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這一小段,用水泥和磚砌成的墻。
還有幾個水泥錠子,朱元璋的眼里滿是笑容。
整個人別提有多開懷。
這可是頂好的東西。
水泥這東西,在后世時隨處可見。
林立的高樓,村村通鄉村公路,修橋鋪路……各方面都離不開它。
尋常人家建房子,那同樣也是少不了鋼筋水泥的身影。
屬于在后世,在正常不過,一點兒都不讓人覺得稀奇的東西。
可是,這隨處可見的東西,卻不知把朱元璋給饞成了什么樣子。
不說后面的柏油大道,單單只是用水泥,從京師這邊朝全國各地,修上一條條主干道,對他對大明而言,就不知道多好。
這種路修出來后,平整,堅固,不易也被沖毀,下雨還沒有泥濘。
不像是現在這樣,修路的代價很大,維護的成本也特別的高。
除了青石板路,其余的哪怕是花大力氣做的三合土夯成的路,下了雨一樣有泥。
車馬行的太多,會有泥濘,在上面會壓出深深車轍。
還需時常維護。
可若是水泥路的話,這些全都不是問題了。
一旦建成之后,在維護成本上面,也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
畢竟如今又沒有什么大型車輛在上面去碾壓,單單只是人走和車馬行走,也壓不壞它。
無非是有些地方,夏季雨水沖刷毀壞了路基,比較麻煩,
可這種情況,一般而言,少的不能再少了。
和現在那養護道路,所需要花費的成本相比,可以說能忽略不計。
在邊地上修建要塞,有著鋼筋水泥在,簡直不要太容易。
修建出來的城池,簡直是銅墻鐵壁。
現在打仗攻城,除了強攻之外,還有一些靠近水源的地方,則是河引水灌城。
將城墻泡的松軟,后面還有些地方會垮塌。
可若是用鋼筋水泥修建城的城池,隨便讓他用去灌溉,也不會有太多問題,想要淹垮塌更難 直接把防御力給拉滿了……
當一條條的水泥大道修成之后,將大明的眾多省份給連接起來,那么大明,對于整個國家的控制力會上升。
而整個國家之間,人員流動,商旅往來,也將會有一個極大的提升。
雖然水泥路有些費牲口的蹄子,和原來的在土地上相比不耐磨,
但這事兒也完全不用擔心,那些需要長時間拉車運輸的,牛,驢,騾這些,也都可以如同馬一樣,釘上腳掌也就是了。
完全可以將這個問題給避免。
朱元璋在拎著錘子,梆梆幾錘子下去,親自驗證了這水泥的強度之后。
臉上的笑容就變得更加的濃郁了。
這水泥,完全可以用了。
今后可以擴大生產了。
而那一塊半尺見方的水泥碇里面,還有著鋼筋水泥。
這兩樣東西,乃是朱元璋返回到大明后,很快就給安排下去,讓人去做的。
如今,終于是做出來了成果,將這在后世時令他眼饞不已的東西,給弄到了大明。
雖然和后世時水泥的種類相比顯得單一,在很多上面有著不小差距。
依然有著很多可供發展的地方。
但是,已經是邁出來了這堅實的一步。
從零到一不容易,走出了這一步后,從一到二到三就要好做的多了。
甚至于,就算是就目前而言從一走不到二,單單只是這一步,也足可以使用。
鋼筋這上面的產量不算太大,經過自己一定提點,被弄出來的煉鋼技術,和后世相比那絕對是天差地別。
但是,和自己大明目前的技術來做比較的話,也有了一個長足的進步。
不論是鋼的品質,亦或是煉鋼的效率,都進步很大。
