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五十一章、攻其不備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復山河

  九江城外,湖廣聯軍大營。

  “剛剛收到消息,團軍在趕往安慶路上慘敗,團練大臣白毅峰生死不明。

  受團軍大敗的拖累,江西第一鎮被迫進行戰略轉進,奪取安慶計劃失敗。”

  李牧的話剛說完,眾人瞬間臉色大變。

  團軍加江西第一鎮,總兵力足有五萬之多。

  按照事先的計劃,就算無法奪取安慶,也是一柄插入敵軍心臟的利刃。

  可惜計劃沒有變化快,寄予厚望的軍事行動,以團軍慘敗收場。

  “總督大人,既然是兩軍聯合行動,江西第一鎮為何不幫忙?”

  費松德不滿的問道。

  團軍再怎么樣,也是湖廣的武裝力量。

  對內的時候,不待見團軍可以,但是到了外面,還是要維護的。

  一上來就把戰報責任,扣自家軍隊頭上,讓他這位湖廣巡撫很是不滿。

  “團軍行動速度遲緩,未按約定時間趕去會師。

  不光錯過了奪取安慶的最佳時機,還給了叛軍調兵遣將的時間,才有這次大敗。

  大戰爆發時間是晚上,等江西第一鎮收到消息,戰斗早就結束了。

  消息是從團軍潰兵口中得知的,江西第一鎮的問題,需要找到他們之后才能核實。

  不過安慶大敗,需要白毅峰負責,這是沒跑的。”

  李原面不改色的回答道。

  作為勛貴系大佬,兼任湖廣總督,兩邊的利益都要兼顧。

  若非安慶之敗,責任都在團軍身上,他也不會把鍋全丟白毅峰身上。

  “總督大人,現在局勢艱難,陛下的壓力也很大。

  團軍只是民團武裝,并非朝廷的正規軍隊。

  這樣的小事,完全沒必要上報朝廷,讓陛下操心。”

  布政使葛寧遠當即提議道。

  捂蓋子,這是大虞官場的傳統技能。

  損兵折將數萬,擱在任何時候,都是要命的大事。

  朝廷問責下來,湖廣一眾大員都跑不掉。

  前面費松德急著替團軍辯護,也不是和白毅峰有交情,純粹是想推卸責任。

  畢竟,李原是先帝任命的輔政大臣,還有收復湖廣之功。

  接下來的大戰,還需要他賣命。

  縱使朝廷問責下來,損兵折將的鍋,也不會讓他背。

  總督不承擔責任,那么大概率就是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這三巨頭倒霉。

  能夠替代他們的文官,大虞朝沒有一千,也有三五百。

  讓他們承擔政治責任,一點問題都沒有。

  “不予上報,這恐怕不好吧?”

  李原故作矜持的說道。

  下面的人,不想把事情捅到朝堂上,他同樣也不想。

  民團武裝最大特點就是沒有編制,團軍有多少人馬,兵部和都督府都沒有記錄。

  在冊的官員,僅有雜號的團練大臣白毅峰。

  地方衙門想要捂蓋子,完全是可行的。

  “總督大人,現在是關鍵時刻。

  團軍大敗的消息一旦傳了出去,勢必會影響軍心士氣。

  為了大局著想,我等先將此事壓下,等找到團練大臣白毅峰之后,再處理此事也不遲。

  團軍終歸是民間武裝,不比官軍驍勇善戰。

  萬一團軍士卒不想打仗,中途逃回家去了,也不是沒有可能。”

  費松德急忙改口道。

  既然是自家小弟全責,這個蓋子就必須捂住。

  報喜不報憂,一直都是升官第一法則。

  能夠自己解決的,那就別去麻煩朝廷。

  “罷了!”

  “為人臣的,當為君分憂。

  團軍自主出擊,現在情況不明,暫時就不上報朝廷了。

  等白大人歸來之后,搞清楚了具體情況,再做處置不遲。”

  換了一種說法,性質直接發生變化。

  奉命出擊變成了自主出擊,戰敗的責任,一下子從總督衙門轉移到了白毅峰個人身上。

  在場眾人,沒一個替白毅峰叫屈的。

  蓋子暫時捂住了,不等于未來不會穿幫。

  現在的定性,相當于提前打補丁。

  大家統一了口徑,未來朝廷就算追查,那也是白毅峰全責。

  死道友不死貧道。

  在推卸責任方面,大家都是專業的。

  揚州城。

  “伯父,現在該怎么辦?”

