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沈同志,快請進!”方言立馬招呼沈占堯進屋。
眼前這個人大概一米七的樣子,長的有些干瘦,五十歲左右的模樣,戴著一副圓框玳瑁眼鏡,說話語調有些快,這個人就是沈占堯。
在他背后,還有一個和他年齡身材都差不多的人,沈占堯進屋兩步,然后立馬轉頭對著方言介紹起來。
“這位是我表弟,叫馬興華,他也是我之前的病人,這次聽說方大夫要宣傳,我就把他一起叫上了,正好配合您的宣傳。”
方言連連點頭,然后和馬興華握手:
“馬同志你好,真是辛苦您跑這么一趟。”
馬興華有些拘謹,對著方言說道:
“方主任客氣了,客氣了……”
看的出來他并不是一個善于言辭的人,方言招呼他們在診室落座。
然后說道:
“辛苦兩位千里迢迢進京一趟,今天上午我還有五個病人要看診,一會兒他們就到,我先讓人帶你們去把住宿的地方安排了,然后你們先休息休息,一會兒等我忙完了,我再去招待所找你們。”
方言本來還想安排他們在這里一起看診的,不過想了想還是算了,人家是來配合宣傳治療狂犬病的,又不是來學習的,而且方言對他了解也不夠多,誰知道這人回去后會怎么說這里的事兒。
所以為免節外生枝,方言干脆就不讓他們來摻和今天就診的事兒了,正好也好讓他們把住宿的事兒給落實了。
聽到方言這么說,沈占堯和他表弟馬興華當然沒有意見了。
“都聽方主任的安排。”沈占堯對著方言說道。
接著方言叫來了護士,讓她帶著人去協和的招待所,給他們兩個人安排房間住宿。
走之前,方言還簽了一摞食堂的飯票給他們。
現在這年代買糧食都得憑糧票,不是你有錢就能隨便買的。沈占堯和馬興華從浙江來BJ,出發前得先跟單位后勤要“出差糧票”沈占堯要是吃公家飯的,就按他的職位算;馬興華是跟著來的,就按臨時出差的標準算,能領多少全看他們來多少天。
這糧票要么是從他們自己每個月的糧食定量里先扣出來,要么是單位統一跟當地糧局要了再發給他們。
等他倆回浙江報銷的時候,得把招待所、食堂給的小票(比如吃飯的收據、糧票花出去的存根)都帶上,找單位或者對接的衛生部報銷。
報的錢也簡單,一是按糧票對應的糧食價算(那會兒一斤糧食大概一毛三分八),二是要是領全國糧票的時候交了手續費,這錢也能報。
說白了就是單位幫他們把出差期間花在糧食上的錢給補回來。
方言臨走前給他們簽的食堂飯票,就是怕他倆帶的糧票不夠用,或者一時沒地方換BJ能用的糧票,拿著這飯票直接去食堂吃飯,不用自己掏糧票,方便多了。
人家來的這么快,方言也不能小氣了,該給的照顧方言還是要給的。
就算是沈占堯這種手里捏著幾十個狂犬病治愈案例的人,上頭領導不給他機會,方言不點名,他依舊還是沒有出頭之日。
這種情況在這個年代很多見,就比如說李可李老,他也是到了九十年代的樣子,才開始被人知道的,正兒八經的揚名已經是到了網絡時代了。
這個就是每個人的運氣了。
等到沈占堯走了后,今天的患者也就來了。
方言在樓上看的很清楚,這次的人還是中僑辦的人送過來的,帶頭的是廖主任原來的周秘書。
而且今天的患者家屬里面,方言看到還有汪真林這老小子。
昨天的時候,他們被帶著去游頤和園去了,今天他作為患者家屬隨從,一起過來了。
周秘書上來的時候,就先給方言打了個招呼。
提醒這次的人里面有汪真林,讓他防備著一些。
這事兒其實都不用他提醒,汪真林這老小子就現在調查出來的一些信息,就已經可以證明他有問題了。
待會兒就看他到底是想干啥了。
等到五名患者以及家屬隨從都到了門外,方言就叫會護士去叫人。
為的就是不和汪真林打招呼。
結果沒想到,方言剛叫了第一個病人進來后,隔壁陪著師父陸東華的安東就進來了,告訴方言,汪真林到了他們的診室里。
現在這會兒正在和陸東華聊天呢。
不是沖著自己來的?
