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十三章 太隼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古代末世的文弱書生

  除了驅邪用的熏香,溫故在青一道長這里問了“不饑丸”的囤貨量。

  這東西吃著方便,頂餓,適合趕路。

  大概是為了維持高人風范,把村里看作一條退路,道長又贈予了一張減配版不饑丸的方子給村里。沒那么強的藥性,但能抗餓。

  職業習慣,贈方子時,道長又提了糯米的“驅邪”性。

  村里人信得很。

  村長恨不得磕頭感謝,心里早就沒半點怨言。

  所以這段時間,村里也在做類似的東西。

  批量做,節省柴火又方便儲存,做好了能直接食用的。到時候讓村民用工分來換。

  從青一道長那里出來,溫故去村長那里換點兒低配版不饑丸。

  不能什么都指望青一道長。

  村長最近忙得很,村里分配物資,又要搞建設,還要練習道長教的那些祭神儀式。

  見到溫故,村長欣喜道:“正要去找你!快,快過來幫忙看看這里對不對?”

  村長拿起一張紙,上面是由他口述,孫子豆苗負責記錄的,祭神儀式步驟。

  道長指點他們時,溫故也在場。

  溫故接過紙張看了看。

  字不算工整,勉強能認出來。

  旁邊的豆苗不好意思地垂頭。在溫故面前,他這手字確實上不得臺面,他已經很努力地把字寫得大家能認出來。

  溫故面上并無異色,只是去看上面寫的內容。

  祭神步驟非常詳細,后面甚至還寫了驅邪香燃燒的香灰如何處理。

  香灰村長寶貝得很,這是能抹在窗臺門檻、撒在自家辟邪的東西,一般人可分不到這個,只有做了大貢獻的人,才能分到。

  溫故對此沒發表異議。

  香灰本身確實有那么點防腐驅蟲的效果。

  村里自有它的生態,如今的世道,不需要過度干涉。

  看完后,溫故把紙遞回去:“非常詳細,步驟寫得很清楚,并無錯處。”

  村長安心了:“那就好那就好!”

  一樁心事解決,村長語氣輕松地跟溫故說起現在村里的建設進度。

  搬運回來的木石磚瓦,已經分處堆放好了,有幾處已經開始修建。

  村里都是自己建房,雖說材料方面沒有用過這么“高檔”的,但花點時間摸索一下,也能搞定。

  只要不是大的技術難度,村民有自己的土法子解決。

  溫故已經給他們村,畫出了在這個亂世里面掙扎求生的方向。剩下的,都不是大問題。

  溫故寫的話本,如今已寫完第三本,都在村長這里。

  村長打算等大家筑堡太累的時候,再拿出來提振大伙兒的精神狀態。

  豆苗這時拿了兩個藥包出來給溫故:“縣城時常有南地的商人經過,我聽過一些水蠱水疫的防治之法,自己琢磨著做了些藥包,或許你們趕路能用上。”

  “多謝!”溫故收下,鄭重一禮。

  唉,豆苗真是個很有潛力的小伙子,可惜挖不走。要是以后有機會,再回來挖一挖。

  轉身回屋的豆苗突然莫名打了個寒顫,抬頭看看天色,要降溫了,是得添加衣物。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氣溫步步降低,村里做針線活的人整天都在忙碌中。

  溫故除了找人做衣服,還用結實的布,找人做了三個雙肩大背包。

  沒有拉鏈,就用紐扣。背包內有隔層和小口袋,能分裝大大小小的物件,需要時尋找起來更方便。背包的肩帶上也可以別東西。

  另外,紙裁剪之后,他請人縫了幾本方便攜帶的口袋筆記本,加上從道長那里撈的兩支炭筆,以防路途有一些重要線索需要記錄。

  清點物資,溫故又去了木匠家。他請木匠做水壺。

  竹子做的水壺,其實就是帶蓋子的竹筒杯。

  村里之前也有不少竹筒水壺,帶卡口的那種,能防止里面的水濺出來。

  溫故上次來找木匠時,提議可以試試做帶螺旋紋的接口。

  沒想到,才過去兩天,就已經做好了。

  “不難。”

  木匠話不算多,對溫故的態度很友善,也很感謝溫故給他的這個建議。他這兩天不止做水壺,還嘗試做了其他東西。

  作為感謝,木匠沒有收溫故給的加工費,溫故定做的獨輪車也給了個有力的折扣,自己還搭了些木料。

  “獨輪車我這兩天就給你做出來。”木匠說。

  他做這個熟,以前世道沒亂的時候,村里有人找他做過,推著東西去鎮上賣。

  前些天在鎮上搬東西,除了雙輪的木板車,還有好幾個人推著獨輪車運貨物。

  而溫故定做的獨輪車,在一些細節處又有改進。木匠自己也受益,把村里別家的訂單都挪后了,先趕制溫故的。

  小劉獵戶這段時間常來溫故這兒。

  家里已經給他準備好了遠行的東西,他爹讓他過來溫故這里幫忙。

  他爹說了,他們這個小團隊里,溫故才是主心骨。雖然只是個文弱書生,但這位才是做決定的人。

  如果能夠安然到達北地,到時候也是要托溫故照應的。

  他爹說了:“可以把溫故看成是雇傭你的‘東家’,咱得讓東家知道咱有多大本事,有什么絕活兒。”

