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馬布里提前回了美國。
他不打算在雅典尋歡作樂,也沒興趣在閉幕式上出現。1
更沒有興趣去看奧運會決賽。
他回到了家,甜蜜的家。
但也不那么甜蜜。
因為他的家就在紐約,旋渦的中心。
紐約時報以頭版專欄將他的關鍵球三不沾稱作“世紀籃球之恥“。
網絡上的謾罵如潮水漫灌,大多數紐約球迷都認為微笑刺客應該把斯蒂芬.馬布里交易掉,給林奇換個得力助手。
其中有一條最過分:“好吧,我知道斯蒂芬現在交易價值不高,那就用這廢物換條杜賓犬吧,至少那還能守護林奇的安全!“1
字字誅心的嘲諷在電視屏幕和報紙上跳動,像無數把尖刀反復刺穿他的視網膜。
看著這些,他崩潰了,在沉默里。
他把自己鎖進臥室,窗簾縫隙透進的微光在地面劃出牢籠般的柵欄。
他整天不出房間,他的腦子很亂,甚至突然想嘗嘗凡士林的味道。16
他獨自聽歌,總在某個轉調處突然刺破淚腺,痛哭流涕。
他拿雪碧澆頭,搞得房間里亂七八糟。6
他的媽媽走進他的房間,他抱著她哭得像四歲的時候。
作為全家唯一的期望,他墜入谷底。
“家鄉不需要我了。”斯蒂芬.馬布里靠著媽媽那比布魯克林大橋橋墩還粗的腰。7
梅布爾.馬布里撫摸著他孩子的腦袋:“上帝會指引你的斯蒂芬,睡覺吧,好好睡一覺,你會看見上帝在圣光中向你伸手。”6
馬布里好好睡了一覺,在夢中,他蜷縮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的木地板上,鎂光燈將楓木地板灼燒成慘白刑場,周圍是怒目圓瞪的紐約球迷,千萬雙充血的眼球從看臺傾瀉而下。
某個西裝革履的記者將話筒抵住他滲血的唇角,鏡片后的眼睛閃爍著偽善的悲憫:“斯蒂芬,作為紐約歷史上最廢物的一條狗,你怎么評價你自己?”
沒等他回答,謾罵、噓聲和嘲笑便連綿不絕襲來 “去死吧斯蒂芬,你就只能打打高中籃球!”
“滾回康尼島貧民窟啃垃圾去!“
“賈森.基德用小腳指頭都能碾碎你這坨狗屎!”
“毒瘤,滾出紐約!”
“你是紐約之恥!”
叫罵聲逐漸變大,球迷們逐漸湊近將他圍了起來,球場變得水泄不通,仿佛抽走了空氣讓他難以呼吸。1
他無力的趴在地上,就要因為紐約的輿論而窒息。
此時,穹頂忽然迸裂,一束圣光刺穿陰霾。
有個人向他伸出手,懸停在他染血的前額。
光線過于熾烈,馬布里的虹膜在強光中收縮成針尖。他看不清那個人的模樣,只能看見黑影輪廓。
他聽見那個人在對他說話:“起來吧斯蒂芬,起來。”3
“呼!”
斯蒂芬.馬布里從床上坐起,周圍沒有圣光,沒有可怕的球迷和記者,只有被染濕的枕頭和自己劇烈起伏的胸口。
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清楚的知道自己做了個噩夢。
但這一切太真實了,他到現在都記得剛剛的所有細節。
誰把自己拉了起來?那個黑得深邃的黑影是誰?上帝嗎?他媽的,上帝居然是個倪哥!?18
god is 倪哥 紐約之子沒有答案,這個夏天對他來說還很漫長。
當馬布里深陷自我懷疑的泥沼時,半個地球外的雅典正見證著新的傳奇。紐約人的目光依然聚集在希臘,見證林奇的征服之路。
-----------------
干掉美國隊后,林奇又看見了那個出現頻率低得總是被人遺忘的系統。
32歲的你即將和你的國家隊創造歷史榮譽,雖然你體能變差了,膝蓋酸痛,動作不如年輕時那么靈活,但這也許是你的最后一屆奧運會,不要給職業生涯留下遺憾!
新目標:奪得奧運會冠軍。3
獎勵:指定某項已獲得天賦練成速度增加50%,唯獨在這件事上,你肯定希望自己能更快一點。13
可以的,這獎勵很老登。一個32歲的球員再想要練成什么,確實是時間不多了。
18歲的林奇雖然時間還很多,可誰又能拒絕變強的速度更快一點呢?
