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哥,你就別猶豫啦!”
“秦天瑞那小子收復了揚州城,勛貴系全部行動起來,欲一鼓作氣收復南京。
自大戰爆發以來,人家一路高歌猛進,我們卻在這邊磨磨蹭蹭。
時間長了,朝中那幫家伙,怕是會認為我們遼東軍是中看不中用的樣子貨。”
施靖忠憤憤不平的說道。
同樣是將門世家,他們這些九邊將門,比起勛貴子弟還是差的遠。
他們在邊疆廝殺,升官速度居然趕不上國內鎮壓叛亂。
因為遲遲拿不下徐州府,現在外界對遼東鎮的實力,也產生了懷疑。
許多軍事常識匱乏的文官,單純從戰績衡量實力,認為他們戰斗力不及兩廣六鎮。
如果再不做點兒什么,估摸著要不了多久,在朝中那幫官員心目中,他們的戰斗力連江西兵都趕不上。
理由都是現成的,人家江西第一鎮能夠孤軍深入奪取揚州城,他們連徐州的叛軍都搞不定。
解釋沒有意義,攻取徐州的難度,只有懂軍事的人才明白。
皇帝和百官只需要勝利,至于是怎么打贏的,他們根本不關心。
一旦觀念成為共識,遼東鎮現在享受的優待,都會在未來消失。
往后再想和朝廷談條件,難度系數將直線上升。
“老九,你都一把年紀的人了,怎么還是這么不穩重!”
“收復南京之事,我們肯定要參與進去。
只是遼東鎮不擅水戰,現在南方各省的水師,全在勛貴系手中,
想要渡江,必須獲得他們的支持。
叛軍日薄西山,朝廷平定叛亂,只是時間問題。
前面的苦戰,都是勛貴一系打的。
現在到了收獲的時候,人家憑什么讓我們摻和進去?
何況想要參與收復南京,還必須先攻克徐州,大軍才能放心南下。”
施靖林當即訓斥道。
軍功那玩意兒,除了李牧那個另類外,沒有人嫌多。
勛貴系的大佬們,現在不缺軍功,架不住下面的小弟缺。
那么多勛貴子弟,都指著收復南京的大功,封妻蔭子。
他們加入進去,純粹就是分蛋糕的。
遼東鎮戰斗力強悍,僅限于北方。
到了江南水鄉,十分的戰斗力,頂多還有五六分。
眼前的徐州府,也是一條攔路虎。
前面他們可是計劃著,攻克徐州后奪取淮揚二府充當駐地,狠狠的從地方上撈一筆。
怎奈叛軍知道徐州的重要性,調集了大量的軍隊死守城池。
為了盡快拿下徐州府,他們不惜拉上了山東、河南的官軍強攻城池。
付出了慘痛代價,依舊沒有能夠拿下城池。
“五哥,你就是太過瞻前顧后。
之前的徐州難打,不等于現在的徐州也難打。
丟了揚州府之后,南方的各省的官軍,直接從海上登陸兩淮。
長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州府,叛軍通通守不住。
丟了這些州府,徐州就是一座孤城,堅守也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勛貴系肯為大軍提供給養,我們都可以繞過徐州城,直接參與收復南京之戰!
