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八,李琩抵達鄯州。
從長安出發至今,用時十二天,算是很快的腳程了,左衛的后續輜重還且在后面呢。
軍情不等人,由不得他不著急啊。
節帥府外,節度使的六纛之前,樹起了行軍大總管的大旗,李琩將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全面接管隴右。
皇甫惟明已經提前召集各部將領,趕赴鄯州參加軍情會議,但是在此之前,李琩需要先與皇甫惟明見見面。
“你見老了,”
李峘與皇甫是故交,兩人見面之后也是一陣感慨,雙手握在一起,親切的寒暄著。
皇甫惟明搖頭苦笑道:
“踐任封疆,一刻不敢偷閑,比不得兄長閑云野鶴,真羨慕你啊,我能像你這么清閑就好了。”
別看他是節度使,但也絕對不敢得罪李峘,不單單是因為人家是自己老上司的長子,也是因為南宮郎將來是鐵定進中樞的,跟中樞大員搞好關系,是每一個節度使都會做的事情。
“隴右的事情辛苦你了,我們來,不是掣你的肘,而是來給你解決麻煩的,心里有什么苦,大可與隋王傾訴,他會給你做主的,”
李峘拉著皇甫惟明的手坐下,看向正凝視沙盤,聆聽張介然講解眼下形勢的李琩。
“四天之后,大軍便可開拔,此戰曠日持久,我軍已陷入被動,”張介然指著沙盤上石堡城位置,道:
“賊軍后續增員頗眾,據我斥候回報,石堡城之賊,應在十二萬至十五萬之間,設防于各山谷要道,覆蓋方圓百里,再給他們一些時間,石堡城想要拿回來,將異常艱難。”
嚴希莊與裴迪接過一幅石堡城原先的防衛地形圖,展開在李琩面前。
張介然指著上面一些關鍵位置,道:
“眼下攻守轉換,那么我們要想奪取石堡城,關鍵在五個地方,其一是日月山,此處居高臨下,為赤嶺之最高處,可俯瞰整個戰場,其二為倒淌河在赤嶺之間的這個回彎,曾經是我們的駐軍取用飲水之處,這個地方有一條小道可直通石堡城,其三為石堡城以西的牛盲嶺,其四烽火堡、其五高臺嶺,這三個地方眼下都建有要塞堡壘,以土石混雜建有矮小的圍墻,三點連城一線,拒我軍于東門之外,安思順幾次強攻,都是在這三個地方無功而返。”
李琩微微點頭,他來之前是做過功課的,赤嶺就是隴右與吐蕃的邊境線。
赤嶺西南,是吐蕃的牧區,東北是隴右農區,地勢也是從西往東從高原逐漸過渡為平原,這里有西海屏風、草原門戶之稱,西海就是青海湖。
而日月山是主峰,相傳當年文成公主入藏,途經此處,她懷揣寶鏡,登峰東望,懷念長安故鄉,傷心之下寶鏡墜落山崖,一分為二,一半化為金日,一半化為銀月,這便是日月山名字的來歷,吐蕃那邊,還是稱呼赤嶺,這里也是大唐與吐蕃之間聯絡的中轉站,舅甥之盟也叫赤嶺之盟,就是在這里訂立的。
從前大唐占據石堡城的時候,防御工事都是建在石堡城西北,那么眼下攻守轉換,吐蕃自然要在石堡城東北建立防線。
所以安思順的幾次強攻,就是栽在了吐蕃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修建起來的三座堡壘上面,而且防線仍在加固。
過不了這三個地方,就沒辦法攻打石堡城。
李琩對此,暫時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畢竟他比起皇甫惟明,在軍事上肯定是個生瓜蛋子,說多了容易露怯,從而給隴右將領一種這個大總管是個笨蛋的印象。
如果將領對你不夠信任,那么他們在作戰的時候疑心就會很重,會懷疑命令是否是正確的,我是不是在做錯誤的事情。
李琩是不能隨便說話的。
“蓋威走了?聽說他走之前,還惹了一些麻煩?”李琩皺眉看向皇甫。
皇甫點了點頭:“蓋威在綏戎城,與李光弼有一些言語沖突,不過不要緊,兩人都是顧全大局的,不會壞了大事。”
“言語沖突?”李琩挑了挑眉,在主位上坐下后,道:
“說說看,怎么個言語沖突?”
