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百五十八章 傳臚賜翰林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紅樓之扶搖河山

  大周宮城,承天門。

  隨著入宮吉時已到,以張文旭、賈琮、陳啟瑞等為首的三百進士,在禮部官員導引下,出承天門,過瑞門。

  一直到午門之前,進士隊伍暫時停下,在禮部官員的分派之下,三百進士按照三甲排名,單數走東側的左掖門,雙數走西側的右掖門。

  這等步走入宮禮儀,與入宮殿試之時,矩儀禮數相近。

  等到宮中傳臚大典結束,三百進士出宮之時,他們過午門的走法,按照矩儀卻又不同,這是后話。

  三百進士隊伍,通過午門之后,一路所見甬路寬闊莊嚴,兩側殿宇疊嶂,紅墻綠瓦,飛檐瑞獸,氣象萬千,恍如天上宮闕。

  當初他們入宮殿試之時,已見過這派皇家氣象,但那時他們入殿應考,心中忐忑,各有憧憬,難有心情品味沿途景象。

  如今卻是大不相同,此間人人得進士之身,多年書卷苦讀,科場煎熬搏斗,終得圓滿正果,志得意滿之下,眼中所見自然處處恢弘。

  三百進士入承天門,一路經過會極門、文華殿、武英殿、東西華門,恍如步步青云,似乎走上登天之路。

  他們之中的少數人,或許會位極人臣,權勢滔天,甚至名垂青史。

  但他們中的大多人,最終只能遠赴他鄉,為一縣父母,兢兢業業,嘔心瀝血,珍惜令名,終其一生止步五品,過完曾經輝煌,卻大部平庸的一生。

  科舉雖是天下學子,惟一攀附青云之路,但是真正登臨絕頂,一覽無限風光,又能有幾人?

  等三百進士走到奉天門前,在禮部官員的提醒下,再次停下腳步。

  眼前高大巍峨的朱紅大門,密布碗口大銅釘,閃動著幽冷的金光。

  這里是皇城內宮外宮的門戶,能頻入此門者,皆為仕途通達之輩。

  三百進士之中,其中大多數人,可能是此生最后一次步入奉天門。

  這兩扇朱紅巨門之后,將是他們起伏難測的仕途,誰能攪動風云,屹立巔峰,誰將沉于下僚,庸碌一生!

