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三十八章 、謀劃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復山河

  韃靼王庭。

  “虞朝發生大變,勛貴系在黨爭中獲勝,執掌了大權。

  在景國良和李原兩個老家伙的帶領下,虞朝的軍事力量正在急劇增長,現在內亂也被平息了。

  按照這種局面發展下去,要不了幾年時間,虞朝就會向我們發起反攻。

  事關種族興衰,你們有什么想法,都說出來吧!”

  呼格吉勒神色凝重的說道。

  作為敵人,他們一直密切關注大虞的局勢。

  為了讓虞朝持續陷入黨爭,他們也在背后出了不小的力。

  可惜大虞局勢變化太快,不等他們反應過來,勛貴系就執掌了大權。

  這群武夫上位后,第一時間選擇了加強軍備。

  別看長城防線正處于修復階段,大虞邊關的防御能力,依舊不是之前能比的。

  如果此時發起進攻,絕不可能一日破關。

  哪怕不考慮城池險關,駐守長城一線的虞軍,也不是他們短時間能夠吃下的。

  “大單于,出兵吧!”

  “集結草原聯軍,趁著虞朝尚未恢復元氣,再次把他們打殘。

  時間不在我們這邊,拖的時間越長,局勢對我們越發不利。

  就連那幫貪婪的晉商,最近也在有意和我們疏離。

  雖然依舊在向我們輸送物資,但虞人最先進的火炮,卻遲遲沒有搞到,擺明是在消極怠工。

  如果不是前面交易太多,我們手中握著他們的把柄,搞不好已經有人不干了。

  他們的鼻子是最靈的,若非覺察到了危險,絕對不會放著賺錢的買賣不干!”

  額爾德沉聲說道。

  以往的時候,可是虞軍裝備什么武器,他們就有什么武器。

  現在情況發生變化,讓他們幫忙購買虞朝最先進的火器,卻遲遲不見動靜。

  說什么朝廷保密嚴格,沒有找到生產衙門。

  這種糊弄人的鬼話,他是一句也不信。

  “大單于,額爾德說的不錯。

  商人重利輕義,既然能夠背叛大虞,自然也能背叛我們。

  最近這幾個月,走私過來的物資越來越少。

  明顯是覺察到大虞朝廷,要對我們下手,提前開始籌謀自保。

  晉商的渠道是我們最重要的物資來源地,若是斷了這條線,光高句麗那點兒歲入,可養不活我們。”

  尼赤勒格萬戶跟著附和道。

  虞人的內斗,他們可以不在乎,但危及到生命線不行。

  敵人已經出手,如果不趕緊發起反擊,韃靼一族就危險了。

  “戰爭不是好發動的,前面兩次南下劫掠,看似是大獲全勝,可付出的代價并不小。

  雖然主要損失的是鬼方人,那也從側面證明了,虞朝的實力并不弱。

  虞軍前期戰爭的失敗,主要是內部斗爭的緣故,讓一群文人執掌兵權。

  全是紙上談兵之輩,豈有不敗之理。

  現在勛貴系掌權,以往那幫吃空餉的文官,被趕出了朝堂。

  后勤物資得到保障,虞軍的戰斗力,已然大不相同。”

  薩日娜委婉提醒道。

  虞軍戰斗力從來都不弱,以往不能打,多是后勤惹得禍。

  光戶部的漂沫玩法,就足以令人瞠目結舌。

  糧食運輸中間有損耗正常,白銀運輸過程中能損耗三四成,簡直是滑天下之稽。

  換了老大之后,募兵不說能夠拿到足額的錢糧,但到手七八成還是有的。

  勛貴的嫡系部隊,更是能夠拿到足額的錢糧。

  陣亡士卒的撫恤,也大幅度改善。

  一系列的措施,全部都是增強軍事實力的。

  按照這種玩法,要不了幾年,虞軍就會擁有反攻他們的能力。

  當然,擴充軍事實力的代價是——虞朝軍費開銷較五年前增加了近兩倍。

  稅制改革的紅利,基本上被軍方吞噬一空。

  “不好打,也必須打!

  現在開戰,我們還有很大的勝算。

  拖的時間長了,虞朝在長城一線部署的十幾萬大軍戰斗力達到了巔峰,攻守之勢就會逆轉。

  尤其是敵人正在組建的騎兵部隊,對我們的潛在威脅尤為突出。

  虞朝勛貴和遼東將門不一樣,他們對大虞的忠誠度要高的多。

  有機會把我們擊敗,這些家伙肯定會下死手!”

