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74章 ?知行合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早安大明

  西苑。

  從昨日開始,嘉靖帝就把每日的修煉換成了祈福。

  而且他也暫時修改了一下自己的作息時間,改為晚上睡覺,白天理事。

  “宮中積雪頗多,各處都在清掃積雪。靖妃娘娘說清掃了一次,沒多久又得來一次,干脆便改為一日一次。只要能維系一條路走走即可。”

  黃錦稟告道。

  嘉靖帝點頭,“宮中就交給她了。”

  “娘娘還說,讓陛下注意身子……”

  嘉靖帝蹙眉,“知道了。”

  張童進來,“陛下,長威伯那邊來人了。”

  來的還是孫不同,他進殿后行禮,“陛下,長威伯說當下最要緊的兩件事,其一是糧食,其二是衣裳,饑寒交迫才是最大的危機。長威伯說宮中應當有不少廢棄的衣裳,丟棄可惜,可盡數搬出來,送到災民手中。”

  “可!”嘉靖帝點頭。

  “陛下。”有人來稟告,“二位皇子說募捐到的錢糧太少。”

  嘉靖帝冷冷的道:“那兩個蠢貨不知人心,此刻別說是他們,就算是朕出面,也沒法募捐到錢糧。”

  黃錦苦笑,“這時候誰捐出錢糧,其他人捐不捐?不捐就是冷血,捐了自家心疼。”

  “這便是人心吶!”道爺看著目光澄凈的張同,“慶之說要借此給他們二人上一課,罷了,朕便配合一番。”

  隨即有內侍去尋到兩個皇子,帶去了道爺的吩咐。

  “陛下說了,二位殿下在今日之前,務必籌集到一萬貫,糧食一千石。”

  “啊!”原先信心十足的裕王二人傻眼了。

  “怎么辦?”裕王問道。

  “我也不知。”

  兩個皇子相對一視,裕王問道:“你那里應當有不少吧?”

  景王有個寵妃母親,從小就過的頗為優渥,積攢下了不少身家。

  “你還不明白嗎?”景王嘆道:“這是表叔給咱們的功課,父皇在配合表叔。若是靠著自己出錢……那還是功課?”

  裕王捂額,“頭疼。”

  “只有募捐。”景王說道。

  “可如何讓那些人愿意出手?”裕王問道。

  “此事……”

  二人隨即分頭行動,去尋相熟的權貴募捐。

  一個多時辰后二人再度聚在一起。

  “你得了多少?”

  “你呢!”

  二人加起來不過千余貫,糧食更少。

  距離完成任務的時間不多了。

  裕王坐在臺階上,突然平心靜氣的道:“表叔給的功課不是募捐。”

  “那是什么”景王問道。

  “是人心!”裕王說道:“表叔曾說用兵無他,唯揣摩人心。萬事其實皆是如此。表叔是想藉此讓咱們看清人心……”

  景王目光復雜的看著自己的兄長,“那些人為何不肯捐我也知曉了。”

  “為何?”裕王壓下了自己的想法。

  他習慣了小透明的生存之道,習慣了不與人爭高下。

  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兄弟。

  “我去了盧氏,按理盧氏當傾力相助,可古怪的是,舅父卻只給了我三百貫。我先前暗自惱怒,可此刻想來,舅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景王譏誚的道:“若是盧氏打開倉庫,別說是一萬貫,三萬貫也有。可若是如此,盧氏便成了一枝獨秀。那些權貴跟不跟?跟了心疼,不跟會被人嘲諷,臭名昭著……且弄不好還會被彈劾。你說說,盧氏可敢開這個頭?”

  “這便是人心!”裕王嘆道。

  “那么……”

  二人相對一視。

  “表叔說過,萬事都離不開一個利字。”

  “以利誘之!”

  “好!”

  “具體如何做……”

  “我這里有個主意。”

  晚些,兩個皇子請見。

  “什么?”

  隔著一扇門,道爺的道心都差點崩了。

  “只要捐助達一百貫,我二人便手書慈善之家贈送。捐助達一千貫,父皇手書……”

  道爺默然片刻,“以利誘之?”

  “是。”裕王說道:“唯有如此,那些人才敢出頭捐助。只要有人開頭,后續無需我等出手……”

  景王說道:“只要開了頭,那些人家不捐也難。”

  “他們會覺著丟人,害怕被人戳脊梁骨。”

  “父皇可令御史拿一兩家來作伐,彈劾他們。”

  “如此不出兩日,定然能募集到足夠的錢糧。”

  兩個皇子說完后,有些忐忑的等著門內嘉靖帝的決斷。

  不知過了多久,嘉靖帝說:“一百貫,一千貫都低了些,如此,捐五百貫者,你二人可手書相贈。至于朕這里……黃伴。”

  “陛下。”

  “朕此次祈福供奉的珠子拿十枚出來,捐一萬貫的,賞賜一枚。”

  “是。”

  “父皇,一萬貫是不是太多了?”景王說道:“就怕沒人……”

  “擔心朕丟人?”嘉靖帝莞爾,“去吧!”

  “是。”

  二位皇子嘀咕著出宮,沒多久傳來消息。

  “十枚珠子頃刻間就被人請走了。”十萬貫錢堆在西苑大門外,灰蒙蒙的蒼穹下,銅錢黯淡無光,仿佛在嘲笑著世人。

  “陛下說了,這不是珠子。”張童給裕王二人帶來了道爺的謎題。

  兩個皇子忙碌大半日,饑腸轆轆的,可此刻卻半點胃口也無。

  “那確實不是珠子。”景王苦笑道:“那是帝王的善意和寵信。”

  “那些人定然在竊笑,說一萬貫便能買了父皇的善意和寵信,真是占了大便宜。”裕王拿起一串銅錢,問道:“可他們為何能對災民的苦難視而不見呢?”