  因此,小劉獵戶很積極地在溫故面前展示才藝。

  箭術已經展示過了,他還有溫故感興趣的。

  “我也有養一只隼,訓兩年了,它叫麻團兒。”

  他小時候跟著爹進縣城,吃過一次那里的油炸麻團,記到現在。后來進城謀差事,也都只是遠遠看了一次,只是想著以后掙到工錢,自己買了吃。

  縣城的人吃得多好啊,住的也好,還不用辛苦種地,也不用進山冒著生命危險打獵。

  小劉獵戶一直希望某天能在縣城謀個差事,和一家老小居住在縣城里。

  如今,只能換個夢想了。

  “麻團兒”這個名字,藏著他樸素且執著的向往。

  不過“麻團兒”現在出去覓食了,還沒回來。

  小劉獵戶看看周圍,不遠處堆積著石材木料,上面站著一只烏鴉。不知道是在這里歇息,還是好奇觀察人類活動。

  附近室外沒有其他人,若是有,肯定會將這只烏鴉趕跑。

  小劉獵戶很信神鬼那些,但或許是對飛禽比較熟悉,對待烏鴉沒有村人那么敏感。

  “那邊有一只烏鴉。”

  小劉獵戶觀察著溫故對烏鴉的態度,有些文人很討厭烏鴉的。

  不過溫故并未表現出反感,而是接著小劉的話:“我游學時,聽說過一件關于烏鴉的小事。”

  溫故講了烏鴉喝水的故事。

  小劉獵戶激動得連連點頭:“對對!它們能利用工具,其實非常聰明!比許多鷹隼都要聰明!

  “我小時候不懂,還問我爹為什么不多訓一些這樣的鳥。后來才知道,因為忌諱。”

  溫故理解。

  “我……游學時聽聞,很久很久以前,烏鴉是有正面象征意義的,只是后來戰亂和災禍,亡者眾多,烏鴉又有食腐性,就是吃腐肉,所以常在那些地方看到烏鴉盤旋。文人寫的詩詞文章,會用它去隱喻凄涼景象。”

  除了凄涼景象,還有政治隱喻,不過這個就不提了。

  反正,讓小劉獵戶知道為何大家忌諱就夠了。

  選擇獵禽,這里的人還是多選擇鷹隼,在富戶和百姓心中,多是正向的寓意,代表勇武,也有破邪的象征。

  “哦哦,原來是這樣。”

  小劉獵戶回想著溫故剛才的話,心中感嘆,難怪每年那么多讀書人都要出去游學,懂的真多!

  前面那只烏鴉不知道發現什么,又或者是想近距離觀察人類,它從石堆那兒跳到地上,離溫故和小劉獵戶更近了些。

  這也讓小劉回過神,繼續剛才的話題。

  “除了忌諱,我們不訓練烏鴉,還有原因就是它們太聰明了,不服管教。”

  溫故點頭:懂,智商越高越容易“叛變”。

  有些時候太過聰明,太有主見,反而不適合。甚至可能會反過來試探主人的底線,最后不確定究竟誰訓誰。

  而鷹隼則不一樣,更容易訓練成狩獵工具。

  見溫故都能理解,小劉獵戶非常高興,只覺得這個“東家”人真好,不像縣城里那些老爺,不懂飛禽還叭叭的噴人。

  小劉趁此機會推薦起自家的隼:“‘麻團兒’雖然不比烏鴉聰明,但性子很好,很聽話,會很多絕活兒,等它回來我讓它給你表演一個……”

  一道身影從空中俯沖下來,精準且快速地,把那只烏鴉一腳懟地上。

  被踩的那只烏鴉撲騰著翅膀哇哇叫。

  沖下來的隼,強有力的爪子踩著烏鴉,嘴還去拔烏鴉的毛。

  兇得很。

  一時間,黑色的鴉羽亂飛。

  小劉整個人都快裂開:“沒有!我沒有讓它表演這個啊!!!”

  好一會兒,那只烏鴉終于撲騰著翻身,扇動翅膀逃跑了。

  只留地上那只滿臉兇相,嘴邊還掛著絨絨鴉毛的隼。

  挨打的那只烏鴉飛遠。周圍有其他烏鴉飛過,鴉聲陣陣,不知道是在幸災樂禍嘲笑同伴,還是在對他們這些人類罵罵咧咧。

  溫故從空中收回視線,再次看向面前的那只隼。

  果然是猛禽,太隼了!

  煉丹煉到眼花,出來散步的青一道長,正好見到剛才那一幕,瞥了眼溫故,眼神譏諷,又似乎帶著暗示——

  有些時候,任你再多心眼,武力決定一切!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