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19章 鋼鐵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在印度當老爺

  果阿雖然是被葡萄牙人統治,但這里的混亂和其他邦別無二致。

  內陸的礦區被盜采嚴重,幾乎家家戶戶都參與了進去。

  順帶一說,果阿很小,只分南果阿和北果阿兩個縣區。

  論地盤,還沒有北方邦的米爾扎布爾大,開車一個小時就能穿越整個邦的版圖。

  太小了,還沒東大一個縣大。

  說是內陸,其實沿海岸線往里開二十分鐘就到了。

  陪同的有雷迪家族的人,還有礦上的一個負責人。

  他們經過好幾個小鎮,每個小鎮都有刷著明亮白漆的天主教堂。

  再后來經過的就是一些小村落,路兩旁可以看到村民整潔的單層房屋,很多房屋外都停著個頭很大、顏色鮮艷的自卸貨車。

  雷迪家族的人解釋說,前些年光景好的時候,經濟繁榮,國際市場上的鐵礦石需求旺盛。

  整個果阿邦跟著陷入瘋狂,就連普通村民都敢自掏腰包梭哈。

  一般來說開新礦要走好幾年的手續,但突然之間新許可證的發放變得混亂不堪。

  短短時間內投機者和騙子到處都是,他們能提供包括采礦設備和黑市資金在內的一切。

  數百萬噸鐵礦石遭到非法開采,大地滿目瘡痍。

  談起前兩年的瘋狂,雷迪家的人似乎還有些尷尬。

  “拿到采礦許可證的有政客,也有他們的親戚、朋友.魚龍混雜。有新面孔,有商人,還有貨車承包商,那時真是糟透了。”

  “就是村子里的那些大貨車?”羅恩問。

  “許多村民都是貸款買自卸車,等著我們雇他們拉礦,非常熱鬧。但是最近一年,生意變差了,那數百輛貨車整日無所事事。”

  “海外貿易對果阿的影響很大。”羅恩點頭。

  “是,要不然我們也不會想著把手里的礦賣掉。”加利.雷迪嘆氣。

  他家族幾乎把采礦場變成了私人領地,一個國中之國,遍布戒備森嚴的院落和進口豪車。

  與其說這里是果阿邦一個中等規模的城鎮,倒不如說是某個集團黑老大的藏身點。

  按照加利.雷迪的說法,最繁忙時有數百家礦業公司涌現,每天開采的鐵礦石可以裝滿上千輛貨車。

  鐵礦一上車就被拉到附近的港口,隨后走船運往海外。

  “這個鎮子就依靠鐵礦存在,只要蘇爾先生您買走它,那這個鎮子就屬于您了。”加利.雷迪蠱惑道。

  “這里鐵礦石的產量有多少?”

  “現在行情低迷,每年開采的鐵礦石不到百萬噸。但如果馬力全開,200萬噸輕輕松松。”

  “開采出來的鐵礦石,都用來出口?”

  “大多數是,不過本地也有鋼鐵廠。果阿的鐵礦石品位很高,含鐵量能達到64,是煉鋼的絕佳選擇。”

  加利.雷迪帶著羅恩參觀礦場,這里的場景和北方邦、比哈爾邦大差不差。

  單論機械化程度,還不如羅恩在丹巴德的煤田呢。

  不過也不是沒有優點,那就是能吃現成的,無需他再費心費力的從頭搞起。

  “這筆生意你想怎么談?”羅恩問。

  “我們去那里細聊。”加利.雷迪指了指不遠處的院落,眼睛明亮。

  那是棟兩層混凝土小樓,在鎮子上算是最漂亮、最豪華的建筑。

  羅恩他們站在二樓,可以清晰的看到不遠處礦場的情形,零零落落的工人不時出現在礦口又消失。

  “當初投資這座礦場的時候,足足花了我們2億美元,不是盧比。”他強調道。

  盧比這幾年連續貶值,已經不能代表當初的價值。

  “這不是問題的關鍵,國際鐵礦石和鋼材價格暴跌才是事實。”羅恩不客氣的回應。

  “但那些設備幾乎是全新的,要不是急著用錢,我們絕不會考慮賣掉這里的礦。”

  “開個價吧。”羅恩開門見山。

  “1.5億美元。”加利.雷迪伸出手指比劃道。

  “我可以在果阿邦重建這樣一座采礦場,比這兒更新,更便宜。”

  “我們還有熟練的工人,到時候一個都不會帶走。您幾乎立即就可以開工,不會有任何一絲一毫的耽擱。”

  “八千萬美元。”

  “蘇爾先生,這個價格太低了。”加利.雷迪搖頭拒絕。

  “這樣問吧,你們還欠銀行多少錢?”

  “什么?”

  “老兄,我都知道怎么回事。你們最近有大麻煩,但這不是威脅,我只是想搞清楚你們的資金缺口。”

  “雷迪家族能搞定,這和本次交易無關。”加利.雷迪戒心很強。

  “好吧,我聽說你們還有家鋼鐵廠情況也不是很妙?”