  額爾德的話音落地,瞬間獲得了一眾萬戶的支持。

  作為敵人,他們一刻也不忘了解對手。

  越是了解大虞,越發明白虞朝中對他們威脅最大的是誰。

  相較于勛貴系,文官集團更像是他們的天然盟友。

  都不需要重金收買,這些人就干了他們想干,卻又沒辦法完成的任務。

  “大單于,虞朝看似一片欣欣向榮,實際上內部矛盾已經非常尖銳。

  現在只是景國良和李原強勢壓制,才掩蓋住了內部矛盾。

  一旦兩人沒了,群龍無首的勛貴系,再也沒有現在的向心力。

  到時候文官集團發起反撲,虞朝必定發生內亂,我們在一旁看熱鬧就行了。”

  薩日娜的話音落地,大殿內中立即分成兩派,支持者和反對者吵的不可開交。

  “夠了!”

  “本單于的王宮,不是你們吵架的地方。

  額爾德,發動我們在虞朝的力量,伺機刺殺景國良和李原。

  干掉這兩個敵人,中原就是我們韃靼一族的!”

  呼格吉勒當即拍板道。

  他沒有受虐傾向,既然有簡單模式,那就不能選地獄模式。

  雖然手段卑鄙了一些,可相比發起戰爭付出的代價,損失些許名聲根本不算啥。

  畢竟,他這個韃靼大單于,在大虞那邊從來都沒有過好名聲。

  再讓人罵幾句卑鄙,也不是啥大事。

  漢水侯府。

  “你們三個不準備回去?”

  李牧皺著眉頭問道。

  “是的,堂兄。”

  三人齊聲回答道。

  勛貴子弟雖然早熟,但同樣有叛逆期。

  李森、李來、李隆三人從小成長的太順,沒有經歷過大的挫折,不知政治資源的重要性。

  二十歲左右的年紀,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想自己闖出一片天地可以理解。

  “此事,不能聽你們的。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在安南這地方,你們根本找不到門當戶對的親家。

  為兄就算想幫你們,也無能為力。

  估摸著叔父那邊,對你們已經有了安排。

  回到京中完婚之后,自會有一片光明前途。”

  李牧當即規勸道。

  三人的能力,雖然只算中人之姿,可架不住出身顯赫。

  即便是是庶子,這個起點也遠超無數人。

  不折騰不作妖,在京中熬資歷,都能混上十二團營之一的指揮使。

  京官身份更尊貴,放在地方上,能直接對標著一省提督。

  哪怕表現平平,最不濟也能外放一鎮總兵,或者是擔任都指揮使。

  能力若是強點兒,出將入相也不是沒有希望。

  畢竟,自家叔父留下的政治資源,需要有人繼承。

  嫡子的身份,雖然更占優勢,但大家更看重的還是能力。

  沒有足夠的能力,身份再怎么顯赫,也玩不過那幫文官。

  勛貴集團不可能推一個廢物,充當派系領袖。

  如果留在安南都護府,三人的上限就是一鎮總兵。

  更高的職位,李牧都沒資格授予。

  哪怕安南都護府下轄三十府,疆域面積能夠趕超整個江南,在朝廷那邊依舊是省級單位。

  “堂兄,京中遍地都是勾心斗角,哪有安南這邊舒服啊!”

  李森率先給出了理由。

  “就是呀,堂兄!

  在安南做官,比在京中舒服多了,而且冬天還不冷。”

  李來跟著幫腔。

  “大哥和二哥的話,也是我的意思。

  堂兄,您就給父親寫信,把我們留下吧!

  京中任職太沒意思了,不是溜須拍馬,就是勾心斗角,著實是心累!”

  李隆隨即補充道。

  看著眼前可憐兮兮的三人,李牧略微有些不忍,隨即又搖了搖頭。

  “勾心斗角,任何地方都存在。

  你們沒有感受到,那是因為你們三人是當朝鎮遠侯的兒子,漢水侯的堂弟。

  在安南的地界上,誰都要賣你們幾分面子。

  京中局勢復雜,那是權貴數量多。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叔父身居次輔之位,也算是出將入相。

  以往你們遇到的許多糟心事,都會離你們遠去。

  這是一件好事,同樣也是一件壞事。

  只有經歷過官場傾軋走出來的,才能夠在朝堂上站穩腳跟。

  前期發展太過順利,后面容易栽下大跟頭。

  何況婚姻大事,一直都是父母做主。

  叔父和嬸嬸俱在,哪里輪得到我這個堂兄做主?”

