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12章 觀察者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三十歲才來成長系統

  緬a所謂的牛市回歸,在陳景樂看來,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在眾多大學專業中,有一門學科,叫做社會學。

  如果說物理學是研究自然規律,那么社會學就是研究社會規律。

  主要走觀察、歸納、實踐幾條路線,即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以及改造社會。

  代表人物有孔德、韋伯、馬克思等。

  盡管馬克思不是一個專門的社會學家,但他的思想中,確實有一部分社會學相關內容。

  在陳景樂眼中,緬a就是一個很好的社會學課題研究對象。

  從社會學的角度,去分析a股暴漲暴跌背后的邏輯,宏觀層面因素、微觀層面因素,非專業投資者對市場的盲目樂觀和趨利套利心理,導致理性投資市場的失控等等。

  這些都值得討論研究。

  只是論證過程難免枯燥無趣。

  社會學在國外稱得上顯學,但是在國內屬于冷門學科。

  究其原因,一個是門檻太低,專業性不夠強,容易被替代(文科專業通病);

  再一個是國內教育水平參差不齊,開設這門課的學校很多,但在大部分學生看來,課程很水。

  還有就是我國地大物博,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研究出來的內容,不見得具備普遍性。

  當然。

  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立足長處,否則不具備任何研究價值,也不可能建立。

  如果學校里某個學科讓人感覺沒什么卵用,應該考慮的,是學校有沒有搞好建設。

  考慮到自己在思政、馬哲、歷史這幾門學科的本科以及研究生階段知識,已經學得差不多,為此,陳景樂臨時改變主意,將上午的學習課程,改為社會學。

  于是,就在系統原有的語數英政史哲等課程基礎上,順利開辟又一門知識課。

  社會學入門很簡單,看相關書籍就行。

  如《政治經濟學批判》、《學術與政治》、《江村經濟》、《跨越邊界的社區》,這些都可以看。

  除看書外,陳景樂準備結合自身所學的歷史、思政、馬哲等知識,針對a股即將到來的所謂“牛市”,寫一篇小文章。

  或許除了他以外,這篇文章不會有任何人看到,但他覺得有些知識,是只有寫出來,才能真正轉化為自己的。

  就是攝入與輸出的一個過程。

  果然!

  如陳景樂猜測的那樣,上午股市各種利好消息傳出,伴隨著眾多散戶跟私募資金涌入,股市交易量大增。

  “又是全線飄紅。”

  wx上,梁城驚嘆,發來截圖。

  這小子上班摸魚呢。

  不過驚嘆的同時,梁城更多是警惕。

  本來還有點眼熱的,但昨晚跟陳景樂聊過之后,老老實實選擇當一個旁觀者,頓時覺得這次“牛市”端倪頗多。

  俗話說天上不會掉餡餅,能發財的事會輪到普通人么?

  果然旁觀者清。

  如果他拿著自己的私房錢下場,怕是做不到這么理智,只會想著漲漲漲,恨不得股價翻幾倍。

  陳景樂笑說:“小孩子抓麻雀,都知道先在籮筐下面撒把谷子啦!”

  “說得對。”梁城深以為然,“感覺要收割了,就是不知道具體什么時候。”

  “一般來說都是節后。”

  距離國慶還有不到10天。

  這10天里,應該會漲不少,入場早的能賺到,入場晚的多半會被套牢。

  陳景樂依舊堅持他的看法,會漲,但是不存在牛市,更多可能是通過放出各種所謂利好消息,把游資跟散戶吸引進來殺。

  結果肯定是要一片哀嚎的。

  但在擊鼓傳停止前,誰都不覺得自己會是接盤的那個。

  因為非專業投資者是盲目的,對市場預期過于樂觀,盲目追漲,這種人往往會成為為國接盤的那部分。

  如同樓市。

  陳景樂選擇看戲,哦不,應該說觀察分析。

  他還有寫文章的任務呢。

  先觀察現象,再分析背后邏輯,最后透過現象去看本質,得出結論,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沒有實時盯著大盤指數,沒那么閑。

  更多是忙著看書。

  這么多書,加上是臨時決定學習研究,不得不囫圇吞棗,先入門再說。

  囫圇吞棗同樣是要時間的。

  更別說看完還得結合實際案例寫稿子。

  對他這種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純文科生來說,唯物論的影響相當大,已然培養出良好的思維慣性,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辯證法、矛盾論、實踐論等等。

  盡管寫的只是一篇不會投稿發表的私人文章,但他仍舊想要認真寫好。

  稿子的內容,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要使理論和政策創新符合我國國情,要凸顯人民性在社會學中的重要作用……

  看似有點假大空,然而這就是社科,走的社會實驗路線,跟實驗室路線不太一樣。

  陳景樂看完幾本書,開始敲鍵盤。

  文思如泉涌。

  等實踐課結束的時候,意外發現竟然已經寫了有四千多字初稿。

  這可不得了,比起點很多作者碼字速度還快呢。要知道他這可是論文,不是水章節。

  后續肯定要修改,但能寫出這么多字,說明他這段時間的學習是卓有成效的。真正做到對知識吸收消化,為己所用。

  “怎么感覺一萬字寫不完呢?”

