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966章 好話先說在前面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主公,你要支棱起來呀

  后勤部門的幾人順著山里兩三座療養院住宿考察一番,第二天下午才收獲滿滿的回來。

  卻驚聞整片區域,位置最好的療養院已經是自家的了!

  準確的說是招投局兼并了長航重工集團。

  之前還在山下船廠圍繞上岸的高速飛艇拿皮尺做各種測量的工程師們,紛紛被邀請上來跟招投局領導談論各自船廠的實際情況。

  從滬海回江州的全程,沿途停靠船廠被這艘先進的水翼艇吸引,派了工程師、技術人員上船跟隨學習考察。

  結果現在全都成了提前給領導打小報告的積極分子。

  等各廠領導大多都是搭乘列車,在三四天后抵達江州,讓衛東已經對各廠情況有了比較清晰的第一手訊息了解。

  當然,從廠里的角度,所有廠領導都是希望能有新領導新局面,帶領陷入困境的造船業絕地求生。

  畢竟長航造船廠這種重型工業核心大廠,不可能出現什么廠長就競聘承包全廠,然后偷偷私有化吞并國有資產的情況。

  念頭都不會有。

  船臺、龍門吊、塔機等等各種重資產,都導致這類大廠的價值非常高。

  而且本身承擔的也是國家脊梁類任務,容不得閃失。

  眼前的局面,都是江州這邊造船廠的領導,直接匯報給上級,要求促成的結果。

  對正在頻繁改制,各種嘗試探索的船舶總公司,拿出一部分來解決問題、分擔壓力也不會抗拒。

  所以前后腳抵達的廠領導們,比工程師更熱烈積極,滬海廠還能熱情感嘆:“緣分啊緣分,百年前在滬海成立時,就叫輪船招投局,前年讓董聯絡我們探討新船型,去年開建巴拿馬級集裝箱船,就已經指明了方向!”

  相比其他船廠還有些忐忑,這歸屬領導改革到底會怎么樣,滬海廠就跟提前劃了考試重點一樣。

  前年讓衛東拉著鐘震華找滬海廠,打探制造超巴拿馬型大集裝箱船時,他確實是個十足外行。

  巴拿馬型都沒搞清楚,超什么超。

  但去年六月赴美前,訂購的巴拿馬級貨輪現在已經生產到了后半程,滬海廠已經很有底氣的說基本掌握了這種船型生產能力。

  哪怕核心的發動機、傳動軸等幾個環節還需要依賴進口,但確實能實打實的造,那就是擠上了這張餐臺。

  結果這一年下來讓衛東從客戶變成直屬上級領導,那還不大造特造這種巴拿馬級集裝箱船啊。

  全國現在唯一具備這種生產能力的大廠!

  絕對的長航重工七龍珠之首。

  按說接了讓衛東去年的造船單,滬海廠也不至于窮得揭不開鍋,但造完了沒有持續訂單咋辦,還是很有居安思危的感覺。

  現在笑呵了。

  熱烈擁護!

  還把鐘震華邀約過來聯絡感情。

  其實讓衛東本來打的主意就是拉鐘震華來當滬海船廠老總,能把震華港機帶到后來那樣的高度,從能力到眼光都絕對超絕。

  這就能保證滬海造船廠走上國際舞臺的戰斗力。

  而且就像老程、老耿這些嫡系大軍團將領,相識相知更熟稔的關系也能更好掌控調動。

  結果這位廠領導如此知情知趣,讓衛東反而不好下手。

  更主要是震華港機那邊還不屬于長航重工,算是跟滬海廠并列的國資單位,一起歸屬交通部,平級。

  要他來就屬于招投局劃了長航重工走,還要轉頭要人,有點吃干抹凈,要了還要的感覺。

  所以讓衛東跟老鐘私下聊過,讓他先返回后。

  決定暫時不動整個七龍珠的管理架構。

  沒錯,就這么兒戲,才八八年估摸著資產已經價值百多億的長航重工第一次高層會議,領導層去留決策,就是讓衛東這么個二十四歲年輕人自己決定了!

  真的就像老方說的,當年戰爭初期才會有上萬紅軍交給個二十歲上下軍團長、軍長、師長去戰斗的情況。

  也唯有在改革初期才會出現這種局面。

  還恰恰是轉制節骨眼兒,理論上后來招投局好歹也該有個書記制約下的局面,都沒有。

  常務副董事長自己一言堂了。

  當然,還是讓衛東之前的戰績太好,而且現在他獲得招投局這個真正的“國資民營”大筐以后,徹底放開手腳。

  就在風景如畫的峽江口山地療養院壩子里,讓董開口:

  “官話套話我就不說了,現在大家都算是招投局下屬的民營國企,那么民營就不可能吃大鍋飯,所有單位都將遵循開源節流這四個字來展開工作……”