勛貴系那邊,無非是條件的問題。
大家都是武將,他們想對抗文官集團,還需要我們的支持。
雖然我并不認為勛貴系,能夠在朝堂上壓制住文官,但并不妨礙許諾支持他們。
勛貴系沖在前面對抗文官,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武將若是能夠抱團,哪怕僅僅在某些事情上統一立場,都能夠在發揮重要作用。”
施靖忠憤憤不平的說道。
在大虞朝混,武將也必須學會玩兒政治。
以往的時候,施靖忠經常以莽夫形象出現,但那是演給外人看的。
遼東系中施家一門獨大,若全都是文武全才,朝中百官和皇帝都別想睡好覺。
論起對部隊的控制力,遼東系可比兩廣系嚴密多了。
同為大虞最強大的軍事集團,李牧帶出來的兩廣系,純粹就是勛貴大聯盟。
靠勛貴集團的支持,才能迅速發展壯大。
能夠誕生那么多高級將領,也是人家背后力量,自己在進行運作。
李牧發揮的作用,更像是老師帶學生,畢業就各奔東西。
對外的時候是一個團體,內部實際上也分成了多個派系。
幾乎每一家老牌勛貴,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山頭。
這些大小山頭,都可以直接和皇帝對話。
勛貴系大佬更是各家輪流坐,一旦出現一家獨大的跡象,皇帝就會搞政治聯姻。
嫁一位皇室公主過去,用宗室不得干政的理由,斷掉嫡系繼承人的仕途。
倘若這家的優秀子弟多,那么就多嫁幾位過去。
皇帝的女兒不夠,還有藩王宗室女子。
聯姻完成,就主動交出兵權,這是雙方取得的默契。
有老祖宗留下的現成辦法,皇帝對勛貴們的忌憚,相對更少一些。
一眾勛貴大族,祖上基本上都和皇室聯過姻。
遼東鎮則不一樣,軍中主要將領任命,全部都是他們施家一手操辦。
軍中高層將領,基本上被他們壟斷。
這樣的玩法,朝廷想不忌憚都難。
權勢到了施家這種地步,向后就是萬丈深淵,只能勇往直前。
“罷了!”
“你想要嘗試,那就派人和勛貴們接觸一下,看他們是否有誠意。
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先拿下徐州府,證明自己的實力。
傳令下去,不惜一切代價,務必要在五天內攻破徐州城!”
施靖林一臉無奈的說道。
勛貴們只要不傻,就不會和他們合作。
哪怕真要合作,也是互相保持默契,而不是直接接觸。
錦衣衛和東廠的戰斗力下降不假,但不等于人家就是死人,什么情報都不搜集。
一旦讓皇帝知道,國內的兩大武裝集團合流,那是要出大事的。
明知道沒機會,他也無法拒絕。
施靖忠的話,代表了族中相當大一部分人的想法。
能夠看出事情本質的,只有極少數人。
京師。
“好!”
“秦天瑞,真乃國之棟梁!
傳旨,加封秦天瑞定國將軍,賞:上等良駒一匹、金百兩、布五十匹……”
看著手中的捷報,龍顏大悅的永寧帝,當即給出了封賞。
如果不是理智占據了上風,他差點兒下旨,讓秦天瑞承襲興國公的爵位。
按照慣例這種祖傳爵位,以秦天瑞的功績,現在完全夠資格繼承。
然而有資格,不等于就能襲爵。
國公這種層次的爵位,落在一名實權將領身上,那意味著又一名頂尖勛貴誕生。
最近幾年,勛貴系的發展勢頭迅猛,他這個皇帝需要考慮權力平衡。
扶持勛貴對抗文官,或許在先帝朝是認真的,但在永寧帝這里僅僅只是恐嚇文官集團的手段。
真要把勛貴集團扶起來,生性多疑的他,根本沒法安然入睡。
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寧愿新封一個爵位給秦天瑞,也不愿意讓他繼承興國公之位。
毫無疑問,這是不可能的。
按照大虞目前苛刻的封爵制度,以秦天瑞現在的功勞封爵,只能獲得一個終身制爵位。
同世襲的開國公爵相比,中間差了不知道多少層次。
這么干不僅無法拉攏人心,還會把人家推向對立面。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那只是糊弄傻子的。
當了幾年的皇帝,他非常清楚,下面的人不是圣人。
真要是斷了秦天瑞繼承興國公爵位的希望,這位忠于大虞的將領,就成了不穩定份子。
大虞內憂外患,現在正是用人之際。
此時自毀長城,可不是他這位明君該干的。
“恭喜陛下,喜得良將!”