  陳景樂扯扯嘴角。

  “不管了,先寫,寫多少是多少,寫給自己看的,又沒有要求。”

  只要能寫出來,就是一種進步!

  臨近上午收盤。

  這時候股市又有新變化,有不少人迫不及待拋售了。

  這是先前被套牢的,終于找到機會解脫,哪怕要割不少肉,依舊選擇回血跑路。

  你們這屆股民不行啊,對我大a就這么沒信心嗎?

  興許是套現跑路的有點多,以至于收盤時候,相比開盤時的指數,并沒有漲多少。

  面對這種情況,股民們議論紛紛。

  這時就有不少人站出來:“不要慌!只是技術性調整!”

  也不知是說給別人聽,還是說給自己聽。

  陳景樂看著想笑:“麻蛋,以前怎么沒發現股市這么有意思?”

  果然股票這玩意兒,還得是看別人玩。

  安靜當一個旁觀者就好!

  午飯吃的韭黃炒蛋跟香菇雞絲。

  這兩道菜都用到韭黃。

  沒別的,就是突然想吃。

  至于為什么不是韭菜?

  陳景樂的喜好是除了燒烤外,平時不愛吃韭菜,不管是韭菜餃子、韭菜包子還是韭菜煎蛋。

  韭黃味道沒那么沖,就很合胃口。

  平平無奇的韭黃煎蛋,在陳景樂手里,都能做出別樣的味道。

  香、嫩、滑!

  讓陳綺云有些驚呆:“這真是韭黃炒蛋嗎?”

  跟她以前吃過的韭黃炒蛋完全不一樣!

  這么說吧。

  家里奶奶跟她媽炒菜,都喜歡把雞蛋煎得焦香焦香的。如果是煎蛋,這樣煎當然沒問題,但是跟韭黃一起炒,還這么煎法,就感覺雞蛋太老了。

  毫無疑問,她更喜歡陳景樂做的炒蛋,嫩滑嫩滑的,感覺光吃這個都能吃好幾碗米飯。

  再就是香菇雞絲。

  這道菜放在今天,跟各種山珍海味頂級菜式比起來,確實有點普通,但放在以前,哪怕是陳景樂小時候,都屬于高檔菜做法。

  因為一是需要用到雞胸肉。

  以前肉食不像現在這么豐富,一只雞就一塊雞胸,而一道香菇雞絲至少要好幾塊雞胸。

  再一個是香菇。

  現在的香菇都是人工種植,以前是純野生。

  加上需要過油、煉油,用各種輔料給雞絲提香,步驟繁雜,因此放在幾十年前,屬于高檔飯店才會做的菜式。

  如今也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香菇雞絲的口味屬于平和類型,關鍵在于口感要做到嫩滑順口,是過油菜,但是油又不能多,不能讓客人吃得發膩。

  扒開盤底看的時候,油多就不及格,失敗品。

  加上雞絲炒不好,很容易發柴,因此這道菜看似普通,其實很講究功底,一般飯店的廚師都不見得能做好。

  不過要是做好了,就是很適合老人小孩的一道菜。

  營養豐富,口感味道都不會出錯。

  雖然香味沒有加了油辣子的涼拌牛肉那么誘人,但從陳綺云筷子夾個不停的表現來看,味道是不差的。

  下午,陳景樂繼續鉆研社會學知識。

  同時保持對大a的關注。

  讓人沒想到的是,下午開盤后,上升趨勢沒多久,就開始下滑,并且是一路下滑。

  很多人上午賺的還沒捂熱,下午就虧回去了。

  “哦豁,這波技術性調整,有點夸張啊。”

  陳景樂頗為驚訝。

  這也驗證了他上午的看法:非專業投資者對市場的盲目樂觀,以及簡單套利心理,會導致理性投資市場失控。

  拋售的人太多了。

  另一邊,

  李啟光看著突然狂跌的指數,暗暗咋舌。

  幸好聽女兒的話,買的汽車行業,只是有些許波動,整體是不虧的。換作其他行業,這會兒怕是要虧得頭皮發麻。

  其他幾個老板就沒那么好運了。

  雖然大部分人都買的汽車跟半導體,但除此外,還有人是買了其他股的。

  比如白酒里的五糧液跟茅臺。

  先更一章。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