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59章 偉大的哈耶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三十歲才來成長系統

  “你從哪弄來的?”陳景樂疑惑。

  梁城說:“朋友圈看到的,隨手轉過來。”

  陳景樂點開仔細一看——

  好家伙!

  碩大的海報標題上寫著:“必貴園城邦國際特惠秒殺!”

  98平湖畔觀景房,原價84萬,現在直降20萬,折后價64萬,每平方只需6500元!

  “沒記錯的話,城邦國際精裝房價格是83008500一平吧?降得這么厲害?”

  陳景樂驚訝。

  畢竟江北的平均房價,可不止6500。

  拋開那些偏僻的城郊樓盤不談,原先整個城區均價,應該在85009000之間,特別好的地段會在10000以上。

  比如梁城買的恒達,在城北中心板塊,小區規模龐大,周邊基礎設施齊全,交通便利,有大型商超、公立醫院、公立幼兒園小學等。

  當時價格就在10000左右。

  這是之前陳景樂還關注江北樓市時的數據。

  現在肯定沒有了。

  整個江北普遍都在降,或者說全國上下都在降,江北已經是相對滯后的。

  這一年多以來,樓市都發生了什么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就算不清楚,也應該有所耳聞。

  梁城說:“宣傳是這么寫的,具體什么情況,得去現場看過才知道。”

  “大概率是戶型特別差的那種。”

  陳景樂看海報上宣傳的這個戶型,就不咋地。

  梁城深以為然:“我覺得也是。”

  其實這個樓盤位置偏到不行,屬于郊區中的郊區,山旮旯的山旮旯,甚至不如陳景樂家位置。

  “一開始賣那么貴就不合理。”

  陳景樂家雖然是城郊農村,但距離市中心區域,比這個城邦園到市中心快得多。

  只是當時市場過于瘋狂盲目,毫無理性可言。

  即便是2023年,依舊有很多人相信放開后,房地產會重新站起來。

  槽點太多,以至于陳景樂想吐槽都不知該從哪里開始。

  在全國房價普遍下降的情況下,江北硬是堅持一年多不跟風降價,甚至個別新開樓盤,不降反漲,爭取收割最后一波韭菜。

  現實是市場會教房地產商們做人。

  那些個新開樓盤,一年下來,莫說一半,連十分之一都賣不出去!

  陳景樂看到的時候,差點笑出豬叫聲。

  就這?

  售樓中心150一天外加可以領一桶生油的攢動人頭,或許能忽悠到不少傻崽,可網簽數據騙不了人。

  真實情況就是,現在江北的房價撐不住了。

  到這時候,先前高位接盤那些人,才開始慌,才開始后悔。

  用當下互聯網很難聽的一句話形容就是,當部分人的財富無法跟他們的智商匹配時,這些財富就會通過其他方式,流回到市場上。

  都說群眾是盲目的、愚蠢的,可理性又告訴陳景樂,不應該生他們的氣。

  像必貴園城邦國際這樣的樓盤,陳景樂肯定看不上的。

  一般的樓盤小區他都看不上。

  他現在獨棟小別墅住得挺好,干嘛要買商品房受罪?

  又沒有孩子要在城里讀書。

  且不說他現在躺平、沒有結婚的打算,真結婚生孩子,也是好幾年后的事。

  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到那個時候,出生人口跌到每年800萬以下的情況下,房價肯定會降到低點。同時適齡上學兒童數量太少,未必就需要城里有房才有上學名額。

  總之不急。

  梁城同樣看不上,他已經有房子,就是轉發過來聊聊。

  之前陳景樂沒決定在老家蓋房的時候,倆人沒少討論買房的事情。

  因為買房是當代青年都很頭疼的一個問題。

  沒有誰一開始的夢想是這個,但社會現實逼迫他們,不得不為了一個房子,而咬緊牙關。

  要不是梁城夫妻倆的公積金能夠覆蓋掉房貸,他也不想買。

  起碼不想買在高位。

  陳景樂搖搖頭:“就怕降價都賣不掉,現在這行情,已經不是降價能解決的了。”

  有恒達的前車之鑒,現在誰還敢上車?

  惡性循環下,搞不好上車就成爛尾樓接盤俠。

  “聽說必貴園現在虧損很嚴重,前段時間新聞說他們資金鏈出了問題,你說會爆雷嗎?”梁城很好奇。

  要知道這兩年可是有不少行業龍頭級的房地產集團撲街了的,也不差必貴園這一個。

  陳景樂想了想:“不好說,看上面會不會救吧。如果必貴園都爆,我怕后續連鎖反應不止多米諾骨牌這么簡單。”

  當年西大的次貸危機,就是出于對未來房價持續上漲的樂觀預期,促使銀行擴大向信用度低的居民推銷住房貸款,從而房地產市場泡沫越來越大,最后形成一場席卷全世界的金融海嘯。

