大同節制城中軍務。
最高責任指揮官成了山西巡撫,那么承擔主要責任的就是山西巡撫。
人是他派過去的,現在大同淪陷,自然也要承擔相應政治責任。
對永寧帝來說,現在不光是戰場上失利,更是一場政治危機。
如果處理不好,皇權將遭到重創。
“陛下,事情已經發生了,當務之急是趕緊救援右路軍。
朝廷已經丟了大同三鎮,不能再失去右路軍!”
徐忠恩急忙勸說道。
永寧朝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不好當,外界稱呼他為內相,實際上他就是一個傳話筒。
永寧帝把權力抓的緊,他能夠做主的事情不多。
扮演著傳話人的角色,卻要承擔“內相”的責任。
皇帝捅出簍子,他就是背鍋俠。
自永寧帝繼位以來,他已經背了不少黑鍋。
好在以往的事,大家都清楚是怎么回事,文武百官也沒逮著他咬,這才能平穩過渡。
這次情況不一樣,皇帝御駕親征一旦失敗,政治后果太過嚴重。
“召集二品以上朝臣議事,記得別驚擾了兩位閣老。”
永寧帝想了想說道。
現在的麻煩已經夠大了,他不想節外生枝。
景李二人都在養病,萬一收到噩耗直接一命嗚呼,亂子就更大啦。
內心深處,他已經隱隱有些后悔發起這次親征。
殘酷的現實告訴他,戰爭不是熟讀兵書,就能夠搞定的。
軍中遇到的一系列現實問題,兵書上都沒有記載。
本質上,大虞和以往的封建王朝都不一樣。
尤其是在軍事這一塊,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傳統的冷兵器玩法,在這個時代,已經掉了隊。
熱武器時代帶來的最大不同,就是大軍對后勤的依賴度,大幅度提高。
按照老祖宗留下的經驗,準備后勤物資,根本無法滿足大軍的需求。
“遵旨!”
眾人嘴上答應的響亮,心里卻忍不住罵娘。
以景國良和李原在軍中地位,在消息傳回來的第一時間,估摸著就收到了情報。
現在才下旨封鎖消息,想要瞞住景李二人,皇帝實在是太看得起他們了。
話音剛落地,外面就傳來了噩耗。
“陛下,大事不好!”
“成國公薨了!”
聽到這個消息,永寧帝直接呆立當場。
最擔心的事情,終歸還是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