  等到辰時二刻,宮門后號炮震響,鐘罄起鳴,宛如仙樂,讓人憑生宏大莊嚴之感。

  奉天門隨之緩緩開啟,似有一股凜然威嚴之氣,撲面而來,浩然生韻,讓每一個進士都心神一振。

  在禮部官員的導引之下,三百進士各按班次,陸續進入皇極殿外廣場丹陛前,并各自站定位置。

  三百余人整肅而立,一甲三名進士站在隊列首排,異常引人矚目。

  狀元張文旭居左一,榜眼賈琮居左二,探花陳啟瑞居末。

  所有新科進士皆著統一制式進士禮服,只是上榜人數眾多,禮部除了庫存進士禮服,又重新趕制了一批。

  雖按數個規尺制作,但難免會有人衣不合體,不過混跡百人之中,不大顯眼罷了。

  唯獨一甲進士禮服,形制更加精美繁復,超于同倫,因三人乃傳臚大典的臉面,他們的禮服事先經過數套試穿,所以皆衣履合體。

  只是張文旭和陳啟瑞,都是外鄉入京趕考,不像賈琮排場極大,一套禮服到手之后,便有幾個丫鬟連夜清洗熨燙。

  晴雯針線功夫絕頂,不用看都知賈琮身形尺寸,還連夜在禮服上改了幾針,使賈琮穿著更加妥帖。

  因此,一甲三人并列,賈琮那身禮服異常嶄新合體,挺括舒展,就像精工定制,肩削背挺,袖展腰直,更顯玉樹臨風,風姿雋美奪目。

  張文旭和陳啟端的禮服,雖也干凈整齊,相比之下,總顯得有些舊氣,肩肘腰背有不少皺褶,有些美中不足……

  單憑衣著風儀,一甲三人已顯軒輊,就像陪襯和被陪襯,各生意趣……

  皇極殿廣場丹陛前,本屆春闈兩位主考官,內閣大學士王士倫,吏部尚書陳默,以及禮部尚書郭佑昌等早肅立等候。

  本屆春闈之中,十八位同考官,未受到舞弊案和官員風紀牽連,還剩下十位,也等陪同肅立在次列。

  再之后便是本次春闈部分執事屬官,包括閱卷官、印卷官、掌卷官、彌封官、監視官等十幾位官員。

  到場的春闈屬官的數量,已遠少于朝廷配置官員之數。

  那是因為有三十余名春闈屬官,因涉及官員風紀敗壞,或受賄論罪,無法列席傳臚大典。

  除了這些春闈屬官之外,京城各官衙正四品以上官員,都按律出席觀禮,滿眼朱紫,浩浩輝煌,氣宇儼然。

  等到辰時三刻,宏正悠揚的鐘罄鼓樂微微收斂,皇極殿宮門緩緩打開。

  各列春闈屬官以及觀禮官員,按各自班位,魚貫步入皇極殿。

  按禮部官員安排引導,所有新科進士依舊在殿外丹陛前列隊肅立。

  丹陛石正中已預設的一張黃案,兩側各立三名禮部傳臚官。

  黃案上面擺放九鼎香爐,點燃三支明黃燃香,煙氣懸浮升騰,透著莊嚴神秘之氣。

  皇極殿之中,皇帝寶座東邊,同樣設立一張黃案,上面供奉今科進士名單金榜。

  等入殿官員站定位置,只過去片刻,鐘罄鼓樂再次響起,嘉昭帝身穿青底明黃團龍冕服,頭戴二十四旒通天冠,緩步步入大殿。

  所有入殿官員,以及殿外三百余名新科進士,齊齊跪拜在地,行五拜三叩禮,山呼萬歲。

  等到官員禮拜完畢,今科春闈主考官,內閣大學士王士倫出列。

  言道:“啟奏圣上,吉時已到,入殿官員,奉禮進士,皆已就位,請開傳臚大禮!”

  嘉昭帝回道:“準奏!”

  殿內傳詔內侍大聲唱道:“嘉昭十五年,春闈傳臚大禮,開啟……”

  內侍唱報的聲音,逐個傳遞,從深廣的皇極殿中,一直傳報到殿外丹陛下廣場,在所有今科進士耳邊回蕩,人人正襟豎立,神情愈發鄭重。

  內閣大學士王士倫,神情肅穆,從皇極殿內捧出金榜,置于丹陛石正中預設黃案之上,在香煙繚繞中膜拜致禮。

  最后對兩側的六位傳臚官言道:“奉圣諭,金榜入位,傳臚唱名!”

  排在左側的首位傳臚官,走到黃案之前,雙手張開金榜,高唱榜首名單: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嘉昭十五年五月初十,策試天下貢士三百零五人,金榜點選,昭告天下!”

  “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第一名,張文旭,青州臨淄人……”

  “第二名,賈琮,雍州神京人……”

  “第三名,陳啟瑞,粵州宜山人……”

  金榜上每一名進士,都會被傳臚官唱報名字。

  但一甲三人卻是與眾不同,每人的名字都會重復唱報三次,每一次唱報都伴隨鼓樂如山齊鳴,輝輝煌煌,榮耀無比,搖曳人心。

  即便賈琮心志異于常人,當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往復唱響,鐘罄鼓樂悠揚回旋,似乎響徹天地,內心也涌起無限豪情,一腔欣喜。

  一甲三人傳臚完畢,緊接著就是二甲、三甲進士唱名。

  不過二甲、三甲進士傳臚唱名,沒有一甲重復唱報三次的殊榮,而是一人唱名一次,奏樂之音也簡省稍許。

  但就算如此,也是萬千學子終生追逐期盼的至高榮耀,每一個被唱名的進士都是神情激蕩,即便情極涕淚之人,也不在少數。

  丹陛石正中黃案之后,六名禮部傳臚官輪流接替,分別傳臚唱名三百余名今科進士,聲嘶力竭,持續半個多時辰,才全部完成唱名典禮。

  三百新科進士傳臚唱名完畢,在禮部官員引導之下,重新叩拜跪謝皇恩浩蕩。

  此時,傳詔內侍出皇極殿,站于丹陛石正中,大聲宣詔:“傳今科一甲進士入殿聽封,二甲前十五,三甲前五,入殿觀禮!”

