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雖然預感自己要咸魚翻身了,卻沒想到這么的趕。
  納悶的閃過一個念頭,“這是怎么個節奏。
  大正月里兩天就讓我從平民百姓,變身朝廷武官。
  平陽張家的家老是想搶孝帽子戴嗎?
  不過這老頭既然是九江帶來的,必然不會有假。
  嗯,可能是大人物說句話,小嘍啰跑斷腿。
  老頭想巴結家老,所以表現的這么上桿子吧。”
  這么想再看眼前的老牛馬,疑惑就變成了憐憫。
  張貴聲音都變的柔和了起來,“那好,咱們這就去宗祠。”
  明宋大族的規矩。
  家族墳地里頭埋著多少死后被皇帝賜謚號的,祖宗大體。
  祠堂就能供奉多少在正位,吃香火的牌位。
  能在正位供奉多少牌位,就能造規制多高的祠堂。
  而平陽張家當初被族中‘大出息’張四維的政敵,下死手在北疆隆晉趕盡殺絕時。
  祖墳都讓人刨了。
  以至于家族在南國重新立住腳,想遷墳都沒法子遷。
  連累的祠堂想建大發點都不成。
  不過無論如何,基本的體面還是有的。
  平陽張家祠堂的正門乃是左右統共八扇,每扇七尺寬、二丈高的,赤紅槐木升仙門。
  門上雕著精細的‘群賢登天圖’。
  祠堂外豎著,‘文臣下馬,武官下馬’的回避碑。
  算是家族恢復元氣后,當朝皇帝給的面子。
  不過石碑前的牌坊數量只有五個,又表示這面子也不太大。
  張貴小時候來過這里瞎逛,但次數極少。
  因為他是穿越人士,這一世的親爹又薄情,拋妻棄子。
  所以從心底里感覺平陽張家的祠堂,跟自己毫無關系。
  也就沒關注過一應家祭的規矩。
  來到祠堂石階下見祠堂大門緊閉。
  張貴奇怪的歪頭小聲問張九江,
  “剛才說的這么熱鬧,怎么我都族中大才了。
  補錄家譜,祠堂門還關著呢?”
  “你這種檔次的大才補進族譜,開側門就可以了。”,張九江揶揄道。
  一旁的張七貫年紀雖然不小,但耳聰目明,隱隱聽到兩人對話,嘴角不禁浮現出一絲古怪的笑意……
  明宋規矩,家中立宗祠的名門大族,祠堂內的祭祀統分四等。
  最高的名為‘掌祭’,又稱‘掌廟家老’。
  這里的‘廟’指的是家廟,也就是祠堂。
  表現出東勝州傳古大族以祖宗為神靈的,傳統法度。
  輕易的不會露面,神神秘秘。
  次等的名為主祭,兼任族中‘廟內家老’,也只在闔族大祭時才會出現。
  再次的名為大祭,也有著獨立住持祭祀的資格。
  一般情況下規模小中的家祭,都由他們上陣。
最底層的祭祀名為小祭,顧名思義就是碎催  但無論那個等級的祭祀,在某種程度上都代表著祖宗的臉面。
  實權方面雖稱不上多么煊赫,但也絕沒族人敢輕忽……
  張貴登上石階,按規矩獨自一人灰溜溜的從側門,進了祠堂。
  等著他的就是個樣貌英俊的小祭。
  兩人相見后,那小祭面無表情,一言不發的領著張貴,來到祖先牌位前三拜九叩。
  之后便打開早就折好頁的家譜,把‘張九貴’這個名字,填了進去。
  作完一切,小祭定定看著張貴,眼珠一錯不錯。
  兩人面面相覷片刻,張貴明白了過來。
  急忙從衣袖摸出兩塊銀錠,塞給了小祭,“多謝大人幫忙。
  天寒地凍的請您喝杯水酒,暖暖身子。”
  這是他準備請張九江喝酒的私房錢,統共五錠十五兩。
  小伙伴一直自愿自發的幫襯張貴,雖說只要交情深去路邊攤跟大酒樓都是一樣,偶爾也得敞亮一回不是。
  但沒想到這酒錢的一部分,現在卻成了小費。
  更沒想到的是,那小祭拿了銀子,在手里墊了墊,眉頭竟皺了起來。
  哼哼唧唧不屑的輕聲道:“小門小戶,好不寒酸。”
  古語有云,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自古以來就算皇帝吩咐辦的事,也總要給經手人些好處。
  小祭能夠把張貴添加家譜后,再討要好處已經是難得的了。
  說句怪話又能如何。
  可張貴如今已經起勢,當上了草臺皇帝,脾氣也是見長。
  沒慣那小祭,劈手把給的兩錠銀子又搶了回來,
  “給你利是還挑肥揀瘦,大年節的擠兌人。
  當是小爺愿意入家譜嗎。
  有本事、有犢子,就再把我的名字從家譜里涂了去。
  有這難耐嗎你。”
  小祭被張貴堵得差點背過氣去,嘴唇都哆嗦了起來。
  可族中家老安排的事情,他一個小小馬騮又哪能更改。
  只能指著張貴,“你你你…”個不停。
  張貴則看不見般,顛了顛手里的銀子,故作得意的重新收進袖通,轉身揚長而去,
  總共用時不到一刻,入家譜之事完事大吉。
  接著張貴、張九江、張七通三人祠堂外重新聚結。
  去族中專為公務的馬廄,要了輛雙轅雙馬的快車,直奔龍門泊。
  龍門泊乃是明宋海貿有名的繁華之地,四陽郡城第一私港。
  背后大佬自然通天,乃是明宋的當朝天子。
  主持港頭的,則是他最信任的家奴太監們。
  因為拔貢銀子只有三成歸入戶部。
  剩余七成歸內庫所有,屬于皇家的私房錢。
  所以隨著世事演變,不少郡府收繳拔貢銀子的事,被太監拿到了手里。
  畢竟這種賣爵鬻官拿錢買功名的事,再美化也不體面。
  文官集團再黨同伐異貪婪腐敗,跟無欲則剛,下面什么都沒有的太監比起來,臉皮還是要的。
  也就沒法去爭。
  龍門泊跟平陽張家有郡道相通,但一東一西相隔甚遠。
  正午時分張貴才終于看到了,港城高大的門樓。
  太監做事沒那么規整又急功近利,表達直白。
  因此這里雖然聚集了商家數千,人口幾萬,卻連一尺的城樓都沒有。
  直接取了個‘喜迎天下客,要賺八方財’的彩頭。
  唯一的擋頭城門樓上,高懸巨匾,上書三個金晃晃的大字,‘燒尾門’。
  則象征著只要你肯來此地,做買賣、拔貢功名甚至幫閑,都會有美好的前途,如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