方言有些驚訝,不過很快他就收斂了情緒,讓安東過去看著,有什么情況就讓他過來給自己匯報。
安東當即答應下來,然后過去。
等到人走了之后,方言才對著第一個患者招呼。
這個患者是個女性,方言看不出詳細年齡,她一身都是一種浮腫的狀態,肚子漲得像是個壇子似的,臉上有那種黑皮,就像是蝴蝶一樣的褐色斑塊,神態非常疲乏,下半身浮腫更加嚴重,只能光著腳。
簡單的打了個招呼后,她家里人就把報告拿了出來。
方言一看,是檢查報告,。查血色素69.5g/L,尿蛋白(十十),膿細胞(十十),尿素氮22.3mmol/L,肌酐411.0ymoL/L,診斷是系統性紅斑狼瘡。
上面方言還看到了患者的名字,叫做王藝,今年四十七歲。
報告是一家新加坡的醫院出的,報告時間是最近的一個月的。
方言看到患者說話都有些困難了,對著她家屬問道:
“浮腫應該是最近才開始的吧?”
患者家屬應該是患者的丈夫說道:
“對,之前兩年只是確診了紅斑狼瘡,全身浮腫是一個月前開始的。”
“最近還出現了小便困難的情況,我們的醫生開了一些藥,但是沒有什么效果。”
說著他就把在用的藥遞給了方言,方言看了下,是皮質激素、利尿劑這類西藥。
方言又翻閱了一下患者的治療記錄,上面確實有記載小便困難的問題,每天的量只有400毫升不到。
方言來到患者身邊檢查,選擇了從下到上的檢查順序。
患者下肢高度浮腫,方言捏了下,有波動感,然后發現她的腹部隆起。
方言指了指診床對著在輪椅上的 “來,躺到床上來,將雙腿稍微彎曲一些,放松你腹部的肌肉。”
王女士聽著方言的方法照做,在家人的幫助下艱難的上到了床上躺著,方言雙手并攏,從患者腹部的正中線臍部開始,向左側腹部慢慢叩診,也就是一下下的敲擊,一開始聽到是鼓音。
這個是腸管氣體,方言這么做是聽腹部你是否有腹水。
結果沒敲兩下,叩診音就從鼓音變成濁音了。
方言暗自記下位置后,又對著 “來,翻個身,變成左側臥位。”
這個時候腹腔內的游離液體會因重力流到左側腹部,方言在之前記下來的位置重新敲了敲,發現變成了鼓音,而時候他敲擊右側腹部原本的鼓音區,發現因為液體流過來,變成了濁音,他又在新的濁音區點了點頭,然后對著 “你再翻到另外一邊。”
患者也不知道方言干啥,只能照做,方言再次敲擊,發現液體又移動回來了。
他現在確認,患者是有腹水的,這個叫“移動性濁音陽性”。
簡單說就是,要想叩出移動性濁音,必須倆條件都滿足才行:
第一個是液體得夠多。要是腹腔里就一點點水,比如不到500毫升,這點水會被腸管隔開,翻個身也流不動,叩診根本看不出濁音挪地方;一般得攢夠1000毫升以上,水多到能跟著體位流了,才能明顯看出濁音在動。
第二個是液體得能“隨便流”。比如腹水就是在腹腔里沒東西擋著,想往哪流往哪流;但要是液體被包住了,比如炎癥導致液體被粘連的組織包裹,不能流動,那也叩不出移動性濁音。
總的來說,移動性濁音就是查“肚子里有沒有好多能隨便流的水”的信號,靠的就是讓人翻個身,看叩診的濁音會不會跟著挪位置。
要是能出現這種情況,那基本就可以確定,肚子里有大量游離腹水了。
情況比方言想的要嚴重。
方言又開始給患者診脈,還好她手上的浮腫還不算是太嚴重,方言摸到寸關尺上還有脈搏。
接著方言對著 “你張開嘴,把舌頭出來我看看。”
患者照著方言說的,把舌頭吐了出來,方言看到舌質偏紅,苔薄膩中心微微發黃,就在方言看完的時候,他眼睛又瞄到患者口腔里面還有別的東西。
“你把嘴張大一些。”方言對著患者說道。
患者聽話的照做,就看到她口腔里面還有那種星星點點潰瘍,不是連起來的一大片,而是分散開的大面積潰瘍。
這個在醫學里面叫做散在性潰瘍。
方言讓護士拿過電筒幫忙照射,本來想看的更清楚一些,結果這一照射,發現不光是口腔里面,在她的右邊鼻腔里面同樣還有這種潰瘍。
方言接著換了一只手給患者診脈,同時對著她詢問道:
“你這口腔潰瘍和鼻腔里的潰瘍,大概多久了?是一開始確診紅斑狼瘡就有,還是這一個月腫起來之后才長的?疼不疼?吃飯、擤鼻涕的時候會不會受影響?”
