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區,第一飛機制造廠 第一架全CKD組裝的MD.11客機已經上線。
按照和麥道的協議,前面幾架國行版的MD.11部件供應商依舊是米國目錄上的那些,但并非現役的任何一款機型,而是特供版本的MD.11G型。
MD.11G原本計劃是從MD11最新的ER版本修改部分小毛病而來,不過在8月又增加了許多改動。
原因是7月底一架降落在新澤西的MD11貨機發生硬著陸,機翼直接折斷滑出跑道爆發大火球,幸好機組人員爬得快從舷窗逃了出來才幸免于難。
雖然麥道光速宣布是由于錯誤操縱以及地勤維護問題,但常布斯不吃這一套,MD11G是準備正常執飛打出市場的首架客機,要是出了問題他就只能以死謝罪。
麥道也很清楚這一點,這時候如果蓋金找到理由突然斷掉合作,無疑又是一輪新危機。
常布斯施壓拿到了真實的調查報告然后新找出了13項有待解決的新問題,強要求麥道繼續修改。
經過這一次修改后,最終的MD.11G型已經算得上大改機型,差不多把較容易修正且關鍵的問題全部解決,剩下的一些對地勤加強培訓就差不多了。
只是對一架客機的修改不是小工程,麥道再把工廠、專用夾治具全部搬到羊城后,又干脆把半個設計團隊扔了過來,靠臨時修改和技工手做修改后的零配件。
說是本土CKD,實際上第一架MD.11G型本土團隊參與組裝的比例可能都不到50。
“新的MD.11G型有6的部件需要重新制造,其中3.5都得靠米國或者我們自己老師傅搓,成本至少又上浮了20個點。”
常布斯帶著唐文站在等待拼接的客艙主體前,整個人又是憔悴了許多。
這還是本土團隊打下手的情況,實際上現在的米國人更卷,麥道鐵了心要在11月完成總裝和首飛目標,98年初就交付航司執飛,外派過來的設計團隊和技工一眼望去不是光頭就是地中海。
唐文大概掃了一眼,全都是一水的白皮膚,臉上看不到任何吸草的痕跡,在現場干活也是干脆利索認真負責,跟未來電商里的形象幾乎一樣。
這就是帝國最后一代身家清白、靠自己努力讀上社區大學取得學位、盡心負責無不良嗜好并且衷心期盼明天更美好的工業之子。
不過就算是現在他們的占比也開始下降,更近一代的帝國年輕人更熱衷于潮流的東西,并且隨著工業轉移這些人中很多還將面臨失業。
想到引進MD.11是完全靠本世界線微操完成的項目,唐文隱隱自豪之余也鼓足勇氣決定給他們一點鼓勵:
“等MD11G交付后,第一班次……我也親自上去。”
常布斯額頭的冷汗一下子流了下來,遲疑道:
“要不,還是等我們自己設計的國產客機出來再說吧?”
唐文:“國產客機?”
常布斯點點頭:
“設想過很多版了,如果我們能確保穩定獲得CF6發動機,或者能仿制出哪怕70的性能就有希望。
現在的理想方案是用兩臺CF6,然后用上5.5米直徑機艙,起飛重量180噸左右,能夠帶240名乘客飛行8000公里。”
唐文想象了一下,這大概算是……青春版的787?
運10當年仿制的JT3D實在太落后,推力只有不到9噸,而CF6最大推力足足有28噸,一臺CF6就能抵4臺JT3D。
以此設計的新飛機應當屬于寬體遠程客機,夠不到跨洋航線的標準,但對于亞歐大陸來說已經很夠用。
8000公里足夠從魔都起飛直抵莫思科,或者歐東的一部分地區。
簡單地說,這大概是個MAX版的運10,航程沒怎么變化,但運載能力和經濟性、維護性上了一個全新的臺階,能夠稱得上千禧年的新客機。
“那這種新客機什么時候開始研制?”
常布斯:
“至少要等掌握麥道11的組裝工藝和制造流程,我想在99年前、98年底確認初始設計,00年做完靜力測試,01年底或者02年首飛、03年拿證執飛吧?
把這款飛機做好,我就能放心退休了。”
實際上他原來規劃的時間可能要在05年左右,不過考慮到唐文的鈔能力加持以及麥道如果肯給一部分技術,比如直接用麥道11的機體,那么進度能縮短不少。
只是唐文心里卻有另外的計劃表:
到03年還有足足5年,都足夠牢希發起5次圣誕遠征了。
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收購麥道、還是波音?
“嘿,托雷斯,看看我現在像不像夏威夷草裙女郎?”
西頓扭了扭腰,讓其他隊員痛苦的閉上眼睛。
誰能想象一個體毛以厘米計算的壯漢身穿裙子赤裸上身、還戴著草環跳舞的惡心感?
“你再這樣我一定會狠狠踢你的屁股,我發誓,用自己的榮譽!”
托雷斯惡狠狠的揮了揮拳頭,不過他現在的裝扮也好不了多少,只是多了件寬松的外套而已。
曾經參加過安南的老兵的確傳授了不少有用的經驗,但巴硒的雨林恐怖程度卻又更上一層。
在以卡拉卡拉城為基地探索C2區幾天后,他們就統一放棄了穿褲子,而是改成用短褲剪掉中間改來的褲裙彈力襪和綁腿組合。
彈力襪和綁腿既能防止靜脈曲張也能起到保護作用,褲裙更重要,能避免下身悶熱起痘痘和潰爛。
因為C2區是一片完全未經開發的區域,大部分時候只能靠空中排查,然后地面小隊深入高疑點區域尋找人類生活痕跡,這可不是個輕松活。
每一次探索至少持續三四天以上,無不讓小隊筋疲力盡。
直升機和偵察機其實已經把C2區差不多掃過了一遍,現在他們所處的區域只是最后的邊邊角角,也是最不可能的角落,地圖上只有個74山地的標記。
這里沼澤遍布根本沒有刻意通行的手段,只有很小的橡皮艇能勉強通過,陸路幾乎斷絕,并且離河流主干道幾十公里,想要在這里不留痕跡的建造秘密基地幾乎不可能,除非是全靠直升機不計代價空運。
休整好的瑞恩小隊還有兩三公里就將結束搜索,但周遭依然完全是野生痕跡,除了鱷魚跟他們呲牙外半點文明痕跡也沒有。
瑞恩已經計劃著要不要回去后和亨特提一下到圣安娜放一個月假,卻忽然聽到了隱隱的嗡嗡聲。
是活塞航空發動機的聲音!
“是X!”
幾人立即警戒起來,密林實在太阻擋視線,只能背靠背找到隱蔽處竭力觀察樹林間的縫隙。
那聲音越來越大,他們卻也沒能發現哪里有T6無人機的身影。
西頓:“會不會是伐木工的電鋸?”
“這里哪來的伐木工,除非是漢斯的伐木工……快看頭上!”
瑞恩大聲喊了一句,幾人抬頭從樹葉間的空襲看見一架大展弦比的平直翼飛機一晃而過。
因為飛行高度很低,所以他們能清楚看到特征:
倒V型尾翼、大平直翼、后置活塞發動機!
西頓眨眨眼,他似乎想起了什么:
“我感覺有些熟悉,好像是我們的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