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堅持跑五公里的好處,這時候就體現出來了。
當陳景樂開足馬力,甩開膀子狂奔時,即便穿著厚重不便的雨靴,依舊能跑出普通人百米沖刺的效果。
為什么要往岸上跑?
因為岸上有救生工具啊!
海邊經常發生這類事情,景區工作人員能救自然最好,要是無能為力,通常會打110或者119,讓更專業的人士來解決。
大部分時候都是能救的,即便救不了,像救生圈、海上救生筏等工具也是必備。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漁民自己發明的救生舟,也叫泥舟,專門用來救那些陷在淤泥里的趕海游客,跟插秧用的秧馬差不多,都是利用底部的受力面積原理,可以在淤泥表面滑行。
而且泥舟是竹子做的,重量很輕,跟農村常見的竹梯差不多。
陳景樂為什么會知道得這么清楚?
一個是來之前看攻略的時候正好看到,再一個是他剛才下來趕海之前,有觀察過哪里可以清洗手腳,哪里有藥店,哪里存放有救生工具等等。
這是他個人習慣。
每到一個新環境,都要盡量熟悉周圍情況,這樣心中有數遇事不慌。
事實證明,他的顧慮并非多此一舉。
“老板,借下救生圈跟泥舟,有人掉泥潭里了!”
陳景樂跑到有救生工具的一家海鮮干貨店門口,丟下一句話,扛著放在門口的救生圈跟救生舟就跑。
正在抽水煙筒的老板,甚至都沒反應過來。
一愣神的功夫,就只看到一個越來越遠的背影。
“臥槽!”
老板連忙拎著水煙筒跟上。
最近游客挺多,生意不錯,可別在這種關節點上出什么幺蛾子。
泥潭雖然沒有暗涌恐怖,但也不容輕視,萬一底下是流沙那就完蛋了。
可他哪里跟得上陳景樂的速度,最后只能站在水泥壩上觀望。
當陳景樂拎著救生圈跟泥舟跑回到剛才趕海的地方,發現已經聚集了不少人。
剛才大家都忙著低頭挖海鮮,但是當那個女的越陷越深,恐慌之下開始呼救之時,發現情況不妙的人越來越多。
有人開始打電話報警,有人開始呼喊工作人員。
也有人嘗試看能不能走過去,但是當發現鞋子陷進去很難拔出來后,就不敢往前走了。
只能在邊上圍觀。
那位陷進淤泥里的女游客,被這么多人圍觀,此刻心情多少有點崩潰。
此時的她大腿位置已經完全陷在泥里,根本沒法行動。
有些地方的淤泥,沒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穩當,底下是流動的,越掙扎陷得越深,她這個情況發現得比較早,其實還好。
要是淹到胸口或者脖子,那就麻煩了。
就在這時,陳景樂扛著救生圈跟救生筏出現。
“讓一下讓一下!救生圈來了!”
人群連忙閃開一條通道。
陳景樂把泥舟往泥質灘涂上一放,人跨坐上去,救生圈也放到上面,兩腿用力一蹬,騎著泥舟很快劃到那位女游客身邊。
這一操作,讓很多第一次來趕海的游客驚愕不已。
居然還能這樣?
同時也暗松口氣,看樣子是有救了。
人群中的李北星,看著陳景樂馬不停蹄地跑到岸上,又扛著救生工具跑回來,速度之快,有點超乎她想象。
然而此刻除了擔心外,什么也做不了。
陳景樂騎著泥舟劃到女游客旁邊,把救生圈遞過去:“伸手!套進去,待會拉救生圈的時候,緊緊抱住知道沒?”
救生圈上綁有繩子的,而且很長很結實。
結果對方哭著說:“你現在不能拉我上去嗎?”
陳景樂無語:“我這樣坐著沒法發力啊!你能自己爬上來嗎?”
“不能。”
“那不就得了?先把你從泥潭里面拉出來再說。”
“那你快點。”
“放心吧沒事的。”
陳景樂隨口安慰一句,又蹬著泥舟回到泥質結實的地方。
他剛從泥舟上下來,都不用主動開口,頓時好幾個熱心腸的路人主動上來,大家搭把手抓住繩子。
“抓穩啦!”
