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五十六章、再見國書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復山河

  廣西巡撫衙門。

  “這是安南人發來的國書,大家都看看吧!”

  張思翰皺著眉頭說道。

  安南使團被扣押,他也有所耳聞。

  敢自稱大越帝國,沒有被拉出去凌遲,朝廷已經算給足了安南王面子。

  萬萬沒有想到,安南王居然一點不領情,居然還敢搞事情。

  “豈有此理!”

  “安南人這是欺我大虞無人!”

  “本官定要上奏朝廷,出兵討伐不臣!”

  布政使賈博當即怒斥道。

  國書上內容太過炸裂,不光以大越皇帝自居,要求大虞釋放使團成員,還要求永寧帝親自到升龍城請罪。

  如果不按照要求做,就要提兵五十萬,向大虞問罪。

  盡管這不知道安南王哪來的底氣,居然敢威脅大虞,但不影響他表明立場。

  “賈大人說的不錯,安南王大逆不道,已有取死之道。

  諸位同僚,我們一起聯名上奏,請陛下出兵征討安南!”

  按察使周振邦緊隨其后道。

  因為前期得罪人,導致他在任上的日子一直都不好過,基本上處于被架空狀態。

  沒有被搞下去,那是大家給他后臺留面子。

  遇上這種敏感政治問題,自然要積極表現一下。

  “周大人先冷靜一下,這封國書來的太過蹊蹺。

  安南王剛剛繼位,內部問題都沒有梳理干凈,正常情況下不該挑釁我大虞。

  先派人核實一下,搞不好是有人造假,企圖挑起我們和安南之間的戰爭。”

  張思翰急忙勸阻道。

  前面的使團案,就夠離譜的,現在的國書更離譜。

  安南人野心勃勃他是知道的,可野心不代表實力。

  最近這些年,安南王四處征討,擴充了大片疆域。

  國內都沒有消化完,此時挑釁大虞,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

  朝廷壓著使團案冷處理,也是看到了其中的問題,不想把事情鬧大。

  “巡撫大人,這可不是下官小題大做。

  安南人夜郎自大,一直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在內部的時候,安南王一直自稱大越皇帝,這些是公開的消息。

  隨便找幾個安南人詢問,都可以證實安南王大逆不道。

  大逆不道之人,干出什么離奇的事,都有可能。

  如果我們不趕緊上報朝廷,提前做好迎敵準備,等敵人打了過來,那可就麻煩大了!”

  周振邦當即施壓道。

  國書是真是假,他根本不在乎。

  哪怕有人刻了一個蘿卜玉璽蓋上去,他也會當成真的。

  事情搞得越大,就越有機會打破目前的權力格局。

  反正他都被架空了,甭管局勢怎么發展,都不會比現在更糟糕。

  內心深處,他已經打定主意。如果大家不愿意聯名,他就自己把事情捅上去。

  能力上沒有優勢,那就在忠誠上證明自己。

  在大虞朝做官,人設比政績更重要。

  “朝廷肯定是要上報的,不過國書真假還有待核實。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以巡撫衙門的名義,派人把國書送往京師,請陛下定奪。”

  張思翰皺著眉頭說道。

  他的巡撫任期,馬上就要滿。

  有改土歸流的功勞,升遷是板上釘釘的。

  熬過這最后兩個月,要么回京任職,要么換個富裕的省份擔任巡撫。

  朝中還有人想推他上去擔任兩廣總督。

  像舞陽侯這種身兼兩大總督,屬于戰爭時期的特殊情況,不可能成為常態。

  一旦平定了叛亂,肯定會讓出一個位置。

  同樣是總督,也有三六九等。

  雖然沒有具體排名,但大家還是默認江南總督排第一。

  以舞陽侯的功績,卸任的只能是兩廣總督。

  當然,也有可能全部卸任,直接調回京師任職。

  反正兩廣總督的位置,肯定會出缺。

  私底下張思翰早早就開始謀劃,若是能夠擔任一屆總督之后,再調回京中任職,那么入閣的概率大增。

  對文官來說,入閣才是最高追求。

  倘若此時爆發大戰,他這位廣西巡撫就是前線最高負責人,根本不可能調離。

  安南人實力不弱,廣西的主力又在前線平叛,此時激化矛盾很容易吃虧。

  萬一吃了敗仗,他就是第一責任人。

  到時候別說升遷,恐怕連現在的位置,都不一定能夠保住。

  偏偏安南人的挑釁,又無法置之不理。

  國書是官方途徑送過來的,哪怕是安南內部問題,那也是安南王的鍋。

  參考以往的慣例,為了大虞的顏面,最輕也要罷黜安南王的王位。

  人家安南王不傻,肯定不會坐以待斃。

  若是較真處理,雙方少不了干一仗。

  權衡利弊之后,他決定把問題丟給皇帝。

  從全局上考慮,大虞朝此時不應該在南邊掀起大戰。

  皇帝自己壓下國書,那就和他沒關系了。

  至于國書上的威脅,短時間內是不會發生的。

  農耕時代,出兵都是春耕完成后。

  到時候他早該調離了,后續就是新巡撫的麻煩。

  杭州城外,折騰了一個月之后,兩廣官軍和閩浙官軍順利完成會師。

  正在寒暄之時,傳令兵帶來的消息,打破了眾人的對話。

  “總督大人,好消息!”