皇甫惟明瞥了一眼張介然,道:“你跟大總管解釋一下吧。”
張介然點了點頭,道:
“蓋威對李光弼的一些用人,有不同的看法,而李光弼要確保麾下將士如臂使指,肯定是要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的,大家意見不合很正常,說開了就好了。”
“那么,他們說開了嗎?”老三李峴頓時皺眉,語氣難聽道:
“你這是糊弄我們啊,隋王要聽的是實話,不是你這些搪塞之言,什么叫言語沖突?兩人都扭打在一起了,這也叫言語沖突?”
說罷,李峴看向皇甫惟明,道:“有什么說什么,都什么時候了,還玩這一套官場之風,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峴對皇甫,說話還是非常隨意的,主要原因是,皇甫從前去他們家的時候太謙卑了,以至于李峴沒將皇甫當外人,也沒有將對方太放在眼里。
下屬見老上司的時候,都是這樣,對老上司的家人也是非常尊重的,但是老上司如果一死,那就是另外一種局面了。
何況李祎現在,是支持太子的,與皇甫的利益完全一致,屬于同一陣線。
皇甫笑了笑,道:“這么說,三郎什么都知道了?”
李峴點了點頭:“隋王身兼重任,我們敢不知道嗎?”
“惟明說說看吧,他們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峘說話,就相對非常柔和了,因為他和皇甫的關系非常近,兩人曾經也是好哥們。
兄弟倆都沒對皇甫用敬語,一來是出身宗室,再者眼下是道一級的總管府長史和司馬,名義上是上級衙門。
這也是李琩在路上刻意安排的,總管府的威望如果不能壓節帥府一頭,談何節制呢?
皇甫抬了抬手,令無關人等退下,這才看向李琩道:
“要拿回石堡城,為今之計,只有不惜代價,那么誰做這個代價,是要慎重權衡的,蓋嘉運明擺著是做做樣子,來了兩萬人,一半是看客,另一半若非主將是李光弼,恐怕也是走過場來的,那么我就需要利用好李光弼這支兵馬,恰好對方立功心切,所以我有意以他為前軍,安思順的臨洮軍為策前軍,杜希望的鎮西軍為左虞侯、白水軍右虞侯、振武軍王孝德與我的親衛軍為中軍,莫門軍安貞為左后軍,其余守捉為右后軍,安人軍為策后軍,共計五萬七千人,強攻石堡城。”
說著,皇甫繼續道:“我事前放出風聲,就是要試探蓋威的反應,他如果敢鬧事,我會以此為借口將他調走,但我沒有想到,隋王幫我解決了這個麻煩。”
蓋威臨走之前,去了一趟綏戎城,本來已經打算跟李光弼好好說話,勸對方不要拿河西兒郎的命冒風險,而李光弼則是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話回答了他,大概意思就是,軍人要服從命令,上面讓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蓋威當時就怒了,要不是因為李琩的調令在身,他都打算將李光弼綁了,直接將那支赤水軍的兵權奪回來。
如果事情真的發展到那一步,就是兵變了,在戰場上并不新鮮。
李琩之所以早早收到消息,是因為他派去的郭敬,星夜兼程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匯報清楚的。
郭敬就是郭子儀的義子,郭淑帶進隋王宅的。
郭子儀他們這對義父子,也是挺有趣,郭子儀的爹叫做郭敬之,收了個義子叫郭敬,這都分不清楚誰是爹誰是子了,很多人建議郭子儀給郭敬改名,郭子儀沒同意,意思是人家的名字也是爹媽起的,我雖為義父,也不方便改。