  規矩就是規矩,關系再怎么親密,也要把握好分寸。

  尤其涉及婚姻,此時三人感受不到姻親的重要,未來肯定會發現。

  如果找小門小戶聯姻,那就意味著未來政治上,需要一直付出資源。

  作為庶子,他們能夠分到大量的政治資源,那是嫡子尚未成年。

  一旦小堂弟入朝,鎮遠侯府的政治資源,就要發生轉移。

  想要在官場上混出一番名堂,就必須抓住前面的真空期,提前表現出過人的能力。

  只有個人能力足夠強,家族才會持續投入政治資源。

  李牧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路平步青云,看似是靠戰功升上去,實際上也是景李兩家在背后使勁推上去的。

  區別在于有顯赫戰功在身,讓外界不覺得晉升突兀,淡化了政治資源發揮的作用。

  若是沒有這些資源支持,光朝堂上的刀光劍影,就能讓人手忙腳亂。

  大部分精力都浪費在了朝堂紛爭上,哪能投入全部精力帶兵打仗,締造屬于他的傳奇。

  “堂兄,此事就不能商議一二么?”

  說話間,三人將求救的眼神投向景雅晴。

  在京中任職,勾心斗角是其次,關鍵是在父母跟前。

  前期侯府沒有嫡子,他們三人是當做嫡子培養的,鎮遠侯對他們一直非常嚴苛。

  后面即便是嫡子誕生,李原對他們三兄弟的要求,依舊沒有降低。

  府中有嫡子,只代表他們繼承家業的序列靠后,不等于完全沒希望。

  這年頭孩子夭折率高,誰也無法保證嫡子一定能成年。

  如果不是寄予厚望,也不會把他們打發過來培養。

  跟著李牧混了幾年,軍中的許多事務,他們都參與了。

  在南征的過程中,三人還帶兵上過戰場。

  雙方實力差距懸殊,體現不出將領的能力,但終歸是有了帶兵經驗。

  對比一眾同齡人,這就是最大的優勢。

  “夫君,京中局勢錯綜復雜,他們三人太過年輕。

  您看要不他們大婚之后,再回來歷練幾年?”

  景雅晴笑著求情道。

  不過這種求情,充滿了敷衍。

  一旦回到京師,還能不能出來,就不是他們三人說的算了。

  即便是李牧開口,鎮遠侯也未必會放人。

  “嗯!”

  “既然夫人都開口了,那么你們三個回京成婚之后,再過來歷練便是。

  先說好,此事必須經過叔父同意。

  如果他不答應的話,為兄也沒辦法!”

  李牧雙手一攤說道。

  三位堂弟在他身邊,其實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遇上一些復雜的關系,直接打發他們三人應付。

  因為身份的特殊,許多李牧不方便拒絕的事,他們都能果斷說——不!

  尤其是處理親族的時候,族長的兒子的出馬,更是無往不利。

  當然,活也不是白干的。

  在這一過程中,三人處理政務的能力大幅度提升。

  在李牧看來,他們在內政上的天賦,遠超軍事天賦。

  涉及發展路線,他也不方便插手,只能委婉的表明看法。

  后續是走文官路線,還是走武將路線,都需要他們自己拿主意。

  “堂兄,你答應了,可不能反悔。

  等回京成婚之后,我們就過來任職!”

  三人一臉興奮的說道。

  在安南都護府的日子,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交際圈子。

  京中的時候,時常有人拿他們庶子的出身說事,讓他們很是沒面子。

  很多時候,都暗自幻想,如果是嫡子出身就好了。

  到了安南這邊,情況發生了兩級反轉。

  以往受鄙視的庶子出身,在這里反而收獲了一堆羨慕的眼神。

  對一眾草根系將領來說,哪怕是侯府的旁系子弟,都是他們羨慕的對象。

  庶子,不一樣是鎮遠侯的兒子,漢水侯的堂弟。

  其他人想進侯府的門,都必須提前預約排隊,他們可是侯府常客。

  許多重要節日,都是在侯府中渡過。

  仕途發展路線,早早就被安排好了,只要能力匹配崗位,就能直接上任。

  “放心好了,為兄的話,什么時候不作數過。

  從安南到京中路程遙遠,你們下去準備吧!

  把手頭的公務交接一下,兩個月后啟程,估摸著等你們抵達京師之時,國喪也快要結束了。

  到了京中,別忘了替我向叔父和嬸嬸問好。

  夫人,準備一些土特產,讓他們順路帶上。”

  李牧面不改色的忽悠道。

  他現在只管把人送回去,后續的事情,那就不是他能決定的。

  承諾,那就是畫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