如果能拿到獎勵,林奇毫無疑問會將其投入到科沃爾的投籃天賦中,讓自己定點跳投的進步更迅速。
不過林奇從來不喜歡貸款總冠軍,一切還得等真的拿到奧運金牌后再說。3
雖然贏了美國隊,但毫不客氣的說,垃圾美國隊不過只是B組第四。
接下來的對手會是更大挑戰。
半決賽,中國VS阿根廷。
路易斯.斯科拉摩挲著胸前的十字架吊墜,這位日后被譽為“鉆石“的大前鋒此刻面色凝重。
他和諾西奧尼真的想去神奇的東方找人算算命,問問身上是不是有什么不干凈的東西專門招林奇!
他倆簡直成了林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光顧的必玩項目!
比賽開始前希臘媒體的標題都是這么寫的:“女士們先生們,林奇已經足足一個星期沒有打路易斯和安德烈斯了。”3
當然,這場比賽其實并不簡單。
潘帕斯雄鷹軍團和混亂不堪的美國隊不一樣,他們早在2002年就有機會拿下世界冠軍,但馬努.吉諾比利的意外受傷讓一切化作泡影。
不過他們沒有氣餒,功虧一簣非但沒擊垮他們,反而讓阿根廷黃金一代淬煉出更鋒利的鷹喙。
從西班牙到意大利,這群身披藍白戰袍的斗士分散各地,汲取著歐陸籃球的精華,期待著兩年后的再聚首。1
他們有強大的決心,有不屈的意志。
阿根廷人很快就在場上證明了這一點,在鋒線無法作為的情況下,有史以來第一位在 NBA選秀第一輪被選中的阿根廷球員卡洛斯.德爾菲諾站了出來。
他用果斷的出手和精準的三分嚇出中國球迷一身冷汗,全世界解說席都在反復強調:這正是直擊中國隊命門的戰術毒刺!
大家都知道,中國隊羸弱得可憐的后衛線難以遏制來自三分線外的火力。
馬努.吉諾比利繼續用鋒利的突破和匪夷所思的傳球創造視覺奇跡。
阿根廷人的籃球藝術無比完美,當德爾菲諾在第三節命中個人第五記三分時,記分牌上66比54的紅色數字讓雅典奧林匹克體育館陷入冰火兩極——阿根廷替補席在沸騰的熱浪中振臂如林,而中國球迷的看臺則飄蕩著焦慮的窒息感。
但競技體育的劇本永遠在淬煉英雄。
當吉諾比利扶著膝蓋喘息時,當德爾菲諾的手掌溫度隨希臘晚風消散時,英雄主義的光環落到了林奇和姚明頭上。
兩人聯手催動的防守旋渦將阿根廷行云流水的進攻絞成碎片,中國隊逐漸迫近比分,在第四節還剩三分鐘時,憑借著姚明在24秒進攻時間只余最后3秒時接球翻身后仰命中,中國隊和阿根廷重回同一起跑線!
“226公分的中鋒后仰跳投,哈?可憐的阿根廷人,他們在經歷些什么啊!”NBC解說有些同情阿根廷了,很多人一提起天賦就想起夢之隊,但實話實說,除了夢之隊,又有哪支球隊能像中國隊這樣湊齊兩個NBA選秀狀元呢?9
最后三分鐘,絕境妖刀壓榨出了自己最后的一絲力量。兩年前他因為受傷錯過比賽,兩年后他決不能再讓勝利從指尖溜走。
比賽最后38秒,阿根廷還落后3分,吉諾比利呼叫掩護,林奇遇掩護直接換防。
吉諾比利見有小打大機會,于是選擇退回到三分線外,拉開單打林奇。
林奇的協防很強,但單防后衛并非他的強項。
吉諾比利自信滿滿,他連續胯下,往左起步,朝右變向,已然超越林奇半個身位。
可妖刀并未就此劃開防線,而是突然后撤步退回到三分線外,想直接要一個三分將比分扳平,就像姚明剛剛做的那樣。
這是他這輩子做過最愚蠢的決定。
林奇正是因為咬定吉諾比利會要三分,所以才雙腳死死釘在原地。如果他要2分,就算進了,阿根廷人也只能戰術犯規賭中國隊的罰球。以吉諾比利刀尖舔血的個性他不會那么做的,他肯定會選擇直接將比分扳平。
當吉諾比利突破時,林奇幾乎要懷疑自己的判斷,但阿根廷妖刀的后撤步還是如約而至。
林奇只想感謝薩姆.普雷斯蒂。
謝謝他給自己看了大量馬刺隊的比賽錄像,以至于他很清楚馬刺球員的習慣。
“想學會在NBA打正確的籃球嗎?看我們馬刺隊吧。”薩姆.普雷斯蒂經常這么說。