  其實一點都不豪華,五六十年代灰磚砌成的兩三層小樓,都是標準的蘇式專家樓風格,現在還有點斑駁陳舊了。

  院落更是簡單的水泥院壩,繁枝茂葉的幾棵大樹下,拼了幾張方桌蓋著白布,放了些瓜子花生柑橘,就是白色茶杯了。

  跟很多博物館掛著的那些歷史意義會議的造型差不多,史稱“峽江會議”。

  基本都是四五十歲的廠領導們紛紛低頭記錄,隨時保持目光跟隨。

  讓衛東都忍不住叉腰了:“先說開源,滬海廠的理解沒錯,長航重工七家船廠都會展開以集裝箱船為核心的建設工程,有技術的開工,沒技術的學技術,目前預計有兩種模式,從滬海到江州,沿途生產噸位也從五萬噸級的巴拿馬型到萬噸級,五千噸、千噸級遞減,差不多就是一個集裝箱十噸的簡單換算,訂單不會缺。”

  掌聲馬上就起來。

  哪怕就三四十個人,近半數還是之前跟過來的工程師、技術人員,坐在外圍旁聽。

  這下肯定覺得心頭大石頭落地。

  找了新領導就是有了新爹!

  而且是按照實際能力情況分配產能,那就肥的瘦的都能吃到飯,舒心!

  千噸級的集裝箱船也就百把個箱,江州廠都能造。

  這下徹底激活了生存產能。

  都發自內心的熱烈鼓掌。

  可讓衛東有天眼,刷小視頻的網友都知道各種亂七八糟的信息:

  “但這部分訂單只是讓各家不餓著,不會開太多,有能力有闖勁的應該琢磨另一條新路子,分段造船,小廠產自己能做的分段,利用長江傳送到最后的滬海廠合攏成大船,提高效率全力制造巴拿馬級五萬噸大船!”

  所有人都驚得手掌凝固起來。

  分段造船……你真敢想啊!

  那可是造船行業皇冠上的明珠,難度很大的!

  八八年,有些內陸的廠可能都沒聽過這種技術!

  包括滬海廠都是知道你會下重注在巴拿馬級集裝箱船上,卻沒想到這么狠。

  之前他們給國遠造巴拿馬級散貨船兩三年才完工,這第二條巴拿馬級就造集裝箱船,已經可以提高到十八個月。

  讓衛東顯然覺得還是慢了!

  而且分段造船,確實能激發內部潛力。

  譬如江州廠,造兩百多米長的巴拿馬整船不可能,造分段,造船樓總行吧。

  等于是七家船廠合力造船,鉚足勁的只造某個分段,流水線似的重復簡單集中火力。

  有人還在說從沒搞過分段造船,有人接觸過外國文獻提出分段造船的難度。

  滬海廠已經敢請纓:“讓董的思路的確代表了現代造船的前沿方向,我們滬海廠有信心帶領好分段造船工程計劃的龍頭!”

  其實聰明人應該能想到,這就是個兩步走戰略。

  一邊先各自造著能造的船,滿足各種階段的需求,一邊合力攻關,把整條巴拿馬集裝箱船合理的分成一段段,大家分工協作。

  后者這個活兒肯定不是一蹴而就,有個技術獲取、消化、分配、研發的過程。

  于是從滬海往金陵這段上的兩家廠也舉手:“我們也有信心做好本職工作,再帶領推進分段造船工程,滬海廠肯定有得天獨厚的技術實力跟信息來源,但廠區短板也是很明顯的,你們河道太小太繁忙了。”

  滬海廠頓時有點語塞。

  所有七家廠里,只有滬海廠其實不在長江上,而是在盧家嘴隔壁的浦江江畔。

  處于滬海市的鬧市區,雖然是市民嘴里嫌棄的“下只角”,但現在也都是繁華熱鬧的擁擠居民區。

  江面船只多得很。

  和下游幾家船廠都在長江邊,起碼一公里寬度的江面相比,滬海廠門口的“大馬路”只有四五百米寬。

  造好船下水,都得由“交通艇”截住兩頭穿梭的船舶,讓兩三百米的新船掉頭轉彎入水,再轉移到十幾公里外的長江。

  就這段最要命。

  滬海發展幾十上百年,以前為了接近市區,碼頭、船廠都在浦江上,包括現在僅有的集裝箱碼頭都在里面,已經證明無論是江面寬度、水深都不適合。

  所以才有那個讓衛東去視察過馬上就要完工的集裝箱碼頭,所以才有深水港碼頭。

  論雄心壯志和資訊便捷,江浙滬從來都在一條起跑線上。

  現在有了金主爸爸的支持,那就說不得要爭一爭。

  七家廠從行政上本來就是平級的。

  憑什么你滬海廠就從此占據了龍頭霸主地位呢。

  讓衛東內心嘿嘿嘿,爭起來就好,真要七家廠相互一團和氣聯手對付金主,他反而覺得掌控不足呢。

  但鍘刀到最后才舉起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