  殿外廣場上數百進士,聽到傳召聲,出現微微騷動,許多人臉上都是激動羨慕之意。

  雖新晉進士達三百余人,但只有一甲三人,才能在傳臚大典之后,直接冊封官職。

  其余進士只能通過朝考、派衙觀政等途徑,經過禮部和吏部考評,才能最終授予官職。

  除了一甲三人之外,新科進士最佳之人,便是通過朝考入翰林院,未來只要仕途順暢,多半能晉升四品以上。

  次者入神京六部及其他衙門觀政實習,經吏部考績合格,便能留任為低階京官。

  三者,殿試排名靠后的二甲末流,以及大部分三甲進士,基本要被分派出京,前往各州各府為縣令、推官等職。

  而且分派任官的機會,吏部也不是隨時都有空缺,許多進士要留京侯缺一年,才能被吏部分派官職,至于去繁華大城,還是荒僻莽荒,只能看你運氣。

  因此,對所有新科進士來說,一甲三人是同年中天之驕子,上榜便能封官,且為清貴翰林之職,未來部衙首官或閣臣文勛,皆為可期。

  能陪同入殿觀禮的二甲前十五名,也是本屆春闈的出眾之人,他們和其他同年相比,有更大概率入翰林為官,不過需經過一輪朝考。

  至于一起入殿觀禮的三甲頭五品,不過是陪襯而已,因為劃入三甲的進士不少,不管是為了士氣還是臉面,多少也要顧及一下……

  等到二十三新科進士,在禮部儀官的導引之下,進入金碧輝煌的皇極殿,分為三列在殿中侍立,讓整個大殿的人氣增添不少。

  殿中列位的多名春闈屬官,和一眾觀禮四品以上高官,所有人目光都聚集在大殿中央,這些意氣風發的新科進士身上。

  這些舉業鼎盛的新晉進士,必會是官場的后起之秀,甚至他們之中卓絕之人,在若干年之后,可能為權傾朝野的中流砥柱……

  所有人的目光,最后又匯聚首列一甲三人,有人關注狀元張文旭,也有人審視探花陳啟瑞。

  但榜眼吸引了更多人注目,因賈琮雖為新科進士,但家世顯赫,官爵貴重,功勛耀眼,張文旭和陳啟瑞皆無法與之同日而語。

  未來仕途之上,幾乎不言而喻,同年進士三百余人,很少人能比他走的更遠更高……

  此時,吏部尚書陳默出班,走到寶座御階之下,向嘉昭帝行禮叩拜之后,接過內侍副總管郭霖傳遞冊封圣旨。

  當廷展開明黃卷軸,正聲宣詔: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科舉之盛,國遴良材不拘貴庶之門;文華薈萃,詞章昭論冠蓋學林之峰;世起英睿,正心韜略俯仰社稷之誠。

  君恩加勉,蹈心勵志,賜位翰林,以任國事。

  一甲一名張文旭,大魁天下,以領同倫,敕封從六品翰林修撰;

  一甲二名賈琮,文采卓盛,瀝心建勛,敕封五品翰林侍講學士;

  一甲三名陳啟瑞,舉業優勝,謙恭和暢,敕封七品翰林編修。

  今科新晉進士余者,厚承皇恩,不棄新榮,不忘正心,心懷社稷,以待國事……

  欽此。

  陳默宣讀過冊封圣旨,只不過話音剛落,所有觀禮官員各自心中震驚,不由自主發出一陣喧嘩。

  值殿禮官連忙出言阻止,官員們的喧嘩私語,才快速平息下來。

  賈琮聽清圣旨,內容心中也頗為驚訝,他原以為會和陳啟瑞那樣,被封個七品翰林編修,這對他將是哭笑不得之事。

  沒想到最終是這樣的結果,等到跪謝皇恩之時,那句萬歲萬萬歲叫得很是誠懇……

  入殿觀禮的二甲十五人、三甲五人,也跟著一甲進士跪謝皇恩。

  賈琮的同窗蔡孝宇也在其中,位列二甲十三名。

  他雖會試排名在同窗劉霄平之后,但殿試策論答問頗為精彩,使得殿試點選排名大為提前,竟入二甲前列。

  綜其原因,本次殿試策論題目,對賈琮兩位至交同窗,可算有得天獨厚之利,因他們都極熟悉賈琮之事……

  其實劉霄平殿試策論答題也頗為順當。

  但蔡孝宇有位當朝閣老父親,自來飽受家傳身教,高屋建瓴,對朝臣政論見解,超過同年之上,那道殿試策論自然也答問頗為出彩……

  當他聽完圣旨內容,心中古怪之感,如山如岳,要不是腦子還算清醒,顧忌朝堂莊重,只怕就要爆笑出聲。

  心中不由大叫,玉章果然還是這般神奇,搶人風頭,敗人興致,一如既往……

  蔡孝宇突然想到,如果他是張文旭,此刻該當如何,只是略微設想,就不由打個冷戰,暗叫晦氣,再也不敢去想。

  站在進士行列左側首位的狀元張文旭,跪謝起身之后,心中猶如翻江倒海,似乎有些血氣灌頂,雙膝有些微微發軟。

  他才是今科春闈狀元,大魁天下之人,三百進士只有他才能榮耀冠蓋一身。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怪事,榜眼賈琮竟被冊封翰林侍講學士,以往一甲冊封舊事,從未聽聞這等情形。

  竟比自己這受封翰林修撰的狀元,整整高了兩階,自己這狀元還算狀元嗎?