陳景樂和眾人一起用力,經過一番折騰,成功將那位陷入淤泥的女游客拉了上來,一路拖回到安全區域。
人群不禁歡呼出聲。
成功得救的女游客喜極而泣。
“怎么樣?有沒有感覺哪里不舒服或者說痛?”陳景樂上前問,怕剛才拖拽的過程中對方被尖銳物體劃傷。
這位女游客聞言搖頭。
“那就先上岸去洗洗吧,把泥沖掉了就好。”陳景樂安慰說。
和旁邊一位好心的大姐一起,伸手扶對方站起來。
正好他要把救生圈跟救生舟還回去給人家店老板。
圍觀群眾們見事情解決,無不大松口氣。
李北星對上陳景樂目光,欲言又止,最后握拳做個鼓氣手勢。
陳景樂朝她笑了笑,又搖搖頭,示意不用擔心。
回到岸上,店老板一手拎著水煙筒,一手豎起大拇指:“干得漂亮!”
陳景樂嘿嘿一笑:“人沒事了,多謝老板你的救生工具。”
“不客氣,東西放在這就是給人用的,只要能用上就好。唔,當然,用不上最好。”
“說的是,哈哈。”
看那位女游客用自來水沖干凈身上的泥巴,確定身上沒有劃傷流血后,陳景樂才回到李北星陳綺云身邊。
“樂哥好厲害!”
陳綺云眼神崇拜。
陳景樂呵呵一笑,有點得意,又有點自豪。
“做完好事的感覺怎么樣?”
李北星笑問。
剛才她是很擔心的,見陳景樂救完人后安然無恙,才悄然松了口氣,此時看向陳景樂的目光,多了幾分佩服和濡慕。
吶,這就是她看中的人。
不只是帥,還勇敢果斷熱心腸,這幾個特點單拿出來都足以吸引人,何況組合到一起。
陳景樂咧嘴笑說:“一個字,爽!”
人在幫助他人時,往往會觸發大腦的“獎勵機制”,從而產生大量的內啡肽和多巴胺,心情由衷地感到愉悅。
加上國人傳統觀念和道德體系的加持,那種由內而外的滿足感,以及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等因素,確實會感覺很爽。
李北星抿嘴一笑:“你剛才跑得太快,我甚至都沒反應過來。”
陳景樂眉毛一挑,嘴角翹起:“可見平時多跑步還是有用的。”
堅持鍛煉帶來的好處是很明顯的,他現在的身體素質跟一開始不可同日而語,感覺已經不比部隊里的老兵差。
力量可能弱一點,體力跟耐力還有速度是不弱的。
這時候岸上,
兩輛警用摩托趕到趕海示范區域,三位帽子同志從車上下來,匆匆忙忙停好車后,先是跑到水泥壩上張望,發現沒看到有人群聚集,又趕緊找人詢問:“有人報警說有游客陷進泥潭里了,知道在哪么?”
旁邊就有人指著不遠處褲子濕漉漉坐在臺階上休息的女游客說:“喏,人已經救起來了。”
問話的帽子同志愣住,問:“怎么救起來的?有沒有在現場的,誰給說說?”
“不知道誒,我也是聽別人說她是陷進泥潭里被人救上來的,只看到她一身泥巴。”
秉著認真負責的態度,三位同志先是上去咨詢了身為當事人的那位女游客,做好記錄,然后又各自分頭找更多的現場目擊者了解情況。
當陳景樂還在低頭沉迷趕海挖帶子的時候,幾位帽子同志朝他走了過來。
“帥哥你好,請問剛才是你救了一個陷進泥潭里的女性嗎?”
“呃是我,那個,有什么問題嗎?”
陳景樂抬頭,驚愕地站起來,手里還捏著剛挖到的一顆扇貝。
搭話的帽子同志看清楚陳景樂的樣子后,先是一愣,隨即笑了笑:“嗯,主要是了解確認一下情況,做一個記錄,雖然事情已經解決,不過該走的流程我們還是要走一下的。同時如果后續有什么表彰的話,可能會聯系到你。”
“還有表彰?”陳景樂意外。
帽子同志說:“只是說有這個可能,具體還得看鎮政和市政那邊,我們只負責把情況匯報上去。”
大概率是有后續的。
沒別的理由,就憑眼前這位帥哥這張臉,對于北塘乃至江北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
陳景樂點頭:“好的。當時情況是這樣的……”
他把剛才發生的事情,以個人第一視角,闡述一遍。
最后補了一句:“其實救人的不止我一個,當時海灘上很多人也幫了忙的。”
做完記錄的帽子同志點頭說:“嗯,這個我們會繼續了解情況的。感謝你的配合,祝你們玩得開心。”
“不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陳景樂笑呵呵。
目送兩位制服同志離開。
李北星好奇問:“會有什么見義勇為證書嗎?”