  軟著陸就是人民買單,再苦一苦百姓,罵名上面來擔。

  硬著陸就是影響波及其他各行各樣,經濟全面暴死。

  選哪個不言而喻。

  “必貴園現在怕是頭皮發麻,我看新聞,多地的必貴園樓盤都在骨折清倉。聽說庫存太多,根本賣不出去,沒辦法只能降價。結果這邊一降,那邊老業主就鬧起來了。”梁城單純看熱鬧。

  其實他買的樓盤也有一定降幅,只是沒有這個樓盤降得多。

  本來很肉痛的,不過聽說這個樓盤老業主們都開始鬧后,瞬間覺得自己那點降幅,好像不是不能接受。

  果然幸福感都是靠對比出來的。

  高位接盤是這樣,沒辦法,他爸媽當時想著兒子要結婚,沒有新房不行,怎么都得買一套。反正公積金能覆蓋房貸。

  虧得還貸不用操心,不然梁城真要愁掉頭發,一百多萬買的房子,還沒住進去呢,兩年時間就虧掉十幾二十萬。

  頭皮發麻!

  他跟鐘老師二人兩年下來,都不見得能攢下這么多錢。

  有時候真想抱著枕頭大哭一場。

  梁城這都算好的,其他人就沒那么幸運了,虧三分之一甚至腰斬的,都大有人在。

  這還只是江北。

  形勢更差的個別城市,價值只剩一折的都有。

  “拉橫幅了?”陳景樂驚訝。

  梁城回復說:“那倒沒有,不過據說聚集了不少人在售樓部要說法。”

  要說法……

  陳景樂有點想笑,又不好意思笑,不然顯得自己像是幸災樂禍。

  同時又有點可憐他們。

  說句戳肺管子的,要不是這些人高位接盤,房價早就降下來了。正是他們一個個前赴后繼高位接盤,才把房價越推約高,造就今天的泡沫。

  他們肯定是有責任的。

  只是站在普羅大眾的角度看,他們頂多是參與者,而不是罪魁禍首。

  罪魁禍首是偉大的哈耶克。

  正是哈耶克的無形大手,才導致今天這樣不好收拾的局面。

  根據唯物辯證法矛盾論的說法,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內部,即內部矛盾。

  江北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縮影,這樣的情形,發生在全國各地。

  陳景樂難免唏噓。

  江北房地產市場動態滯后,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強大的出生率兜底。

  眾所周知,

  南東省是全國最能生的省份之一,而粵西又是南東省最能生的幾個地方之一。

  外省的朋友們恐怕很難想象,江北90后一代,還有很多三胎以上家庭。

  甚至五胎都有。

  陳景樂在省城時候,就曾有同事針對江北的刻板印象發出疑問:“聽說你們那里的人很能生?”

  現實如此。

  秉承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陳景樂就算想反駁都反駁不了。

  江北很窮,這里的人越窮越要生。

  生孩子對他們來說,就是以后的保障,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因為這邊的年輕人有“交家用”的習慣。

  交多少取決于自己的工資,多多少少每個月都會給父母一筆錢,大家想的是,父母為家庭付出這么多年不容易,如今我有能力賺錢了,應該輪到我來回饋家里,減輕他們的負擔。

  外地人很難理解這種習俗。

  看似文化差異的背后,更多是貧富差距導致的。

  試問誰不想畢業后家里仍每個月給幾十上百萬零錢呢?

  是沒這條件啊!

  南東省是富裕省,江北市是貧窮市。

  外人看來發達的表面下,是一直拉不上來的城鎮化率,是上不去的工資,是龐大的農村用地跟農村人口。

  原先大家都在往城區擠,才造就了江北樓市的繁榮假象,現在不過是價值回歸罷了。

  房價下降的背后,有人歡喜有人愁。

  這都是正常的。

  陳景樂覺得,房貸撐不下去,第一時間應該把房子賣掉,這樣才能把虧損降到最低。

  哪怕打骨折。

  抱著“不賣就不會虧”的想法,哪天真還不起貸款的時候,想賣都賣不掉了。即便賣掉,也無法填補這巨大的窟窿。

  陳景樂幸虧當時忍住了,沒有選擇買房,不然真要血虧幾十萬。

  反觀,如果是現在才入手,相當于兩年內賺了幾十萬。

  有多少人兩年內能攢到這個數的?

  怕是寥寥無幾。

  如果真要他買,整個江北,他能看得上的房子,也就城北畔山豪苑的別墅小區。

  他發自內心不喜歡住高層住宅,上下樓隔音效果是個很嚴峻的問題。

  他喜歡安靜。

  滿足這個條件的,就只有獨棟別墅了。

  問題是畔山豪苑的別墅太貴,遠不是他一個普通人能買得起的,住在那邊的,非富即貴。

  即便他接下來幾年能賺個幾百萬,能買一個小戶型,都不太可能全部拿去買房。

  劃不來。

  幾百萬夠他瀟灑過完下半輩子了,到處旅游吃吃喝喝不好嗎?非得讓一套房捆死自己?

  “感覺這輩子大概率是沒機會住那邊了。”

  陳景樂嘆氣。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