  不說狀元張文旭心中驚詫震驚,這些觀禮官員多半也是這等心思。

  他們都是久經朝堂之人,不少人甚至不止一次,參加傳臚大典觀禮。

  但今日傳臚冊封一甲進士,實在太過異乎尋常,以往聞所未聞,正因過于離奇,才讓他們不由自主發出喧嘩。

  此次朝廷冊封狀元張文旭、探花陳啟瑞以翰林修撰、編修之職,都是按照常例,不足為奇。

  但是冊封榜眼賈琮之舉,卻實在有些讓人吃驚……

  此時,不少官員都不由自主,看向正四品官員列班,那位站于首位的翰林院首官,翰林院學士葛宏正。

  這位當朝唯一的翰林學士,雖然只是正五品,身份卻是清貴無比,相當于朝廷上的吉祥物。

  根據大周官制禮儀,翰林學士需侍座于四品京卿之上,以示尊崇。

  所以葛宏正雖只是正五品官銜,但不管是宮宴,還是日常上朝,都站正四品文官隊列首位,堪稱朝堂一道異樣風景。

  這位翰林院主官,聽聞圣旨之后,卻并沒其他官員的驚詫之色,而是神情坦然,并不為異。

  不少官員見了此景,心中多少就已明白,一甲進士受封翰林官職,這位翰林院主官,必定早就事先得知。

  官員之中心思敏銳之人,經過剛開始的震驚,此刻心中稍許思量,大概就想明白賈琮被加恩冊封的原因。

  賈琮可算今科進士中的異類,不僅出身國公世家,一體雙爵,還是工部火器司五品主官。

  按照科舉規制,一甲進士須冊封翰林官身,這是不可突破之鐵律,也是彰顯科舉清貴的舉措。

  按大周科舉規制,榜眼探花按例封七品翰林編修。

  但偏偏這等規制,對賈琮這個異類完全不適用。

  如果朝廷真要墨守成規,將一個工部司衙五品主官,頒旨冊封成翰林七品官銜,必定要成大周官場笑柄。

  當今嘉昭帝和吏部尚書陳默,只怕都丟不起這個臉面……

  但是,大周翰林院官員設置,只有主官翰林學士為正五品,次官分別為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各兩名,且皆為從五品。

  既然賈琮這個五品官,不能敕封七品官,自然也不能敕封從五品官,所以只能敕封抬升一級,成為特例五品翰林侍講學士。

  這也是許多官禮官員,唯一能想通的道理,這必定也是今日一甲進士冊封奇狀,唯一可能的原因。

  但如王士倫、陳默等局內之人,想到其中根由,卻比其他官員更加復雜……

  當下之景,或許是當今圣上,因各種緣故,對賈琮謝名去望之后,某種合乎規格的補償。

  更或者是嘉昭帝向天下彰示,科舉掄才選賢,貴庶可以同列,但是,圣心獨裁,皇恩隆重,皆出于上!

  在場官員想通各中根由,心中不由思緒翻涌,多有感慨。

  今科春闈,變故叢生,原本賈琮可謂得天獨厚,不僅是文宗柳靜庵的得意弟子,還是今科會試會元,他本該是狀元最佳人選。

  但圣上沒有點其為狀元,而是點為一甲榜眼,其中出于何種原因和考量,在場官員都能推敲出一二,也不以為奇。

  但這位少年伯爵,似乎命數貴重,難以自棄。

  即便無法大魁天下,仍憑過人底蘊和才情,依舊成為今科三百進士,榮耀冠絕之人,搶盡所有風頭,形同無冕之王。

  而且在未來朝堂之上,還會出現更獨特一幕,賈琮這位五品翰林侍講學士,將會和翰林學士葛宏正一道,列位于四品京卿之上!

  翰林學士葛宏正已年近四旬,而賈琮不過才十五之齡,這將是何等卓異之狀……

  此時,許多觀禮官員都看向,站在新科進士首位的張文旭,心中不由生起啼笑皆非的古怪感覺。

  大周立國近百年,所有的春闈狀元之中,張文旭大概是最不幸,最卑微憋屈的一位吧……

  請:m.badaoge.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