事實上是因為郭敬出身太原郭氏旁支,是大宗,你郭子儀華陰郭是小宗,小宗改大宗,不合規矩。
郭敬回來之后,帶回了蓋威的懇求,對方希望李琩攔下李光弼,別讓這個契丹狗將赤水軍給葬送了。
“李光弼今天來了嗎?”李琩問道。
皇甫惟明點了點頭:“除了積石軍,莫門軍、河源軍、寧塞軍,其他兵馬使都來了。”
“你這么安排,要將蓋嘉運得罪死啊,”老大李峘也意識到問題所在,皺眉道:
“人家本來就不愿出力,你倒好,強行將赤水軍推上去,風聲放出去這么久,涼州那邊多半也知道了,恐怕蓋嘉運的攔阻手令已經在途中了。”
皇甫笑了笑,道:“眼下不是我的事情了,而是由隋王定奪,得罪人,也是隋王去得罪。”
李峘一愣,苦笑道:“你倒是實話實說。”
李琩笑了笑:“我本來就是來得罪人的,這種事情盡管往我身上攬,我只要石堡城,不問過程,將他們都叫進來,議事吧。”
皇甫點了點頭,給張介然遞了一個眼色,后者出去將守在外面的一眾將領召了進來。
主將是輕易不能離開軍伍的,除非大型軍事會議。
也就是說,李琩這一次議事,要盡量將事情都安排妥當,畢竟大家來回跑一趟也不容易。
上一次來,李琩是座上賓,這一次,坐在了大堂的主位上面,是西北方面的最高軍事統帥。
但是自家人知自家事,他自己有幾斤幾兩,李琩心里很清楚,怎么打,還是要皇甫去安排,他只是負責確保對方的計劃能夠正常實施運行。
但有個前提,現在不能打。
李光弼去做炮灰,只要能拿回石堡城,這個炮灰按理說是可以當的。
但是呢,李琩現在與蓋擎是盟友,將人家的赤水軍折的太狠,蓋擎會覺得自己這個盟友不夠意思。
再加上河西方面還沒有參與進來,單靠隴右并不保險。
“方才皇甫節帥,已經大致跟本帥描述了當下的隴右形勢,”李琩率先發言道:
“本帥既然來了,自然不是來看風景的,四天之期,再往后推一推,眼下不是強攻的時候,我會與河西方面交涉,請蓋帥出兵協助,等到局勢再明朗一些,把握再大一些,再談奪城。”
下方的安思順聞言一愣,詫異道:
“蓋帥會不會聽調,仍屬未知,眼下賊兵正在瘋狂構建工事,若再延期限,我們的難度將會更大,請大總管三思。”
杜希望也是皺眉道:“蓋嘉運要是愿意來,早就來了,也不會等到隋王發令才來,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我是擔心石堡城握于賊人之手過久,將士們的心氣垮了,朝廷那邊,也不好交代啊。”
其實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眼下奪城,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否則朝廷一忍再忍,總有忍不了的時候,屆時問罪的詔書一到,大家都得擔罪。
別看安思順和杜希望嘴上請戰,那是嘴巴上說的,為的是表明自己的主戰的決心,實際上兩人心里都在慶幸,終于來了一個擔責任的。
這可不是我們不想打啊,是你不讓我們打。
臧希液老實啊,聞言道:“當下確實不是強攻的時機,賊軍防范過重,難有機會,正所謂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時強攻乃下策,只是朝廷那邊,大總管如何應對?”
李琩淡淡道:“這不是你操心的事情,沒有萬全把握強行攻城,一旦再敗,才是徹底無法與圣人交代,河西隴右本為一體,我來之前,蓋帥有所顧忌,不敢盡力,我來之后,顧忌全無,河西自會全力協助。”
說罷,李琩看向韋光乘道:
“軍資沒有缺漏吧?”
韋光乘點了點頭:“暫時無虞,但若時日過久,還是撐不住的,大總管是否已經去信涼州?”