  王義臣一臉焦慮的問道。

  命運的齒輪轉動,突如其來的書信,把王家再次送到了懸崖邊上。

  “官軍能夠殺到揚州城下,足以證明目前戰場上的局勢,沒有吳國宣傳的那么好。

  揚州營有多厲害,我們是親眼目睹的。

  這次帶兵過來的秦總兵,雖然比不上漢水侯,那也是一員悍將。

  城中這幾千守軍,怕是很難擋住他們。

  揚州營在地方上的勢力,并沒有被連根拔起。

  就算我們不充當內應,也會有其他人接應他們入城。

  到了那時候,我王家可就被動了。

  朝廷秋后算賬,怕是會有滅門之禍!”

  王文舉語氣低沉的說道。

  早知道局勢會這么發展,當年揚州營撤離時,他們就該跟著一起離開。

  可惜世上沒有后悔藥。

  在事情發生前,誰也無法預知,揚州營能夠這么輝煌。

  短短數年時間,就誕生了一位侯爵、二十余位總兵,下面的副將、參將、衛指揮使數量就更多了。

  現在兩廣、閩浙、湖廣、江西的軍中高層將領,基本上都是從揚州營走出去的。

  現實版的大虞軍校,專門為朝廷培養將軍。

  王家走的是文臣路線,看似和這沒有關系,但不等于就沒有發展空間。

  叛軍禍害之后,地方上出現了大量的缺額,全部都是機會。

  有功名在身的王家子弟,完全可以直接被征辟為官。

  “伯父,支持朝廷是應該的。

  我王家世受皇恩,本就該站在朝廷一邊。

  加入叛軍,也是為了保存實力,為朝廷反攻做準備。

  只是我們投奔叛軍,并沒有受到重用,他們并不信任我們。

  想要打開城門,迎接王師入城,難度怕是不小。

  稍有不慎,抄家滅門近在眼前。

  何況我們還有族中子弟,在叛軍中擔任官職。

  一旦我們倒向朝廷,叛軍怕是會對他們不利。”

  王義臣皺著眉頭說道。

  對世家子弟來說,誰做皇帝,并沒有本質區別。

  心里想的首先是家族,其次是個人前途,朝廷根本排不上號。

  亂世之中,誰強他們就投奔誰。

  如果不是官軍兵臨城下,讓他意識到叛軍勢微,根本不會有今天的討論。

  “有些事情,注定了有人要犧牲。

  為了家族延續,犧牲的人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同樣可以是……

  總之,一切以家族延續為重。

  這場豪賭,我們必須參加進去。

  否則,官軍進城清理反賊的時候,我們王家就說不清了。”

  王文舉神色凝重的說道。

  從接到書信開始,他們就沒有了選擇。

  當然,能夠接到書信,總比沒有收到書信強。

  官軍愿意和王家聯絡,那就意味著他們之前和揚州營的關系,現在還能發揮作用。

  風險最大的,不是冒險接應官軍入城,而是被人家無視。

  有聯絡,大家還是自己人。

  那么之前投奔叛軍的行為,在政治上就屬于潛伏。

  倘若連書信都沒收到,那就意味著他們屬于被清洗對象,沒有拉攏的必要。

  “伯父,我們愿意以誠相待,可是城外的官軍未必相信我們。

  他們私底下聯絡的人,數量應該不少。

  可惜具體名單,對方不愿意告知,否則大家聯合行動,必然勝算大增。”

  王義臣一臉郁悶的說道。

  有提防是應該的,如果沒有提防,他反而不敢與之合作。

  全部單線聯系,縱使走漏風聲,也不至于被一鍋端。

  可作為當事人,他還是想要獲得更多的信任。

  不光是成功概率問題,還代表著受重視程度,這將直接影響戰后利益分配。

  “日久見人心。

  在做出成績之前,我們很難獲得朝廷的信任。

  畢竟,當年投奔叛軍的時候,我們也沒少干臟活苦活,受猜忌是必然的。”

  王文舉平靜的說道。

  對方給的時間太緊,今夜就要采取行動,完全不給他權衡利弊的時間。

  要么成為自己人,要么就是敵人,極限二選一。

  揚州城外,官兵們正在忙碌著搭建營地,絲毫沒有大戰來臨前的緊張。

  “總兵大人,消息已經傳了回去,大部分家族都給予了積極反饋。

  不過其中有兩家,沒有回訊。”