  “景總兵傳來捷報,大軍成功攻克蘇州城,斬獲……”

  具體戰績,此時已經沒人關心,大家只記得拿下了蘇州城。

  坐擁揚州和蘇州兩府之地,長江下游地區就到了朝廷手中。

  收復南京的條件全部成熟,接下來可以正式發起南京會戰。

  不過室內的氣氛,卻有那么一絲尷尬。

  攻克蘇州是好事,但捷報來的時間點,著實太過敏感。

  在收復南京的問題上,一直都有路線之爭。

  舞陽侯主張以揚州為支點,發起渡江作戰強奪南京。

  成國公則主張從蘇州介入,直接在陸地上平推。

  雙方的意見,在軍事上都具備可行性,孰優孰劣不好分辨。

  兩人爭執不休,主要還是源于利益。

  無論舞陽侯,還是成國公,背后都有一幫小弟,大家都想要收復南京的大功。

  誰搶到了話語權,在接下來的會戰中,就擁有了更多主動權。

  此時送來收復蘇州的捷報,更像是在示威。

  成熟的政治家,不會搞這種低端的手法。

  面對文官集團那個龐然大物,勛貴集團必須抱團,才擁有與之博弈的資本。

  相較于戰功爭奪,朝堂上的話語權之爭,才是大家的核心利益。

  在這種背景下,勛貴系內部必須保持“斗而不破”。

  任何激化矛盾的做法,都是不被允許的。

  “老夫剛到杭州,就收到了收復蘇州的捷報,看來叛軍死期將近。

  公爺,您準備什么時候拿下杭州城啊?”

  舞陽侯笑著問道。

  言外之意非常明顯。

  甭管從蘇州打過去,還是從揚州打過去,都是在南直隸開打。

  作為江南總督,在他的轄區內發起戰爭,充當主帥名正言順。

  真要是想搶主導權,那就直接從浙江一路平推,那么大軍主帥自然非閩浙總督莫屬。

  “國舅爺,杭州府可不好打,里面的叛軍都是又臭又硬的家伙。

  想要拿下杭州,怕是還要一些時日。

  現在既然開辟了新戰場,那么就沒必要在杭州城上浪費時間。

  拿下南京之后,叛軍士氣崩潰,再調頭收復杭州、南昌、九江等地也不遲。”

  景國良面不改色的回應道。

  攻城需要付出的代價,要遠高于正常作戰。

  若是提前在這里折損太多的兵力,那么后續的戰爭,他們就只能充當配角。

  “一路車馬勞頓,大家都累了,軍務上的事情不如明日再議。”

  見火藥味變濃,李牧急忙出來叫停。

  內心深處,他早就開罵了。

  早知道會碰上這一幕,兩天前就該拒絕舞陽侯的挽留,直接返回兩廣。

  此時官軍在戰略上占據絕對上風,除非叛軍能開掛,不然是無法翻盤的。

  注定的結局,有沒有他參與,最終結果都一樣。

  跟著過來主要是考慮到了門口,不去拜訪一下自家岳父,情理上說不過去。

  情面有了,自己也成了夾心餅干。

  在這方面,應該向鎮遠侯學習,提前躲遠一些。

  “那好,今天就先到這里。

  明日本公代表閩浙官員,為大家接風洗塵!

  文竹安排人,帶諸位大人去休息。”

  景國良點了點頭說道。

  選擇擱置問題,既是在給自家女婿面子,也是剛才那份捷報進行補救。

  身份地位到了他這地步,早就沒了更進一步的可能。

  軍功啥的,純粹可有可無。

  爭奪話語權,那是在為下面的小弟爭取利益。

  吵的越兇,鬧的越大,就越能證明他是一位好老大。

  讓錦衣衛看到,把消息傳回京師,也能讓皇帝和百官們放心。

  不過這種爭搶,必須把握住其中的度。

  真要是全力爭奪主導權,那么爆發沖突的地方,就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

  通常遇上大事,都是開小會決定。

  成熟的政治家都知道,凡是能拿到臺面上討論的事,都沒有那么重要,最少不是十萬火急。

  一場聚會不歡而散,作為女婿的李牧,卻留了下來。

  “你真下定決心,要經營安南?”