“收復了揚州府,反賊的好日子,就要結束了。
想來要不了多久,收復南京的捷報,就會傳來。
首輔萬俊輝帶頭拍起了馬屁。
以往的時候,發生這種事,御史們早就開噴。
今天的情況特殊,大家的心情都非常不錯。
叛軍遭到重錘,岌岌可危的大虞朝,突然間轉危為安。
對眾人來說,這意味著大家暫時不需要考慮跳槽了。
理論上文官士紳,換個主子一樣能當官。
可所有人都清楚,改朝換代是需要付出慘痛代價的。
縱觀人類歷史,九成以上的前朝官員,都熬不到新朝建立。
除了下錯注外,更多官員連重新下注的機會都沒有,就被人給干掉了。
天下鼎革,革的可不只是前朝皇帝,還有既得利益集團。
大家冒著誅九族的風險,跟著一起造反,可不是白干的。
不把既得利益集團干掉,拿什么去封賞有功之臣。
私底下抱怨歸抱怨,大虞朝的官當起來,還是非常舒服的。
“哈哈哈……”
“首輔所言不差,舞陽侯在遞交捷報的同時,也奉上了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按照他的計劃,接下來將集中兵力,全力收復南京城。
朕覺得非常不錯,可以予以支持。
唯一的問題就是持續征戰,各省財政壓力都非常大。
戶部,能夠抽出多少錢糧物資,支持收復南京?”
永寧帝關心的詢問道。
大虞朝最大的問題就是財政,現在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都是圍繞著財政展開。
如果朝廷有足夠的錢糧,根本不會有那么多叛軍。
“陛下,戶部財政一直吃緊。
各地的秋稅剛入庫,就被拿去填了窟窿。
現在國庫空空……”
龐承杰本能的選擇了哭窮。
當然,戶部也是真的窮。
朝廷欠下的爛賬一大堆,根本不是一季秋稅,就能夠把坑填平的。
縱使多收十年的稅款,也還不上前面的舊賬。
為了平賬,戶部不得不拿和廢紙差不多的寶鈔予以充數。
不過這些廢紙,可以用來支付官員、宗室、貴族的俸祿,卻沒法用來發放軍餉。
大虞建立這么多年,通貨膨脹了不知多少倍,士兵軍餉硬是沒有增長過,還時常遭到克扣。
倘若這最后的救命軍餉,都拿寶鈔糊弄。
那么寶鈔上午發下去,下午部隊就發生嘩變,次日城頭就會出現“清君側”的大旗。
同忠義無關,純粹是士兵也要生存。
不給人家留活路,那么大家就一起下地獄。
“夠了!”
“朕不想聽這些老掉牙的理由。
沒有錢糧,就想辦法去籌集。
全部都要朕來處理,還有你這戶部尚書干嘛?
內閣也參與進去,務必籌集一筆軍餉出來。”
永寧帝沒好氣的說道。
每次心情好的時候,總會鬧出點兒幺蛾子,破壞他的好心情。
在鎮壓白蓮教叛亂的問題上,大虞朝也就前期階段出錢出糧出兵。
隨著國庫耗干,先帝留下的內庫被吸干,平叛大軍就只能靠地方衙門自籌錢糧養活。
南方各省富裕不假,怎奈大家被叛軍禍害了一遍,一個個都損失慘重。
新收回來的州府,現在都沒有來得及恢復生產。
在這種背景下,平叛大軍向朝廷伸手要錢,怎么也該表示一二。
“陛下息怒!”
“非龐大人推脫,戶部現在是真有困難。
朝廷欠下的債務太多,債主們都盯著戶部,國庫根本留不下來錢。
谷嘉熙急忙開口勸說道。
作為閣臣,他和龐承杰沒多少交情,現在求情全是出于公心。
更換戶部尚書容易,難的是戶部留下的爛攤子,沒人愿意去收拾。
龐承杰摳摳搜搜的,好歹把日子過了下來。
換個戶部尚書上去,若是沒有這份勤儉持家的能力,局勢還會更加糟糕。
“陛下,谷閣老言之有理,此事不能全怪龐大人。
戶部現在真的不容易,為了……”
萬俊輝跟著幫忙解釋道。
最近一年時間里,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身體素質急劇下降。
辭官的折子,他早就遞交了上去,就等著皇帝批準,就可以跳出風暴中心回鄉養老。
在這種節骨眼上,戶部若是出了問題,他這個首輔就別想全身而退。
“哼!”
“別在這里叫苦,戶部負責天下錢糧,就要履行其義務。
朕能夠等下去,前線的大軍等不起。
再給你們寬限三天,朕需要看到結果!”
永寧帝冷漠的下令道。
南京之戰即將開打,正是最需要鼓舞軍心士氣的時候,朝廷肯定要拿出支持力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