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事兒,最終都要看康熙的態度。
說實話,純禧的挑撥,真有些觸動康熙的敏感神經。
可是,老十八的挺身而出,及時喚醒了康熙的記憶:禑從不結黨!
多爾袞三兄弟,能夠碾壓順治,那是因為,他們不僅每人管著一個旗,而且,多爾袞是攝政王,多鐸是輔政王。
從不結黨的禑,離開了康熙的支持,毫無懸念的馬上垮臺。
“大格格,你遠道而來,咱們今兒個只說高興的事兒!”康熙瞥了眼一直沒吭聲的禑,打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好險,老四暗自長松了口氣,腳板心都被汗濕了。
若是禑被整了下去,就算是康熙傳位給了老四,他也肯定壓制不住老八和老十四。
禑的態度很清楚,越是關鍵時刻,他越不能對號入座。
一旦,禑站出來辯解,必然掉進老八設下的圈套。
在皇權磚制的大清,道理不可能越辯越明,而是說得越多,錯得越多!
不當差的老十八,他站出來說話的效果,比禑的自辯,強一萬倍!
不過,禑心里有數,這事肯定還沒完。
果然不出所料,等純禧在京城里安頓下來之后,康熙叫禑去陪著下棋。
“小十五,你的權柄過重,很容易招人忌恨!”康熙連輸了三局,心情甚為不爽。
禑等的就是這一問,他嬉皮笑臉的說:“汗阿瑪,臣兒其實更喜歡江南的山青水秀,不如派了臣兒去蘇杭督稅吧!”
伺候康熙這么些年,禑早就摸透了他的脾氣。
你越是想搶,康熙越不肯給。
與此相反,你越是往后退,越容易喚起康熙對老八的忌憚。
一言以蔽之,禑能夠立足于朝堂之上,并掌握了極大的實權,全拜廢太子和老八所賜。
康熙深深的看了眼禑,皺緊眉頭,十分不悅的說:“琴棋書畫,皆小道爾,你要少花點心思,多關心朝政。”
禑心里明白,康熙被他成功的勾起了平衡朝局的本能。
當皇帝,最需要掌握的技能,其實是,擅于平衡各方勢力之術!
禑若是被趕去了江南,外有老十四掌握的西北大軍,內有實力異常雄厚的八爺黨,康熙還能睡得著覺么?
“汗阿瑪,臣兒每天忙得腳不點地,不如先罷了管理步軍衙門的差事?”禑沒有輕易放過康熙,變著花樣的戳他的心窩子。
康熙走了個車八平七,冷冷的說:“不許和朕討價還價!”
“要不,鑲白旗的那些破事,臣兒就不管了吧?”禑依舊沒有放松的意思,對康熙展開了步步進逼。
若是康熙四十年,禑敢這么說話,早被趕回家去了。
然而,如今已是康熙五十八年了,康熙的龍體一天不如一天,他還有幾個十年,再培養一個忠勇兼備的禑?
老頭子犯糊涂的時候,做子女的不能一味的盲從,該反擊之時,就應該理直氣壯的反擊!
“不下了!”康熙忽然怒了,抬手一揮,把棋子都掃到了地上。
一旁伺候茶水的魏珠,兩腿猛的一軟,順勢滑跪到了地上,大氣不敢出半口。
禑卻絲毫無懼的站起身子,腰桿子挺得筆直,大聲說:“臣兒早就不想受這種夾板鳥氣了,我不干了!”
只見,禑摘下頂戴,抬手扔進了魏珠的懷中,掉頭就走!
魏珠接住了禑的頂戴,嚇得瑟瑟發抖,我的十五爺呀,您好大的膽子吶!
趁康熙沒有及時反應的當口,禑大步流星的往外走去。
康熙不殺兒子,禑又沒有謀反,頂多也就是回家去當個閑王罷了!
不客氣的說,禑成了閑王之后,老四反而會更加的信任他。
老十三能當副皇帝,根子問題是,康熙朝的老十三,長期無爵無權,連透明背景板都不是。
實際上,禑若是就此失了勢,將來的地位,肯定會凌駕于老十三之上。
對于禑而言,該布的棋子,早就布到了要害位置之上。
只要忍得三年閑散無權之苦,換來雍正朝的首席副皇帝,無論怎么看,都是一筆超值的好買賣。
歸根到底,康熙給不了禑要想的東西,老四那里多的是!
“拉錫,快去攔住那個混蛋!”
康熙心里比誰都明白,禑真想當多爾袞,絕不敢如此猖狂!
拉錫趕緊追了出去,快步奔到禑的跟前,扎千攔住了他的去路。
“十五爺,皇上只信得過您。”拉錫常年待在御前,他肯定知道,這么勸,禑才聽得進去。
在御前長期當差的人,哪有蠢貨?
禑暗暗嘆息了一聲,老康啊,你怎么不肯讓我回去當閑王呢?
不過,這個世界上的事情,不可能好處占盡,壞處絲毫沒有。
一般情況下,做決策的人,都只能被迫選擇次優之策!
禑繼續掌權,這也就意味著,將來雍正朝的大格局,很可能是老十三居首,禑次之。
帶著幾許遺憾,禑重新站回了康熙的身邊。
康熙抬手接過魏珠捧來的頂戴,親手替禑戴回了腦袋上。
“你個大混蛋,氣性也太大了些吧?”康熙嘴上開罵,眼里卻帶著笑。
“汗阿瑪,臣兒無心攬權!”禑甕聲甕氣的又戳了一下康熙的肺氣管。
就算底色是康熙的棋子,禑也是極其重要的那一顆,不允許輕易被拋棄!
康熙被噎得不輕,但是,禑真沒攬權,這是鐵的事實!
“唉,沒有你的保護,我睡覺都不敢合眼吶!”康熙被迫耐住性子,居然反拍了禑的馬屁。
一旁的魏珠,徹底看傻了眼!
我的小乖乖,十五爺應該改名為:牛大!
禑心里的底氣十足,壓根不怕惹毛了康熙!
十年前,就算是借禑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這么玩。
禑以下的皇子,老十六和老十八,是禑的親弟弟。
老十七還嫩得很,根本不可能幫康熙鎮住場子。
禑前頭的哥哥們,老五、老七和老十二,誰敢得罪老八?
唉,晚年的康熙,看似兒子眾多,卻面臨無人可堪大用的窘境。
晚年的乾隆,處境大致相仿,只能捏著鼻子,選了庸庸無為的嘉慶。
巧合的是,嘉慶也是皇十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