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三十六章、后續余波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復山河

  捷報傳來,整座京城都沸騰了。

  官軍收復湖廣全境,數十萬叛軍被殲滅,反王衛嘉瑞被俘。

  困擾大虞朝三年半的白蓮教之亂,再次出現了平定的曙光。

  有了上一次的教訓,收到消息的永寧帝除了欣喜之外,也充滿了憂慮。

  唯恐北虜再次入寇,打亂平亂進程。

  “陛下,您就放心吧!

  上一次南侵之后,因為分贓不均,北虜內部發生了矛盾。

  韃靼人趁機挑起了鬼方部落內戰,草原上殺的血流成河,一時半會兒停不下來。

  剛從寒冬中走出來,正是馬匹最瘦的時候,不適合發起遠征。

  縱使再次南侵,那也是秋后的事情。

  最少半年之內,北方不會發生大變故。”

  首輔萬俊輝心情大好的說道。

  南方的捷報,不光挽救了大虞的頹勢,也挽救了他的政治生涯。

  永寧帝繼位之后,朝中大員換人就和走馬燈一樣。

  任期超過一年,就算是長的。

  他這位首輔,能夠一直做到現在,最主要原因就是留下的爛攤子太大。

  無論誰上臺,首先要面臨的工作,就是收拾這些爛攤子。

  從南到北饑民遍地、狼煙四起,朝廷還窮的叮當響,完全一副王朝末年的景象。

  百官除了爭權奪利,同樣也要考慮生前身后命。

  眼瞅著王朝覆滅在即,誰也不想上臺,成為最后的背鍋俠。

  后續局勢逐步企穩,大家再次激起了爭權奪利之心,萬俊輝的首輔之位變得岌岌可危。

  好在武昌會戰大獲全勝,內閣跟著分潤一筆政績,算是戴罪立功。

  “嗯!”

  “北疆依舊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宣大一線,更要嚴加戒備。

  各地州府要時刻做好準備,絕對不能再讓北虜長驅直入。

  接下來是平定白蓮教之亂的關鍵時刻,朝廷各部必須全力配合,爭取在年內平定叛亂!”

  永寧帝的話音剛落,群臣臉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消失不見了。

  衛逆敗亡,年內收復江西、浙江,確實有幾分希望。

  想要徹底剿滅叛亂,可就沒那么簡單了。

  盤踞在南直隸的傅逆,還有在蜀地割據的魏逆,都不是好對付的。

  想要把他們全部平定,武昌會戰那種層次的大勝,還需要兩次才行。

  毫無疑問,這是不可能的。

  戰爭打的是錢糧,武昌會戰的戰爭經費,還是山東世家貢獻出來的。

  沒有在山東的大動干戈,就不會有這次武昌會戰。

  被查抄的那幾家是自己作死,同北虜做生意都不藏嚴實,背上了通敵的罪名。

  大虞的天下,是封建士大夫的天下。

  在場的一眾官員,都是天下士大夫的代表。

  同樣的操作,絕不允許出現第二次。

  事實上,就算想抄家,其實也沒得抄。

  南方幾個省都被打爛了,世家大族被叛軍洗劫了一遍,大量的財富分散到了叛軍士卒手中。

  官軍剿滅叛軍的過程中,財富同樣在發生轉移。

  繳獲的戰利品不多,參戰的官兵,卻是跟著發了一筆。

  這些是人家在戰場上拼命獲得的,朝廷不可能去收繳。

  “陛下,前線的奏折除了報捷之外,就是向朝廷要錢。

  湖廣被戰爭打爛了,短時間內收不起來稅收。

  可是參戰的有功之臣需要獎賞,陣亡的士卒需要撫恤,新收復州府的戰后重建,都是需要花錢的。

  累計起來,大約出現了五百萬兩的缺口。

  加上前期的拖欠的軍費,朝廷欠下的物資和糧餉,折合紋銀超過一千萬兩。

  幾位總督都在賣力籌錢,依舊是杯水車薪。

  如果解決不了錢糧問題,東南后續的平亂進度,怕是只能放緩。

  蜀地的情況更加糟糕,大量的州府落入叛軍之手,就連成都府都遭到了圍困。

  徐閣老上奏向朝廷求援,原本是準備派秦軍入蜀的,可惜最近關中也不太平,大軍不敢輕動。”