  “我懂了,您這次真的是有備而來。”加利.雷迪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蘇爾礦業做的是產業鏈生意。”羅恩笑笑,沒有否認。

  石灰石礦和水泥廠是相輔相成的,煤炭又為發電廠提供動力。

  現在既然打鐵礦的主意,那鋼鐵廠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否則小小的鐵礦場,還需不著羅恩親自出馬。只有鋼鐵廠這樣的重工業,才值得他跑一趟果阿。

  “蘇爾先生,這不在我的權限之內,我需要回家族一趟,親自去談談。”

  “當然,在這之前我能參觀你們的鋼鐵廠嗎?”

  “您隨意,我會安排人跟著。”

  雷迪家族想賣的是鐵礦,不包括鋼鐵廠。前者屬于原材料,后者屬于原材料加工,附加值不一樣。

  鐵礦誰都能開采,鋼鐵廠卻不是人人都能玩得轉的,那是雷迪家族的基業。

  但凡事都有例外,不管能不能成,先談談嘛。

  羅恩準備在果阿多留一段時間,鋼鐵重工業值得他這樣做。

  果阿的兩大支柱產業吸引了大量的外來流動人口,最遠的甚至來自北方邦、比哈爾省以及中泱邦,或者來自包括孟加拉邦、奧里薩邦以及阿薩姆邦在內的印度東部地區。

  他們搭乘火車或者汽車長途跋涉到果阿庫瑟爾村,希望能夠在這里的工廠找到一份工作。

  在遠離高速公路的這片地區,農田看起來非常稀少,卻坐落著大大小小差不多100家工廠,生產化學品、藥品、鋼筋和鋼管。

  這些工廠只有當離開高速公路之后才能看得到。它們并沒有成群聚集在一起,而是看起來像隨意分布的一樣,點綴在農田之間。

  有的靠近村落的市場,有的毗鄰已被高速公路取代的舊式馬路。

  對人們來說,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這些工廠,而是它們在這片土地上所創造的東西:

  遠處的煙囪里冒出的滾滾濃煙、婦女和兒童不耐煩地翻找著堆在地上的黑色礦渣,試圖找出些鋼鐵的殘片;

  圍墻里的工廠內機器發出猶如地獄般金屬撞擊的聲音,以及偶爾由微風吹來的那股令人惡心的化學品的氣味。

  庫瑟爾村周圍地區在80年代被開發成了工業區,“庫瑟爾”這個表示“新村莊”的名字取代了原有的表示“舊村莊”的名字“帕特爾”,很好地反映了當時的轉變。

  這個地區在工業化開始過程中得到了印度政府的補貼和減稅政策,因為庫瑟爾村被認為是果阿比較貧窮和落后的一個區。

  這里充斥著來自社會底層想要擺脫農民身份的人們,以及蘭巴達吉卜賽人,這個群體的人們生活非常貧苦,他們經常把自己的孩子賣給名聲不好的領養機構和皮條客。

  奇怪的是在工業化發展近20年后,當地人都跑去孟買或者班加羅爾尋找機會,大多做建筑工人。

  更偏遠地區的人反而紛紛來到果阿,他們期望在附近的工廠能找到一份謀生的工作。

  大量的外來人口催生了另一門生意,中介。

  每帶一個工人去建筑工地或者工程,中間人可以拿到4500盧比的回扣,但工人們每個月只能得到價值大約1200盧比的現金和食物。

  這些工人們,其中大多數來自社會底層,經常深陷債務之中,因為他們移居過來要提前支付一筆不小的開支。

  他們的孩子們經常被強制工作,婦女經常遭受侵害。工人們非常容易受傷,因為印度建筑工人的意外傷害率居世界第一,每1000名工人中會有265名在工作中受傷。

  這就是當地居民寧愿背井離鄉去孟買、班加羅爾,也不愿意留在當地的原因。

  太苦,太累,連正常牛馬都忍受不了。

  只有真正的底層,部落民和賤民,才會習慣工廠里暗無天日的生活。

  盡管如此,這片所謂的工業園區依舊吸引了來自印度其他地區的成千上萬的人們。

  當地老板和中間人非常喜歡雇傭他們,因為其中潛藏著一條金科玉律。

  那就是工人們無法因為不安全感和背井離鄉,而發起有組織的要求改善工作條件,并提高工資的抗議活動。

  他們來自遙遠的地方,因而那些尋求選票的當地政客對他們不感興趣。因為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他們也會同當地的居民疏遠開來。

  這就相當于社群孤立,絕佳的牛馬、苦力。

  距離鐵礦場幾英里,在高速公路的另一側與之成對角的地方,便有幾座鋼鐵廠。

  有的是雷迪家的產業,有的是其他公司的工廠,規模大小參差不齊。

  羅恩帶著人在雷迪家向導的帶領下,開始參觀這片產業園。

  請:m.llskw.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