  聽到副將帶來的消息,秦天瑞眉頭一皺。

  沒有得到回信,要么是城中局勢緊張,他們恰好被盯上了,無法及時把消息傳遞出來。

  要么就是覺得跟著叛軍混也挺好,不準備趟這潭渾水。

  或者說自認為后臺夠硬,不擔心朝廷秋后算賬。

  幸好事先防了一手,給各家約定的行動時間,均不一樣。

  萬一中間有人變節,真投奔了叛軍,也只能泄露自己的行動時間。

  相較于江南的一眾世家,江北一眾文人世家是幸運的。

  傅皓軒奪取揚州時,已經建立了大吳政權的雛形。

  為了爭取讀書人的支持,一改往日的大肆屠戮,轉為政治拉攏。

  只要肯投奔義軍,都沒有遭到屠戮。

  不過文人世家的幸運,往往也代表著有人要悲劇。

  無論怎么拉攏,都只有在實力強大的時候,能夠發揮作用。

  官軍兵臨城下,無聲的宣告了眾人,吳國的統治并不穩固。

  涉及到家族存亡,大家只能選擇支持勝利者。

  原本的孤軍深入,因為訊息不對等,直接被大家誤以為主力大軍打了回來。

  畢竟,此時的戰火不光在揚州燃燒,隔壁的蘇州府、徐州府均打的很激烈。

  “按照原定計劃行事,今夜奪取揚州城。”

  秦天瑞當機立斷下達了命令。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除了聯絡城中大族,揚州營還有不少布置。

  可惜這些暗手,并沒有交到他手中。

  奔襲揚州府,這是他臨時起意,事先并未向李牧匯報。

  雙方來不及溝通,這些隱匿的手段,通通都無法利用。

  好在揚州遠離前線,叛軍對這里重視,主要是眼饞財稅。

  主力都在前線作戰,城中的守軍,大都是二三流部隊和民夫。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看著城外的虞軍大營,一眾吳國官員的臉色都不好看。

  “偽朝大舉來襲,看樣子是想一舉奪取揚州府。

  諸位,有什么對策,盡快拿出來吧!

  拖的時間長了,再采取行動就晚了。”

  鎮守將軍劉老旭的話剛說完,現場一下子變得喧囂起來。

  三三兩兩的交頭接耳,自古討論了起來。

  “大哥,敵軍來的太快,我們根本來不及堅壁清野。

  城外的青壯,也來不及進行征召。

  這些人落入敵軍手中,也是不小的危險。

  為今之計,怕是只能一面從城內征召民壯守城,一面上奏朝廷求援。”

  劉老明神色凝重的說道。

  官軍怎么殺到城下的,他們一無所知。

  在今天之前,他們收到的消息,還是局勢一片大好。

  大好局勢之下,官軍就突然殺上了門,擱誰身上都受不了。

  如果不是他們反應快,及時關閉了城門,搞不好此時揚州就易了主。

  嘴上沒有說,內心深處,眾人都有了不詳的預感。

  朝廷宣揚的吳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現在看起來,就是一個笑話。

  真要是那么厲害,豈能讓官軍殺進腹心之地。

  “嗯!”

  “傳令下去,全城加強戒備,切勿給敵軍可趁之機。

  同時向朝廷求援,說明我們遇到的困境。

  知府衙門,負責征召青壯,以及安撫城內民心。”

  聽了劉老旭的命令,一旁揚州知府,被氣得想罵娘。

  征召青壯和安撫民心,看似十分簡單,實則非常考驗執行力。

  稍有不慎,上面的命令,到了下面就變了味道。

  讓差役們去落實,別說安撫民心,不搞得民怨沸騰,都算是優秀的。

  午夜時分。

  秦天瑞舉起了壯行酒,正忙著進行最后的士氣動員。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自古我輩男兒,功名都是在馬上取。

  現在機會來啦!

  揚州城內兵力空虛,正是我們收復失地的最佳時機。

  干了這碗酒,我等揚州城內再相會!”

  煽情的演講,讓現場的氣氛,得到了升華。

  無數士卒眼中,充滿了對軍功的渴望。

  在大虞體系下,這是普通人翻身,最后的機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