“痛肯定是痛的,但是時間記不住了,很早之前就有了,斷斷續續的好過,具體是什么時候復發的我不知道。”
方言點點頭,把患者的話記在心里,口腔潰瘍“斷斷續續、早有復發”,說明紅斑狼瘡的病情活動期一直在反復,不是這一個月才加重的。
他指尖仍搭在脈上,感受著脈象的細滑而數,又追問:
“那最近這一個月,除了腫和小便少,有沒有覺得胸口發悶、喘不上氣?晚上躺著的時候,會不會比坐著更難受?”
王藝虛弱地搖了搖頭,她丈夫在旁邊補充:“喘氣倒還好,就是總說身上沒力氣,連坐一會兒都累,而且最近幾天還總惡心,吃不下東西,勉強吃點就想吐。”
“惡心的時候有沒有反酸、燒心?大便怎么樣?幾天拉一次?”方言繼續問,這些細節能判斷患者的脾胃功能有沒有被累及。
“不反酸,就是覺得肚子脹得慌,大便兩三天一次,也干得很。”患者繼續說道。
方言點點頭,他這會兒已經做出了判斷。
方言收回診脈的手,指尖還殘留著脈象的細滑感,他對著王藝夫婦說道:“您這是‘脾腎兩虛、濕熱瘀阻’證,長期紅斑狼瘡耗傷脾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腎虛不能利水,濕濁郁久化熱,熱邪又灼傷黏膜,才會有口腔潰瘍、鼻腔潰瘍反復;濕濁瘀在體內排不出去,就會導致全身浮腫、腹水,連小便都少了。”
王藝的丈夫急忙問:“方大夫,那這病能治嗎?在新加坡的時候,醫生說她腎功能已經受損了,讓我們做好心理準備……”
“能治!”方言拿起處方箋,頓了頓說道:
“你這個情況比較急,得先把水排出來,不然腹水和浮腫會繼續壓迫內臟,加重腎功能損傷。我用‘五苓散’打底,這是《傷寒論》里的經典利水方,專門針對水濕內停導致的水腫、小便不利。”
患者和家屬紛紛點頭,雖然不懂這個方子,但是他們聽明白了方言接下來要做的事兒,排水消腫。
方言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寫起方子來。
這個方子其實很經典。
豬苓12g、茯苓20g、白術15g,這三味藥能從不同角度利水,豬苓通利水道,茯苓健脾利水,白術燥濕健脾,三藥合用,既能排水又能護脾,避免利水傷正;澤瀉15g,增強利水效果,把下焦的濕濁通過小便排出去;桂枝6g,溫陽化氣,幫著打通水濕運行的通道,不然光排水,體內的‘氣’推動不動,水濕還會反復。”
寫完五苓散的基礎方,方言考慮下,又加了10g黃芪補氣,氣能行水,幫著推動濕濁排出;再加3g丹參活血,她這個長期水腫容易導致血瘀,丹參能通血脈,讓水濕排得更順暢;另外針對口腔潰瘍和濕熱,方言又加5g金銀花清熱解毒,既不損傷脾胃,又能緩解黏膜炎癥。
寫好過后,方言看了看方子,這個就先給王藝先服用后面在說別的。
王藝的丈夫湊近看處方,小聲問:“方大夫,這些藥要吃多久?吃完能消腫嗎?”