“嗯,”李琩淡淡嗯了一聲,道:
“四日之內,便有回復,大家稍安勿躁,暫時等一等。”
如果河西能夠全力協助,對于堂下眾人來說,無疑是非常振奮人心的,因為隴右這邊已經打疲了,而河西全都是生力軍。
事實上,大家心里也非常清楚,眼下的河西兵比隴右更能打,不是軍士的問題,而是因為河西沒有派系,蓋嘉運一家獨大。
李琩今天,就是想要穩住大家的心態,讓他們不要因為來自朝廷的后顧之憂,而迫切的出兵強攻,那樣的話損失太重了。
皇甫惟明就是考慮的太多,所以要讓李光弼當炮灰,不惜代價。
而站在李琩的角度,他不希望任何人做炮灰,單是安人軍的損失,就耗費了朝廷巨資補充,按照韋光乘的話來說,三個郡的賦稅,讓臧希液打沒了。
軍士的損耗,牽涉藩鎮的防衛布局,也牽涉財政,又牽涉國本,總之,茲事體大。
皇甫不在乎,是因為急切的需要戴罪立功,財政國本的事情當下還輪不到他來考慮,他只會考慮自己一旦出問題,太子也會受損。
總管府長史李峘看向眾人,道:
“蓋威已經從安人城西進,如一枚鐵錐插入賊境,必能引發賊軍腹地動亂,如果能找到其補給路線,進而切斷,那么石堡城的賊軍將成孤軍,我當不戰而勝,蓋嘉運不會坐視,定然會提供支援,我們要等的,就是賊人內部大亂,諸位勿要心急,以最小的代價拿回石堡城,才符合圣人的心意,才符合中書門下的宗旨。”
他以前在隴右的職位,是他爹帳下的掌書記,權力不小,與眼下堂內的很多人也都認識,沒有人會輕視李峘,因為人家的爹在這里威望太高。
杜希望點了點頭:“自然是要聽從圣人與中書門下的安排,那么我們現在,就要改一改既定方案,積石城方向的壓力還是很大的,郭子儀那邊也需要支援,該調誰去合適?”
眼下的隴右,就這么些兵,大部主力集中在湟水一線,這是用來奪回石堡城的,那么眼下既然戰事推延,是可以分出一些兵力支援郭子儀。
不要覺得湟水分兵,會給吐蕃機會,事實上,吐蕃不敢進來,因為沒騎兵。
從石堡城到湟水一線,都是大平原,利于騎兵作戰,吐蕃這一次的戰略方針不是打進來,而是拿下石堡城和積石城這兩個要沖,占領門戶,方便以后打進來。
他們的騎兵在大勃律和小勃律,也就是克什米爾地區,沒多少,幾千騎,也不敢抽調,一旦調走,安西和北庭肯定會下手,那么就等于吐蕃在西北方向空門大開,尺帶珠丹是不會這么干的。
李琩聞言點了點頭,看向皇甫,道:
“節帥覺得,誰去合適?”
皇甫惟明眼下的內心非常復雜啊,李琩這么一拖延,是有意要接管他一部分指揮權,雖然人家口口聲聲說不會干預他用兵,其實還是干預了。
身居高位的人,說話是不能信的,皇甫有心理準備。
如果按照他之前的既定策略,四天之后全面出兵,那么定然是以他為帥,因為戰略部署是他安排的,李琩插不了手,那么奪回石堡城,也算是將功贖罪了。
但是眼下戰事拖延,將來的部署李琩已經開始著手計劃了,自己成輔助了,那么奪回石堡城,跟他關系不大,屆時朝廷該論罪還是要論罪。
而且隋王在軍中建立威望,也不符合太子的利益,這是太子在信里交代過他的。
所以皇甫沒有吭聲,以沉默的方式,反對李琩的部署。
其他人也都察覺到了氣氛有些詭異,隋王似乎在第一天的軍情會議上,便要行奪權之事。
那么皇甫惟明眼下的處境,無疑非常尷尬。
“惟明,隋王在問你話,”李峘小聲提醒道。
皇甫惟明一愣,故作回過神來,道:
“我還是認為,不宜拖延,眼下一切都已經安排妥善,臨時變卦于軍心不利,隋王不通軍事,還是要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李琩笑了笑,也沒有說話,人家已經挑明了,你是一個外行,這是當眾打擊李琩的威信。
但是李琩不會記仇,畢竟咱們本來就不是一路人,也就尿不到一個壺里。
他不是不知道這里的形勢非常復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要考慮。
可是此番決戰,河西如果不能參與進來,對未來的邊境防務影響很大,兩個藩鎮長期各執其事,失去了協同的本質,以后再要拉回來可就不容易了。
他的本意絕對不是奪權,戰事推延在他看來,是必須的,那么既然湟水一線放松下來,就必然要分兵支援郭子儀,難道等積石城也被攻破嗎?