  “二位皇子。”孫不同來了,“伯爺請二位去賑災。”

  城外,蔣慶之在長棚里和夏言說話。

  “朝中群臣正為了些錢糧錙銖必爭,卻把嗷嗷待哺的災民拋之腦后。袞袞諸公看似為國為民爭執不休,可骨子里依舊是在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爭執。慶之,老夫累了。”

  這是夏言第一次自稱老夫。

  寒風吹動老頭兒的斑駁長發,他痛苦的道:“這便是官為官之道嗎?老夫回想自己當年……亦是如此。老夫為之傲然的兩度起復,秉政天下,原來只是個笑話……只是為了自己的私心。”

  “是人都有私心。”蔣慶之無力的勸說著,“我也如此。”

  可夏言是何等驕傲的一個人!

  他說道:“慶之稍待。”

  “好!”蔣慶之不知老頭兒要干啥,正好兩個皇子出城,他也需要給他們補上這一課。

  “說說感想。”蔣慶之令人弄了干糧來,自己就著溫水吃著餅子,兩個皇子相對一視,裕王說道:“大災大難中方能見人心。人心本私,人心本貪。人有余而忘天下,此風不可長……”

  “老四!”蔣慶之咽下餅子。

  景王說道:“往日那些道貌岸然之輩,值此大災之際卻啞口無言,或是沖著戶部叫囂,自己卻一毛不拔。”

  “說重點!”蔣慶之喝了一口溫水。

  “家國天下,家在前。”景王低聲道:“我去舅父家募捐,舅父給了三百貫,如今想來舅父頗為厚道。”

  裕王拿起一張餅子,撕咬了一口,往日不屑一顧的食物,此刻卻令他倍感美味。他咽下食物說:“在大局與私利之間,大多人選擇了私利。”

  “那么,這一課依舊是那個題目,秉政者面對這等處境,當如何解決?”蔣慶之咀嚼著。

  裕王看了景王一眼,景王說道:“當以利誘之。”

  “石頭。”蔣慶之被噎著了,孫重樓給了他脊背一巴掌,差點把自家少爺打吐血。

  裕王看了孫重樓那寬厚的手一眼,心想自己若是挨這么一掌,怕是活不成了,“因勢利導。”

  蔣慶之不置可否的把最后一角餅子塞進嘴里,“出發!”

  “表叔,誰來賑災?”景王問道。

  “馬上就知曉了。”

  前行三里不到,雪地里出現了一片沉默的雪人。

  蔣慶之勒住馬兒,那片雪人之前的一人動了,上前行禮,“稟伯爺,京衛集結完畢,請伯爺訓示。”

  蔣慶之頷首,“此次雪災,京畿一帶百姓遭遇重創。朝堂諸公還在商議如何賑災,有人說此事與武人無關。是啊!沒幾個先例不是。”

  此次京衛出動了五千余人協助賑災,數千人呼出的白氣籠罩在上空,看著恍若云氣。

  “是誰在養著你等?”

  蔣慶之說道:“是百姓!”

  “百姓供養武人,武人護衛家園,這是一個契約,千年以降達成的契約。如今百姓遭難,我輩當如何?”

  蔣慶之指著遠方,“我輩當去解救他們,把他們當做是自己的親人,當做是父母兄弟……這才是我輩武人存在的價值。”

  “陛下有吩咐。”蔣慶之說道。

  陣列動了一下。

  雪粉簌簌滑落。

  “百姓安,你等安,朕安!”

  蔣慶之看著這些將士,“陛下在宮中看著你等,那些嗷嗷待哺的災民在翹首以盼。出發!”

  陣列動了,一排排依次行進。

  “伯爺是在給他們灌輸魂魄!”徐渭機敏的察覺到了蔣慶之的用意。

  “一支軍隊必須有魂魄。”蔣慶之說道:“沒有魂魄的軍隊,太平時節連看門狗都不如。一旦有廝殺,比兔子跑的都快。”

  “所以伯爺藉此也算是操練了京衛一番?”

  “這只是開始。”蔣慶之說道:“我會讓天下人看到,不是大明軍隊孱弱,而是那些蠢貨無能!”

  “戶部再出一千石糧食!”

  朝堂上,百官依舊在爭執。

  嘉靖帝冷眼看著,卻不催促,讓嚴嵩感到了些危機。

  “每人捐三十貫!”嚴嵩玩起了攤派。

  “元輔,下官附議!”

  “下官附議!”

  一個個官員如蒙大赦,紛紛贊同嚴嵩的建議。

  三十貫,去一趟青樓都不止這個花費啊!

  “三十貫頂什么用?人人都怕得罪人,我卻不怕。下官愿捐一百貫!”

  “下官捐八十貫!”

  朝堂有臣子打破了潛規則,反水了。

  “一個個吃的腦滿腸肥,談及賑災卻支支吾吾,我羞于與你等為伍!”一個官員出班行禮,“陛下,臣愿前去賑災!”

  這時有人來稟告,“陛下,成國公請示陛下,愿捐十萬貫,盡數用于賑災!”

  那個老紈绔啊!

  王以旂看著那些出班的臣子,眼睛不禁有些發熱。

  有人來稟告。

  “陛下,錢糧盡數出城,長威伯與二位皇子已經帶著京衛出發了。長威伯說,他頗為欣賞心學的一句話。”

  來人看了一眼百官。

  “知行合一!”

  你們嗶嗶了許久,人長威伯都已經開始賑災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