  兵部尚書萬宇軒當即拋出了難題。

  在平亂的問題上,他可以自豪的說,自己絕對沒有私心。

  惡化的局勢,讓兵部上下度日如年。

  以往的各種冰炭孝敬,現在直接消失了七成。

  地方將領忙著作戰,沒有功夫進京述職,自然不會有孝敬。

  朝廷財政惡化,劃撥給各地的軍費也在減少。

  盡管他們提高了抽成,可架不住總額下降速度更快,過手分潤的收益,只能被動跟著減少。

  看似在戰爭時期,兵部手中的權力增大,實際上大家的收入不增反降。

  僅僅只是損失錢財也就罷了,關鍵是他們還要為戰爭失敗負責。

  監管責任不大,可架不住戰場上老是輸。

  兵部尚書都經常受到斥責,下面的小弟日子也別想好過。

  政績沒撈到,皇帝的訓斥,內閣的申斥,倒是挨了不少。

  這些都是政治污點,提拔任用的時候要考慮,會嚴重影響大家的仕途。

  “怎么會這么多?”

  永寧帝大驚失色道。

  戰爭耗錢他是知道的,可一下子花了這么多,還是超乎了他的預料。

  大虞朝巔峰時期,財政收入折合紋銀,也就兩三千萬兩。

  受戰爭影響,朝廷去年收入國庫的錢糧布匹,全部折算下來也就一千多萬兩。

  這其中還有糧價上漲,帶來的賬面增收。

  “陛下,賬目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即便細節上存在問題,誤差也不會超過十萬兩。

  朝廷拖欠的錢糧,全部都是有數據可查。

  下面上報的功臣賞銀、陣亡撫恤,也都是按大虞律規定標準執行的。

  為了削減開銷,許多原本想拿賞銀的官兵,也被勸著接受職位晉升。

  軍中沒有那么多職位,都給了他們榮譽虛銜。

  哪怕戶部再砍砍價,最少也要支付兩廣軍方八百萬兩白銀。

  湖廣和閩浙方面合計,需要支付一百余萬兩。

  巨額的負擔,全部壓在了下面,幾位總督確實無力發起大戰。”

  戶部尚書龐承杰一臉忐忑的說道。

  作為欠債的衙門,這些話他是不想說的。

  可是沒有辦法,皇帝問起了賬目,他也不能回答不知道。

  要么是下面匯報的有問題,要么就是真欠了那么多。

  作為聰明人,他非常清楚,賬單上不能較真。

  派出調查組,除了得罪人外,沒有任何意義。

  兵部沒有核驗首級,直接落實軍功,就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看似在給勛貴集團面子,實際上是信任的政治表態。

  甭管心里怎么想,現在要用人家平叛,那就要做出信任的姿態。

  畢竟,相較于前面的幾任,勛貴集團這幾位確實能干的多。

  各線戰場,全部高歌猛進。

  先哄著他們,盡快把叛軍剿滅干凈,才是朝廷最需要的。

  剩下的都是旁枝末節,完全可以等后續再想辦法解決。

  別說是一千萬兩,就算折價兩千萬,他一樣敢認。

  反正甭管欠多少,戶部都無力支付。

  能夠撥付一兩成,就是竭盡全力,剩下只能欠著。

  拖上幾年功夫,新債就成了老賬。

  到了那時候,他也挪了位置,問題就是下一任戶部尚書需要考慮的。

  財政虧空是長期性問題,除了先帝朝時期反彈一波外,大虞的財政問題都困擾了朝廷上百年。

  大家都在湊合著過,他也犯不著強出頭,把窗戶紙捅破。

  “戶部,能夠拿出多少錢糧?”

  永寧帝關心的問道。

  對戶部尚書他是放心的,龐承杰上任之后,是真把一個銅幣板成兩半花。

  各種開銷,那是能省則省。

  連他這個皇帝要錢,都經常被折扣。

  皇宮的天價采購賬目,都被戶部揪出了問題,宮廷開銷大幅度下降。

  “陛下,朝廷用錢的地方多,還要優先北疆防線。

  戶部現在能夠抽調的現銀,僅有五十萬兩不到,擠一擠最多劃撥八十萬兩。

  糧食布匹都不能動,這是穩定北方局勢的關鍵。

  沒有了來自湖廣的漕糧,京中的糧價,較五年前增長了足足兩倍。

  軍糧還是讓地方自籌吧!”