謝謝你薩姆,真的,這太正確了。1
當林奇的手掌封住吉諾比利的救命三分時,西語解說已經再也無法將自己綁在椅子上:“天吶,上帝之手封住了馬努!”4
對阿根廷人而言,上帝之手是個特殊的詞匯,會讓他們想起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世界杯四分之一決賽上的迭戈.馬拉多納。5
但今天,阿根廷籃球世界的上帝之手出現。
上帝之手葬送了潘帕斯草原軍團最后的希望,更將南美人的冠軍夢永遠定格在了雅典的星空之下。
林奇撿起籃球后一路狂奔,吉諾比利粗暴的抓住林奇球衣,戰術犯規。
上了罰球線,一半的人在發出噓聲,一半的人在歡呼,兩種聲音融合成巨大的壓力出現在林奇肩上。
他扛著幾億人的期待,扛著無數雙眼睛的注視。
可在芬蘭,穿著皇馬隊服的林奇就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壓力。
歐洲的經歷對他而言不僅僅是讓他成為了狀元,還給予了他一些更珍貴的財富。
其中一項財富此刻化作兩記清脆的穿網聲,林奇關鍵時刻連續兩次罰球命中!
姚明仰頭吶喊,汗珠順著下頜墜落,雙膝微微顫抖。
他不是累,他是興奮。
不久之前他們還深陷12分劣勢的泥沼,此刻記分牌上血紅的數字卻宣告著奧運史上最壯麗的逆轉。
中國隊要去奧運會決賽了,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最終,這個分差保持到了比賽結束,中國隊歷史性的殺入奧運會男籃決賽。
決賽對陣意大利,劇情反而沒有那么跌宕起伏,更像是林奇的登基儀式。
意大利人歷來擅長在戰役打到一半的時候莫名其妙下線,今天也是如此。11
他們如同被亞得里亞海迷霧籠罩的威尼斯戰船,上半場尚能憑借精準三分與中國隊纏斗,卻在易邊后突然迷失航向。
最終意大利輸了14分,比賽懸念并不大。
當姚明將染滿掌紋的比賽用球高高拋向星空,雅典的月光正為這場登基儀式鍍上銀輝,中國籃球的黃金時代在愛琴海的夜風中正式降臨。
對無數中國球迷來說,這是他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
但對紐約球迷來說,這仿佛只是未來榮光的朦朧輪廓。
18歲,橫掃歐洲,選秀狀元,奧運冠軍。21
NBA的浩瀚星河里,從未有如此史無前例的璀璨星辰即將破曉。
他裹挾著歐羅巴的颶風、奧林匹克圣火的輝芒,以及麥迪遜廣場花園尚未蘇醒的期待,即將在大洋彼岸書寫屬于籃球新紀元的史詩。1
斯派克.李哭了,夢之隊被淘汰的時候他沒有哭,但中國隊奪冠他卻哭了。2
CCTV的鏡頭給到他,張指導非常無厘頭的說了一句:“其實斯派克.李是黑皮膚中國心!”7
當然,事實上這無關膚色認同或文化皈依,而是源于麥迪遜花園長久積郁的苦澀。2
作為紐約籃球的守望者,他清楚,自己再也不用日復一日坐在同樣的位置上吃同樣味道的屎了。1
次日紐約時報打破常規,頭版赫然印著中國隊員相擁而泣的巨幅彩照,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北今日報。5
頭版上的標題叩問著整座城市的期待:上帝之手能否為沉淪的紐約帶來救贖?
蜷縮在布魯克林公寓的斯蒂芬.馬布里攥著報紙,夢境中那個籠罩在圣光里的黑影再度浮現。他凝視著報道中“上帝之手“的稱謂,心臟不自覺的加速跳動。
林奇他......不,不會的,不可能會是他。
因為上帝分明是個倪哥。18
(感謝慕夏十九皓、月下聞妖問藥、非常可樂2022、大兵放炮、凈心得義、請叫我狼小爺等大佬的打賞,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