依照如今大明的國力,還有這鋼筋的產量,想要如同后世那樣,哪怕造個小豬圈,搭個牛棚都能用到鋼筋水泥的這種程度,還有太多太多路可走。
可目前而言,多多的研發一些,把它們給弄到軍事上面,以及一些重要的建筑上面,還是完全可以的。
而今后,也肯定會擴大生產,提高產能。
一步一步的走下去,鋼筋水泥這種稀缺的東西,必然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普及。
十幾年,或者是二三十年后,未畢就不能大量走進尋常百姓家,走進千家萬戶,讓百姓們在修建房屋之時,也能用上鋼筋水泥,蓋上青磚大瓦房,或者是平房。
再不必出現,如同杜甫那等茅屋被秋風所破的窘境。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而尤其是鋼筋,這可不單單只是鋼筋這么簡單。
煉鋼技術的提升,對很多方面的影響都特別的大。
比如打造槍械,鑄造,火炮,以及生產蒸汽機,相應的蒸汽機車等等……
這些是基礎性的東西,它出現所產生的影響,不僅僅只是它的本身。
而是關系到方方面面,各行各業。
若是有朝一日,大明的鋼多到便是尋常百姓,制作蓋房屋時也能用上鋼筋。
尋常百姓家,不乏諸多鋼鐵制品,且獲得它們,付出的錢財也并不多,那就再好不過了。
說明自己大明的鋼鐵產量,已經有了一個長足的進步。
朱元璋太想看到,自己大明這邊,也能出現一座座鋼筋水泥造成的高樓。
太想看到一輛輛的汽車,在大路上來了往奔馳。
太想看到冒著黑煙的拖拉機,在田里耕作……
在后世,被很多人吐槽為鋼筋水泥森林的東西,吐槽污染空氣的東西,是他現在特別想要獲得,且不好實現。
至少不能立刻實現的。
“哈哈哈,讓戶部那邊,立刻把應有的賞錢都給發下去,一個子兒都不能少!”
“蔡家巷那邊,一人賞賜宅子一座!”
“給了王芳王大匠,還有李成劉大人二人,頒發科學進步獎章。
升為中級工程師!”
那前來稟告之人,聞言臉上震動和艷羨的神色。
朱元璋想了一下,又開了口:“算了吧,這事兒還是別讓禮部來了。
著禮部籌辦一個儀式,三日之后,咱親自見他們,并親自給他們頒發獎章!”
本就已經足夠震驚的人,聽到朱元璋說出來的這話,就變得更加震驚了。
這……都可以?
不過轉念一想,好像也并不是不可以。
畢竟陛下這一年多以來,對匠作那是格外重視,有目共睹。
著手從各方面來提高這些匠人們的地位,如今終于做出成果來了。
那會在這個時候,想要好好炫耀一下倒也正常……
朱元璋自然不是如同這人所想的那樣,想要對這事進行炫耀。
他豈能是那等膚淺的人?
當然,也確實有著一些炫耀的心思,在里面也就是了。
但這些只占一個很小的方面,最為重要的原因,還是想要通過接下來的這些舉動,彰顯出自己對于科學工作者們的重視,對科學技術的重視。
上有好下必從焉。
對于科技這些方面的重視,不僅僅只是嘴上說。
同時也應當做出一些實際的事情,來對其進行彰顯。
如今大明在科學技術等方面,處于萌芽狀態。
在自己的強行推動下,如今有了一定的成果。
這個小小的幼苗,需要好好的將之給守護住,多多澆灌,多多照顧,才能讓其茁壯的成長。
讀書為什么能讓那么多人去追捧?
許許多多人想要科舉?