但是皇甫出于自己利益考慮,不愿意讓李琩部署安排,他認為這是喧賓奪主。
大總管只是臨時性質的,而我這個節度使可是坐地虎,我不能讓你凌駕于我之上,名義上可以,權力上不行。
李琩在隴右的第一次安排,便遇到了極大的阻礙。
像這種時候,李峘兄弟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他們不能讓李琩和皇甫鬧僵。
老三李峴說道:“隋王也是為了隴右考慮,節帥強行奪城,若是傷亡太大,就算奪回石堡城,意義何在呢?吐蕃此番興重兵犯境,非一時之計,赤嶺之盟約已是蕩然無存,今后西北的戰事將更為頻繁,孰輕孰重,你應該考慮清楚。”
他的意思是,今時不同往日,盟約已經不在了,兩邊將來鐵定會戰事不斷,你現在不惜代價奪城,是顧頭不顧腚,你就算奪回石堡城,但是損耗過重,今年是沒事了,明年呢?人家又來了怎么辦?你的精兵都讓你不惜代價消耗掉了,拿什么戍衛?新補充的生瓜蛋子?
先不說新軍戰斗力不行,需要長期培養,再者說,朝廷能眼睜睜看著隴右成為無底洞,吸血財政嗎?
李峘李峴兄弟倆,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皇甫惟明也算是看出來,隋王可真會找人啊,找了這哥倆來對付我?
當下隴右最出彩的兩場硬仗,一個是李光弼打的,一個是郭子儀打的,皇甫惟明臉上肯定是掛不住的。
他擔心朝廷問罪,所以心情急切了些,其實不單單是為自己考慮,他是統帥,難道不知道李琩的想法是對的嗎?
但是我牽扯著少陽院,牽扯著中樞斗爭,凡事不能自己認為正確,就去那么做,而是要考慮,自己做的事情,長安會不會認為是對的,是否符合少陽院的利益。
那么他與李琩對著干,也是出于無奈,而且無法扭轉。
皇甫惟明淡淡道:“我還是不同意,盡快拿回石堡城,加固防線以御吐蕃,是最省錢的辦法,耗成持久戰才會增加朝廷負擔,這是為長遠考慮。”
眼瞅著皇甫不肯讓步,老大李峘趕忙出面打圓場道:
“這個事情,大家再議,咱們好好商量商量,拿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法子出來,大總管不要著急,惟明也不要太固執嘛。”
李琩笑了笑,不打算給對方臉了,直接看向李光弼道:
“光弼兩天之內開拔,支援積石城,不要一味固守,要以攻代守,伺機而戰。”
皇甫惟明對李光弼沒有絕對的行使權,人家愿意打前鋒,自然可以去,但人家不愿意,你也沒辦法強迫。
但是呢,李光弼不敢違背李琩。
因為李琩一句話,就能罷免了他,辛辛苦苦在軍中的經營,也就覆水東流了,何況他和李琩的關系還不錯。
李光弼瞥了一眼臉色鐵青的皇甫惟明,點頭道:
“卑職領命!”
在他看來,只要有仗打,別讓我閑著,就是好事。