  龐承杰迅速給出了答案。

  如果不是沒有辦法,這八十萬兩,他也不想出。

  朝廷放權之后,地方總督擁有了征稅權,籌集錢糧比他這戶部尚書容易多了。

  地方衙門困難是真的,但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怎么才這么點兒,朕記得光捐官收入,就貢獻了五百萬兩。

  難道這么快,就把錢給花完啦?”

  永寧帝皺著眉頭問道。

  戶部砍價他可以理解,可是砍這么兇,還是有些出乎預料。

  前線官兵立下了大功,朝廷怎么也要表現一下,三瓜兩棗可糊弄不過去。

  要是這么干,那么平叛戰事,就真的要拖延下來了。

  “陛下,朝廷虧空的太厲害,戶部根本留不住錢。

  捐官收益入庫之后,先是支付了百官、宗室的部分欠薪,接著重建宣大的軍備又去了一大筆。

  如果不是臣省著花,連這幾十萬兩,都留不下來。”

  龐承杰面不改色的回答道。

  大虞朝歷年積攢下來的虧空,別說五百萬兩,就算五千萬兩也一樣能瞬間吞噬。

  “不夠!”

  “平叛大戰不能停下,錢糧問題必須解決,龐愛卿可有對策?”

  永寧帝期待的問道。

  白蓮教叛亂給大虞帶來的傷害太大,必須盡快鎮壓下去。

  好不容易看到曙光,他可不想因為錢糧供應不上,導致平叛失敗。

  雖然沒有接受過完善帝王教育,但他也是讀過史書的。

  歷史上所有王朝,只要遇上大規模叛亂,沒有及時鎮壓下去,國勢都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拖的時間越長,就越難挽回局勢。

  “陛下,現銀給不了,那就直接給官位!

  朝廷上次納捐,沒有覆蓋到南方,正好趁機覆蓋過去。

  拿出一批虛職,朝廷核定一個基準價格,能賣多少都是他們的本事。

  江南是富庶之地,沒準最后納捐的數字,連后續大戰的軍餉也有了。

  如果有人出高價,一些偏遠州縣的官職,其實也是可以考慮實授的。”

  龐承杰淡定的回答道。

  賣官這種事,只要開了頭,就再也回不去了。

  僅僅放出一堆虛銜,就能換來白花花的銀子,誰不動心啊!

  不過這種只有榮譽頭銜,沒有實權的官職,吸引力還是小了些。

  換成實缺之后,價格還可以更高。

  偏遠州縣的官,長期缺額嚴重,根本沒人想去。

  許多時候任命剛下發,人家就掛印而去,搞的吏部灰頭土臉。

  能夠賣出去換錢,并沒有損害大家的利益,

  畢竟,外地人嫌棄,本地人不會嫌棄。

  再窮的地方,都會有幾家富戶,掏得出這筆錢。

  “好,就這么辦!

  內閣今天就把方案擬定出來,明日一早就下發公文。

  通知沿途官府,全力配合押送反王衛嘉瑞進京。

  誰的轄區出現紕漏,朕就撤了誰的職。”

  永寧帝迅速做出決定,不給百官反對的機會。

  經驗告訴他,有了解決方案,就要快刀斬亂麻。

  交給百官討論,吵上一年半載,都不一定出結果。

  至于本地為官的后遺癥,等平定了叛亂,再回頭來處理也不晚。

  朝廷又沒承諾,買到職位后,官員的位置不能調動。

  一屆任期結束,直接來個大亂調,問題就解決了大半。

  望著恢弘大氣的城墻,安南使臣隊伍再次發出一陣驚嘆。

  從接到任務北上,一路上他們驚嘆了無數次,都沒有京師帶來的震撼大。

  “京師重地,不同于其他地方,諸位使臣請遵守規矩。

  具體的規矩,到了地方有官員教你們。”

  驗明了身份后,守城軍官當即囑咐道。

  看得出來,對藩屬國派使臣來朝,他們已經很有經驗。

  “多謝將軍提點。”

  說話間,老者將準備好的錢包遞了上去。

  “好說,好說!

  張總旗,你帶一隊兵護送諸位使節,去鴻臚寺衙門報道。”

  看在錢的面子上,中年軍官迅速變臉。

  “趙二,你去通知漢水侯府,就說安南使團進京了。”

  目送使團離開后,中年將領當即對親兵吩咐道。

  作為千戶官,他是不用親自守城門的。

  只是上面交代了任務,為了不出漏子,才親自過來蹲守。

  功夫沒有白費,安南使團如期抵達。

  上面的人要干什么,不是他關心的問題。

  請:m.badaoge.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