就是因為通過讀書,通過科舉能夠做官。
回報那是特別大。
所以想要才會那么多的人對讀書趨之若鶩。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那想要科學技術能夠發展起來,自然而然,他這里就也需要給出相應的利益。
要讓從事科學技術研究之人,能夠從中獲利。
而且,所獲得的回報,要遠遠超過去做別的事情。
只有如此,才能將相應的人才吸引過來,讓更多人看到這條賽道,讓他們投入其中。
只有吸引足夠多的優秀人才投身于其中,那么科學技術等這條賽道,才能會變得越來越寬闊,才能到處開花結果。
才可能走出一條和以往的大明,完全不同的道路。
那么,對他們所能形成刺激的,自然而然便是自己,也就是皇帝親自動手做出一些事情,親自引導。
千金買馬骨。
現在這兩個,率先在鋼筋水泥上面做出來突破性進展的人,那就是自己要買的馬骨。
單單只是買馬骨還不行,還要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來對這個事進行規范,
比如,他仿照后世弄出來的職稱制度,就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
這個職稱,只和他們的待遇,榮譽稱號等方面有關,只對他們這個行業有用,和做官沒關系。
但是能把待遇以及榮譽等這些方面給拉上去,也同樣是很好的。
有了自己這個皇帝親自出面,來對這方面大加扶持。
就不相信不能逐漸的在大明這里,形成崇尚科學,引導更多的人往科學技術這方面進行努力的風氣。
趙光義這些人都能弄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種事情。
將以文御武這事給推下去,并成為大宋的共識。
自己是個開國皇帝,怎么著也能把重視科學,重視科研的事給弄好。
當然,單單只是這些還不夠。
今后還要著手對教育,以及做官任官的制度這些進行相應的改進。
可以參考后世公務員考試,以及其他一些任官制度。
結合大明的實際情況,來進行一定的調整。
要想辦法,讓這些搞科研的上桌吃飯。
等到官場當中,有為數不少的人是理工科出身的時候,這事兒才算是徹底的站穩了腳跟。
不會今后自己剛去世,這事就被人給輕易的打倒。
只有在官場上面,有一定的力量,一部分依工科出身的人,有話語權,這條路才能更為堅挺。
鋼筋水泥這些,不過是一個開始,在今后,從事這方面的人越來越多,這事就能被徹底的穩定下來。
可不是說某個人想廢就廢。
就算是后面的皇帝,想要將之廢除,也不可能,
就算是一時能進行打壓,可今后依然能重新反彈。
當然,僅僅是自己在這里對這個事,進行表彰還不行。
接下來的宣傳,也必須要做到位。
比如,接下來事情做成后,必須要讓大明日報這邊,對這個事多加宣傳。
讓眾人都知道,自己這個當皇帝的對于科研這事,到底有多么的重視。
讓他們看到,有人已經在這事情上得到了巨大的好處,成為了第一個吃到螃蟹的人。
實際的付出,再加上輿論的宣傳。
必然能夠讓很多人心動。
并毅然決然的,投身到這上面來。
今后,需要在蔡家巷那里,在多蓋一些房子,專門用做對科研工作者等作出杰出貢獻之人的賞賜。
京城居,大不易,買房子這事,不只是后世不容易,而是說歷朝歷代,對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想要買房子都沒這么簡單。
需要的錢財都多。
尤其是京師,更不容易。
自己用房子來進行獎勵,力度還是很大的。
必然能送到很多人的心坎里。
就不信,在自己多方努力之下,不能把這個事給辦好。
朱元璋的旨意傳到禮部,禮部尚書等人,在得到了這個命令后為之愕然。
陛下所做的這事,實在是太過于離經叛道,不符合禮制。
怎能為這些匠人們,進行如此高規格的待遇?
想要獎勵的話,直接給也就是了,再弄這個隆重的儀式,確實是有些太過。
這些匠人,不就是弄了鋼筋水泥,這些用來蓋房子用的東西嘛?
又沒有什么太大的貢獻,皇帝他不至于如此。
但是這些,也僅僅只是在心里面想想而已。
并不會說真的就此實行,更不要明確的去反對。
心里想的,和實際做的完全可以是兩樣。
不過,他卻知道,在陛下做的這事消息傳出,又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為這件事而感到憤怒。
覺得皇帝如此做,是嚴重的對士人不尊重。
就是不知道,會不會又有人人,因此鬧出一些事端來。
“標兒,你說,這會不會又有人覺得咱不該如此高規格對待那些匠人們,從而再鬧出一些事端來?”
朱元璋望著朱標詢問,目光顯得有些悠遠……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