畢竟是救了一個人,雖然難度不是很高,但性質是一樣的,同樣值得鼓勵,按理說應該會有。
突然有點期待。
陳景樂笑說:“誰知道呢,那個不重要,自己問心無愧就好。”
當時真沒想那么多,眼睛看到后,大腦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如何解決問題,把人救上來,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工具,所以他就跑去拿工具。
就這么簡單。
誰特么在救人的時候,會想著人救上來后自己受到見義勇為表彰的事啊?
不都是憑一腔熱血跟勇氣?
真等冷靜下來,估計大部分人都是后怕的,畢竟救人意味著以身犯險。
陳景樂很快將這件事拋到腦后,對他來說,這不過是今天出來玩的一段小插曲,還有其他事要做的。
“還要挖嗎?”陳綺云舉起已經快要裝滿的塑料桶。
不止是她那個桶,另一個桶也快裝滿了。
還盛了不少海水方便貝類吐沙,顯得更加沉重。
“要不就到這吧。”陳景樂看下太陽位置,再看向李北星。
李北星點頭:“好。”
這時候已經下午五點了,只是在海邊,太陽還沒落下去。
見大家都沒意見,陳景樂就說:“那就收拾東西先上去。另外,這些海鮮一頓我們肯定是吃不完的,是要帶走還是直接賣給那些收海鮮的店?”
陳綺云說:“我想帶回去給我爸媽還有爺爺奶奶他們嘗嘗。”
“那就帶走吧。”
李北星覺得自己親手挖的海鮮,起碼帶點回去吃才顯得更有意義。反正是開車來的,回去的時候水裝少一點就沒事。
“嗯,那就帶一部分回去,然后挑一些干凈的貝類以及這兩條魚在這邊吃掉。”
陳景樂說。
就這么愉快決定了。
陳景樂拎著兩個塑料桶,路過剛才拿人家救生圈跟泥舟的那家門店時,停下腳步,問一句:“老板,你這的瑤柱怎么賣?”
老板轉過頭來,驚訝說:“是你啊靚仔。買瑤柱?有98一斤的,這是400頭的,300頭的是108一斤,再往上就是128一斤,158一斤的是紅貝。放心,絕對都是自家做的東西,看在你剛才見義勇為的份上,再給你打折九折!”
“這么客氣?”陳景樂驚訝。
老板揚揚下巴:“必須的,我喜歡跟心腸好的人做朋友,起碼不用擔心被坑。”
陳景樂哈哈一笑,看了下店里的海產品干貨:“確實不錯。”
他是廚子,東西好壞他自然能看得出來。
好的瑤柱一定要很干,不粘手,表面呈淡黃色。
拿起兩顆128一斤的湊近聞了聞,就說:“麻煩給我裝兩斤這個,再來點魷魚干。”
突然有點想吃魷魚卷,買點回去看哪天方便就做點來吃。
“好嘞!魷魚你要那種?”
“25頭的多少錢一斤?”
“25的198一斤,要的話同樣給你九折。”
“要個五斤吧,你這的品質還是可以的,比我在網上買的要好一點。”
“識貨!”
老板說豎起大拇指。
付款的時候,陳景樂又問:“老板,我們是第一次過來,能不能給推薦一家干凈衛生點的飯店?”
老板想了想,指著左邊說:“門口有只大肥貓在睡覺的那家就不錯,開了好多年了,價錢也不貴,你走過去就能看到。”
大肥貓可還行。
“謝謝老板。”
三人往老板指的方向走去。
拐個角,果然看到老板說的那只大肥貓,是個橘豬,堪稱貓屆里的半掛,安靜地趴在貓抓板上。
店名招牌也簡單,肥超海鮮檔。
不出意外,老板應該是個胖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