  景國良皺著眉頭問道。

  女婿去窮山惡水打拼,他這個岳父不在乎,可是要帶著自己的寶貝女兒一起過去,他這老父親就不舒服了。

  如果不是考慮到李家一門雙侯,李牧在軍中的影響力又太大,沖擊到了景家的地位,他早就站出來反對了。

  “岳父,小婿太過年輕,留在朝堂上會讓很多人不舒服。

  今上的性子,您是知道的。

  萬一哪一天,突然因為某件事看小婿不爽,后果不堪設想。

  為了杜絕隱患,主動退一步,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李牧坦言道。

  年輕是優勢,同樣也是弊端。

  皇帝年輕的時候,沒幾個會把功臣視為威脅。

  尤其是自己親自提拔起來的功勞,更是會被視為親信。

  現在李牧享受到的,就是親信待遇。

  從入仕到現在,一直都平步青云。

  到了該晉升的時候,從來都沒有被卡過,期間還多次被破格提拔。

  皇帝一旦到了晚年,情況就會發生變化。

  大多數君臣猜忌,都是發生在皇帝身體不好的時候。

  當然,這些只是明面上的理由,真正讓李牧決定閃人的,還是不看好未來的局勢。

  大虞的內部弊病,本就積攢了一大堆。

  疊加小冰河時期的天災,換成秦皇漢武到永寧帝的位置上,一樣無能為力。

  繼續留在朝中,未來不是在出兵鎮壓叛亂,就是在趕去鎮壓叛軍的路上。

  在前線累死累活的拼命,大軍的錢糧時常被拖欠,還要受到皇帝的猜忌和百官的傾軋。

  現成的劇本,都是歷史上出現過的。

  “既然你下定決心,要去過苦日子,那么我就不阻攔了。

  不過在平定安南前,不能帶家眷過去。

  若是謀劃成功,得以世鎮安南,駐地必須選氣候好的。

  別怪我這做岳父的多事,雅晴沒吃過苦,適應不了惡劣氣候。

  何況肚子里還有孩子,更經不起折騰。”

  景國良嚴肅的說道。

  為了景家的利益,李牧要跳出去,他自然是支持的。

  不過宗族利益之外,他也是一名父親。

  留在身邊的時候不覺得,一旦遠去安南,那就再也難見上一面。

  “岳父,其實安南并沒有你預想中那么糟糕。

  經過這么多年的開發,早就不是當年瘴氣橫行的蠻荒之地。

  論起自然條件,比廣西還要強上幾分。”

  李牧的解釋注定白費,在景國良眼中廣西一樣是窮鄉僻壤,甚至連廣東都入不了他的眼。

  在大虞主流觀念中,兩廣一直都是罪犯流放地,私底下更是被大家稱之為嶺南。

  親自到廣東,見識了廣州城的繁華,也只是略微逆轉了一下印象。

  現在的兩廣地區,除了廣州之外,還真沒有什么能拿出手的大城市。

  縱使廣州府,比起京師來說,也差了一座南京。

  “嗯!”

  “你心中有數就好。”

  “無論我麾下的將領,還是舞陽侯麾下的將領,幾乎都是你的舊部,支持誰都不合適。

  明天的接風宴,你找借口推脫掉。

  后續的大戰,直接兩線開打,大家都有機會。

  能夠獲得多少軍功,全靠他們自己的本事。

  聽說南邊安南人又鬧了起來,你趕緊返回兩廣主持大局,別摻和后續的麻煩事。”

  景國良想了想說道。

  作為老牌勛貴之首,即便他愿意屈居人下,開國勛貴們也不答應。

  戰功赫赫的舞陽侯,現在同樣無法讓步。

  沒有外力介入的情況,主帥之位的爭奪,注定不會有結果。

  在這種背景下,各自指揮一路大軍,反而是最佳選擇。

  分開行動,李牧的價值就體現了出來。

  他在哪邊幫忙指揮,哪邊獲得軍功的概率,就會大增。

  全部都是自己人,手心手背都是肉,幫誰都不合適。

  “岳父放心,小婿收到秘密消息,安南人即將入侵廣西。

  廣西巡撫衙門的求援信,要不了多久就會抵達前線。

  到時候小婿,正好以此為契機,回去主持大局。”

  李牧笑著回答道。

  算算時間,安南人最新送來的國書,此時已經在送往京師的路上。

  落入傳統士大夫眼中,充滿挑釁的語言,就是戰爭通牒。

  距離大戰爆發,還差最后一把火。

  倘若再傳出安南軍隊入侵的消息,那么這場仗,朝廷不想打都不行。

  “掃尾工作,做得穩健點兒,不要留下破綻。”

  景國良忍不住囑咐道。

  如果不知情,單純從目前發生的事情來看,那就是安南王野心勃勃,妄圖挑戰大虞的霸權。

  可是對知情者來說,安南人的做法,處處都是破綻。

  口嗨和真正出兵入侵,那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以往的時候,安南人不安分,僅限于和廣西土司勾搭一下。

  白蓮教叛亂時,那么好的機會,他們都沒有出兵。

  又豈會在叛軍即將被撲滅時,跳出來搞事情。

  真搞事情,也是直接出兵,打大虞一個出其不意。

  三番五次的進行挑釁,唯恐大虞這邊沒有準備,顯得太過兒戲。

  事實上,李牧也想做得天衣無縫,怎奈他指揮不動安南軍隊。

  現在的矛盾沖突,無非是他安排人更換了國書。

  具體的操作,都是在大虞這邊完成的。

  憑借他的權勢,有的是人愿意賣命。

  換成安南那邊就不行了,人家可不買他這位漢水侯的賬。

  安插過去的那些探子,搜集一下情報還行,想要做官是不可能的。

  人家又不是人才匱乏的叛軍,什么人都往里面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