“先吃三劑,每天一劑,分早晚兩次溫服,”方言把處方折好遞給他,“服藥期間每天記錄小便量,要是能從400毫升漲到800毫升以上,就說明利水有效果;腹水和浮腫大概三到五天能看出減輕。另外,我們接下來會每天用冬瓜皮煮水給你太太喝,不加鹽,可以能輔助利水,還沒副作用。”
“冬瓜皮?”患者家屬懵逼了。
方言對著他們點頭說道:
“對,就是冬瓜皮,這個其實是一味中藥。”
說完后他又叮囑飲食禁忌:“另外別吃含鹽重的,也別吃土豆、紅薯這些容易脹氣的,脹氣會加重腹脹;可以吃點小米粥、蒸山藥,健脾養胃,幫著身體恢復。”
“反正到時候你們中午點菜,給酒店那邊說好禁忌,他們會給你們出菜單的。”
聽到方言這么說,患者和家屬都點了點頭。
接著方言就讓他們趕緊去辦理入院了。
現在他們的這個情況拖得越久就越是危險,得趕緊把藥喝了再說。
方言希望是待會兒喝完過后,馬上開始排水,爭取中午的時候就先消一些腫下來。
要不然他還得改方子,下重藥。
第一個患者看完過后,方言出門看了一眼。
汪真林還在自己師父那邊,他自己一起來的患者都沒管,這老小子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下一個!”方言對著外邊的患者說道。
今天的第二個患者進來了,這個是走進來的,年齡大概三十多,不到四十的樣子,男性。
臉色看起來很正常,甚至看起來還有健身的痕跡。
他身邊的人也是最少的一個。
“方大夫您好,一點小意思,請笑納。”患者上來就遞上一個小盒子,送到了方言面前。
這還是這么多人里面第一個沒受到汪真林影響的人,而且還真是帶了禮物過來。
“我姓陸,叫陸文,是馬先生介紹過來看病的。”對方先做了自我介紹。
“馬先生?”方言一怔,他確認自己沒有在接待會飯桌上碰到過這個陸文。
“濠江的馬有信先生。”陸文補充到。
方言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馬文茵老哥,馬老三介紹過來的。
怪不得沒有受到影響,根本就不是一個地方飛回來的人。
“這么說來,您不是和他們一起回來的?”方言問道。
陸文說道:
“我是和他們一起回來的,只不過當時我沒有到酒店,而是先去幫馬先生辦了件事兒。”
然后他又補充到:
“那個汪真林在飛機上說的事情,我也是聽到過的,不過我不相信。”
方言聽到他的話,仔細打量了下這個人。
問道:
“您看起來挺正常的,不太像是有病的樣子。”
陸文擺擺手說道:
“不不,我是真的身體有問題,只是看起來正常而已,只要我吃東西或者喝水,病就會有幾率爆發。”
“嗯?什么意思?”方言皺起眉頭。
陸文說道:
“我是最近半個月出現的問題,有次在和生意上朋友在吃飯,剛上菜我吃了一口,就感覺胸口像是被人打了一拳似的,整個人都快透不過氣了,過了一會兒又好了。”
“我當時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當天晚上也沒有發生其他事,然后連續過了兩天都沒任何反應,我以為就是自己偶爾的一個小問題,然后在第三天晚上,我打算睡覺的時候,喝了一杯溫水,突然就又出現那個情況了。”
“然后,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這種情況就會隨機發生,只要是我吃東西,或者喝水,或者喝其他東西,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就像是有個隱形的人在我身邊,隨時準備趁我不備給我一拳。”
“我去了濠江的醫院做了檢查,當時沒查處問題來,然后又到了香江的醫院看了,也沒查出問題來,后來還是在霍先生的私人醫院里,我們做了二十四小時監看,我吃飯喝水隨時都讓機器監控著,那時候才查出了問題。”
“只有很短的一陣,會出現血壓升高,心律從82次每分鐘,來到164次每分鐘,他們說這個叫吞咽后陣法性房性心動過速。”
“當時馬先生正好在香江,他來看過我后,讓我申請一下僑商程序,然后到京城這邊來,順便還能幫他送個東西給馬小姐。”
“正好我家里在這里也有投資,所以我也符合標準,所以就過來了。”
聽到這里,方言算是明白怎么回事了。
這個病臨床很罕見,表現為病人吞咽時突然心悸,頭暈,胸悶。
在中醫里面非要分類的話,應該歸于“心悸”范疇。
他這個病怪就怪在平日里的心律,心界都是正常的,就是在吃東西過后突然就開始發病。
然后時間很短,發病過后馬上又會恢復正常狀態。
但是你下次吃東西或者喝水,沒準它就又來了。
就像是個如影隨形的幽靈一樣,不知道什么時候就給你來一手。
眼前這位陸先生,也就是半個月時間,才看不出什么毛病來。
這病要是稍微久點,病人精神狀態絕對會出問題,可能會害怕吃東西喝水,甚至是吞咽動作都會害怕。
這個病是在1926年被報道出來的,但是后續臨床很少見到。
不過中醫里面確有過記載。
《黃帝內經》中《靈樞經脈》提到“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后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雖未明說心悸,但指出“進食后引發軀體不適”的規律,與吞咽后癥狀觸發的特點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