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就找到關聯點了么。
  現在基本可以認定,李勇和其中一個被害人在十六年前是認識的。
  而且都加入了那個小團體。
  這九個受冤人,于大章之前在為他們翻案的時候,全都見過一遍。
  但那時他的關注點主要放在了受冤人的社會關系上。
  他想借此找到符合嫌犯身份特點的對象。
  在于大章看來,這是一條捷徑。
  既然已經確定嫌犯的動機是復仇,那么這些受冤人很可能和嫌犯有某種特殊的關系。
  可惜的是。
  九個受冤人,將他們所有的社會關系都查了一遍,居然一個符合的都沒有。
  首先一點。
  嫌犯有過服役經歷。
  就光是這一點,已經篩選掉了絕大多數人。
  而且服役時的兵種還不能是軍隊中的普通士兵。
  到了這一步,一個沒剩,全都不符合條件。
  也就是說,這九個受冤人所認識的人里,沒有一個有能力可以完成復仇。
  于大章隨后又和馬健探討了一會兒案情,還是無法推斷出那個小團體和嫌犯之間的聯系。
  就在當晚,劉淼打來電話。
  “大章,你現在哪個城市,明天我過去找你。”
  “我在錫城。”于大章一聽劉淼要來,立刻來了精神:
  “都查清楚了?”
  “李勇的資金去向都已查明。”劉淼的聲音很沉穩:
  “資料我都整理好了,明天我當面向你匯報。”
  他的工作態度于大章是認可的。
  既然要當面匯報,說明劉淼認為這件事并不簡單。
  他很有可能在其中發現了重要線索……于大章語氣凝重地回道:
  “好,明天到了錫城給我打電話,我去接你。”
  次日。
  于大章在車站接到了劉淼。
  回到酒店,他將馬健的單人間退掉,重新開了個雙人間。
  來到房間后,于大章遞給劉淼一瓶水:
  “不急,先休息一會兒。”
  坐下后,劉淼先喝了口水,隨即從包里拿出一份文件。
  “這是李勇最近兩年的投資記錄和消費流水,其中副卡的消費記錄是他妻子的。”
  將文件遞給于大章后,他繼續說道:
  “消費流水不用看了,我都仔細核實過了,沒有值得懷疑的地方,基本上全是日常開銷。”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李勇近兩年有五筆投資,無一例外,全都血本無歸。”
  “而且這五筆投資全是國內的,行業也各不相同,可以說是五花八門。”
  于大章對于投資是個外行,但聽劉淼的介紹,也明白這些投資肯定有問題。
  正常情況下,那些投資者只會將錢投在自己熟悉的領域。
  不可能像李勇這樣,投到這么多陌生的地方。
  最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即使全部血本無歸,但李勇依然義無反顧。
  按理說,連續兩次投資失敗,他就應該知難而退才對。
  這才是一個正常人該有的反應。
  打開文件,于大章翻閱了幾頁。
  上面的內容和劉淼說的一樣,李勇投資的項目果然很雜。
  水生花卉養殖、移動式洗車機、自助奶茶連鎖……
  不但很雜,還都很離譜。
  就說那個自助奶茶的項目。
  如果人們愿意自己沖泡奶茶,那些奶茶店早就黃攤子了。
  這個項目光是看名字就知道不靠譜,李勇居然真金白銀地去投資。
  再看投資金額……
  少的幾十萬,多的一百多萬。
  以李勇的身家來看,倒是不算多。
  換句話說就是:賠得起。
  “確實有問題。”
  于大章看完最后一筆投資,然后抬起頭看向劉淼:
  “如果這些投資單獨拿出來看,瞧不出什么不妥的地方,以李勇的身家,一百萬左右的投資對他來說也不算什么。”
  “但要是連起來看,就明顯不對勁兒了,他好像在故意賠錢。”
  “不,他是在故意送錢!”
  單獨一筆投資失敗,那是賠錢。
  連續投資失敗,性質可就變了。
  在于大章看來,李勇的投資行為太刻意了。
  如果沒有這個案子,還真就不會有人注意到李勇的這幾筆投資。
  畢竟無論是賠錢或者賺錢,都是個人的私利而已。
  “沒錯,他就是在送錢。”
  劉淼說著,從隨身的包里又拿出一份文件,交到于大章手上后,他才繼續說道:
  “我對李勇投資的這幾個項目進行了詳細調查。”
  “發現不止是他在送錢,還有另外幾個人在和他一起送錢。”
  “而且這里面大部分人你都熟悉。”
  聽到這話,于大章愣了一下。
  “我都熟悉?”他念叨了一遍,很快反應過來:
  “斷指案的其他被害人!”
  也就只有這個可能了……和李勇能扯上關系的,于大章也想不到其他人。
  “沒錯。”劉淼點了下頭:
  “而且每次的人員都不固定,一個項目的投資人數通常在五到七人。”
  “到下一個項目時,人員會換成另一批人,但不會全部更換。”
  “當把所有的項目放在一起看,會發現那些投資的,反反復復就是那十來個人。”
  十來個人?這個模糊的數字引起了于大章的注意。
  他立刻問道:
  “說具體的,我要聽實際人數。”
  “十一個。”劉淼指了指于大章手中的文件:
  “每個項目的投資者,我都記錄了下來,將重復的人名去掉,正好十一個人。”
  十一個……這個數字是于大章沒想到的。
  之前他曾估算過,那個小團體的人數最少是十二人。
  少的那個人是誰?
  毫無疑問,劉淼調查出來的內容不會出錯。
  不但證實了九個被害人之間有聯系,還多找出了兩個人。
  而多的那兩人,很可能是嫌犯接下來的目標。
  難道是那個策劃者?
  這個想法在于大章的腦海中冒出后,便再也揮散不去。
  沒錯。
  身為組織者,確實沒有必要參與進這個投資局里。
  因為他本就是收錢的人。
  如此說來,人數就對上了。
  只不過這條線索鏈還是漏掉了一個人。
  “你們立刻動身,去調查這兩個人。”
  于大章指著文件上的兩個人名,對馬健和劉淼說道:
  “他們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被害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